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身份的一次性公钥及签名算法,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较小的计算和通信开销。基于该算法设计了一种普适环境中的匿名认证方案,当用户进行恶意操作时,服务提供者通过和可信中心合作可以揭示恶意用户身份。方案在提供强匿名性的同时,可有效防止用户进行恶意活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抵御身份伪造攻击和解决认证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从链的跨域身份认证算法(Cross-domai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Master-Slave chain,CAMS)。该算法基于区块链技术利用主从链方式实现了车辆数据的跨域存储和共享,从而提高了跨域身份认证效率。此外,CAMS算法在跨域认证过程中引入了假名的生成和验证参数。在验证消息之前,进一步验证车辆身份,确保认证身份的匿名性,抵御身份伪造攻击。仿真结果表明,CAMS在计算开销和认证效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环签名是一种新的匿名签名技术,能保证签名用户的无条件匿名性。代理环签名是将代理签名和环签名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签名。已有的代理环签名方案都是利用环签名的思想实现代理签名人的身份匿名性,但原始签名人的身份始终是公开的。该文基于RSA问题的难解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代理环签名方案,在保证代理签名人身份匿名性的同时,还能保证原始签名人身份匿名性,并证明该方案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能抵抗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  相似文献   

4.
基于身份的匿名无线认证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辉  李晖  苏万力  王育民 《通信学报》2009,30(4):130-136
针对移动用户漫游时的认证问题,利用双线性对和椭圆曲线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匿名无线认证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安全性和匿名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移动用户匿名性在非认证链路模型下安全的形式化证明.分析表明,该方案在保证用户身份不被泄漏的前提下,实现了用户与接入点之间的双向身份,满足无线网络环境的安全需求.此外,与同类方案相比计算量大幅减少,为匿名无线认证提供了一种较实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身份一次性公钥的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利用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构造一个一次性公钥,来解决Internet通信的匿名性问题。在该系统中,用户只需由可信中心颁发一次私钥,而在每次活动时自己生成不同的公钥,通过与之对应的签名方案,在认证用户身份的同时,保证用户的匿名性和多次活动之间的不可联系性。另外,在必要时,可以联合可信中心揭示用户的真实身份,以防止用户的恶意活动。  相似文献   

6.
直接匿名的无线网络可信接入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  马建峰  裴庆祺  马卓 《通信学报》2010,31(8):98-104
基于直接匿名证明思想,提出一种无线移动网络中移动用户可信接入认证方案,认证移动用户身份的同时利用直接匿名证明方法验证平台身份的合法性和可信性.方案中,外地网络代理服务器直接验证移动用户平台可信性,并与本地网络代理服务器一同验证移动用户身份,采用临时身份和一次性密钥,保持用户身份匿名性.分析表明,方案具有域分离特性和密钥协商公正性,性能满足无线移动网络环境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域认证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晓婷  马文平  刘小雪 《电子学报》2018,46(11):2571-2579
针对现有交互频繁的信息服务信任域(PKI域和IBC域)之间不能实现信息服务实体(ISE)安全高效的跨域认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跨异构域认证方案.在IBC域设置区块链域代理服务器参与SM9(国产标识密码)算法中密钥生成,并与PKI域区块链证书服务器等构成联盟链模型,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信任、数据不易篡改等优点保证模型内第三方服务器的可信性.基于此设计了跨域认证协议与重认证协议,并进行SOV逻辑证明.分析表明,与目前相关方案相比,协议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用户终端的计算量、通信量和存储负担,简化了重认证过程,实现域间安全通信,在信息服务跨异构域身份认证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标识的匿名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认证协议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PK算法和改进的ECDH算法的双向认证和密钥协商协议,引入用户的临时认证身份和临时通信身份实现用户的身份匿名;提出采用临时通信身份有序对防止重认证过程中的重放攻击,并且在协议设计中规避了密钥泄漏带来的风险。分析表明该协议具有身份认证、会话密钥安全、匿名性等安全属性。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如何较好地解决用户隐私保护与对恶意用户实施问责是属性认证方案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首先,基于非交互知识证明和BBS+签名技术对Ding等人的属性签名方案进行扩展,然后基于扩展方案构造了支持用户问责的属性认证方案。新的认证方案实现了对用户隐私的充分保护,即允许用户灵活选择是否揭示身份标识,允许用户在认证阶段隐藏属性值和用户证书。此外,当发生用户作恶的情况时,属性权威可以在中央权威的协助下追踪其真实身份,从而有效防止了注册用户对匿名性的滥用。  相似文献   

10.
熊焰  王冬华  苗付友  杨寿保 《电子学报》2003,31(11):1651-1654
移动代码(例如移动代理)在异地执行签名时往往不希望暴露其所有者的私有密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移动代码匿名签名算法,依据该算法,移动代码所有者可以利用椭圆曲线根据自己的身份信息为移动代码生成一个认证矢量和一个临时性密钥对,并通过它们实现了移动代码匿名签名以及签名后的不可否认性.该算法除具有匿名性和不可否认性以外,还具有高效性、保密性和不可伪造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具有代码移动特性的移动计算.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an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an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scheme under mobile Internet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direct anonymous attestation of trusted computing and uses the encrypting transfer and signature validation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iming at two access mode of trusted mobile terminal under mobile Internet, self access and cross-domain access, the authentication process of each mode is described in detail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cheme implements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on mobile Internet and is correct, controllable and unforgeable.  相似文献   

12.
VoIP网络基于签密的安全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英友  罗铭  赵宏 《通信学报》2010,31(4):8-15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身份的可用于多域的签密方案并引申出相应的数字签名方案,然后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VoIP网络环境的安伞机制,该机制避免了基于传统PKI的安全机制的诸多弊端,实现了跨域的身份认证与消息的机密传输.经过分析以及实现验证:该机制与已有的安全机制有很好的兼容性,且不降低原机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解决了HTTP摘要认证下的单向认证以及预共享密钥问题,并消除了S/MIME基于证书认证和SRTP不提供密钥协商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一类基于数字签名的密钥认证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文献[1]中提出的数字签名方案,产生一种新的密钥认证方案,同时给出基于一般的ElGamal数字签名方案的密钥认证方案.在这种新的密钥认证方案中,认证信息由用户独立产生,不通过TC或KAC,认证过程没有应用Hash函数.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石润华  张顺  仲红 《通信学报》2016,37(7):182-192
针对无线移动网络漫游认证中的隐私保护需求,提出了新的匿名漫游认证方案。引入在线离线签名技术,并巧妙结合聚合验证方法,设计了一个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与相关方案相比,该签名方案降低了签名和验证过程的计算开销,提高了通信效率。继而,基于该签名方案,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匿名漫游认证方案,简化了传统的三方漫游认证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无线移动网络。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nonym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blind proxy re-signature,the concept of partially blind proxy re-signature was introduced by using the idea of partially blind signature.Furthermore,the security definition of partially blind proxy re-signature was also given.Based on the improved Shao scheme,a partially blind proxy re-signature scheme in the standard model was proposed.The proposed scheme allows proxy to add some public information negotiated by delegatee and proxy to re-signature.The scheme not only can achieve the transparent signature conversion from delegatee to proxy and protect privacy of message re-signed by proxy,but also prevented illegal use of re-signature.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correct,multi-use,partially blind and existentially unforgeable.It is more suitable for e-government data exchange system,cross-domai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so on.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线性对的隐藏签名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藏签名认证方案是指,当用户从CA得到签名(证书)后,在向服务提供商申请服务时,为防止攻击者截获签名或串通服务提供商来陷害自己,用户向服务提供商证明他(或她)有签名而不把该签名给服务提供商。现有的隐藏签名认证方案都不能阻止CA冒充用户身份。该文引入两个证书权威机构CA,假设两个CA不勾结,提出了3个隐藏签名认证方案。这3个方案都能保护用户身份不被任何人(包括CA)冒充;在用户端具备较强计算能力时,后两个方案实现了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双向认证;并且在CA具有一定可信度时,第3个方案还能部分抵抗拒绝服务攻击(DoS)。  相似文献   

17.
A conditional privacy-protection remote user authentication scheme based on a certificateless group signature was proposed,which can accomplish the anonymous mutual authentication between the user and the remote doctors.In addition,when the doctors perceived that users were in case of an emergency,the mechanism enabled the only group manager (GM) to expose the real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users and given users timely assistance.The scheme can provide the anonymity,traceability,mutual authentication,non-reputation and some other security features.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e scheme is more suitable for WBAN.  相似文献   

18.
代理重签名具有转换签名的功能,在云存储、数据交换、跨域身份认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大多数代理重签名方案需要复杂的双线性对运算,无法适用于计算能力较弱的低端计算设备。为了提高代理重签名的签名验证效率,该文给出了双向服务器辅助验证代理重签名的安全性定义,并提出一个高效的服务器辅助验证代理重签名方案,在标准模型下证明新方案在合谋攻击和选择消息攻击下是安全的。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有效减少了双线性对的计算量,大大降低了签名验证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在效率上优于已有的代理重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