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2006年第4期“创新展台”栏目刊登了戴海勇老师的《边边角问题的探索》一文,引起广大读者关注,林梅菌、刘学宾、蒋柏孟、赵营君、谷显亮等老师来稿对“边边角定理”进行商榷探讨。现刊发其中一篇,在此感谢各位老师对本刊的支持与关注,欢迎大家对本刊提出更多的建议和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初二年级《几何》课本中,学习到三角形全等时,有“角角边”的判定法,许多同学要问为什么没有“边边角”判定法,教师虽然举出了反例,但仍然没有消除同学们的疑问,下面的定理对这个问题可以作出圆满的回答定理一: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税角三角形全等(简称“锐边边角”)  相似文献   

3.
.在△ABC和△ABD中,已知两边AB=AB,AC=AD及AC,AD的对角∠B=∠B,△ABC和△ABD可以不全等(见图1).这个事实说明,用“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我们可以验证,当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由此引发一个问题:“边边角”在什么情况下,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什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满足“边边角”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在探索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特定条件的过程中,领悟转化、分类、特殊化等数学思想,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念看问题,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使学生的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课》2009,(3):48-49
本刊2009年第2期推出的专题策划“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普遍关注。老师们纷纷以写文章、发邮件、打电话等不同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现摘编部分老师的观点,以期引起大家更深入地思考.同时,请老师们继续关注下一期的专题策划“‘用教材教’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李庚南老师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教改试验得到省内外广大教师的关注。本刊在上一期刊载了李老师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课堂实录。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试验情况,我们约请李老师撰写了上好自学课、议论课、习题课的体会,从本期起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7.
王晶 《科学课》2008,(9):6-9
本刊2007年第9期、第10期全景式地呈现了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李伟臣老师的《磁铁的性质》一课的研究过程。以及全国各地部分教研员和老师的评论文章。李老师和他的研究小组在认真分析、借鉴老师们的建议后,决定由王晶老师执教,对《磁铁的性质》一课“再研究”。在历时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本刊编辑部一直关注并参与研究。李老师他们认为,他们“磨”的不仅仅是一节课,在“磨课”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通过“真刀真枪”地“解剖麻雀”,对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更好地顺应学生的认知需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引领学生更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的“路数”更加明晰;对教研工作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做了有益的探索。本期我们把李老师他们。的“再研究”过程呈现出来,相信读者阅读后会有许多感悟。我们更期待全国各地的教研员和老师把你们经过深入研究的教学案例全景式地在本刊反映出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8.
争鸣     
特级教师刘云生撰写的《“论语”式作文:记录、咀嚼与生长》一文在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关注和争论,第11期罗才军老师更是提出了疑问。对此,刘云生老师说:  相似文献   

9.
巧用口诀解“边边角”戴福元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的问题,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同学们在做题的常出现多解和丢解现象。下面提供的十二句口诀,旨在帮助同学们牢记“边边角”问题的解题程序和讨论方法。口决,钝(直)角类,见题先把角来看①钝(直)角只从...  相似文献   

10.
“嗯嗯,我就是新高三,现在问老师,老师还说早了!但我觉得有个理想就会有奋斗的动力啊!!!”这是一位网名“HX右手边”的高三学生对我的博文《关注志愿吧,还等什么呢?》(另见本刊2011年第10期卷首语)的留言。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6年第3期刊登了黄少培老师的《教学教育中的“教学日记”》一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将陆续刊载相关文章,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非常高兴能和澹台全鹏、徐洪殿、张春强三位老师一起在本刊发表“一元二次方程”的课例 ,感谢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课例大家评” ,尤其感谢安徽省的徐晓兵、范宏业老师 ,江苏省的张启兆老师 ,河南的李海军、裴利霞、孙立涛老师 ,河北的吕丽英老师等 ,以及广大读者对我们四位的课例进行中肯的评析 .拜读了这些老师的评析 ,使我更深刻地领悟到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一首《自嘲》诗有位教师曾在自己的教学笔记中写下这样一首诗 :“台上一人讲 ,台下众耳听 ;一池死水 ,微波不兴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题为《自嘲》的诗 ,所“嘲…  相似文献   

13.
胡蓉 《湖南教育》2006,(11):20-20
本刊2006年第9期的“教学思考”栏目里刊登了胡红波老师的《这样的“标准”合适吗?》一文,笔者很敬佩胡教师这种勤于钻研、不依循于常规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的教学精神,但笔者对其中有的观点不敢苟同,现将自己的认识说出来与胡老师共同探讨,恳切希望得到专家与同行们的赐教.  相似文献   

14.
完美老师     
学生,总是不停地在学校、家之间穿梭往返,而且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留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自然莫过于老师,议论最多的也少不了老师。“哪个班来了一位新老师,哪个班又换了一位班主任……”同学们关注着,私语着,围绕“老师”有说不完的话。前不久,就“完美老师”这个话题,本刊特邀广州、长沙两地的小记者深入同龄人中调查采访,描绘出心目中老师的完美特质和形象。给老师画脸谱 情报来源地:湖南长沙脸谱一:善解人意型关于这个类型,多数同学普遍认同。因为学生与老师之间最重要的是交流,而交流就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许多同学说:…  相似文献   

15.
2023年,“本刊策划”栏目又有大动作了!我们特邀语文教学大家顾之川老师为《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独家撰写了专题系列文章。针对为什么要写作、“无米下锅”怎么办、怎样让作文出彩等写作难题,顾老师将在每一期“本刊策划/顾之川谈写作”中倾情传授“关于写作的秘籍”。辽宁省的语文名师从顾老师的秘籍中收获了什么?他们又有怎样的写作心得?爱好写作的同学们会与我们分享哪些成长经历和佳篇美文?我们从这些文字中,如何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提升技巧呢?请持续关注“本刊策划”栏目,前沿的作文资讯、新颖的写作方法、实用的提分锦囊,等你来获取!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06年第12期沈为慧老师的《苏格拉底死了——我的忏悔》一文,引起了同仁们的广泛关注,潘金传老师的《我们都来忏悔吧》就是其中积极的回应之一。忏悔,多么沉重的字眼,然而老师们需要它,作为编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它。举例来说,给沈为慧老师那往篇文章所加的“编者按”,我们就把作者的性别望“名”生义地误作“她”,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错,特向沈老师和读者朋友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秋季开始 ,一些省市将把世界历史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这一做法引起不少历史老师的关注 ,他们赐稿赐函本刊 ,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们认为 ,这样做势必极大削弱对高中学生的世界历史教育。黄小波老师在信中说 ,这根本不符合江泽民主席“为了适应扩大国际交往的需要 ,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 ,还要了解世界的历史”的指示精神。张俊好老师在《荒唐之举 :世界近现代史不作高中必修课》一文中也大声疾呼 :“世界离开中国 ,必将是残缺的世界 !中国离开世界 ,必将是悲剧的中国 !”本刊选登韩学东老师此文 ,希望引起大家对世界历史课程设置和改革的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更正     
《语文天地》2014,(33):68
本刊2014年9月刊发了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东小学袁慧老师的文章《关注“标点”“读”享其乐》,由于编校失误,误将作者署名为“江袁慧”,实际作者姓名应为“袁慧”。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家教版“家长会议”栏目开办一年多来,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广泛关注。为了将幼儿家长们关心的话题以及在育儿生活中存在的困惑烦恼或者经验感受更好地传递给更多老师,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增进老师对家长的了解,促进家园之间的合作,本刊也将定期综述“家长会议”,希望这些速递信息能为广大教师带来启迪。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2期所发表的广东省珠海一中曾宏燕老师的《爱情教育面对“早恋”》一文,引起一些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比较关注的读者的重视,他们有的来稿谈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或分析,有的提出解决的方法或途径。本刊从本期起,开展对“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讨论。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献计献策。因版面有限,来稿篇幅以千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