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及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单用或联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冠脉微循环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PCI术的150例AMI患者分成A、B、C三组,各50例.A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PCI术,B组在A组基础上于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后立即予以冠脉内注射rhBNP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球囊扩张前予以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左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治疗指数(LVMI)]结果差异,记录其术后血流灌注分级(TMPG)情况、心肌灌注损伤并发症[无复流现象(NRP)、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后24 h时,三组CK-MB、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C组B组>A组(均P<0.05).B、C组术后TMPG 0~1级率及术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组NRP、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5),但B、C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山莨菪碱+rhBNP疗法在AMI患者的PCI治疗中对减轻其心肌血流再灌注损伤程度、改善冠脉微循环状态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心肌超声造影技术(MCE)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微循环障碍是否与炎症反应有关.方法 入选患者81例(AMI组),发病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根据WBC高低将AMI组分为A组(40例,WBC≥10×109/L)及B组(41例,WBC<10×109/L).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入院5~7 d AMI组及对照组进行MCE检查,检测各节段心肌造影剂强度(A)、心肌血流速率(β)、心肌血容量(MBF).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组WBC、hsCRP和B组hsCRP显著升高(P<0.05);A组MCE各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WBC、hsCRP与β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BWBC=-0.67,P<0.05;BhscRP=-0.51,P<0.05).结论 AMI后炎症指标明显增高;炎症指标愈高,微循环灌注愈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应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进行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梗死心肌修复的影响及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获取、培养大鼠骨髓MSCs;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大鼠随机分为4组:应用阿托伐他汀并行MSCs移植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B组)、MSCs移植组(C组)、AMI对照组(D组).A、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溶水2 ml,灌喂10 d;C、D组正常喂养.10 d后再次开胸,A、c组分别在梗死部位5个点移植MSCs,每点2×106/50μl;B、D组于相同部位注射同剂量磷酸盐缓冲液.3周后,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等指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A、C组与B、D组相比,左心室前壁运动增强,LVEF、LVSP、±dp/dtmax均升高(均P<0.05),LVEDP降低(P<0.05),A组较C组改变更明显(P<0.05).A、C组的梗死心肌内可见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阳性细胞.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连接蛋白43(Cx-43)呈现阳性表达.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进行MSCs移植对AMI大鼠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ACE、ACE2 mRNA的表达以及福辛普利对ACE、ACE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导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24 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AMI组、福辛普利组,每组8只。另设8只假手术组;术后24 h开始直接灌胃给药,AMI及假手术组大鼠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28d后,用RT-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ACE和ACE2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大鼠AMI 28 d后左心室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ACE、ACE2 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福辛普利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ACE mRNA表达较心梗组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福辛普利对ACE2 mRNA的表达几乎无影响,心梗组及福辛普利组梗死区及非梗死区ACE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MI后ACE2 mRNA表达增多在心肌损伤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的血管紧张素肽的产生与降解的负性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1例AMI患者分为AMI(A)组及AMI合并MODS(B)组,分别在病后第1、7及14 d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CRP),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再根据溶栓情况将81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溶栓未通组、溶栓再通组,溶栓后2 h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两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在病后第1 d明显降低,而CRP明显升高(P<0.05)。A组在病后第7 d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均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B组在病后第7 d IgG、IgA仍明显低于正常,而CRP更为升高(P<0.01),A组在病后第14 d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而B组免疫球蛋白稍高于正常;CRP下降至接近正常。溶栓再通组免疫球蛋白、补体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再通组CRP明显低于溶栓未通组和常规治疗组。结论:AMI后早期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在血清中的变化可作为AMI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于三阴交穴位注射不同剂量的度氟合剂用于人工流产术,观察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C组,每组100例。病人均采用三阴交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2mL药物。A组用度冷丁1mg/kg加氟哌利多0.05mg/kg混和液4mL;B组用度冷丁0.75mg/kg加氟哌利多0.0375mg/kg混和液4mL;C组用度冷丁0.50mg/kg加氟哌利多0.025mg/kg混和液4mL。观察三组患者注射用药前(T0)、用药后10min(T1)、用药后20min(T2)、用药后30min(T3)、手术开始后1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警觉/镇静观察评定(OA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中抑制庝痛的有效率、术中人流综合征的例数及不良事件。结果:(1)A、B组与C组比较:A、B两组T3、T4时OA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R、MAP、SPO2无明显差异。(2)三组用药后与T0比较:A、B两组OAA/S评分从T3、T4时开始明显下降,与T0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C组OAA/S评分从T3开始下降,但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SPO2从T3开始明显下降,与T0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HR、MAP用药后有所下降,但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比较:A、B两组各时点HR、MAP、SPO2及OA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组术中抑制庝痛有效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三阴交穴位注射度氟合剂能缓解人工流产术的庝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以用度冷丁1mg/kg加氟哌利多0.05mg/kg混和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受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术中经门静脉输注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微环境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经改良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实验分3组,A组行原位肝移植术;B组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门静脉输注MSCs;C组行原位肝移植术+肌注环孢素A。术前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与贴壁法富集受体MSCs。观察受鼠术后生存时间和一般情况,于1、7、14d和1个月取受鼠肝组织Luminex检测特异性细胞因子(IL-2、IL-4、IL-10、IFN-γ),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受体12~16d死亡。B、C组大鼠1个月后活动增多,体重增加,B组较A、C组生存时间延长(P<0.05)。术后1、7d各组IL-2、IL-4、IL-10、IFN-"均升高,但B、C组低于A组(P<0.05),术后14d、1个月B组IL-4、IL-10浓度高于C组,IFN-"浓度低于C组。术后7d各组ALT、TBil值均升高,B组明显低于A、C组(P<0.05),术后14d和1个月B组ALT、TBil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中输注受体MSCs可改善肝功能,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安氟醚、异氟醚与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剐以安氟醚(A组)、异氟醚(B组)、七氟醚(C组)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h、1、2、3、5d测定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三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吸入麻醉药及输液量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少于A组及B组(P<0.05).三组麻醉前MMSE评分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麻醉前及C组相应时点比较,A组患者术后d1、d2、d3 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B组术后d1、d2 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C组手术前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三组麻醉前S100β蛋白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麻醉前及C组相应时点比较,A组怎者术后6 h、d1、d2、d3血清S100β蛋白显著增高(P<0.05),B组患者术后6 h、d1、d2血清S100β蛋白显著增高(P<0.05);C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与异氟醚均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S100β蛋白表达增高.七氟醚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基于麻醉深度监测仪,分析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对于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研究对象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共90例,本文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分组,A组行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处理,B组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处理,C组行丙泊酚+七氟醚+瑞芬太尼平衡麻醉处理。结果:(1)术前三组血糖、血乳酸、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BIS、心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血糖、血乳酸、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BIS、心率优于A、B组(P<0.05)。(2)三组术前MMSE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1d、2d、7dMMSE评分优于A、B组(P<0.05)。(3)三组术后1d、2d、7d认知功能障碍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麻醉、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苏醒室停留时间优于A、B组(P<0.05)。(5)C组不良反应优于A、B组(P<0.05)。(6)C组疼痛评分低于A、B组(P<0.05),C组满意度高于A、B组(P<0.05)。结论:基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在实施腹腔镜手术中,经麻醉深度监测仪进行监测,为患者提供丙泊酚、七氟醚、瑞芬太尼平衡麻醉处理,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保持患者人体循环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疼痛感,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机体应激指标变化.[方法]8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三组,A组25例行左胸单切口手术,B组28例行右胸+上腹部切口手术,C组27例行左颈部、右胸、腹正中切口手术,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1年复发率.[结果]B组和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组患者CRP和皮质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而三组患者WBC、FT3、FT4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1年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三种食管癌切除术各有特点,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自身条件来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80只健康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大黄素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和高剂量组(E组),每组36只。采用Allen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 d、7 d、14 d及28 d,BBB评分及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术后3 d,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干湿重法检测脊髓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染色检测血脊髓屏障(BSCB)通透性,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BBB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28 d,C组、D组和E组均优于B组(P<0.05),E组最佳(P<0.05)。术后3 d,HE染色显示,B组损伤节段内有大片出血灶,神经细胞肿胀、破坏,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间隙增宽,水肿严重,C组、D组和E组上述病理改变改善,其中E组最明显;B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较A组增高(P<0.05),D组、E组脊髓组织含水量低于B组和C组(P<0.05),E组低于D组(P<0.05);B组EB含量高于A组(P<0.05),C组、D组和E组EB含量均低于B组(P<0.05);C组、D组和E组AQP-4、MMP-2 m 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P<0.05),E组最低(P<0.05)。结论大黄素能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脊髓水肿,促进肢体功能康复,这可能与大黄素下调损伤后脊髓组织AQP-4和MMP-2表达,降低BSCB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AMI(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用异丙基肾上腺素(ISO)复制AMI模型,3 h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A组:G-CSF组;B组:对照组。各组随机分为2个亚组,分别于2周和4周测定心室功能,同步记录心率;然后处死,取出心脏,称重;HE染色,体视学方法检测心梗面积。结果:(1)给药后14 d:1心室功能:A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度(±dp/dt)均大于B组(P<0.05);2左心室重量:A组心脏重/体重(g/G)小于B组(P<0.05);3心肌梗死面积:A组心梗面积/左心室总面积(s/S)小于B组。(2)给药后28 d1心室功能:A组LVSP、LVEDP、±dp/dt均大于B组(P<0.05);2左心室重量:A组g/G小于B组(P<0.05);3心肌梗死面积:A组s/S小于B组(P<0.05);(3)组内比较:1A组4周亚组较2周亚组LVSP、LVEDP、±dp/dt提高(P<0.05),心梗面积减小(P<0.05);心室重塑不明显。2B组4周亚组较2周亚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以上各组间及组内HR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CSF对AMI大鼠缺血损伤心肌有保护和再生作用,可明显改善AMI大鼠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使用葛根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21例,治疗组B19例和对照组C22例。各组均于发病3~6h内用尿激酶(UK)溶栓,常规使速碧凝、肠溶阿司匹林片、硝酸甘油及极化液;A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同时予葛根素针静脉滴注,连续使用14d;B组于溶栓48h后予葛根素针;C组不用葛根素针。结果A、B组2组治疗2周后LVEDVl、LVESVl、ASL及PSL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改变(P>0.05),C组治疗后有明显增高(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A、B2组EF、D%、T%、Emax、Emax/Amax均有增加,尤以A组增加更为明显,C组上述指标变化不大,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形态的改变,保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早期使用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校正TIMI帧数对梗死区域心肌组织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84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斑点追踪技术对术后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进行测定,记录慢血流与快血流的例数,对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患者梗死区域的纵向应变(LS)与径向应变(RS)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84例患者慢血流者37例为S组,快血流者47例为F组。其中,S组校正TIMI帧数显著高于F组(P0.01);两组术后12h时CK-MB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时的水平较术后12h均显著升高(P0.01),并且S组的水平明显高于F组(P0.01)。两组术后4周LVEF的水平较术前7d均显著升高,但两组术后7d、4周LVEF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4周LS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术后4周与术后7d时LS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时RS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F组RS水平明显高于S组(P0.01),但两组术后4周与术后7d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行PCI术后校正TIMI帧数与梗死区域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校正TIMI帧数可作为评估AMI患者PCI术后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酒精对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1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及不同剂量酒精模型组0.8 mL/(kg.d)(A组),1.6 mL/(kg.d)(B组),2.4 mL/(kg.d)(C组),3.2 mL/(kg.d)(D组),4.0 mL/(kg.d)(E组),4.8 mL/(kg.d)(F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1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分别给予53度赖茅酒灌胃,每周灌胃6次,连续灌胃4个月,16周后每组大鼠禁食12 h,取颈总静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A、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K-MB、cTn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C、D、E、F组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A、B组比较CK-MB、cTn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A、B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D、E、F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C、D、E、F组与A、B组比较hs-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D、E、F组可见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模型A、B、C组心肌组病理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量饮酒可降低hs-CRP,保护心肌细胞,过量饮酒[>2.4 mL/(kg.d)]可导致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及心肌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羊膜腔内营养治疗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仔兔心肺发育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兔(孕25 d)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建立IUGR模型组、建立IUGR模型+羊膜腔注射营养素组,每组5只。于妊娠30 d剖宫产出仔兔,分别分为A、B、C组,测量三组仔兔身长、体质量、胎盘质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二棕榈胆碱酯磷酸(DPPC)的含量,通过后期处理病理图像评估心肺成熟程度、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含量及心肌凋亡细胞数量等。结果(1)B组IUGR发生率高于A组(P<0.05)。(2)B组肺合成、分泌DPPC及SP-A低于A组(P<0.05),C组肺合成、分泌DPPC、SP-A的含量高于B组(P<0.05),仍未达到A组水平(P<0.05);B组肺间质比例高于A组(P<0.05),C组肺间质比例低于B组(P<0.05),仍高于A组(P<0.05)。(3)A组心肌细胞几乎没有凋亡细胞,B组心肌凋亡细胞数目高于A组,C组心肌凋亡细胞低于B组但高于A组,B组心肌损伤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羊膜腔内营养素治疗可作为有效的产前治疗对IUGR仔兔的心脏及肺发育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对兔主动脉阻断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家兔主动脉阻断所致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B、C组阻断腹主动脉40min,再灌注7d;C组于阻断腹主动脉前10min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继以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20mg·kg-1·h-1直至松夹。分别测定阻断前10min(C10)、开放即刻(C40)、再灌注60min(R60)及7d(R7d)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检测脊髓凋亡神经元及Bax、Bcl2蛋白表达;观察术后后肢神经功能。结果1缺血、及再灌注后B组MDA值明显高于C10值及A组相应时间点值(P<0.05或P<0.01),SOD值变化同MDA变化相反;C组MDA值明显高于C10值(P<0.05),但显著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值(P<0.05),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2B组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1);C组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B组,但高于A组(P<0.01和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组及A组(P均<0.01)。3B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多于A组;C组明显少于B组,但高于A组(P<0.01和P<0.05)。4C组瘫痪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其后肢神经功能明显好于B组(P均<0.01)。结论异丙酚能抑制家兔主动脉阻断所致的脊髓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过氧化反应、抑制Bax蛋白、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A、B 2组,A组血糖<11.0 mmoL/L,B组血糖≥11.0 mmol/L.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情况,并在发病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灌注TIMI分级0、1级患者B组较A组比例明显增多(28.6%与10.9%,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4.3%与2.2%)和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9.8±6.3)%与(57.7±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影响AMI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心功能及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入院时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入院后第1次随机血糖分为A、B 2组,A组血糖<11.0 mmoL/L,B组血糖≥11.0 mmol/L.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住院期间病死率情况,并在发病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2组患者直接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灌注TIMI分级0、1级患者B组较A组比例明显增多(28.6%与10.9%,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14.3%与2.2%)和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49.8±6.3)%与(57.7±7.7)%]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可以影响AMI患者PCI后心肌组织灌注、降低心功能及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编码参数量化(parametric quantification,PQ)技术结合靶向造影剂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微血管新生效应.方法 制备携CD34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超声造影剂.新西兰大白兔80只,分别于AMI前、AMI后3d、干细胞移植术后4周进行心肌超声造影(MCE),采用PQ技术对比各组干细胞移植前后梗死区域色差评分及心肌灌注参数(A、β和A×β).移植4周后行CD34抗体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普通造影剂组(T+C组)及靶向造影剂组(T+T组)干细胞移植后各心肌节段的PI色差评分(P<0.05)及A、β和A×β值(P<0.01)均较本组内移植前改善.实验组干细胞移植后MVD均较对照组增加(P<0.01),T+T组增加最为明显(P<0.05).T+C组A×β值与MVD具有相关性(r=0.658,P<0.05),T+T组β和A×β与MVD具有相关性(r=0.620,0.859,P均<0.05),A×β(X)与MVD(Y)建立回归方程Y=-130.986+ 34.505X (R 2=0.556,P<0.05).结论 PQ技术结合靶向微泡造影剂对无创评价干细胞移植后微血管新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