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刊举办的“机床液压技术讲座”自73年第3期开始,至今已刊登了第一章:液压传动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五章:基本回路、第七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共计三个部分。目前,很多读者要求早日刊登随动系统(即第六章),迫切要求学习和参考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为此,我们现在将“液压伺服系统讲座”一文作为本讲座的第六章陆续刊出。同时,也准备尽早继续刊登讲座的第二章:油泵和油马达。由于本刊篇幅的关系,而且“液压伺服系统讲座”的内容也较多,故拟在今后各期中或同时刊登,或交叉刊登,以应读者需要。对于本讲座的安排及其内容,恳请读者多提批评和宝贵意见,共同办好讲座。  相似文献   

2.
根据当前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我们特举办“机床液压技术讲座”在本刊连续刊登,初步计划包括下列各章: 第1章、液压传动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2章、油泵与油马达; 第3章、控制元件; 第4章、辅助元件; 第5章、基本回路; 第9章、随动系统; 第7章、液压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第8章、典型机床液压系统的分析。从这一期起刊登第一章,包括:一、液压的一些物理性质;二、液压用油及其选择;三、液体的静力特性;四、流动液体的基本知识;五、液压技术常用物理量一览表。请读者对本讲座已登出部分和计划刊登部分的内容广泛提出意见和要求,以便使讲座能够不断得到完善,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机床工业与机械工业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在蓬勃开展的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群众运动中日益广泛地采用液压技术。最近许多读者要求本刊选登机床液压系统设计与计算方面的资料,现将一机部机械研究院及北京机床研究所组织有关机床厂、高等院校等单位编写的《机床设计手册》中有关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的部分内容陆续刊登,供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参考。由于这部分内容与本刊举办的“机床液压技术讲座”相应章节相同,在“讲座”中将不再重复刊登,请读者注意。——编者  相似文献   

4.
更正启示     
《机床与液压》2016年第9期(总第411期)第65页《液压挖掘机可回收潜能研究》一文的作者应为“陈明东”独著。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继本刊一九七七年第五期由本文作者写的《机床液压系统的逻辑方案讨论举例》的续篇。作者通过本文说明液压系统的设计中,回路设计过程和逻辑设计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本刊在以后还要继续发表本文作者的有关文章,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对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应该进行回路设计和逻辑设计两个步骤。认为在系统设计中,逻辑设计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回路,合理布局,正确选用元件,并且可以在多个回路方案中评选出一个更合理、精简和效能的最佳方案来。本文是作者用实例来说明逻辑设计的功用和其必要性。我们曾发表过包钢设计院冶金设备科枝术组的一篇《逻辑推算液压回路》(本刊一九七五年第6期),这一篇是第二篇有关逻辑设计的文章。我们还准备陆续发表本文作者有关这个问题的几篇文章,以便读者了解其全部内容。我们认为,对于探索一个液压系统设计的合理而完整的方法来说,是需要广大从事液压工作的同志共同努力的,我们希望读者本着毛主席指示“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共同讨论、探索这一问题,经过具体的实践来验证它,这对于我们正在大力推广普及液压技术,在各类机械广泛采用液压技术的今天,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设计一个机床的液压系统,要经历五个步骤;其中第二个步骤是设计液压系统图。这个步骤又包含回路设计和逻辑设计两个阶段:回路设计为液压系统规定工作原理、作用方式、主要结构和性能功用,逻辑设计则以此为依据,把它搞成一个结构尽可能简单、性能尽可能完善、使用尽可能方便的液压系统。笔者通过一段时期的摸索,认为机床液压系统图的设计,在完成其回路设计之后,是可以通过编制油路调配表、整理逻辑代数式、编写油流通路式这样三个步骤进行“逻  相似文献   

8.
用液压驱动的双面、多面、中央立柱式组合机床,多刀架车床,以及部分组合机床自动线等,都具有多个进给油缸。如何在这些液压系统中防止干扰,从而实现多个进给油缸液压驱动的集中控制,这对于节省泵、马达、油箱,减少占地面积,简化液压系统,减少液压元件具有一定的意义。关于多缸液压系统防止干扰的问题,在《组合机床通讯》1976年第1期第69页图3中,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机床与液压行业之间的联系,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提高我国机床液压系统的配套水平和质量,做好服务工作,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基础产品司和机床工具司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共同在广州主持召开了“机床行业用液压件发展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两个行业的公司、工厂、研究所共三十二个单位四十七名代表。会议期问,介绍了我国液压行业的现状,引进产品消化吸收的情况,液压行业为机床配套以及机床行业提高液  相似文献   

10.
在继《机床电器》93年第1期《介绍一种新型的光电跟踪微机控制机床》、93年第3期《一种新型的光电跟踪微机控制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及94年第3期《光电跟踪微机控制机床系统中若干关键量算法的研究》之后,为使读者进一步明了起见,作者结合在剖析该控制系统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作了简单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的组合机床液压系统CAD,是以组合机床液压系统典型回路为基础,以叠加式液压控制元件为基本配置元件,总结了专家们多年来的设计思路和技巧并在VAX—11/750超小型机支持下实现的。程序系统采用菜单提问式人——机问答的设计方法,最终由SR—3602六笔绘图机上输出液压原理图,由汉字打印机输出液压元件明细表。 文章介绍了软件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了特点,重点讨论了程序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双定量泵供油回路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能源回路。它在组合机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尤其适用于有多液压驱动部件的专用组合机床 ,这种回路在工作过程中流量变化大 ,即快速进给时为低压大流量 (双泵供油 ) ,慢速进给时高压小流量 (大泵卸荷 ,小泵供油 ) ,典型双定量泵供油回路如图 1所示。这种回路在实际使用中各液压进给部件以及夹具之间存在压力干涉问题。1 示例卧式双面多孔钻削组合机床 ,其进给部件为液压滑台 ,夹具为液压夹具 ,两液压滑台的工作循环为 :快进—工进至死挡铁—快退。当夹具上被加工零件定位夹紧后 ,液压系统根据压力发出信号…  相似文献   

13.
受机电部机床工具司委托、广州机床研究所技术委员会于今年2月28日对国家“七、五”科技开发项目数控机床一条龙中的“新型液压夹紧技术及元件”、“数控机床典型液压系统的研制”进行了鉴定。由广州机床研究所承担研制、开发的“数控机床典型液压系统”主要用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液压系统,也可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继本刊93年第1期“介绍一种新型的光电跟踪微机控制机床的工作原理”和93年第3期“新型光电跟踪微机控制机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两篇文章这后,在剖析系统控制软件程序的基础上.对光电跟踪过程中访形曲线的走向角θ、机床纵横向进刀速度Vx、Vy及探头纵横向线圈电流补偿量△Ix、△Iy等关键量算法作进一步研究的文章。至此,读者便会对从西德HeinrichZeidler公司引进的这套光电跟踪微机控制机床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硬软件上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定性和定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组合机床液压系统设计的步骤和基础计算方法。并试以图1所示的简单钻削组合机床为例加以说明。 在进行液压系统设计时,首先要对机床总体的动作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参照动作的周期时间,制成动作图表。通常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大多由比较简单的回路组合而成,很少由特殊回路构成。 在图1所示的组合机床中,假定夹具采用机械夹紧,而动力头的进给动作用液压驱动。当工件装夹后,按起动指令,使动力头实现所规定的动作,加工结束后,停止在一定位置上,其工作循环及液压系统如2图和图3所示。然后,再根据动作循环表对各种负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延民  李坤 《机床与液压》2014,42(19):149-151
提出了一种防止液压冲击的基本回路,实现压力的逐步升降来达到保护伺服回路的目的。分析了基本原理的可行性,通过采用AMESim液压分析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了关键元件参数对基本回路的压力升降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本液压回路具有保护伺服回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组合机床研究所开发的荣获1988年中国第一届机床工具博览会优秀展品“春燕奖”一等奖(金牌)的“组合机床CAD系统”。这个软件系统包括组合机床和机械部件、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方面的CAD软件。  相似文献   

18.
论文主要介绍了用于液压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液压系统智能仿真的CAI软件开发的一部分,我们借鉴了专家系统的思想,建立了液压回路纠错系统并构建回路知识库,指定了相应的规则优先级,力图使软件具备检查用户构建的回路在结构和元件参数设置方面是否正确的功能,使液压系统仿真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介绍的电液集成液压系统,主要是由电液集成块及其它元器件组成。这种系统是以液压网络为基础,将电路理论和电子学方法移植到了液压回路中。它与传统的液压系统完全不同,不用一般的液压阀,不用专用密封件,属于机—电—液一体化成套液压产品。湖北拖拉机厂已将其应用在组合机床上。  相似文献   

20.
(2)液压源设计机床液压变速操纵机构的液压源,一般有三种方法可选择。一是专门为液压变速操纵机构设置一套液压系统。二是与机床其他机构或运动共用一套液压系统。三是与变速箱的润滑装置共用一套系统。三种方法比较,第一种方法不经济。第二、三种方法液压源利用较充分且经济。尤其是第三种方法,应用润滑泵源作为液压变速操纵系统的液压源(图4-3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