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炎症反应综台征(SIRS)是指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1991年8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医学学会(ACCP/SCCM)召开联会通过了SIRS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对我院1048例病人中发生的SIRS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危重病病人凝血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功能紊乱在SIRS病人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合并SIRS的危重病病人,在病人入ICU次日进行血小板计数、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观察SIRS符合项数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血小板计数下降,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6.79~16.37,P<0.01)。存活组病人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死亡组(t=4.58,P<0.01),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高于死亡组(t=6.21,P<0.01),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t=8.75,P<0.01)。结论 SIRS病人合并有凝血功能的激活,形成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反应,炎症反应越重,凝血功能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中血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情况。方法观察56例SIRS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根据SIRS病人的器官功能状态按分数值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C反应蛋白浓度差异有无意义。结果病情越重,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各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反应蛋白浓度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SIRS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滤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VVH治疗21例SIRS患者的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等临床变化,并与同期治疗的21例SIRS病人对照上述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CVVH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CVVH治疗可显著改善SIRS患者的临床表现,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重型肝炎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SIRS在重型肝炎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型肝炎病人依据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IRS与肝功能、感染之间的关系;SIRS及感染与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SIRS符合点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SIRS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感染密切相关;SIRS与肝性脑病具有相关性,但与SIRS是否存在感染无明显相关性;随着SIRS符合点数的增加,死亡率增加(P<0.05)。结论:重型肝炎时,严重的肝功障碍本身引起SIRS,感染时SIRS更易发生,而SIRS加重病情,甚至死亡,SIRS的出现提示预后不好,SIRS指标可指导临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委员会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概念以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及对SIRS的深人研究,目前对炎症的认识已从单纯微生物侵入致病,发展到细胞分子生物学。认为SIRS是在机体遭受严重打击后,由失控的炎症反应所致的“介质病”。20世纪70年代末有学者提出“肠道细菌易位”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此后胃肠道在SIRS的发生、发展上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乳酸(LA)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的变化。方法满足 SIRS 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50例为 SIRS 组,并按满足2项、3项、4项标准分为 S_1、S_2、S_3亚组,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健康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测定 LA 水平。结果:SIRS 组 LA 高于对照组,P<0.01,SIRS 组 LA 在 S_3亚组高于 S_1亚组,P<0.05,死亡组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LA 在 SIRS 病人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总结2a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70例临床资料分析,采取χ2检验。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病死率差异显著;符合诊断标准项目多者病死率高。结论SIRS诊断更早发现危重患儿,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小春 《柳州医学》2007,20(2):124-12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严重生理损伤和病理改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抗反应失衡的一种临床过程[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SIRS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总结2a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70例临床资料分析,采取x2检验.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病死率差异显著;符合诊断标准项目多者病死率高.结论 SIRS诊断更早发现危重患儿,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SIRS为139例,SAP病例SIRS发生率(100%、75/75)明显高于MAP病例SIRS发生率(35.4%、64/181),P<0.05.SIRS异常指标出现2项、3项、4项在SAP分别为5、16、54例,在MAP分别为24、32、8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IRS指标对判断AP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机体遭受打击所产生的失控性全身性炎症反应。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的SIRS最终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在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不同生物标志物可发生急剧变化,且在不同时期指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合理选择及准确检测有利于早期干预SIRS,避免疾病进展和严重的器官功能损害,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关键。本文旨在探讨生物标志物预测和诊断SIRS的价值,以期为SIRS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与炎性肺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体外循环(CPB)可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本文重点阐述了SIRS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治疗的难题.除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免疫治疗来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系统,纠正机体异常自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SIRS和MODS的目的.本文从阻断炎症反应的激活、调节炎症反应的活性、基因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几个方面综述了SIRS和MODS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内毒素可以激活机体多种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得炎症反应失控,导致全身反应炎症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淋巴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其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近些年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在内毒素引发的SIRS的发生及发展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系统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急诊监护室和ICU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SIRS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70例,非SIRS组50例,另外健康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AT)、蛋白C(PC)及D-二聚体(DD).观察在SIRS中,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PLT、Fg、AT和PC的检测在SIRS组中比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出现下降(P<0.05),对PT、APTT、TT和DD的检测在SIRS组中比非SIRS组和健康组出现升高(P<0.05).结论 在全身炎症综合征时,有促凝物质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抑制,形成复杂的全身炎症/凝血反应,炎症越重,凝血系统的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因此,观察凝血系统的指标,对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晓雪 《华夏医学》2015,28(3):145-148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严重损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一般认为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侵袭机体后,体内产生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可发展成为MODS或MOF.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也可造成SIRS或类似SIRS的免疫紊乱从而导致MOF.EV71病毒是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之一,大量研究证实EV71也可导致SIRS.从这个角度对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的免疫功能紊乱提前干预和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SIRS为139例,SAP病例SIRS发生率(100%、75/75)明显高于MAP病例SIRS发生就绪(35.4%、64/181),P〈0.05。SIRS异常指标出现2项、3项、4项在SAP分别为5、16、54例,在MAP分别为24、32、8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IRS指标对判断AP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创伤后的炎症反应,抗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伤、感染、前炎症细胞因子(preinflammatorycy-tokines,PIC)的瀑布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vndrome,SIRS)、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lonsyndrome,MODS)和多器官衰竭(MOF)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从创伤患者的预后来看,致炎反应、抗炎症代偿反应和免疫功能状态三者也同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要重视创伤后的机体致炎、抗炎反应和免疫功能。1创伤后的炎症反应1992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学会(ACCP/SCCM)联席会议委员会提出SIRS,其实质是机体…  相似文献   

20.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危重病医学会首次提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概念,SIRS是对炎症的新认识,指机体遭受各种打击后(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所产生的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是对炎症认识的加深而提出的新概念并具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