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分析目前废弃混凝土再生技术,优化混凝土再生工艺,提出提高再生材料和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方法。为提高再生材料性能和废弃混凝土利用水平,在原有再生技术基础上,提出将各类再生材料分别进一步强化处理的再生工艺。试验表明,此种再生工艺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缺陷,在得到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和再生磨细掺和料的同时,各种再生材料技术指标和再生混凝土使用性能得到提高,增加了再生材料的品种,使废弃混凝土得到全部利用。  相似文献   

2.
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技术推广与应用可以解决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本文列举了世界各国针对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出台的相应政策与机制,分析了国内外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阐述了我国再生骨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预拌混凝土企业利用废弃混凝土进行再生混凝土产品研发可降低再生混凝土的造价,具有广阔的产业前景。  相似文献   

3.
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成再生骨料后代替天然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的技术 ,因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以某工厂行车梁拆除后的废弃混凝土为再生骨料 ,对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有关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基本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不同配合比的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废弃混凝土形成的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对国内外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建议:①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破碎与加工工艺,在生产设备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②在制定国家再生骨料分级分类标准时,需考虑原生混凝土的来源,并根据各地区实际环境情况制定相应的地区规范标准;③再生骨料的强化加工工艺还需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开发利用再生混凝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卓  龙帮云 《中外建筑》2004,(2):197-199
目前建筑行业产生的巨量废弃混凝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代替天然砂石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的可行性,认为大力开发和利用再生混凝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再生混凝土的发展提出了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高铝水泥为胶结材料,以天然骨料、废弃卫生洁具骨料、废弃地板砖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的耐火性能。试验表明,经受不同温度的高温后,各种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如强度、抗热震性均有所下降,但废弃陶瓷再生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表现出更好的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对建筑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地震中房屋倒塌约300~400万间,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达到300万m3以上.废弃混凝土中又含有大量的砂、石,经过适当工艺处理,部分砂石可以用作再生骨料,用于制备水泥混凝土.如果将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砂率、水灰比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研究揭示的基本规律如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提高,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明显降低,粘聚性、保水性增强,泌水率减小;砂率、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其对普通混凝土的影响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的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5,他引:54  
使用废弃混凝土块代替天然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技术,因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某公路路面维修废弃混凝土为再生骨料,对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有关性能进行了研究,旨在再生混凝土走向实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认为中等强度等级的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取代率不太大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没有多大影响,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大于基准混凝土的强度,并提出再生骨料系数参考值。另外,认为有必要建立评价再生骨料质量的指标体系,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废弃混凝土裂解,破碎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对上海市废弃混凝土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废弃混凝土块体破碎及筛分工艺,并对建议工艺生产的再生骨料进行基本性能试验研究及做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骨料生产工艺基本能满足废弃混凝土的破碎与分级要求;再生骨料可满足配制中低强度等级再生混凝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