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水资源管理,对其合理利用,提供全民节水已势在必行。本文人如何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与节水关系;开源节流;提倡全民节水以利用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绿色水利是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废弃、再生全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且节水高效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它是以人的活动作为水循环的终极目标,按照其特有的自然规律,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相适应的一种状态。绿色水利贯穿于和谐社会的各个环节,是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绿色血液。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内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变化环境下,区域的水循环要素必然发生变化,使得水资源系统的变化过程更为复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高效节水和水量调配是西北内陆区可持续发展之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以保障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为目标,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为主线,按照"理论方法-技术研发-方案集成"的总体思路,以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估及变化环境下水循环与水资源变化趋势为基础,集成保水节水技术、空中与地表水资源联合利用关键技术、荒漠绿洲生态保护的水资源调配技术,提出西北内陆区水资源配置方案、保障体系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庆 《中国水利》2006,(3):50-51,49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从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节水体系;促进节水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发展与节水的双赢等几方面提出了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如下问题:(1)农业节水意识、水资源利用全局观念亟需加强;(2)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田间耗水严重;(4)丰水区土壤盐碱化严重;(5)灌溉方式亟需改进,高耗水作物种植未得到有效控制;(6)农业灌溉水费偏低。按照《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的要求,对加快塔里木河流域农业节水建设提出几点建议:(1)提高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的节水意识;(2)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林牧结构调整,严格控制灌溉面积;(3)遵循当地水资源承栽能力,发展节水经济;(4)大力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水资源整体优化配置;(5)实行严格的取水许可制度;(6)建立合理的水价和收费制度;(7)加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配套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8)明确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和重点,稳步推进节水步伐。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谷区水资源统计资料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结合"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分析平谷区水资源变化的特点和当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供需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供水、水循环利用、减灾与水环境及节水与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探讨解决平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问题的思路,提出今后平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7.
客观上,现今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匹配,这就要求实施水资源差异化管理.根据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和粮食生产4个大类22个指标,全国以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分为3个片区:水资源紧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水污染重点治理区.根据各片区的特点,提出各片区须统筹解决的水资源问题重点.水资源紧缺地区以节水供水为重点;生态脆弱地区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重点;污染重点治理区以节水减污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节水与雨水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工矿企业的增多,城市水资源遭受严重的污染,加之人们对水的认识模糊,无节制的开采、浪费,造成城市水资源紧缺。因此,城市节水和污水、雨水的再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对水的认识到增强节水意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阐述了在城市节水方面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流域水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认知、试验、理论、方法四个层次探讨了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以水资源配置模型与水循环模型耦合为核心,以流域供需水分析和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综合评价为响应的多目标调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黄河流域缺水严重;而在未来情境下缺水将更加严重,大力节水能够较大程度缓解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下流域水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认知、试验、理论、方法四个层次探讨了适应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流域水循环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以水资源配置模型与水循环模型耦合为核心,以流域供需水分析和流域生态、环境、经济综合评价为响应的多目标调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黄河流域缺水严重;而在未来情境下缺水将更加严重,大力节水能够较大程度缓解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澳门水资源基本情况,分析澳门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在节水、减污、降低供水成本、提高区域水资源安全等方面的价值,剖析污水资源再生利用在认识、土地、政策、管理、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不利条件和政府积极推动、公众意识、新区建设等方面的有利因素,探讨澳门污水资源再生利用的用途、方式、处理工艺及水质标准、管理、价格、风险、规模等关键问题,提出澳门污水资源再生利用近期、中期和远期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形势,以海河流域下游平原地区为例,探讨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综合整治的管理对策:①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管理中实现水量和水质的统一;②在进行跨区域调水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能耗低、水耗小、排污少"产业,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③统筹区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工作,实现"分质供水"和"梯级利用";④加强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水资源再利用中的作用包括海水和苦咸水淡化、饮用水净化、地下水补救、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与资源化,传统工艺改造和实现清洁生产等,发展潜力很大.该文从已建成的反渗透纯水处理项目中采用这项技术对水资源的净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水务一体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改革现行的水务管理体制,实现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才能保证可持续利用。我国现行的水务是多部门分割管理,造成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用。本文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为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水务管理体制,以对区域的防洪、除涝、蓄水、供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顺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中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属性与水资源问题强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既有自然资源共有的特征,又有着区别于其他自然资源之特性,具有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社会性、流动性、基础性、时限性、两重性等,表现为"复杂"的自然属性和"公共"的社会属性。现实中日趋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污染、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与水资源属性强相关,应运用复合系统观念和方法解决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据水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某热电厂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全厂用水、排水的分析与规划,得出水平衡图。结果表明,此项技术改造工程将提高热电厂的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自来水的用量以及污水的排放量,可实现水、热、电联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污水资源再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太原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出发,文中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两方面对污水资源的再利用做了分析,从而论证了污水资源的利用是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资源水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冯耀龙  王宏江 《水利学报》2003,34(8):111-116,121
本文分析了资源水价的内涵与形成机制,认为资源水价的内涵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产权、有用性和稀缺性,并且资源水价是以产权所体现的价值为核,通过有用性与稀缺性修正而形成;分析了水资源产权价值确定的思路,提出了水资源有用性修正系数与稀缺性修正参数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分析计算了天津市2000典型年的水资源有用性修正系数与稀缺性修正参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新疆1999-2014年统计资料,采用自下而上的水足迹概化方法,以水资源匮乏指标、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足迹经济效益为指标分析评价了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各指标均呈增长趋势,且水资源匮乏指标于2014年(枯水年)增长至1.03,表明水资源严重匮乏。建议在满足生态要求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增加低耗水高产值的工业产品生产,并通过跨区域调水和贸易来缓解区域水资源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水资源的管理和实施由多个政府部门和组织共同完成,"治水与用水分离,多龙管水"是日本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国土交通省负责制定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水供求计划、库区开发及与其他相关省厅局及机构间的综合政策协调;厚生劳动省负责居民生活用水供应管理;农林水产省负责农业用水供应;经济产业省负责工业供水和水力发电;环境省负责水质与环境保护。日本存在缺水、供水稳定性下降和饮用水安全等问题,其妥善应对水问题的策略包括促进健全水循环、中水回用、现有水利设施的高效利用、复兴与培养水文化、虚拟水战略等。今后日本将更加关注伴随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来的极端少雨、降雪减少及融雪提前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