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从规划保障、经济需求、产业链发展条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印染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备选地区分为4个类别,提出每类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空间布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武进区花卉苗木基地产业生态化建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在带动地方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却给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实现农村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亟待研究的任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花卉苗木基地的实践表明,对区域做出科学的生态经济区划,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它类型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苗木生态产业,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优化途径之一。武进花木基地环境建设包括:(1)优化生态经济区划,将整个基地划分为平原水网和漏湖圩田两个生态经济区;(2)根据各生态经济区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生态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3)发展具有“水乡、花卉、休闲”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济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进行研究,对科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供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从南四湖流域的自身特点与现状出发,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产业生态发展主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南四湖流域自身特点,从管理机制、财政政策、价格税收、技术创新、投资取向、政绩考核等多角度出发,构建了南四湖流域的产业生态政策体系,并从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流域产业布局规划的协调制度、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法律法规制度、增强生态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流域的政府信息共享与公开机制、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执法机构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绿叶》2005,(3)
山东3月13日,济南市历城区环保局在街头开展以"市民,您了解水吗"为主题的保护水资源宣传活动。水质监测人员通过水质化验,让广大市民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增强市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位理论的矿业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优化产业布局是基础。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坡度、坡向和矿区等区位条件对三产布局的影响,以及产业布局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基于区位理论和研究结果调整永平镇产业空间布局。结果表明:①坡度、坡向和矿区等影响产业布局,且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远高于第二、三产业。②矿业乡村三产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产业空间关联性弱,尚未形成以农业为核心的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③结合区位分析结果,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三区三轴一中心”新产业格局,以利于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西宁市水资源及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现状着手,对西宁市水的供需平衡进行了初步分析,找出制约西宁水利发展的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老化失修工程多、城乡供水问题突出、防洪基础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管理体制不顺。提出了发展西宁水利的初步构想,即以全市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为中心,突出以治理“两山一水”为重点的城市水利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建设和以水库为主的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为西宁市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用水保障,促进西宁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阐释了我国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从国内视角梳理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践取得的成效,识别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制约性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国际对标分析,提出以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为指引、以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基础、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为路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所遵循的市场导向、规划指导、产业互动、择优扶强、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集群、以核心吸引物为中心的综合旅游产业集群、以旅游景观廊道为依托的餐饮购物业集群、以特色村镇为依托的旅游文化产业集群、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需要在产业要素整合、龙头企业培育、公共服务提供、重点项目建设、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遭到严重污染,已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导致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泉水停涌等一系列环境、生态、经济问题,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济南市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对济南市水资源现状及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客水资源调用与管理、水资源循环利用、合理制定水价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进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均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阐述。本文系统梳理了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推进工作的历程和成就,数据显示我国在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成绩。我国通过健全立法、调整结构、联防联控、专项督查等手段应对突出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态保护等问题,其中健全党内法规和环保立法、实行党政同责与一岗双责、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与专项环保督查以及统筹优化区域资源是关键的手段。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判断,提出两步走的战略,并作出行动部署,为美好中国的目标提供了体制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 。本文在分析绿色化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应以绿色发展或绿色化为统领,加强概念集成,以利于公众理解和地方实施。建议绿色化要落实到工业化、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并提出工业绿色化要注重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实施绿色制造、加强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的有机衔接,城镇化过程中绿色化应从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和交通节能减排、促进域平衡发展等方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化要注重从源头控制生态破坏和废物排放、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最后从政策措施、信息技术革命、法规制度和生态文化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首先说明当今中国出现了环境严重污染的“生态墙”;进而阐述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艰巨任务;然后论述我国正处环境问题的激化期,应借鉴世界各大工业国的经验教训,指明经济与生态双赢的方向;最后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这篇重要文章提出了以下启示:中国发展打“消耗战”的路已经行不通,必须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保持适当速度;提倡“合理消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华  关伟  许淑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54-1457
实现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选取改进的熵值法,从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评价了辽宁省199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利用基于Moore指数构造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评价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并对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2011年间,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产业高级化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演化是一个不断深入、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形势和中国具体国情发展变化密不可分,两者存在紧密联系。主要体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历程遥相呼应,生态文明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延伸拓展与中国化,两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二者都是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都强调不同领域的协调和融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又同样不等同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迅猛发展,为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企业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循环经济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保护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国阶 《四川环境》2004,23(4):1-6,11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具有维持生命与健康功能,生态系统组成与演化功能,景观组合与美学功能:水能及其服务功能;水介质的传输与净化功能;社会生活与经济服务功能等。西部水资源具有发挥各种功能的区域条件。保护西部水资源的战略意义在于:(1)它是实施西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求;(2)西部是全国水资源富集区,对其保护具有全国战略意义;(3)水资源保护是西部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成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措施;(4)西部水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支撑,对其保护对全国产业发展及其布局,有特殊功能和意义;(5)水资源昌西部农业命脉,保护水资源是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保证;(6)西部水资源保护具有跨流域的功能,有广泛的国际影响;(7)水资源保护是发展我国西部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总之。西部大开发需要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又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成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