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89例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和血清hs-CRP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疾病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再狭窄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p〈0.01);两组在年龄、性别因素上无统计学意义,但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结论血清hs-CRP不仅与冠心病发生有关,而且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中药通脉愈心浓缩丸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通脉愈心浓缩丸防治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1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通脉愈心浓缩丸组(治疗组,61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疗程均为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心电图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并对观察病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9.8%,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血清NO高于对照组,而血浆ET低于对照组。结论:具有化痰祛浊、活血通脉功效的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升高NO、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以及术后使用氟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24h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32例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2例。采用免疫浊度法动态观察不同时间点血清hs-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hs-CRP含量显著升高(P〈0.05);术后8周治疗组hs-CRP显著降低(P〈0.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致血清hs-CRP升高,氟伐他汀可降低血清hs-CRP含量,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昌明  王新凯  张保朝 《重庆医学》2014,(27):3567-3569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L-6的动态变化与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行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患者65例,观察其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hs-CRP和IL-6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脑动脉狭窄程度与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2)术后各时间点患者hs-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于术后12 h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而且再狭窄患者手术7 d后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再狭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无再狭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下降明显,但再狭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再狭窄患者之间△hs-CRP和△IL-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IL-6可能在支架成形术后脑动脉再狭窄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监测血清hs-CRP和IL-6的动态变化对评估血管再狭窄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变化,探讨IL-37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113例PCI患者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清IL-37和Rho激酶2(ROCK2)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101例;另选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1)PCI患者术前血清IL-37低于对照组,ROCK2高于对照组(P<0.05)。(2)IL-37和ROCK2在术前,术后1 d、1周、2周等时点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 PCI患者术后4周时血清IL-37再狭窄组低于无再狭窄组,ROCK2再狭窄组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4)4周时PCI患者血清IL-37高于术前,ROCK2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根据ROC曲线PCI术后4周IL-37<103μg/L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高危患者,敏感度为0.750,特异度为0.713。结论 IL-37可望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循环标记物,持续IL-37水平的下降可能是早期识别支架内再狭窄的指标;IL-37影响支架内再狭窄可能部分是通过ROCK通路参与。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总甙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广华  宋开友 《华夏医学》2005,18(4):507-509
目的:探讨雷公藤总甙对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总甙6个月,所有的患者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上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总甙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方法78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mnary inte nrernj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常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氯比格雷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结果CAG示:治疗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普通支架亚组还是药物涂层支架亚组(DES)均有相似的结果(P均〈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或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126例在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65例),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36例),金属裸支架组(25例),分析支架置入后6个月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6个月再狭窄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术后血管通畅,心功能和住院期间心脏事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8个月后随访时,均无支架内血栓发生,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5.9%;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7%;裸支架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33.3%。结论:国产爱克赛尔药物洗脱支架、进口Cypher药物洗脱支架治疗AMI患者并未增加6个月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再狭窄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裸支架相比,两者6个月的再狭窄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使用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80例拟在血管内超声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80例同一时间在本院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分析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使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冠状再狭窄5例,对照组出现冠状再狭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中治疗效果明显,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方法72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A组)36例,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组(B组)36例。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冠脉造影检测支架内狭窄情况,井计算再狭窄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B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血小板聚集指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降低显著(P〈0.01);且冠脉造影再狭窄率为15.1%,显著低于常规纽31.7%(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可做为预防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血浆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分级、危险度分层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80例,按临床诊断分级分为:1级20例,2级30例,3级30例;危险度分层分为:低危组13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15例,极高危组36例。另选择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IL-6、hs—CRP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IL-6和hs—CR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分级水平及危险度分层递增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和hs—CRP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IL-6和hs—CRP浓度能反应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及危重程度,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可考虑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度的新临床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原发性癫痫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S100B蛋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患儿血清hs—CRP和S100B蛋白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二组患儿血清hs—CRP和S100B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原发性癫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降低血清中hs—CRP和S100B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醇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将三组阑尾炎患者(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和阑尾无炎症患者(30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与阑尾无炎症患者比较,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比较,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急性阑尾炎患者抵抗素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在临床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基础上,结合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的测定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而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辛伐他汀40mg/d,连续2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他汀组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预后相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T2DM患者,根据双下肢胫后动脉IMT分为两组.分别测定hs—CRP、ET-l,同时测定血脂、血压等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hs—CRP、ET-1均明显增高(P〈0.05,P〈0.01);在糖尿病组中,胫后动脉IMT≥1mm组hs-CRP、ET-1均明显高于IMT〈1mm组(P〈0.01)。结论:hs—CRP、ET-1是影响T2DM患者胫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炎症反应与内皮损伤可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靳美  戴艳萍  陈晓光  齐丹  张春媛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2-734,7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颅脑CT/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及患者组入院时、入院后第3 d和第7 d,血清cTnT、hs-CRP和T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cTnT、hs-CRP显著上升,T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随着病情缓解cTnT、hs-CRP与T3均有所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cTnT、hs-CRP及T3异常,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TnT、hs-CRP及T3对临床辅助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娜  关秀茹  隋丽 《黑龙江医学》2009,33(3):190-191
目的检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诊室胸痛病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01~2007-12间,我院急诊接诊主诉为胸痛的病人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各组心血管性疾病患者(112例)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2例,1.07 mg/L±0.93 mg/L),而非心血管性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结论hs-CRP的测定可辅助急诊胸痛病人预测心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急诊室心源性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白蛋白尿纽(DM纽)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组)39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组)33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DN患者纽血清中hs—CRP、IL-6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人组及DM组,且随DN的加重而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IL-6及TNF-α是2型DN的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在2型DN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hs—CRP、IL-6及TNF-α有助于DN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