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时期,储采失衡加剧,综合含水率达到了80%以上,原油产量下降,经济效益变差。为了提高油藏原油采出程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调研了国内外减氧空气驱的机理研究以及现场试验的资料,建立了以油藏真实孔渗饱数据为基础的一维条形地层机理模型,并选取该油藏Y12-27井组进行了减氧空气驱可行性验证。研究表明:纵向顶部减氧空气驱驱油效果优于水驱和氮气驱;驱替压力对原油采出程度影响不大;注水转注气可以提高原油采出程度;对于减氧空气驱,由于低温氧化反应的作用,氧气浓度对原油采出程度有一定影响,但比较微弱,其中,氧气浓度为10%时,驱替结束采出程度最高;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属于注水开发“双高”油藏,适用于减氧空气驱;对于该油藏Y12-27井组,顶部减氧空气驱驱油效果好于水驱和氮气驱,建议氧气浓度超过10%时采取关井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藏工程理论及现场实践均表明,注水开发低渗油藏其注水方式和注采井数比对注水波及体积及水驱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通过对注水井水驱控制面积、单井控制面积与注采井数比进行了试探性回归分析,再结合谢尔卡乔夫公式,推导出了水驱采收率、驱油效率、井网指数、注采井数比与井网密度的关系式,从而建立了水驱油藏宏观井网密度公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塔河A区属于海相缝洞型油藏,自2005年开始稳定水驱,2011年以来稳定水驱效果明显变差,分析认为主要问题是稳定注水易沿优势缝洞体系窜流,大量剩余油滞留在次级缝洞体系内难以动用。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实践研究发展了权重分析法,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开展了周期不稳定注水参数优化,到目前累计优化14个井组的注采参数,12个井组注水效果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92.9%,注水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吴410井区地处吴旗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0.3mD类储层,从2000年开始投入注水开发。油藏动态主要表现为初期单井产量下降快,注采比过大,油井见效程度低、产量低,开发效果差等特点。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井-地ERT方法,结合注水现状和开发现状,对吴410井区的注水推进前缘进行测试研究,从而探明注入水的推进方向和波及范围,为进一步的开采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堡油田1-29区浅层油藏大多为复杂断块、断块小、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且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综合含水高达79.4%、采出程度低,仅15.2%,目前油藏“三大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水驱效果变差。为进一步改善水驱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对1-29区浅层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系统整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解剖油藏纵向和平面水淹状况, 明晰了“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的水驱规律,识别了大孔道及优势渗流通道并确定了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油藏平面矛盾采取 “调、均、改”的分类治理对策,针对层内和层间矛盾采取调剖调驱、层段重组、细分注水等治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出程度提高了3.5%,含水上升率控制在2.0%以下,同时对有效指导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57区块长8油藏是姬塬油田近年来重点产建区块,产量所占比例大。储层物性整体较好,但砂体展布规律较难把握,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微裂缝发育,开发矛盾逐渐暴露,需要实时对油田开发进行动态分析,不断调整工作部署,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主要从开发形势,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和水驱程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目前整体注水开发水平相对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层注水技术政策,实现3层及以上分注,提升油藏开发水平,为增储上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化油田开发规律认识,预测油田开发指标变化趋势,指导油田更加合理的开发,针对海上某注水开发油田,论述了油田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根据行业开发效果评价标准,结合油田实际开发特征及开发矛盾,优选了注采对应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等九个指标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从而为油田后期开发规划及调整挖潜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均质油藏水平井分段注水优化设计影响因素多、计算量大及求解困难等问题,利用VB 6.0编制了水平井分段注水优化软件。该软件包括数据库分析模块、计算模块和图形与文件系统模块,具有快速、准确、易修改及便于优化等特点,并实现了参数选择、优化设计以及计算与绘图的一体化。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软件可通过直观简捷的方式获得水平井水驱前缘推进图,可为周围油井注水见效和水驱动用程度分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石油开发过程中注水开发仍处于主导地位,低油价下特高含水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成为各大油公司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东威明顿油田与胜利油田整装水驱砂岩油藏在埋藏深度、储量规模、储层物性、砂岩疏松程度、原油性质、含水程度等方面的相似性最高,但开发效果远远好于胜利油田。该油田通过精细油藏描述,聚焦低渗微相等措施,提高了剩余油的采收程度;通过大规模使用水平井技术和中渗储层水力压裂提高了单井经济产量;调整注采井网,优化注采系统等措施也大大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此外,通过压裂处理油田固体废弃物,注蒸汽固结砂层完井减少防砂费用等一系列措施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东威明顿油田特高含水期经济开发技术为低油价下胜利油田特高含水主力油田的高效经济开发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柴达木盆地低温高矿化度非均质复杂砂岩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形成的大孔道,导致水驱动用程度逐渐降低,油藏层间和层内矛盾日益加剧,储量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抗盐性调驱剂开展了深部调驱试验.室内通过扫描电镜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电镜图像显示是由交联剂将主剂聚集在一起的束状结构.流变性实验表明,该体系在矿化度为22×104ppm的环境下抗剪切性良好.非均质模型实验结果表明,0.3%的调驱剂封堵能力强,封堵率为95%,注水20PV后仍不低于90%,突破压力梯度达到41.7MPa/m,具有一定的封堵选择性,这种调驱剂可大幅度地调整油藏的渗透率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为改善同类砂岩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家 1 999年颁布《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标准后 ,山东金岭铁矿在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形成了在《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标准上的储量管理模式 ,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志杰  付丽莉  汪云甲 《中国矿业》2005,14(8):17-18,40
针对矿山生产矿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给出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且,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X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将这一方案用软件的形式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应用软件的研究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新标准研究开发出一套矿山地质信息系统(MGEOS),该系统包括数据管理,资源储量估算与分类,自动成图三个子系统。重点阐述了克立格估算法在南山某矿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分类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储量估算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洪滨  熊俊楠 《煤炭学报》2007,32(3):267-271
通过近几年来对地质统计学理论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开发出储量估算系统,解决了储量估算过程中变异函数计算及自动拟合、组建并求解克立格方程组、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自动绘制图形等问题,提出了将地质统计学储量估算方法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并以某矿山为例,介绍了本系统的功能及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鹤岗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方法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对鹤岗市煤炭资源储量核查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见解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针对工作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经对晋神能源有限公司沙坪煤矿井田境界变化的分析,以及计算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可采储量,得出:沙坪煤矿矿井服务年限为75.34a的结论,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掘进机行走部驱动力的计算方法,并对行走部的关键部件之一驱动轮进行Pro/E建模及Ansys下的有限元分析,校核了驱动轮的强度。系统给出了驱动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地质构造、矿床勘探及矿体圈定方法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歪头山铁矿深部矿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朝义 《矿业快报》2006,25(3):7-10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规范和整顿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又是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核心。文中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导致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混乱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工作的质量提出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锰在地壳中大量存在,广泛用于钢铁、冶金、电子、化工等行业和部门。世界锰矿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南非、乌克兰和巴西的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排名前三。我国锰矿资源分布不均,且以贫矿为主,平均品位差,这是我国锰资源消费得不到满足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锰矿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在贵州铜仁还有望形成新的锰矿资源基地。2009~2012年,全球锰矿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开采量总体保持平稳,而进口方面,南非也已经超越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锰矿最大供应国。基于当前锰矿仍为我国短缺矿产,对外依存度高、需求量大等实际情况,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