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BMP-2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痴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BMP-2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痴厚度及骨痴组织中TGF-β1、BMP-2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并能增加TGF-β1、BMP-2在骨痴组织中表达,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一/3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二周,对照组出现在第三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和BMP-2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后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BMP-2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天灌药,于术后7、14、21天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表,制成切片.测量骨痴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BMP-2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痴厚度及骨痴组织中TGF-β1、BMP-2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大鼠骨折端骨痴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并能增加TGF-β1、BMP-2在骨痴组织中表达,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鹿茸对骨折愈合过程中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A、伤科接骨片组B、鹿茸低剂量组C、鹿茸高剂量组D.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2d灌药,于术后7、14、21d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增加和加快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中B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鹿茸对实验型骨折愈合中BMP -2 (骨形成发生蛋白-2 )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A)、单纯造模组(B)、伤科接骨片组(C)、鹿茸低剂量组(D)、鹿茸高剂量组(E)。除了A组外,麻醉下徒手造成大鼠右胫骨中段骨折,于术后1、2、3周分别处死不同组的大鼠各5只,A组于第3周集中处死。取骨及骨痂组织制成蜡块,以免疫组化技术显示BMP -2 ,进行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定量分析,HE染色镜下测骨痂的厚度。结果:在骨的愈合过程中骨痂中BMP -2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实验组与伤科接骨片组BMP -2含量以及骨痂的厚度优于同期的其他对照组(P <0 . 0 1) ,实验鹿茸高剂量组BMP -2的高峰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结论:高剂量鹿茸能够加强BMP -2在骨痂组织的表达,并能提高实验鼠骨折端骨痂的厚度,可能为鹿茸促进骨折愈合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接骨活血颗粒对实验型骨折愈合中BMP-2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A(正常组),B(生理盐水组),C(伤科接骨片组),D(接骨活血颗粒低剂量组),E(接骨活血颗粒高剂量组).除A组,其它各组按标准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固定,分笼饲养,术后第二天灌药,于术后1、2、3周分别将每组处死5只大鼠,A组于3周集中处死,取出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BMP-2 TGF-β1表达强度.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痂厚度及骨痂组织中BMP-2 TGF-β1的含量存在着差异,实验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染色峰值出现在第二周,对照组出现在第三周.结论:高剂量接骨活血颗粒能够增加和加快BMP-2 TGF-β1在骨痂组织中表达,并能提高大鼠骨折端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目的:骨碎补是骨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设计了该实验以期为临床运用骨碎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生理盐水组(A)、骨碎补组(B)、伤科接骨片组(C)。按标准骨折模型方法造模,不作任何外固定,分笼饲养,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骨碎补组每天以骨碎补水煎液分早晚2次灌胃,伤科接骨片组每天给药2次,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7天、14天、21天每组分别处死动物4只,取出骨标本。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及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骨碎补组骨痂组织形成丰富,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TGF-β1表达量及阳性定位与伤科接骨片组相同,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TGF-β1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骨碎补是骨伤科常用的一味中药 ,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设计了该实验以期为临床运用骨碎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3 6只 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 :生理盐水组 (A)、骨碎补组 (B)、伤科接骨片组 (C)。按标准骨折模型方法造模 ,不作任何外固定 ,分笼饲养。从手术后第二天开始灌胃给药 ,骨碎补组每天以骨碎补水煎液分早晚 2次灌胃 ,伤科接骨片组每天给药 2次 ,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 7天、1 4天、2 1天每组分别处死动物 4只 ,取出骨标本。骨标本制成切片测量骨痂厚度及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骨碎补组骨痂组织形成丰富 ,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 ;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 TGF-β1表达量及阳性定位与伤科接骨片组相同 ,均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骨碎补能增加骨痂厚度 ,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增加 TGF-β1 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 ,可能是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乐三七接骨丸对兔桡骨骨折血清及骨折端骨痂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72只普通级新西兰兔建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后分别给予平乐三七接骨丸混悬液、骨肽片混悬液及0.9%氯化钠溶液灌胃。于术后第1、2、4、8周检测血清TGF-β1、BMP-2水平及骨痂组织TGF-β1、B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2、4、8周,中药实验组血清及骨组织TGF-β1、BMP-2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中药实验组BMP-2表达在术后2周达到峰值,早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平乐三七接骨丸可能通过激活TGF-β/BMPs信号通路,诱导TGF-β1、BMP-2早期表达,并增加其表达量,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血生化指标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将 36只 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 (A)、骨碎补组 (B)和伤科接骨片组(C) 3组 ,造成骨折模型后 ,分别给于生理盐水、骨碎补水煎液、伤科接骨片混悬液。术后第 7、14和 2 1天每组各处死动物 4只 ,取血并取出骨标本 ,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切片 TGF-β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 ,骨碎补组血钙、磷浓度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血清 AL P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 (P<0 .0 1)。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 TGF- β1 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 ,推测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乘积 ,促进钙磷沉积 ;2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 ,提高血清 AL P的活性 ;3增加 TGF-β1 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 ,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家兔骨折愈合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家兔,造成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于骨折后21d与35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观察肾脏TGF—β1表达的情况。结果骨折后21d的复方丹参组和伤科接骨片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在骨折后35d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丹参可能是通过增加TGF-β1的表达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关俊辉  谭淑珍  邱剑鸣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05-2207
目的:评价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新鲜股骨中下段、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促骨愈方组(39例)、伤科接骨片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观察各组肿胀消退、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促骨愈方组临床愈合时问较对照组提前12.62天(P〈0.001),较伤科接骨片组提前10.11天(P〈0.01)。X线片观察骨痴表明:促骨愈方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至28天,其疗效优于伤科接骨片组(P〈0.01)。结论: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碎补对骨折愈合中血生化指标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7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骨碎补组(B)和伤科接骨片组(C)3组,造成骨折模型后,分别给于生理盐水、骨碎补水煎液、伤科接骨片混悬液。术后第7、14和21天每组各处死动物4只,取血并取出骨标本,进行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骨切片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碎补组血钙、磷浓度乘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LP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骨碎补组骨痂组织中TGF-β1免疫组化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骨碎补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提高血钙、磷的浓度乘积 ,促进钙磷沉积;②增强机体内成骨活动,提高血清ALP的活性;③增加TGF-β1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红珊瑚对实验大鼠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取12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造成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经X射线影像透视后确定大鼠桡骨骨折模型建立成功。将骨折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伤科接骨片,150μg/g)组、红珊瑚高剂量组(300μg/g)、红珊瑚低剂量组(150μg/g),每组12只。造模后第2 d开始灌胃药,每天1次。给药后第10 d、20 d、30 d分别对每组大鼠骨折部位进行X射线影像评估,骨折部位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Ca)、磷(P)含量。结果 X射线影像显示,给药第10 d时红珊瑚高剂量组大鼠骨折端边缘线变模糊;20 d时骨折断端骨痂增多,密度增加,边缘接近消失;30 d时骨痂填满骨折缺损,完全愈合。骨折部位HE染色可以看出红珊瑚高剂量组大鼠骨折处纤维组织多,骨痂形成速度较其他组更快,红珊瑚高剂量组的骨折愈合周期较其他组更短。红珊瑚高剂量组血清中Ca、P水平逐渐升高,并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含量有先升后降趋势,较其他组先出现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珊瑚能够调节大鼠血清ALP和Ca、P水平,加速钙盐沉积,促进大鼠骨折部位纤维组织增多,加速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周期,对骨折的愈合和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健颗粒在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异构体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阐明骨健颗粒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机制。方法:5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伤科接骨片对照组及骨健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术后第1、4、7、10、14、21、28d采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比色法及化学分析法测定VEGF的含量和NOS总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和ALP的活性。结果:(1)骨折愈合早期血清中VEGF浓度(以OD值表示),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空白组在1、4、7、14d、21、28d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比较,在7、14、28d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2)血清NOS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及空白组在4d、7d、14d时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21d时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和空白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1d时有显著差异(P<0.05)。(3)血清iNOS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在7、21d时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在1、4、7、21d是有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4)血清cNOS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及空白组在4d、7d、14d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空白组在1、21d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或P<0.01)。(5)血清ALP活性的变化,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及空白组在7、14、21、28d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剂量组和空白组在4d时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以上五组实验结果中,骨健颗粒有效剂量在0.81~1.62g/kg之间,但以0.81g/kg效果为著。结论:骨折愈合早期血清中VEGF、NOS和ALP在不同时段的变化各不相同;骨健颗粒0.81g/kg剂量组能提高VEGF的表达量和激活NOS酶活性以及提高ALP的活性,从而有效的促进了骨折的早期愈合,这可能是其产生临床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史达  许潇  李振宇  袁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75-1877
目的:探讨生骨紫金丹的作用机理,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W istar大鼠72只造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空白组,生骨紫金丹组,阳性对照组。于造模后第2周、3周、4周取局部骨痂制成石蜡切片,以免疫组化技术显示TGF-β1和bFGF,进行图象定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可见TGF-β1和bFGF的阳性表达,灰度测定结果显示在第2周、3周TGF-β1和bFGF的阳性表达强度生骨紫金丹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空白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骨紫金丹能促进TGF-β1和bFGF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新鲜股骨中下段、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促骨愈方组(39例)、伤科接骨片组(40例)及对照组(36例),对照观察各组肿胀消退、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程度.结果:促骨愈方组临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62天(P<0.001),较伤科接骨片组提前10.11天(P<0.01).x线片观察骨痂表明:促骨愈方组骨折愈合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至28天,其疗效优于伤科接骨片组(P<0.01).结论:促骨愈方汽化药热疗法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家兔桡骨中段骨折的实验研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了解香丹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香丹组、空白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香丹注射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伤科接骨片灌胃。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证明有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8天时,香丹组血肿吸收明显,骨折端肿胀明显减轻,改善骨折端血运;TGF-β、bFGF染色呈弱阳性表达。15天时香丹组骨愈合骨密度测定尚无明显优势;TGF-β、bFGF染色呈阳性表达。22天时香丹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情况已无明显差别。31天时骨密度测定香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TGF-β、bFG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香丹注射液在骨折早中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通过诱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直接刺激膜内成骨,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激发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和骨连接素,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强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探讨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将40只长耳新西兰种兔造成桡骨骨折模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形态观察以及力学实验。结果各项观察指标均相一致,服药组动物的骨折愈合时间提早1/3。分析认为,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于该药中含有"骨诱导物质"以及其活血化瘀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20.
跌打接骨片促进实验性骨折愈合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跌打接骨片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56只8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跌打接骨片高剂量组、跌打接骨片低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对照组4组,每组14只,所有家兔均行双侧桡骨骨缺损手术。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至术后第22天和42天时处死动物,测定桡骨骨折端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结果:用药22天时,跌打接骨片高、低剂量组和伤科接骨片组的矿化骨痂面积、骨质面积、活性成骨面%及成骨细胞指数值均大于模型组(P<0.05),而矿化表面积则小于模型组(P<0.05)。用药42天时,上述3组的成骨细胞活性和矿化延迟时间时间则分别大于和短于模型组,而其它骨计量动力学参数值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跌打接骨片能明显促进家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