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能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可以作为城市区域供热的热源。为解决中国北方地区供暖季节燃煤供暖导致的严重空气污染,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开展核电供热专题研究,完成了徐大堡一期核能区域供热可行性方案。本文介绍了徐大堡核能区域供热的技术方案,分析了增加核能供热系统对机组核安全三要素的影响,得出徐大堡核电厂利用汽机抽汽进行区域供热不会影响到核电机组核安全三要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正核电阀门是指在核电站中核岛N1、常规岛CI和电站辅助设施BOP系统中使用的阀门。从安全级别上分为核安全Ⅰ级、Ⅱ级、Ⅲ级、非核级。其中核安全Ⅰ级要求最高。核电阀门在核电站中是使用数量较多的介质输送控制设备,是核电站安全运行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一座具有两台100万kW机组的核电站有各类阀门3万台。  相似文献   

3.
钱伯章  李忠东 《太阳能》2011,(13):60-61
综合类德国计划到2022年关停全部核电站而代以可再生能源和燃气发电德国已于6月底立法,计划到2022年关停德国全部核电站,并代以可再生能源和燃气发电。德国现拥有17座核电站。  相似文献   

4.
对于在AP1000核电站中使用的非安全相关压力容器,有的用于核岛,有的用于常规岛。虽然这些非安全级压力容器与核安全无关,但由于它们是压力容器,与常规压力容器一样同样可能存在着爆炸危险,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将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会影响到核电站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推广复合地基处理加固技术在核电厂核安全级物项地基中的应用,针对某核电站核安全级物项地基加固处理采取了水泥搅拌加固技术进行了方案设计及现场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松散回填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原来的200 kPa增至400 kPa以上;核安全物项主要控制指标剪切波速大幅度提升,由处理前的200 m/s提升到800 m/s以上,大大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的400 m/s。因此,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用于处理松填的回填土层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更重要的是能大幅度提升核安全物项主要控制指标剪切波速,满足了核安全物项地基抗震要求,对今后核安全级地基处理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2010,(1):5-5
<正>国家能源局确定了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分别是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国家能源核级锆材研发中心,国家能源核电站核级设备研发中心,国家能源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研发中心,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  相似文献   

7.
崔磊 《中外能源》2011,(9):27-33
美国国内在是否利用核能发电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拥核派和反核派的分歧主要是在核电成本是否高、核能是否安全以及核能是否属于清洁能源等方面。受日本核危机影响,美国核能辩论的重点转向核能安全,主要围绕核电站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核废料储存、是否应该新建核电站以及延长现有核电站运营期限等问题展开。由于历次重大核事故后,新建核电站成本势必上升,加之美国各州新建核电站积极性不高,国际大环境也不利于拥核派,同时核能面临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激烈竞争,因此短期内美国核能开发步伐势必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核能仍将是美国能源战略的重点之一,究其原因,发展核能是美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另外,拥核派的积极游说和公关行动、反核派内部立场出现分化以及日本核危机的长期影响有限等也都是其原因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反应堆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围绕核能的公开辩论却很少,这不利于我国核能的开发。核能的辩论过程,也是核能知识普及的过程,只有对核能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才能减少对核能非理性的恐惧。我国绝不能因为一次核事故而改变战略方向,而应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8.
何善瑾 《中国能源》2009,31(9):19-20,29
根据核电站的特点和我国能源资源分布,说明核电站应分布于我国电力能源缺乏的沿海地区,即坚持在东北、山东、华东、华南等地区优先布点。如果在华中、西南、西北等腹地过早建设核电站,从电力能源流向、电源建设的经济性、电力系统调峰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中国核电站发展的现状,提出,从基本国情出发,中国需要发展核电,从而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中国核电的发展安全性是制约核电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核电站整体抗震安全现状,简要分析了核安全相关抗震技术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各国对核电站抗震性能的反思和改进,指出对核电汽轮机进行抗震分析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核电汽轮机抗震分析方法的发展,以及各方法的详细内容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用方法的建议。这些分析和建议有助于推动核电汽轮机抗震分析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任德曦  胡泊 《中外能源》2013,18(3):21-32
我国核电经过约一年半的安检、评估、规划后,在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发展规划发布后,于2012年11月重新启动,建设安全、高效的核电产业是这次核电重启的战略与方针.核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我国核电安全的具体目标是:每堆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我国建设了安全性更好的二代改进型及三代示范堆核电站,从二代到三代,安全性、技术先进性在不断提高.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安全业绩良好,安全是有保障的.核电高效发展是核电站效率、规模和建设速度的问题,就是要高效能、高效用、高效益发展核电.1985~2011年,我国用26年时间只建成了15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只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发展速度并不快.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今后仍应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规模、批量建设核电站.至2015年应建成核电装机容量40000MW,至2020年应建成核电60000~70000MW,在建机组保持在30000MW左右.我国核电站比投资在不断下降,容量因子、设备可用率在不断提高,核燃料燃耗在不断加深.核电高效发展本身也包括经济发展核电,要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处理好安全、高效、经济之间的关系,均衡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核电发展不能走以完成规划为首要任务的发展模式,必须将保障核安全作为第一前提。核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方向至少包括加强立法、机构建设与赔偿机制等几方面。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  相似文献   

13.
徐Yun 《能源工程》1994,(4):38-40
一、发展核电的背景和基本政策 前苏联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石油储量丰富,天然气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但前苏联的核电事业也很发达,核电装机容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前苏联发展核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前苏联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幅员辽阔,化石燃料产地距消费地区较远,如西伯利亚地区条件恶劣,使能源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提高。而在能源消费地区建设核电厂,可以有效地减轻人力发电的压力。一般来说,燃料的运输距离超过3000公里的话,建设坑口电站用超高压输电线路把电力送往负荷中心更为合适。由于前苏联的铁路运输趋于饱和,输煤管道建设成本更高,目前采用超高压送电技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能源消费地区建设核电站是较合适的。 2.产钚与发电相结合。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投入运行,实质上它是实验反应堆机组,当时建核电站更重要的是军事目的(生产钚-239)。前苏联建成的一批RPMK型(石墨慢化沸水堆)机组均有可能转用于生产钚-239。  相似文献   

14.
微段子     
《能源评论》2014,(12):24-24
核电无论从经济、环保、效率等等方面看,都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唯一的缺点是有爆炸风险。如果把核电站建到西部荒漠,爆炸也不怕了,就当是核试验,再用特高压将电力输运到东部沿海,那简直是完美。问题是核电站离不开水,具体技术原理不懂,相信未来一定能解决。  相似文献   

15.
核电是一种清洁的发电方式,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可以部分解决能源的运输问题,是实施能源多样化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就我国核电站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概述,也对在核电大发展的背景下发电行业的设备制造厂可供选择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福岛核泄漏震惊全球核电业日本9.0级特大地震后的第五天,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号机组还偶发燃烧、四五六号机组依然未能解除警报;一个又一个关于福岛、东京的辐射指数,不仅仅刺痛了日本人,也震惊了全球核产业——继续前行还是拐弯?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在切尔诺贝利之后再次带来了核电之殇。在事故之后,已有多个国家表明,不会影响发展核电之路日本:成也核电败也核电;德国:暂时关闭7座核电站;德国总理默克尔解释这一决定时说,关闭这些核电站是"政府基于安全原因的命令"。目前,除另一座核电站因事故正在维修外,德国尚有9座核电站正常运转,德国有约1/3电力来自核电;法国:不会放弃核电。法国总理菲永15日说,法国政府不会逃避任何有关核安全的问题,法国核设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核电清洁安全,建设内陆核电站是缓解内陆省份电力供应不足的重要选择。介绍了世界核电发展状况和我国的核电建设状况。探讨了建设内陆核电站的可行性以及发展动向,呼吁江西及内陆各省加快核电建设,并阐述了彭泽核电厂的优势。大力发展核电这一清洁绿色能源是内陆各省的明智之举,能保证能源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陆省份建构新的电力能源结构,发展核电能源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陆省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及研究背景,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内陆省份核电站的建设的五大关键性因素,即选址、资金、技术、人才与观念等因素,力图建构一种理论模式,以推进我国内陆省份核电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核电是一种安全、低碳、功率密度高、可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具有高效和CO2等化学气体零排放的优点。从中国核电站建设政策推进,核电站安全性,核电技术特别是中国“华龙一号”和小型多功能模块式压水堆ACP100“玲龙一号”核电站技术的建设、运营和效益等各方面在内陆建站的概况,利用核电和H2对有关产业实现CO2超低排放和零排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山西作为内陆省份煤炭大省,煤炭外输,发电用煤,钢铁、水泥、陶瓷和氮肥生产等工业耗能耗煤量巨大,CO2减排压力巨大。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能源革命排头兵,就要清醒认识能源革命就是要革矿物石油和煤炭用作燃料的命。而当今唯一能大规模代替石油和煤炭燃料,CO2零排放的新能源——核能,具有独特的、其他能源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要积极开展有关核电的研究,其中重点在开始研究筹办核电站。  相似文献   

20.
核能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核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核电站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事实证明,核电站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其周围公众造成的辐射影响可忽略不计,核电是清洁安全的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