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下,合成了10个新的N-(4-甲基苯氧乙酰基)-N′-芳氧基乙酰基肼,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下,合成了11个新的N-(2-甲基苯氧乙酰基)-N‘-芳氧基乙酰基肼,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醋酸汞作用下,1-芳氧乙酰基-4-(对甲基苯氧乙酰基)氨基硫脲环化生成了5-芳氧亚甲基-2-(对甲基苯氧乙酰胺基)-1,3,4-噁二唑,用元素分析、IR及^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2个1-芳氧基乙酰基-4-(2-甲基苯氧乙酰基)氨基硫脲,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PEG-400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液-液相条件下由邻甲基苯氧乙酰氯与5-芳氧亚甲基-2-氨基-1,3,4-噻二唑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5-芳氧亚甲基苯氧乙酰胺基-1,3,4-噻二唑,用元素分析、IR及^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下,合成了10个新的N-(4-甲基苯氧乙酰基)-N′-芳氧基乙酰基肼,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液-液相转移催化下,合成了11个新的N-(2-甲基苯氧乙酰基)-N-芳氧基乙酰基肼,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转移值化法合成了11个新的N,N-1,4-羰基苯氧乙酰基-N',N'-二芳氧基乙酰基二肼。  相似文献   

9.
应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11个新的N,N-1,4-羰基苯氧乙酰基-N′,N′-二芳氧基乙酰基二肼.  相似文献   

10.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2个1-芳氮基乙酰基-4-(2-甲基苯氧乙酰基)氨基硫脲,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用I-(5-甲基异(口恶)唑-3-甲酰基)-4-芳酰基氨基硫脲I在酸或碱催化下合成8种2-芳酰氨基-5-(5-甲基异(口恶)唑-3-基)-1,3,4-噻二唑类衍生物Ⅱ(1—8)和8种3-(5-甲基异(口恶)唑-3-基)-4-芳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衍生物Ⅲ(1—8).Ⅱ和Ⅲ均经元素分析,IR,H-NMR和MS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镧系离子Ln3+(Nd3+,Ho3+,Er3+)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酸基吡唑酮-5(HPMBP)和2,2'-联吡啶(Dipy)在乙醇-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和超灵敏跃迁.合成了镧、铈、镨、钕、钐、铕与HPMBP和Diyy的三元配合物;考察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的注射液的HPLC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的反复冻融影响因素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的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样品,其拟合峰面积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浓度呈良好线性。在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线性范围内计算反复冻融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的含量,结果显示冻融前后其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反复冻融后含量及有关检验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N-(2-甲氧基乙基)-2-(3-硝基-1,2, 4,-三氮唑-1-)乙酰胺注射液在反复冻融条件下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有间苯二甲酸乙二酯(EI)的共聚酯(PEI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得到了不同间苯含量(A_1相似文献   

15.
3—芳酰基乙基斯德酮的还原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硼氢化钠在甲醇中还原3-芳酰基乙基斯德酮,共得到7个示见文献报导的3(3-芳基-3-羟基丙基)斯德酮,它们均经过红外,元素分析等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16.
以对氯苯甲酰氯与氰基乙酸乙酯反应,经氯化,氨化,再与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氯反应,合成了(Z)-3-(4-氯苯基)-3-[N,N-二-(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IR,X晶体衍射分析,证实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以4-(1-1,2,4-三唑基)苯甲酸(Htabc)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剂挥发法合成了2种碱土金属配合物\[Mg(tabc)_2(H_2O)_4\] (〖STHZ〗1)、\[Ca(tabc)(H_2O)_4\](tabc) (〖STHZ〗2),并对其进行了系列性质表征. 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STHZ〗1和〖STHZ〗2分别是零维和一维配位结构,配位水分子与羧基氧形成大量氢键,分别将〖STHZ〗1和〖STHZ〗2拓展成了三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STHZ〗2结构中含有1个游离的tabc-,将二维层连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STHZ〗1和〖STHZ〗2的固体荧光光谱表明,此2种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对应的波长相对配体都发生了蓝移. 配合物〖STHZ〗2的热重数据显示了特殊的客体稳定化作用. 配合物〖STHZ〗1和2的CCDC号分别为1460791和1460792.  相似文献   

18.
以取代苄胺为原料,经过Michael加成、Dieckmann缩合、水解脱羧、羟醛缩合等反应,合成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N-(4-甲基苄基)-3,5-双(4一氯苄叉基)-4-哌啶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IR)、质谱(EI-MS)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确定.该单晶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α=17.1226(16),b=6.28396(6),c=21.468(2),α/=90°,β=99.753°,y=90°,V=2276.5(4)^3,Z=4,Dc=1.308g/cm^3=0.304mm^-1,M,=448.36,F(000)=936,S=1.019,R=0.0585以及wR=0.1456.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是非平面的,哌啶环呈沙发构象.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都是E式构的.在晶体结构中没有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存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对3维,2维和1维DNA行走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于3维和2维行走,编码序列分维D,在1.1和1.4之间.1维嘌呤嘧啶行走略高于此值,1维强弱键行走则略低.分维明显偏离2表明碱基关联的存在.这是不同于最近国外由1维行走获得的无关联的结论的.利用定义于20个碱基范围的分维Da,证明了编码区的Da大于非编码区,表明了后者有调节信号引起的碱基偏置.  相似文献   

20.
利用齐次平衡原则,推导出(3 1)维KdV类微分方程的Backlund变换(BT);并借助于所推得的Backlund变换,求出了(3 1)维KdV类微分方程的单孤子解、多孤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