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腰脊膜膨出术后并发脊髓拴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军  张功林  田琴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124-1125
目的:探讨腰脊膜膨出术后并发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9例腰脊膜膨出患者术后均出现腰背、腰骶、鞍区的广泛疼痛;其中4例伴尿失禁,1例双下肢感染运动障碍,2例足内翻畸形;CT与MRI检查显示低位脊髓圆锥、终丝增粗、腰骶脊柱裂;行显微手术松解拴系与硬膜修补;术后肢体屈伸功能训练。结果:随访1-3年,平均1.4年,疼痛显著改善,尿失禁恢复明显,足部畸形无变化。结论:腰骶脊膜膨出多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术前需行CT、MRI检查,手术应严格显微操作,松解拴系,硬膜修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测量脊髓圆锥(CM)和第一骶椎(S1)间距离(CM-S1)对胎儿脊髓拴系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胎儿581例及产前超声提示脊髓拴系的胎儿17例,采用二维超声观察腰骶关节,定位CM与S1并测量CM-S1距离,总结胎儿期CM-S1距离随孕周的变化规律,并比较脊髓拴系组的CM-S1距离是否显著低于正常组。结果正常组胎儿CM-S1距离与孕周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CM-S1=1.57×孕周-16.43 (R~2=0.89)。脊髓拴系组胎儿的CM-S1距离均小于相应孕周的第5百分位数(P0.01)。结论胎儿期测量CM-S1距离定量评价CM位置简便可行,有助于检出胎儿脊髓拴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在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诊断TCS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6例TCS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特点。结果:脊髓低位15例,脊髓纵裂2例,皮样囊肿2例,终丝增粗9例,脊柱裂、腰骶椎分节不全13例。结论:CT与MRI对明确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显示TCS病变全貌及伴发畸形,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超声在腰骶椎管闭合不全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中诊断和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6 8例患者进行腰骶椎管超声检查 ,同时有脊髓造影 CT或磁共振 (MRI)确诊并经手术证实进行对比评价 ;对术后 30例随访超声观察。结果 :超声可同样检查 CT或 MRI显示本症的特征 ,低位脊髓、脊髓背移、椎管内脂肪瘤或囊性脊椎裂的病变异常 ;同时超声尚能检查出脊髓远端动态脉跳搏动消失。超声诊断正确率为 85 .3%。术后随访 30例中有 3例可能术后粘连致再栓系。结论 :超声可作为无损伤早期初筛诊断 ,尤为可疑婴幼儿和儿童的应用 ,并可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及检查技术。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手术证实的腰骶管内9例共12个蛛网膜囊肿。结果:腰椎管内3个,骶椎管内9个。呈园形或椭园形,边清,大小约0.5cm×1.0cm-1.2erax2.5em;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腰骶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极易误诊误治,MRI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5岁,胸背部、下腹部、腰骶部、肛门、鞍区、会阴部及双下肢疼痛3年余,四肢感觉减退,麻木无力,双上肢肌肉萎缩,近1年来加重。临床怀疑脊髓肿瘤,行MR检查。MRI表现:胸椎、腰椎和骶椎椎管周围可见多发类圆形均质长T1长  相似文献   

7.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影像学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15例脊髓低位,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及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0例,椎管内脂肪瘤3例.脊髓纵裂2例,皮样囊肿2例,脊柱裂、腰骶椎分节不全15例。结论MRI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引起栓系的原因及伴发畸形.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脊髓拴系综合征是由于脊柱、脊髓的先天畸形和椎管内外肿瘤及脊髓脊膜膨出致脊髓和圆锥受牵拉,脊髓圆锥缺血引发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腰部或下肢疼痛;有时知觉减退和消失;进行性下肢运动障碍、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诊断主要靠MRI检查。对于脊髓圆锥拴系综合征,越早手术效果越好,手术松解脊髓的粘连,同时切除终丝使脊髓向上抬升以达到改善脊髓圆锥的血液循环,恢复其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及MRI检查胎儿脊髓拴系的价值。方法 346例正常胎儿为正常组,11例产后尸检脊髓拴系的胎儿为拴系组,运用二维超声测量两组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与最末尾骨远端之间距离(CD),建立不同孕周胎儿CD的正常值范围。随机抽取正常组40例,行MRI检查并测量CD值,进行医师内及医师间测量结果的信度分析,对拴系组胎儿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正常胎儿脊髓CD随孕周增大而增加,超声:CD值(cm)=-0.894+0.198×孕周,R2=0.922;MRI检查:CD值(cm)=-0.901+0.186×孕周,R2=0.886;(P均0.05);(2)拴系组胎儿CD值均较正常组胎儿缩短;(3)同一医师或不同医师运用两种方法测量CD值的重复性及一致性好,(P均0.05);(4)二维超声及MRI对拴系组胎儿CD值结果分别为(2.014±0.210)cm及(2.106±0.154)cm,结果t=-1.504,P=0.163。结论超声检测胎儿脊髓拴系准确性与MRI相当。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3岁,主因骶尾部多毛6年,右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年于2007年12月22日入院.腰椎平片显示:腰骶部椎板缺如,腰椎左侧弯;腰椎MRI显示:终丝增粗,在L4,5处和背侧硬脊膜粘连.人院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TCS)伴隐性脊柱裂.于2007年12月26日全麻下行脊髓拴系终丝切断+粘连松解术.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在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的磁共振(MRI)特征,评价MRI在脊髓栓系神经性原膀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MRI检查的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MRI可明确判断脊髓圆锥位置、终丝粘连部位,明确脊髓栓系的原因,并可准确显示伴发的脊髓畸形,对脊柱和椎体畸形也能较好显示。脊髓栓系神经原性膀胱MRI主要表现为脊髓圆锥低位,膀胱壁一处或多处局限性增厚并结节状隆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脊髓栓系的儿童Currarino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4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例合并脊髓栓系的Currarino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2例患儿术前诊断为Currarino综合征合并脊髓栓系,一期完成手术。另外4例在诊断脊髓栓系前已行肛门直肠畸形手术,术后因大小便功能改善效果不佳,磁共振检查发现合并脊髓栓系,二期行脊髓栓系松解术。5例手术顺利,术后大小便功能均有明显进步,1例因出现直肠瘘,先行乙状结肠造漏,直肠瘘口3个月后重新肠吻合后治愈。结论诊断Currarino综合征的患儿行核磁共振检查时应仔细观察是否合并有脊髓栓系,争取一期手术;对于未能在Currarino综合征术前明确合并脊髓栓系的病例,如术后患儿大小便功能改善不明显,应想到合并脊髓栓系的可能性,尽早手术。Currarino综合征合并脊髓栓系虽然病情复杂,但经过及时诊治仍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4例MRI均明确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征;腰椎生理曲度正常7例,生理曲度变浅3例,生理曲度明显加深4例;患者均有脊髓位置下降;终丝横径正常者l例,余13例终丝横径均增粗;12例终丝内可见短T1长T2异常信号,2例终丝信号正常;14例患者中合并脊柱裂2例,双脊髓1例,脊髓空洞2例,骶管囊肿2例,中央管扩张1例,骶管裂1例;脊膜膨出2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2例。结论MRI对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脊髓栓系为神经管闭合不全的一种。通过87例MRI拟诊神经管闭合不全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图像,发现脊髓圆锥有明确粘连栓系者70例;无确切粘连栓系者17例。脊髓栓系是神经管闭合不全中产生神经功能障碍最重要的一种。MRI检查在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共18例,男13例,女5例,11个月-37岁,14岁以下15例,结果:18例脊髓纵裂共累及胸6-骶1节段脊髓,同时累及2节段脊髓8例,3节段1例,4节段4例,5节段2例,7节段2例,9节段1例。无间隔型16例,占88.9%。有间隔型1例占5.5%,两型同时存在1例,结论: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最准确有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它可以从不同方位显示脊髓华人裂的部位、范围和形态;MRI同时还可以显示脊髓纵裂合并的其他异常,如脊髓空洞、栓系、低位及椎管内占位病变;MRI可以准确发现先天脊柱畸形有无脊髓异常,为临床提手术方案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的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记录圆锥中心部位血流速度,对术前、术后脊髓末端血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5例患儿超声脊髓均显示低位,14例与MRI低位圆锥的定位及手术发现基本一致,超声显示低位圆锥位置符合率为93.3%。脊髓远端搏动消失,术前脊髓末端圆锥中心呈点状血流信号,流速为0.02~0.07m.s-1,术中解除栓系后,圆锥位置上升,术后脊髓末端圆锥中心呈短条状血流信号,流速为0.12~0.27m.s-1。手术前、后脊髓末端血流速度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中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磁共振水成像(single shot MR hydrography,ssh MRH)技术在脊柱侧弯患者全脊柱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和全神经系统组合线圈,对200例脊柱侧弯患者行单次激发磁共振水成像,得到全脊髓像,再根据全脊髓像(定位图)设定T1WI和T2WI的扫描方案,分析研究得到的全脊髓像、T1WI、T2WI图像.结果采用ssh MRH技术得到的全脊髓定位图中脊髓显示清楚,拼接良好,能够完整显示全脊髓的弯曲形态,对周边含水组织器官情况显示良好.200例病例中,全脊髓定位图直接显示脊髓空洞20例、脊髓栓系及脊髓纵裂10例、脊髓占位3例、根鞘囊肿13例,胸水10例,女性附件囊肿8例,骶管囊肿8例,蛛网膜囊肿3例,肾积水3例,胸腔囊性占位1例.结论 ssh MRH对侧弯患者的全脊柱MRI具有重要价值,可常规用于侧弯脊柱的MRI定位中.  相似文献   

18.
Tethered cord syndrome, see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dysraphism, is a progressive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due to stretching of the spinal cord. Spinal dysraphism results from defects during embryonic closure of the neural tube, usually in the lumbosacral region. In tethered cord syndrome an abnormally low conus medullaris is tethered by intradural abnormalities such as a short, thickened filum terminale, fibrous bands, a lipoma or diastematomyelia. This article distinguishes tethered cord syndrome from other forms of occult spinal dysraphism and describes and compares normal anatomy to pathological changes. Clinical symptoms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the pediatric patient with tethered cord syndrome will be exemplified by a case study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泄殖腔外翻(OEIS综合征)脊柱畸形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尸体解剖确诊的29胎OEIS综合征脊柱畸形,分析OEIS综合征脊柱畸形的产前超声声像图,并与产后尸体解剖检查、尸体X线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尸体解剖检查证实29胎OEIS脊柱畸形均为闭合性脊柱裂,其中26胎经产前超声检出。24胎有包块型脊柱裂均发生于骶尾部,其中9胎脊膜膨出,12胎脊髓脊膜膨出,3胎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6胎合并脊髓栓系、11胎合并脊柱侧弯、3胎骶尾椎发育不良、4胎合并椎体畸形;2胎包块较大脊柱裂的颅后窝消失。2胎无包块型脊柱裂的产前超声显示存在脊髓栓系。尸体解剖检查证实产前超声所见,发现漏诊3胎有脊髓栓系的无包块型脊柱裂。尸体解剖检查及尸体X线发现29胎均有骶尾椎发育不良。结论 OEIS综合征脊柱畸形常为骶尾部有包块型闭合型脊柱裂,颅脑声像多正常,可合并脊髓栓系、脊柱侧弯、椎体异常。产前超声对OEIS综合征有包块型脊柱裂的检出率高;OEIS综合征无包块型脊柱裂的产前超声可检出脊髓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