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观察记录患者术后6h、12h、24h、48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包括24h),B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24h后两组活动状态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鼻黏膜给药可在24h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84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组:切皮前十分钟行肋间神经阻滞;Ⅱ组:关胸前行肋间神经阻滞;Ⅲ组:空白对照组。行PCIA镇痛。记录拔管后即刻(T0)、术后第12小时(T1)、术后第24小时(T2)的VAS评分以及PCIA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Ⅰ组VAS评分较Ⅱ组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PCIA使用用量明显少于Ⅲ组(P<0.05)。结论:切皮前较给予手术后0.7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能够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对开胸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PCIA组(A组,n=30)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组(B组,n=30).记录术后VAS评分、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和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应时间点的SpO2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单用氯诺昔康PCIA相比,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及分析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胸科手术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A组、B组及对照组等3组,各40例。A组患者于术毕前给予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于术毕前给予0.7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给予0.9%浓度的生理盐水肋间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芬太尼PCIA。观察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后24h内静息、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其中又以B组患者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给予0.75%浓度的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与PCIA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刘桂颖 《吉林医学》2010,31(5):594-59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即肋间神经阻滞+PCIA组;对照组(B组),即单纯PCIA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测定心率、血压、血气PaO2及PaCO2。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镇痛药用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明显少于B组。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关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复合PCIA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并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胸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多模式组(A组)和传统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连接镇痛泵行PCIA,术中持续输注2ml/h,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观察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48h内各时点静止及咳嗽状态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A组48h舒芬太尼消耗量、PCA总按压次数及总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105.13±1.78)μg、(5.35±2.06)和(3.82±2.17),均较B组的(120.45±1.34)μg、(12.39±2.25)和(9.67±1.8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较B组低(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实行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静脉镇痛方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低。  相似文献   

7.
卜敏  恽惠方  陆燕丰 《重庆医学》2018,(10):1401-1403,1406
目的 研究盐酸羟考酮或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胃肠肿瘤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医院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108例分为3组,每组各36例.A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盐酸羟考酮PCIA,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吗啡PCIA,C组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生理盐水(安慰剂)PCIA.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咳嗽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补救镇痛率、术后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3组术后24、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均低于术后2 h(P<0.05),A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下VAS均明显低于B、C组,且B组低于C组(P<0.05).C组24 h补救镇痛率为30.56%,高于A组(2.78%)、B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8 h 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A组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PCIA用于胃肠肿瘤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静脉镇痛组(A组)、单次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组(B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C组),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摆放麻醉体位(T0)、术后6 h (T6)、12 h (T12)、24 h (T24)、48 h (T48)静息与运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时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T6、T12、T24时C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和B组(P0.05);C组术后6 h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低于A和B组(P0.05);术后C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P0.05);头晕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离床时间长于C组(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能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运动疼痛、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连接镇痛泵行PCIA,观察组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研究术后静息VAS评分、咳嗽VAS评分、术后总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等。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段的VAS-R、VAS-C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总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少(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与肋间神经阻滞可明显增强镇痛效果,降低舒芬太尼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组(P组),每组40例。P组术前、术后24h分别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所有患者全身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静息、咳嗽),PCIA有效压按次数、相关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结果静息和咳嗽VAS评分P组低于C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P组明显少于C组;镇痛满意度P组高于C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了镇痛满意度,镇痛方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在20名正常人前臂内侧涂以4种以清凉油为基质含不同浓度地塞米松(0.1、0.05、0.025、0.0125%)的皮炎速灵油膏,并以清凉油作阴性对照,地塞米松软膏作阳性对照。采用改良的Mckenzie和Stoughton法,将六种药剂涂于同一个体,以消除个体间反应差异。涂药后3h拭去药物,再经2、3、4、5、7、9及21h进行观察并打分,在双盲条件下根据用药部位发白情况由3名评估者对每名受试者独立打分,应用Wilcoxon等经典秩和试验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清凉油和所有含地塞米松的制剂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并对受试者反应和评估者打分的变异系数进行了计算。我们的体会是血管收缩试验在黄种人也是可行的,而这种打分系统只要提供足够数量的受试者,特别适宜于应用Wilcoxon等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手持型γ探测仪(Gamma--detecting probe,GDP)对荷瘤小鼠肿瘤原发灶及微小转移灶行放射免疫探测,术中对肺癌的侵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进行了初步探测。方法:采用抗肺腺癌单克隆抗体LC-1生物素化预定位技术,进行肺腺癌小鼠RIGS动物实验。应用培普利欧霉素(peplomycin,PPM)和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为肿瘤示踪剂对肺肿瘤患者手术标本的放射性探测,以T/NT值判定探测标本韵性质。结果:荷瘤小鼠的原发肿瘤和转移肺组织均有较高的T/NT比值。GDP探测鼠肺肿瘤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为98%、96%和97%。临床应用GDP能准确地探测出肿瘤侵及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为91%、88%和90%。结论:应用GDP可以探测出荷瘤小鼠体内肿瘤及其微小转移灶。PPM和MIBI用作肿瘤示踪剂可以有效地判别肺癌的侵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71例DN患者中,早期DN组33例,临床DN肾功能正常组21例,临床DN肾衰组17例,每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各治疗组加用川芎嗪静脉点滴,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肌酐、BUN和尿蛋白排泄量。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可使早期DN患者和临床DN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24%和84.26(P<0.05)。川芎嗪治疗对血肌酐、BUN、血压无显著影响。结论川芎嗪对早期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几种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方法,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431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标本,分别做直接涂片染色、培养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斑点金免疫渗滤(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DIGFA)4种检测,以培养鉴定为对照评价各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直接涂片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低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与培养鉴定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结论在临床微生物诊断工作中建议选择至少两种检测方法同时检测淋病奈瑟菌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SOD定量测定方法。方法:从牛血中提取纯化SOD,用纯化SOD免疫家兔制备高效价的抗体。用125Ⅰ标记SOD,建立测定SOD的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纯化得到电泳纯的SOD,免疫后抗血清效价为1∶32。结论:建立了可直接测定SOD含量的RIA法,为SOD的测定及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化学荧光法筛查苯丙酮尿症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学荧光法(CFEIA)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优越性和制定本地区苯丙氨酸(Phe)筛查切值.方法 应用CFEIA法和细菌抑制法(BIA)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Phe浓度,筛查PKU.结果 正常新生儿Phe频数呈正态分布,99%百分位数为116μmol/L(1.93mg/dl),确定本地区筛查切值为1.90mg/dl,荧光法筛查67040人,确诊PKU 11例,(1/6096),BIA筛查194 012人,确诊PKU 21例(1/9 239),经卡方检验,两法无显著性差异(x2=1.27,P>0.05);荧光法有6例筛查值在切值附近(2.02~3.72mg/dl),经召回复查分别确诊为轻、中型高苯丙氨酸血症和经典型PKU.结论 荧光法定量、灵敏、特异性高,资料永久性保存,是国内PKU筛查值得推荐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分析对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检测对23例MND患者神经电生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并与对照组健康人4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院23例患者中,静息时出现纤颤电位19例(82.61%),正锐波17例(73.91%),肌肉轻收缩时运动电位的时限延长18例(78.26%),多相波波幅增高11例(47.83%),大力收缩时的电压增高22例(95.65%)。四肢肌肉的异常情况为71.33%,拇短展肌的异常情况为71.43%,胸锁乳突肌的异常情况为92.11%,MND组与对照组四肢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D组ME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诊断运动神经元病(MND)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肌电图检测是诊断MND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免疫吸附治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免疫吸附治疗(Immunoadsorption,IA)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AID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患者行IA治疗,21例患者行隔13小剂量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以Hughes评分及MRC(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疗效及治疗副作用.结果:2组治疗均明显改善AIDP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l天IA组治疗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PE组,但治疗后1周及2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按临床分型及年龄分层后,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隔日小剂量PE治疗相比,IA具有同样的疗效,是治疗AIDP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witnessed enormous progres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 Consequent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DCs in biological systems is critical in supporting discover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se agents.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and versatile tool for ADC analysi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scenarios, owing to its multiplexing ability, rapid metho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apability of analyzing a variety of targets ranging from small-molecule payloads to the intact protein with a high, molecular resolution. However, despite this tremendous potential, challenges persist due to the high complexity in both the ADC molecules and the related biological system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up-to-date LC-MS-based strategies in ADC analysis 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is rapidly-evolving field.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量药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医籍中的钱匕,刀圭,三分匕,五分匕,方寸匕等量药吕,以文献记载及传世或出土的文物为依据,“钱匕”除了作“五铢钱”解外,还可理解为一钱匕重;刀圭是一种量药器,容0.5毫升,据“一分铜量”容1.2毫升计,推测三分匕容3.6毫升,五分匕容6毫升;方寸匕是一种扁平或中间低凹的药匙,容量约在10 ̄18毫升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