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仲景将熟地黄、人参、大黄、附子称谓药中四雄,熟地黄、人参譬若治世之良相,大黄、附子比作乱世之良将,用之得当,各有专长。附子在《伤寒论》中入十八方,医圣张仲景在使用附子的方剂中,配伍严谨,用量讲究。现就附子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乃仲景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专书 ,其中桂枝用药之频繁 ,功用之多 ,是其他药所无法相比的。而含附子的方剂仅 2 0首。笔者比较了两者在《伤寒论》方剂中的配伍 ,认为其功用大致相同。1 《伤寒论》首先可见桂枝与附子同用方剂如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伤寒论  相似文献   

3.
附子(附:乌头)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回阳救逆,温阳散寒且具有镇痛作用的药物,是古代温法中的主药。《伤寒论》113方中用附子者有20方;《金匮要略》中用附子者有11方,用乌头者5方。后世对附子、乌头的应用更为广泛,无论在寒热温清表里补泻的方剂中,凡符合适用附子证者皆可用之。但近代有些医家惧其辛温有毒,非见亡阳之证,不敢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应柯 《国医论坛》1998,13(5):9-10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热,归心肾脾经,《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风寒咳逆邪气,寒湿瘘,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集秦汉医学之大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临证应用附子,得心应手。其典籍《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组方者计33方,方后加用附子者4方,共计37方。笔者通过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的研读学习,将仲景运用附子的经验归纳为8法,探析如下。1扶阳达邪法凡表证未解,又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又复感外邪者,则宜用扶阳达邪法。…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 《新中医》2004,36(5):64-6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助阳解表、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与太阳两感证。笔者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咳喘、心悸、头痛等病症,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附子是临床较常用的中药之一。张景岳将其称之为“四维”,有附子、大黄为药中之良将,人参、熟地为药中之良相的美誉。附子能通达上下可升可降,可表可里,随所伍而异用。历代医家中,善用附子的名家实为屈指难数,然而,最善用附子者乃汉之仲景。仅在《伤寒论》中应用附子处竟有37法23方,并对其品种选择,用量、配伍及服法都颇有匠心,十分考究。本文就《伤寒论》中附子的应用稍作整理。以供参考。一、通阳固表如论中的“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  相似文献   

7.
浅谈伤寒论中附子的生用与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栋  孙庆 《中成药》2000,22(8):595-596
目的:论述《论寒论》中附子的临床应用。方法:从附子的生用与熟用两个方面,列举了《伤寒论》中应用生附子者7方,熟附子者11方。结果:通过对各方主治病证的分析论述。说明附子生者与熟者不同的性能及功用。结论:应继承《伤寒论》中中医辨证理论,拓宽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谈慧 《新中医》2008,40(1):88-89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具有温阳解表之功.为治疗伤寒少阴证之方.笔者宗其旨,师其法,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及食管炎,疗效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肖安菊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58-1758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含附子的方剂达36首[1]。张仲景对附子、乌头的用法是:凡属亡阳急证宜温经回阳者,多用生附子,如:《伤寒论》中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人参汤等方中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若风寒湿着于肌表筋骨、需温经助阳者,多用炮附子,如:《痉湿3病》篇之桂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老年病中的应用朱一斌(长沙老年病医院,410005)麻黄附子细辛汤,首见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用以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的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方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组成,为助阳解表的代表方。老年患者常见素体阳虚,...  相似文献   

11.
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有,几近廿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分之一强。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辉  李晶晶 《吉林中医药》2010,30(4):277-278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附子的运用,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附子与不同药物的配伍,从而扶助心、肾、脾之阳,增强机体的机能而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机体康复。应用时重在配伍。  相似文献   

13.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比较研究邱明义,曹远礼,俞良栋,李波(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均为《伤寒论》之方,三方均有止痛之功。为了验证三方的镇痛作用,特作如下有关实验。1实验材料1.1药物附子汤(附...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方书,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而言。此二书载方三百一十八首(即《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金匮要略》二百零五方),用附子、乌头、天雄配方者,达三十七方之多,附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本文拟就个人所学浅见,将仲景方书用附子作如下浅析:一、附子气壮功宏,用途面广,是仲师喜用此药的原因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谓有七种。言“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  相似文献   

15.
张云鹏教授是上海市首批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师师承班指导老师。张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潜心研究,总结出附子临床应用之大法,尤其对附子的临床应用指证、常见配伍、减轻附子毒副作用等方面独有见地,自成一体,对临床医师正确掌握和灵活应用附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春芳  黄道富 《新中医》1996,28(7):51-51
麻黄细辛附子汤新用唐春芳,黄道富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散少阴经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笔者师其法,引伸应用于高血...  相似文献   

17.
高连印 《北京中医》2005,24(3):174-175
《伤寒论》用附子之方有20余首,其用药特点主要体现在与干姜为伍,回阳救逆生用;与酸寒药味的药物相配,助阳散寒炮用;佐使甘草姜蜜,减少其毒性。附子的用量、煎煮时间因证、因人而宜。配伍附子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其应用精当,颇具特色,值得后人效仿。  相似文献   

18.
一部《伤寒杂病论》不仅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且其立方遣药亦示人以规矩。兹就仲景方中附子的配伍特点作一探讨,或可供临床用药参考。一、附子与补气药合用,能救散失之亢阳:如《伤寒论》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中的附子与人参配伍。附子善破阴寒,能散浊阴。人参壮元气、补五脏,益气生津。二药用之得当,则无形之阳气得以速生,有形之阴血自有后继。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阳亡阴脱险证,急投二药扶阳复阴,可收出险入夷的效果。二、附子与补血药合用,能滋不足之真阴:如《伤寒论》黄土汤、《金匮》肾气丸中的附子与熟地、阿胶配伍。附子大辛大热,其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基础,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伤寒论》中用药用方十分精妙,故被称作方书之祖。通过研究《伤寒论》中附子的用法,阐明其用药规律和本质内涵,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向东 《江西中医药》2008,39(10):57-59
麻黄细辛附子汤首见于《伤寒论》,《伤寒论》301条曰:少阴病,如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条为少阴病兼表证即太少两感之证而设。少阴虚寒证,通以无热恶寒为主,但邪闭卫阳,却见发热,故条文曰“反发热”,太阳受邪郁表,但表热通常为全身发热,而此发热又脉见沉象与太阳病之浮脉不同。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治疗效果宏著,药少而精,价廉而用广,易为广大人民群众经济能力所承受。兹就笔者临证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