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温莪术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温莪术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温莪术中分离得到了99株内生真菌,经鉴定为21属,其中根部42株涉及11属,茎部12株涉及4属,叶部45株涉及12属.结论 温莪术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千层塔内生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石玮  罗建平  丁振华  吴洁 《中草药》2005,36(2):281-283
目的从治疗老年痴呆药用植物千层塔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用PDA平板培养基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从千层塔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顶孢霉属、单轴霉属、酵母和青霉属。结论首次从千层塔中分离和鉴定出4株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及鉴定野生金线莲根内菌根真菌。方法采用平皿点种法进行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提取菌株的总DNA,采用丝状真菌ITS通用引物对其rDNA相应区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测序。结果结合各菌株的形态特征和ITS区域基因序列特征,将A12菌株、5号菌株、2号菌株、6号菌株、A46菌株和A55菌株鉴定为丝核菌(Rhizoctonia sp.),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sp.或Ceratobasidium sp.。结论通过对金线莲菌根真菌的分离鉴定,有望将其应用到金线莲及兰科其它濒危药用植物繁殖中去。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药用植物莪术地下器官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为分离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促孢培养基为真菌鉴定培养基,经形态观察进行鉴定.结果:从莪术根、根茎和块根中获得24株内生真菌,分属8个属;且莪术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方法、菌种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的体外抗真菌、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银杏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提供依据。方法:首次对天目山地区野生银杏植株树皮、枝条、树叶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银杏内生真菌粗提物抗病原真菌活性。采用DPPH法测试银杏内生真菌粗提物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研究发现,共计9株(16.1%)内生真菌粗提物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薰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活性较好。其中以天目山野生银杏树皮中分离得到的青霉属T-1-2-1菌株粗提物抗真菌活性最佳,对4种供试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抗红色毛癣菌的MIC80为4 mg.L-1,与阳性对照氟康唑的抗菌活性相当;共计5株(8.9%)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以毛壳属T-3-2-2、炭角菌属T-6-5-7菌株抗氧化活性最好。结论:银杏内生真菌是一个潜在的、丰富的抗菌、抗氧化新药资源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牡荆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黄芳  韩婷  秦路平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1945-1950
目的 探讨牡荆内生真菌类群在不同器官中分布的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方法 利用PDA培养基进行牡荆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并结合真菌的5.8S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从牡荆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97株,鉴定为6目8科10属12种,其中从野生牡荆中获得内生真菌60株,鉴定为6目7科9属9种,从栽培牡荆中获得内生真菌37株,为3目3科5属7种.结论 牡荆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不同地理环境和组织类型的牡荆内生真菌在数量和种群组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内生真菌种群可能和川芎的特定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无花果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离和鉴定无花果Ficus carica植物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菜黑斑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枯萎病菌、青霉菌为测试菌对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实验。结果:从健康的无花果植物的根、茎、叶中分离共获得61株内生真菌。属于5纲,7目,12科,20属。抗菌活性试验表明有40株内生真菌具有抗菌活性,占总内生真菌的65.57%。结论:无花果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丰富,具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传统工艺发酵六神曲中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研究。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和菌丝顶端纯化法从传统发酵六神曲分离真菌,使用生物显微镜进行显微形态学鉴定,DNA测序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传统发酵六神曲分离并确定3株真菌分别为曲霉属真菌黄曲霉菌,青霉属真菌产黄青霉菌以及枝孢属真菌枝孢霉菌。黄曲霉菌和产黄青霉菌发酵六神曲气味纯香,表面遍布白衣略有黄衣出现与传统发酵相似;枝孢霉菌发酵六神曲产生霉腐气味,曲块表面暗灰褐色与传统发酵差别大,推测枝孢霉菌为六神曲发酵中产生的杂菌。结论:从传统方法发酵的六神曲分离得到3株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3株真菌分别为曲霉属真菌黄曲霉菌,青霉属真菌产黄青霉菌以及枝孢属真菌枝孢霉菌,为六神曲有效菌群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明俊  李娟  王永刚  薛鸿燕  马雪青  杨林 《中草药》2014,45(11):1625-1630
目的 分离纯化水仙根茎中的内生真菌,并进行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用表面消毒、划线法从水仙鳞茎和根中分离内生真菌,基于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株进行分类鉴定;以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为指标,分析水仙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 共分离到18株内生真菌,其中16株来自根部,2株来自鳞茎,分别占总分离菌株的88.89%和11.11%。PCR扩增其中14株真菌ITS-rDNA,得到大小约500 bp片段,用BLAST软件对其测序结果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4株为青霉属Penicillium,相似性95%~99%;3株为曲霉属Aspergillus,相似性99%~100%;3株为喙枝孢属Rhinocladiella,相似性为99%;其他4株分别为木霉属Trichoderma、链格孢属Alternaria、赤霉属Gibberella和镰孢霉属Fusarium,相似性都为99%。青霉菌为水仙内生真菌优势菌属。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这14株内生菌明显分为2大类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778,均匀度为0.913 7。结论 水仙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陈皮中橙皮甙的含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陈皮中橙皮甙的含量。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均达到定量分析标准。采用外标法定量,将测得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求得含量。  相似文献   

12.
王坚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193-193
对陈皮、青皮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广陈皮干预高脂血症模型的代谢物靶点,构建广陈皮体内成分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的关系网络,阐明广陈皮干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脂4项血清生化指标评价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以及广陈皮的干预作用;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Q-TOF/MS)技术对广陈皮体外化学成分和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广陈皮对高脂血症大鼠作用的代谢物靶点;构建入血成分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关联的数理模型,发掘广陈皮防治高脂血症潜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广陈皮组的体质量、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共鉴定出11个入血的化学成分;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得到19个高脂血症模型生物标记物,其中1 1个为广陈皮干预后具有回调趋势的代谢物;与模型组比较,有4个代谢物的回调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入血成分中川陈皮素和5-去甲川陈皮素葡萄糖醛酸代谢物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具有较高的关联性。结论广陈皮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鞘脂代谢和甘油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广陈皮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贮藏年限对广陈皮成分的影响。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Syncroni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5 μL;检测波长330 nm。采用HPLC法建立10批次不同贮藏年限广陈皮药材的指纹图谱,标定其共有峰,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聚类、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评价10批广陈皮药材成分变化差异;进一步对《中国药典》指标成分与差异色谱峰中的橙皮苷、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橘红素与5-去甲川陈皮素等5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10批广陈皮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0,共标定了19个色谱峰,说明不同贮藏年限广陈皮整体质量相对稳定;聚类分析将10批广陈皮分3类,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在89.760%,且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了其中4个差异色谱峰。含量测定橙皮苷、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橘红素与5-去甲川陈皮素等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20.940-34.780 mg·g-1、0.344-0.517 mg·g-1、4.667-7.456 mg·g-1、3.592-5.879 mg·g-1、0.391-0.710 mg·g-1结论 建立的广陈皮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贮藏年限广陈皮药材的成分变化及质量进行评价,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陈皮、青皮进行本草考证。经考证后认为,陈皮、青皮虽来源相同,但二者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广陈皮对黄芪-葛根药对化学成分的影响,从化学角度探讨广陈皮配伍黄芪-葛根药对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制备6种配比的黄芪-葛根-广陈皮药液,建立广陈皮与黄芪-葛根药对不同配比水煎液指纹图谱,对特征峰面积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的差异变量(特征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黄芪-葛根药对(30∶10)与黄芪、葛根、广陈皮(30∶10∶5)配比的OPLS-DA分析结果显示,VIP>1的差异变量由大到小排序: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3-OH葛根素、染料木苷、葛根素,其中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在两组药液中有明显差异(P<0.01,VIP>1.2)。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广陈皮的比例增加,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以黄芪、葛根、广陈皮比例为30∶10∶5时含量最高。黄芪、葛根、广陈皮(30∶10∶5)配比和黄芪-葛根药对(30∶10)的药液中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含量比分别为1.55∶1、1.39∶1、1.53∶1。结论广陈皮配伍黄芪-葛根药对有协同增效作用,黄芪、葛根、广陈皮的最佳配比为30∶10∶5。  相似文献   

17.
橘络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跃宗  程存归  许茂成  屠振威 《中药材》2002,25(11):783-786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直接测定橘络及其伪品的红外光谱,并比较正伪品的红外光谱差别,直接准确的鉴别橘络及其伪品的真伪。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傅里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以直接、快速、准确地对橘络及其伪品进行区别鉴定。  相似文献   

18.
青皮的化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陈红  刘传玉  李承晏 《中草药》2001,32(11):1050-1052
综述了青皮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陈皮-枳壳药对提取物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AgilentHypersill C18(4.0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24∶76)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柱温40℃。结果: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分别在6.05~60.5,4.34~43.4,7.14~71.4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 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5%,98.66%,100.78%,其RSD分别为2.01%,1.52%,2.11%;重复性RSD分别为2.41%,1.56%,2.5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陈皮-枳壳药对提取物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广陈皮的外观颜色客观量化及其陈化年份判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色度分析原理对广陈皮外观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为广陈皮的陈化年份鉴别建立新方法。方法:采用色彩色差计对广陈皮外观颜色进行客观量化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秩相关检验法和判别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陈化年份与L*(明度值),a*(红绿分量值),b*(黄蓝分量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广陈皮的色度值有显著性差异,且L*,a*,b*与陈化年份之间分别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L*,a*,b*的广陈皮陈化年份的数学判别模型,陈化年份=-43.637L*+5.351a*+42.430b*+30.790。结论:建立的客观量化方法稳定可行,为广陈皮的陈化年份鉴别提供了一种客观量化方法,可避免因传统人为鉴别方法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