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统计分析笔者医院2009-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加强血库与临床的沟通,提出输血合理化建议,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合理安全用血.方法 利用血库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2009-2011年临床用血情况.结果 本院近3年成分输血比例均> 99.990%,临床整体用血合理.结论 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保证用血安全.动员互助献血并开展自体输血,缓解用血紧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医院11年间临床用血情况,各种成分用血的使用量和比例,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保证科学、合理用血.方法 对 2001 年 1 月至2011 年 12 月间医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比例、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数据分析.结果 医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全血用量显著下降,从2006年到现在成分血使用率接近10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下降.结论 输血科及时掌握、分析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严格执行输血制度,给临床提供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在临床推广成分用血、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安全输血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输血评估前后合理用血情况,探讨临床合理化用血。方法:对输血评估前后2年的输血病历进行对比,观察开展输血评估后临床不合理输血情况变化。结果:通过开展输血评估后,红细胞、血小板、血浆不合理用血分别由输血评估前的31.51%、34.62%、32.65%下降到18.48%、19.03%、19.83%。结论:开展输血评估,能合理控制临床合理用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南海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南海区医疗临床用血管理的现状.方法 以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2000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南海区医疗机构输血科或血库,储血室要求(试行)>为依据,对全区22家医疗用血单位的输血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22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仪器设备、输血前检查、输血四项文书的规范等问题.结论 各相关部门应对临床输血管理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陈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4):2158-2160
目的 调查本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研究持续改进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随机调取本地区6家医院的临床用血病历,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评估临床输血的合理性.结果 红细胞和血浆合理输注分别为79.8%和25%;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全部合理.红细胞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输注指征过宽,血浆不合理输注主要是与红细胞搭配输注和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结论 本地区临床输血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不合理临床用血仍然存在.需加强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继续教育,强化和落实临床用血管理,树立正确的输血理念,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临床依法合理用血,提高医务人员输血风险防范意识。方法:对2006年辖区内91所和2009年辖区内102所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临床依法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执法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省城临床用血工作已步入正轨,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符合管理要求,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不符合临床用血标准的要求。结论: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临床用血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培训,提高临床医生依法合理用血意识,减小患者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近5年临床使用血液制品情况,为用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用血情况和科室用血结果及成分输血率进行比较。结果:全院血液制品使用总量变化不大,成分输血率在99.1%左右,科室用血量比较,以普外科用血最多。输血指证符合率为93.5%,输血不良反应率为1.1%。结论:临床用血情况已逐步走向正规化,但仍需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中的作用,以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临床用血量、用血成分的比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两年来,我院临床成分用血比例不断增加,成分用血使用率基本接近100%,全血用量明显下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0年11月的0.75%降至2012年9月的0.42%;不合格血标本数及输血申请单数也逐渐减少。结论加强输血科对临床用血的管理,及时掌握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和规律,积极推广成分用血,严格执行用血标准制度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血措施,对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和保证输血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各级用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输血指征掌握、成分血使用的熟悉程度,为加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9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87名临床用血专业人员(临床医生、护士、检验技术人员等)进行临床合理用血问卷调查。结果成分输血的意识普遍被临床医务人员接受。但在临床输血指征的掌握上,不合理用血观念依旧存在。对临床常用血液制剂的认知和对输血适应证的掌握程度,三级医院略好于二级医院,医院输血科检验技术人员好于其他专业人员(P<0.05)。结论医疗机构应充分发挥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临床输血相关法规、输血适应证、临床输血前评价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等的培训和监督管理,发挥输血科检验技术人员的输血指导作用,供血机构应积极发挥输血前沿引导作用,协助医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合理输血理论培训,同推进整体医疗用血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如何指导临床医院科学输注成分血,以提高临床用血的工作水平及其效果,使广大医护人员正确输注各种血液制剂,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方法 将2012年全市发出各类成分血量与2013年作对比.2012年为对照阶段,采用常规指导临床用血的方法,2013年为观察阶段,采用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方法.结果 对照阶段由于临床输血方面还存在一些旧的理念,医护人员对各种输血新理念、新技术感到陌生;观察阶段我站发血人员科学指导临床用血,所以观察阶段比对照阶段成分输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红细胞增加4.9%,冷沉淀增加23.0%,血小板增加21.1%,血浆增加12.2%,总成分用血量增加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与医院血库人员在工作中,耐心地科学指导临床输注各种成分血,向临床提供最新的输血理念,使我市各类成分用血量合理性增长,并有效控制红细胞的增量,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达到科学指导临床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第4讲 全血及其血液成分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爱平 《江西医药》2010,45(3):277-279,282
临床输血安全的三大战略是挑选健康的献血者、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和临床医疗机构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合理用血与对不该输血的患者避免用血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关爱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树立输血风险意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用血资料统计分析,了解临床输血现状,以便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00—2008年临床用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呈上升趋势,其中O型血用量最大。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13.
医院输血科工作职能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莲英 《贵州医药》2000,24(1):50-5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已发展成为医学科学中由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输血医学.医院输血科的相继成立,则标志着输血技术正向临床各专业渗透,发展.因此,现代医学要求,医院输血科的工作职能不应停留在过去单一的供应型模式上,而应向诊断治疗型的新型模式转移,即能参与和指导临床治疗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与自体输血,开展临床科研用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刻认识临床输血。方法收集新乡市中心医院2001年至2007年住院患者临床输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成分输血呈上升趋势,手术用血呈逐年下降趋势,非手术科室用血呈上升趋势。结论临床输血要科学合理,提倡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临床上救治患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2012年卫生部以部长令的方式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输血科必须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输血无小事,我国在输血领域的矛盾日益突显,大医院的“血荒”和基层医院的“血液过期报废”,全国各级医院不断增加的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使输血界倍受各方观注,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大连地区22家医院1277份病例,共输血4559次,合理用血为2315次,不合理用血2244次。不合理用血比例为50%,因此,必须注重临床输血评估及用血申请监测评估程序,降低不合理输血比例。  相似文献   

17.
顾标  李建国 《淮海医药》2012,(4):333-334
目的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和开展临床输血技术指导,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地用血。方法对本院临床科室输血量较大的前10位科室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三年的平均成分输血率在98%以上,远远大于三级甲等医院目标管理标准(>85%)的要求。临床用血主要仍集中在手术科室,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及肿瘤内科等用血量亦较大。血浆成分的使用不能严格遵循输血指征。结论本院临床用血存在使用不尽合理现象,应建立控制不合理输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文山州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基本现状及对相关临床用血管理规定执行情况,我们于2009年5月对全州主要用血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各医疗机构输血科是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血站把好血液质量关并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各级供血库的建设、人员资质、设备仪器、输血专业技术能力等均能影响患者的输血安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本文对本地区供血库(输血科)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血站对供血库(输血科)的输血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探讨输血科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的重要作用。输血科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评价系统(TOP-A)共享,以实现临床安全输血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电子配血的临床应用,优化输血工作流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临床合理用血率,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工作效率和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大幅提高,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液有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电子配血流程及时发现患者二次血型不一致事件,可有效阻止ABO/Rh D系统不相容血液发放,杜绝输血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