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_1配伍乌头碱对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及相关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正常组、乌头碱组、人参皂苷Rb_1组、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_1(1∶1,1∶2,2∶1)组,给药作用1 h,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和心肌细胞体内离子浓度和ATP酶活力。结果:0.2%乌头碱能降低心肌细胞活力,降低心肌细胞内Mg2+和K+浓度,升高Ca2+和Na+的浓度,降低Ca2+-ATP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人参皂苷Rb_1配伍乌头碱后能提高心肌细胞内Mg2+和K+浓度,降低心肌细胞内Ca2+和Na+浓度,提高Ca2+-ATP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结论:人参皂苷Rb_1可减弱乌头碱致心肌细胞毒性,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差数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以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h模拟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分别以丹参酮ⅡA高、中、低剂量在造模前干预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内游离钙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检测心肌细胞膜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经20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2h后,凋亡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可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过氧化氢可导致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丹参酮ⅡA可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增强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降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类成分对戊巴比妥钠损伤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培养至第5日的乳鼠大鼠心肌细胞暴露于0.8%戊巴妥钠5min制备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选用人参皂苷Rg1为代表,MTT法确定作用浓度;然后选取最佳浓度作为人参皂苷Rg1、Rb1、Re及阳性药物西地兰的作用浓度,作用时间为24h,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内Na+、K+、Ca2+、Mg2+浓度和细胞膜上Na+-K+-ATP酶、Ca2+-ATP酶、Ca2+-Mg2+-ATP酶活性。结果:在1×10-8M剂量下,人参皂苷Rg1、Rb1、Re均能不同程度升高模型细胞Ca2+-ATP酶、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Na+-K+-ATP酶的活性,同时纠正因造模引起的细胞内Na+、K+、Mg2+、Ca2+等离子浓度的异常。结论:人参皂苷Rg1、Rb1、Re对心衰心肌细胞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对心衰细胞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以及相关离子的影响,以揭示其对急性心力衰竭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取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原代培养5 d至细胞成熟,用0.8%戊巴比妥钠作用5 min造模后,分别给予附子水溶性生物碱0.01,0.02,0.04 g·L-1,以及阳性药物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4 mL·L-1,作用1.5 h后检测心肌细胞ATP酶活性以及各相关离子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减小,细胞内Ca2+-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与Na+,Mg2+含量降低,K+,Ca2+的含量与Na+-K+-ATP酶的活性上升;去乙酰毛花苷4 mL·L-1以及附子水溶性生物碱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心衰细胞的细胞活性,并能升高模型细胞Na+,Mg2+含量,提高细胞内Ca2+-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降低K+,Ca2+的含量与Na+-K+-ATP酶的活性。结论:附子水溶性生物碱能调节心衰细胞内酶的活力与离子浓度使之趋于正常,对戊巴比妥钠致心衰细胞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延胡索碱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Ca2+-ATPase及Na+-K+-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延胡索碱高、中、低剂量预处理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注射用水组和假手术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30min后再灌注60min,之后断头放血取心脏匀浆并测定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结果:(1)Na+-K+-ATP酶活性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中、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都明显升高(P<0.01);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2)Ca2+-ATP酶活性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延胡索碱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性都明显升高(P<0.05);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延胡索碱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膜Ca2+-ATP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延胡索碱药物预处理可提高心肌细胞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从而促进Na+-Ca2+交换,减轻细胞内Ca2+超载,保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心衰模型,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模成功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心肌线粒体Na+-K+-ATP酶、Ca址ATP酶活性、血清TNF-α及IL-6的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不给药)、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曲美他嗪组(灌胃曲美他嗪5.4mg/kg)、加味参附颗粒低剂量组(灌胃加味参附颗粒6.84g/kg)、加味参附颗粒高剂量组(灌胃加味参附颗粒13.68g/kg)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衰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血清TNF-α及IL-6的表达和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形态。结果加味参附颗粒高、低剂量均能够显著提高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加味参附颗粒对心衰大鼠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慢性心衰心肌各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重要的抑制效应.并通过调节心肌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参附注射液中间体及不同配比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细胞内相关离子的影响,揭示参附注射液两种中间体最佳配比。方法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心肌细胞,分别给予附子提取物30μl·ml-1、红参提取物30μl·ml-1及附子:红参1∶2、2∶1、1∶1不同配比药液,作用1h,检测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ATP酶的活性及相关离子的浓度。结果参附注射液中间体及各配比药液对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Ca2+-ATP酶、Ca2+-Mg2+-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及细胞内Na+、Ca2+、K+、Mg2+的浓度产生不同影响,其中以附子:红参2:1作用最强,且与前期研究中参附注射液的作用一致,均能提高心肌细胞的细胞活力,提高Ca2+-ATP酶、Ca2+-Mg2+-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Na+、Ca2+的浓度,提高Mg2+、K+的浓度。结论参附注射液中间体及不同配比均对正常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作用以附子:红参2∶1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头碱对心肌细胞内Ca2+-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性;Na+、Ca2+、K+含量以及钙超载的影响;探讨乌头碱对乳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乌头碱处理原代心肌细胞,通过Na+、Ca2+、K+检测试剂盒和Ca2+-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检测试剂盒检测以上各指标的改变;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不同浓度乌头碱给药下钙瞬变的发生;并利用Real-time PCR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对不同浓度乌头碱处理组进行mRNA及蛋白的检测。结果:乌头碱低(1μmol/L)、中(μmol/L)、高(10μmol/L)剂量组作用于心肌细胞后,细胞内Na+,Ca2+浓度上升,而K+浓度降低,并且不同程度的降低了Ca2+-ATP酶、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乌头碱低(1μmol/L)、中(5μmol/L)、高(10μmol/L)剂量组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各自与空白组相比,不同浓度乌头碱均可抑制钙瞬变浓度,高浓度乌头碱可以显著增加钙瞬变频率,以及增加钙离子浓度;乌头碱对SERCA2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对RyR2的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果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乌头碱在高剂量时对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膜以及细胞内各离子的浓度有关。乌头碱可以调节钙离子通道相关蛋白SERCA2、RyR2的mRNA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与乌头碱的毒性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蛇床子素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给SD大鼠ip阿霉素(ADR)的方法复制ADR心脏毒性模型。采用颈总动脉插管的方法,用十六导生理记录仪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酶促反应定磷比色法测定心肌肌浆网(SR)Ca^2+-ATP酶的活性。结果蛇床子素对ADR引起的心脏毒性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显著升高心肌SRCa^2+-ATP酶的活性。结论蛇床子素对ADR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R膜Ca^2+-ATP酶、促进Ca^2+储备、降低胞浆中Ca^2+浓度、阻止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光镜检查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结果 :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光镜下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之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减轻;氧化苦参碱预处理组大鼠血清中CK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所构建的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心肌微循环以及抗氧化自由基生成、减轻钙超载等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黄龙通络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模型,记录各组大鼠Ⅱ导联心电图,并测定心肌组织中Na+-K+-ATPase、Ca2+-Mg2+-ATPase的活性。结果黄龙通络胶囊有稳定QRS间期、PR间期的作用,能降低抬高的ST段;能显著提高线粒体膜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结论黄龙通络胶囊可能是通过保持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衰益智胶囊对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受试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脑复康组和抗衰益智胶囊高、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60 d,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和血清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血清IL-6和TNF-α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脑组织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升高,血清IL-6和TNF-α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抗衰益智胶囊高剂量组作用为优。结论抗衰益智胶囊具有提高衰老大鼠脑组织ATP酶活性和降低促炎因子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及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电针组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灌胃制造大鼠心动过缓动物模型,动态监测心电图并记录心率的变化;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电针郄门治疗20min;治疗结束,采集标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的含量。结果:电针郄门穴能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与正常大鼠比较,普萘洛尔诱发大鼠心率显著降低(P<0.01);电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改善作用,电针郄门穴可有效调整心率(P<0.01)。结论:电针郄门穴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增强心肌组织Na+-K+-ATPase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冠心康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ATP敏感钾(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KATP)通道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冠心康保护心血管、抗心肌缺血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加格列苯脲组、模型加吡那地尔组、模型加冠心康组、模型加冠心康加格列苯脲组,每组8只。用无钙台式液灌流1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45 min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心肌细胞钙-镁-ATP(Ca2+-Mg2+-ATP)酶、钠-钾-ATP(Na+-K+-ATP)酶活性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的电流电压钳模式记录各组心室肌细胞的ATP敏感钾通道(KATP通道)电流变化。 结果 在缺血的基础上,中药复方冠心康可使KATP通道进一步开放,通道电流明显增大,与KATP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具有同等开放效应(P >0.05)。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Ca2+-Mg2+-ATP酶、Na+-K+-ATP酶含量明显增高(P <0.05)。 结论 中药复方冠心康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促进KATP通道开放,减轻Ca2+内流,抑制Ca2+超载可能是冠心康在心肌缺血过程中发挥干预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去窦弓神经(SAD)对脑细胞线粒体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SAD30d组、SAD60d组、SAD90d组,分别测定脑细胞线粒体Na+-K+-ATP酶、Ca。LATP酶的变化。结果SAD30d组、SAD60d组、SAD90d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去窦弓神经使脑细胞线粒体膜的Na+-K’-ATP酶和Ca+-ATP酶活性明显降低,且随时间延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扶正助脉方对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一氧化氮(NO)、Na+-K+-ATP酶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肾虚模型的基础上强迫大鼠游泳诱导劳倦过度并注射盐酸可乐定的方法,建立阳虚瘀阻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测定大鼠心率及血清NO含量、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低、中剂量组大鼠血清Na+-K+-ATP酶活性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扶正助脉方很可能是通过降低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血清NO含量,增高其Na+-K+-ATP酶活性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Na+-K+-ATP酶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用普萘洛尔制备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cAMP/cGMP、Na+-K+-ATP酶的影响。结果:参仙升脉口服液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cAMP/cGMP、Na+-K+-ATP酶的活性,这可能是其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