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Wnt2B与PAI-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上皮性卵巢癌侵袭转移及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探讨两种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82例和良性卵巢上皮瘤10例患者组织中Wnt2B和PAI-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的年龄、组织学类型、细胞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肿瘤病灶大小、盆腔转移灶大小、大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残留病灶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与两个基因的表达关系;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Wnt2B与PAI-1的表达关系.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Wnt2B的阳性表达率为12.2%(10/82),低于良性卵巢上皮瘤患者瘤组织的70% (7/10)(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PAI-1的阳性表达率为76.8%(63/82),高于良性卵巢上皮瘤患者瘤组织的20% (2/10) (P<0.05).PAI-1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细胞学分级、大网膜转移、盆腔转移灶大小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残留病灶大小无关(均P>0.05);Wnt2B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大网膜转移有关(均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细胞学分级、肿瘤病灶大小、盆腔转移灶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残留病灶大小无关(均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Wnt2B与PAI-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7,P<0.05).结论 Wnt2B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PAI-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TGF-β1在卵巢癌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79例卵巢癌、31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TGF-β1浓度,79例卵巢癌患者中有31例收集到术后血浆,ELISA法检测TGF-β1在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表达水平的差异;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41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和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分析TGF-β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与卵巢良性肿瘤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浆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III/IV期卵巢癌患者血浆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II期患者(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卵巢癌患者血浆TGF-β1表达水平下降(P0.01);卵巢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交界肿瘤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肿瘤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TGF-β1在卵巢交界肿瘤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TGF-β1在卵巢癌患者血浆及肿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卵巢癌患者机体及癌灶局部呈现免疫抑制状态。TGF-β1可为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叉头蛋白 3(Foxp3)、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ζ、IL-10 等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5 种因子分别在79 例卵巢上皮性癌、16 例卵巢交界性肿瘤、30 例卵巢良性肿瘤和 20 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人工半定量评分方法分别对 Foxp3、TGF-β1 和 VEGF、CD3-ζ、IL-10 的表达结果进行评判,并分析 5 种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强度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及其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TGF-β1 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卵巢上皮性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P = 0.009),而其他 4 种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均 P < 0.001)。TGF-β1 的表达强度只与 CD3-ζ 有关(P = 0.001),CD3-ζ 的表达强度与其他 4 种因子均有关(P < 0.01),Foxp3、VEGF、IL-10 的表达强度相互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 P < 0.01)。Foxp3 和 TGF-β1 的表达强度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总生存期有关(P 值分别为 0.010、0.013),而 VEGF、CD3-ζ、IL-10 的表达强度均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总生存期无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GF-β1、术后残余和化疗规范性为卵巢上皮癌的 3 个重要预后因素(P < 0.0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TGF-β1 的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FIGO 分期、病理分级、术后残余、淋巴结转移以及化疗规范性等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 结论 5 种免疫抑制因子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Foxp3 和 TGF-β1 的表达强度与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上皮癌病理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整合素α6β1和CD44V4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手术切除的2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65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整合素α6β1和CD44V4的表达水平,结合病理组织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卵巢上皮癌组织中整合素α6β1和CD44V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及上皮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不同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组织学分型病理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6β1和与CD44V4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r=0.599,P<0.05)。结论 整合素α6β1和与CD44V4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且有相关性,可作为卵巢上皮癌发展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Beclin 1、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标本50例为实验组,同期手术切除正常卵巢组织2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Beclin 1、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0%(23/50)和42.00%(21/50),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的95.00%(19/20)和85.00%(17/20);而P6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00%(36/5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0.00%(2/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P62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Beclin 1蛋白和LC3-Ⅱ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62蛋白的表达与Beclin 1、LC3-Ⅱ蛋白均呈负相关(P<0.01)。 结论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和P6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导致自噬体形成减少和自噬功能减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Elf-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Elf-1与卵巢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1例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3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lf-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23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lf-1阳性表达15例(65.22%).Elf-1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χ2=6.54,P<0.05),与患者的年龄、FIGO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和0.08,P>0.05).Elf-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c-Fos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Kappar=0.39,P>0.05).结论 Elf-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且与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Elf-1可能通过影响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而参与其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E4、Sma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和148例卵巢癌组织中HE4、Smac的表达.结果 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40.9%)与卵巢癌(81.1%)中HE4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07,P<0.01),HE4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阳性率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且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468,P=0.01).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86.4%)与卵巢癌(33.1%)中Smac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2,P<0.01).Smac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阳性率逐渐降低,呈下降趋势,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0.602,P=0.01).二者在卵巢癌中表达呈负相关,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提示对卵巢癌的诊断有价值.结论 HE4、Smac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HE4基因及Smac有望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 (vasculogenic mimicry, VM)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在人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 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EOC标本和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M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M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0%和48.7%、75.0%,差异均显著(P<0.05或P<0.01);VM及E-cad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级、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PTNM分期有关(P<0.05);VM与E-cad在EO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78,P<0.01)。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腹腔脏器及淋巴结转移、VM和E-cad的表达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88.2%,E-cad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8%和9.8%,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具有VM的EOC组织分化低,患者临床预后差;VM与E-cad的表达水平与EO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D117及Nestin在卵巢上皮癌(EO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病理存档的石蜡标本80份,其中20份为正常卵巢标本,60份为卵巢上皮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其CD117及Nest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17及Nestin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5.0%和5.0%、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17及Nestin在EOC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其FIGO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在Ⅲ-Ⅳ期、低分化组(G3)比Ⅰ-Ⅱ期、高中分化(G1、G2)组表达率高(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了解CD117和Nestin在预测卵巢癌预后中的价值。结论CD117与Nest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高表达,CD117及Nestin可能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卵巢癌干细胞标志物用于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73蛋白的表达和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制备包括68例卵巢癌、3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21例卵巢良性肿瘤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上述组织中p73蛋白表达情况,用亚硫酸氧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13例新鲜卵巢癌组织及5例新鲜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的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92.6% (63/68)的卵巢癌表达p73,p73蛋白总体表达率均值为32%(p73表达率指p73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其中浆液性癌( 26/26)的表达率均值为40%,高于其他组织类型的癌(P=0.006).按照卵巢癌发病模式区分,Ⅱ型卵巢癌p73表达率均值(40%)高于Ⅰ型卵巢癌(24%),P=0.010.卵巢癌中p7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均P>0.05).卵巢交界性肿瘤组(30/37)和良性肿瘤组(12/21)p73的总体表达率均值分别为16%和15%,该两组肿瘤中浆液性肿瘤表达率均值均高于黏液性肿瘤(P-0.003,P=0.026).卵巢癌组的p73阳性表达率均值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均P <0.05),交界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肿瘤( 49/53)中,卵巢癌组(26/26) p73阳性表达率均值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组(12/14)和良性肿瘤组(11/13;P =0.024和P=0.002),而卵巢交界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黏液性肿瘤(15/27)中,卵巢癌组(6/7)p73阳性表达率均值高于良性肿瘤组( 1/8;p=0.032),而卵巢癌组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8/12)、交界性肿瘤组与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4和P=0.201).p73启动子的甲基化结果显示,13例卵巢癌有8例发生甲基化,但每例样本甲基化频率有所不同,总体甲基化频率均值为8.0%.5例交界性肿瘤有2例发生甲基化,总体甲基化频率均值为9.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p73甲基化额率与组织类型、发病模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卵巢上皮性肿瘤多数表达p73,卵巢癌p73的表达率均值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浆液性肿瘤高于其他组织类型;p73蛋白表达率与p73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存在简单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30例良性卵巢肿瘤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opoⅡα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1)TopoⅡα在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6.7%、13.3%,显著低卵巢癌组织的53.6%,差异有显著性(P〈0.05);TopoⅡα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2)PTE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9%,低于正常卵巢和良性上皮肿瘤组织的93.3%,100%(P〈0.05);PT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3)卵巢癌组织中TopoⅡα和PTEN蛋白间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7,P〈0.05)。结论 TopoⅡα和PTE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性和预后相关,通过对它们的检测可以对卵巢癌的预后及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浆液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16、P53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10-2011年本院45例浆液性卵巢癌(低级别19例,高级别26例)、25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及2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组织进行P16、P53、CyclinDl蛋白检测,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P16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72%及89%,良性肿瘤组与交界性和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良性、交界性与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及42%,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在良性、交界性与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4%及47%.良性肿瘤组、交界性肿瘤组与癌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CyclinD1在卵巢浆液性癌高低级间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现为负相关,r=0.211.结论 P16的阳性表达常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癌中,P53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更多见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与低级别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高级别癌与低级别癌的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eIF4E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32例上皮性卵巢癌、22例交界性卵巢癌、32例良性卵巢包块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IF4E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在晚期卵巢癌中比早期卵巢癌高(P0.05,r=0.855),有淋巴结转移组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r=0.665,P0.05),而病理级别高低与eIF4E的阳性表达率无关(r=0.184,P0.05)。结论 eIF4E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通过监测eIF4E的表达,可能帮助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 E和cyclin D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和40例卵巢癌组织中cyclin E和cyclin D蛋白表达水平,并与病理资料进行交叉比较.结果 cyclin E和cyclin D蛋白在卵巢癌组织、良性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X2=26.813,X2=18.742,P<0.05).卵巢癌组织中cyclin D蛋白阳性率随组织分级升高、淋巴转移而增高(X2=8.189,X2=14.115,P<0.05).cyclin E蛋白随阳性率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升高、淋巴转移而增高(X2=13.190,X2 =4.682,X2=9.122,P<0.05).cyclin E和cyclin D表达正相关(r=0.038,P<0.01).结论 cyclin E和cyclinD均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且与卵巢癌的发展具有相关性并可能起到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 MMP-3和 MMP-7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MMP-3与 MMP-7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比正常卵巢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P <0.05;χ^2=11.26,P <0.05)。 MMP-3、MMP-7的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χ^2=11.59,P <0.05;χ^2=4.56,P <0.05)、病理分级(χ^2=16.62,P <0.05;χ^2=4.43, P <0.05)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 MMP-3和 MMP-7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P <0.05;χ^2=5.4,P <0.05);但二者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MMP-3与 MMP-7在卵巢癌中表达增高,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MMP-3、MMP-7高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β(PPARβ)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PPARβ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的表达。结果:PPARβ在上皮性卵巢癌和非癌组织均有表达,PPARβ的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中,在正常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癌中PPARβ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50%及89·1%。在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PARβ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卵巢上皮癌的分化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gene 1,UCA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48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与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qRT-PCR检测卵巢癌组织、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UCA1的表达量,并分析UCA1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8例卵巢癌组织中UCA1的平均表达量(12.90±2.60)均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4.73±1.10)、卵巢良性肿瘤(2.85±0.99)、卵巢正常组织(2.30±1.13)(P<0.05);UCA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良性肿瘤与正常卵巢组织中UCA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cRNA UCA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及转移,可作为卵巢癌临床治疗的潜在靶向和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大型肿瘤抑制因子2(LATS2)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RT-PCR、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检测LATS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LATS2 m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1);LATS2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P<0.05)、FIGO分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LATS2蛋白主要定位于胞质;上皮性卵巢癌LATS2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0.01);LATS2蛋白在临床晚期、组织分化低及有淋巴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临床早期、组织分化高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LATS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其早期诊断及预测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Caspase-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检测Xiap和Caspase-3在4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15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Xiap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和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在交界性卵巢肿瘤和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件卵巢肿瘤(P<0.01).上皮性卵巢癌中Xiap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和生存状况有关(P<0.01);Caspase-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生存状况有关(P<0.01).结论:XIAP、Caspase-3的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2(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2,MTA2)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1例卵巢石蜡包埋组织中MTA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新鲜组织中MTA2的表达,同时结合患者随访资料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MTA2在卵巢良性囊肿(17. 5%)和卵巢上皮性癌(78. 43%)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χ~2=33. 328,P 0. 001),MTA2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 05); MTA2在卵巢良性囊肿和卵巢上皮性癌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 58±0. 05、1. 22±0.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 274,P 0. 001);MTA2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203,P 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MTA2蛋白表达、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是卵巢上皮性癌有效的独立预后指标(P均0. 05)。结论 MTA2可能作为一个癌基因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展和转移,MTA2过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