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位跟踪法研究酸洗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电位跟踪法研究碳钢氧化皮的酸洗过程。经对Fe~(1+)离子等对酸洗过程的影响的实验,得到一些有规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前言焊缝场致跟踪法(参见本刊1982年第九期“焊缝场致跟踪技术研究”一文),特别适用于薄板对接焊缝的自动跟踪。但是,在生产中为了防止薄板焊接变形,需要采用胎具夹紧焊件,并在焊件下面衬以铜垫板。由于铜垫板破坏了焊件电位场的分布规律,从而导致焊缝自动跟踪过程不稳定,甚至不能进行。为探讨垫板材质对焊件电位场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不同材质的垫板进行了焊接自动跟  相似文献   

3.
在某些情况下,电位法检测金属材料或其焊缝质量比起超声、涡流和巴克豪森噪声等方法来得简单、准确,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全数字设计的便携式电位法检测仪。  相似文献   

4.
通过极化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40kHz超声辐照对镍电极在H2SO4溶液中钝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辐照可加速传质过程,从而影响Ni溶解、钝化及过钝化过程的反应速度,增大致钝电流,减小维钝电位区间,增大维钝电流,改变Flade电位,但并不影响致钝电位.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声自动C扫描系统检测过程中的超声A扫描信号闸门调节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厚度工件的多闸门动态跟踪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变厚度工件的上下表面回波之间设置检测闸门,同时跟踪上表面回波与底面回波,改善脉冲反射法检测过程中变厚度工件上表面或底面的界面变化导致的回波位置变动现象,降低干扰波影响,将闸门记录的有效数据最大化。最后,通过对含有人工缺陷的变厚度不锈钢板的水浸超声检测,验证了多闸门动态跟踪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AZ91D镁合金表面前处理的除油、酸蚀工艺,对不同除油、酸蚀工艺配方进行了失重、外观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最佳工艺配方;在酸蚀溶液中添加硫脲、六次甲基四胺缓蚀剂减少镁合金溶解量,提高光泽度;采用自腐蚀电位跟踪法研究了镁合金在不同前处理溶液中的电位变化情况;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研究了前处理后镁合金表面形貌;在添加1 g/L缓蚀剂的乙酸溶液中可以获得表面光泽度好、微观缺陷少的镁合金基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采用石墨纸通以电流时测量电位场的方法,模拟了焊接时焊件的电位场分布规律。采用直接控制电弧相对焊缝坐标的自动跟踪方法,研究了焊接电弧和测量点的相互坐标关系。同时,介绍了焊接位置偏差的移动检测法和固定检测法。这种自动跟踪方法适用于不开坡口,不留间隙对接缝的焊接。  相似文献   

8.
用恒电位浸蚀方法研究了304L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并用EPR法对恒电位浸蚀法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恒电位浸蚀法有可能发展成一种快速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耦合隔膜电积技术从氯盐体系(Sn(Ⅱ)-Cl~--H_2O)中电积锡,通过循环伏安法、线性扫描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及计时电位法,对比研究有无超声耦合条件下锡隔膜电积的电化学机理。循环伏安曲线及线性扫描曲线分析表明,超声耦合可使锡隔膜电沉积的控制步骤由无超声耦合时的扩散控制转变为有超声耦合时的电化学控制;超声耦合条件下提高温度、酸度及超声功率有利于锡的电积;计时电流测试表明,超声耦合锡隔膜电积初始过程遵循扩散控制的三维成核和晶粒长大机制,超声波在此过程起到细化晶粒及加快反应进程的作用。超声耦合后,锡的沉积由高择优取向(易产生锡"晶须")逐渐趋于无择优取向,阴极锡倾向于生成规则的网状结构,锡"晶须"得到遏制。同等条件下超声耦合更有利于获得结构更致密、形貌更平整的阴极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单超声、无超声生物质压缩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单个超声电源同时驱动两个超声振子的新方法,即双超声同步压缩生物质技术。结合单超声振子谐振特性,在分析双超声振子谐振特性的基础上,得出双超声振子并联后的谐振特性可等效为单超声振子的谐振特性。采用基于FPGA的最大电流法和相位差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频率自动跟踪功能,设计了电压电流相位采样电路和电流大小采样电路。通过双超声同步压缩生物质实验,验证了该频率跟踪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丁杰伟  汤兵 《表面技术》2016,45(5):235-240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钢铁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大。钢铁构件由于自身表面性质活跃,在加工、运输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锈蚀层。钢铁材料的锈蚀既对材料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造成不良影响,又导致材料的巨大浪费。为了提高钢铁构件的使用性能及寿命,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及防护,但处理之前必须清除表面锈蚀层。工业酸洗是清除锈蚀层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酸洗液腐蚀性强,在钢铁材料表面锈蚀层溶解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过酸洗”的现象,由此引起钢铁材料的浪费及产生过多的污染物,如酸雾和酸洗废液等。分析了钢铁材料表面酸洗污染物产生的源头,并从“缓蚀剂添加、工艺参数选择、酸洗设备改进”等3个因素,总结了提高工业酸洗清洁生产水平的策略,分析了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以“源头控污”为核心的酸洗清洁生产的概念,最后指出了提高酸洗清洁生产水平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酸液浓度、温度和氧化皮厚度对车用高强钢酸洗时间的影响,建立关于酸液浓度、温度和氧化皮厚度的综合酸洗模型。方法引入电位导数近零法判断酸洗结束时间,通过进一步酸洗实验研究酸液温度、浓度变化对不同厚度氧化皮酸洗时间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拟合,最后利用正交试验对三种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当酸洗液电位导数值达到-0.0025 V/s时,氧化皮已去除干净;当酸液浓度提升到10%时,酸洗时间大大减少,而继续提高酸液浓度对缩短酸洗时间的帮助不大。酸液温度在达到80℃时,酸洗效率值达到最高,再提高温度,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增加盐酸挥发,反而可能延长酸洗时间。建立了综合酸洗模型并将实际高强钢酸洗数据带入检验,发现酸洗时间误差在8%以内。氧化皮厚度对酸洗时间的影响超过酸液温度和浓度。结论带钢酸洗有适宜的酸液浓度和温度,不能一味地通过增加酸液浓度和温度来提高酸洗效率。通过正交实验发现,建立包含氧化皮厚度影响因素在内的综合酸洗控制模型,对预测酸洗结束时间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工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酸洗过程是钛和钛合金中厚板高质量制造瓶颈工序;双相不锈钢中厚板难以在线酸洗,为国内外难题。在卧式连续喷淋酸洗机组上,以TA2钛、304不锈钢、S32205双相不锈钢中厚板为代表,提出、论述4元素(H、N、O、F)组成的硝酸和氢氟酸,两段式混酸(HNO3+HF)液酸洗技术,它包括:两段式混酸(HNO3+HF)液酸洗技术构思;两段式混酸(HNO3+HF)液质量浓度数值范围;两段式混酸(HNO3+HF)液物质的量表。应用该技术,实现了TA2钛、304不锈钢、S32205双相不锈钢等宽产品范围特种金属及合金中厚板在线酸洗。酸洗后表面呈银白色、色泽均匀,满足了标准和用户关于表面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酸洗过程清洁生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奕春  汤兵  董誉 《表面技术》2009,38(3):101-104
针对酸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实行酸洗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及意义;结合酸洗过程产污的环节,分别介绍和分析实施清洁生产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各酸洗清洁生产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酸洗清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探讨了酸洗清洁生产定量化评价方法,并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酸洗清洁生产提出了予以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配合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 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板经过退火和喷丸处理后的氧化层组成和结构,并分析了盐酸及混酸(HNO3+HF)酸洗后表面钝化膜微观组织结构,利用电化学测试手段分析了酸洗后钢的耐蚀性,进一步提出了热轧退火2205双相不锈钢板在喷丸和酸洗过程中氧化层去除演变模型。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对于2205双相不锈钢表层富Fe氧化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但是不能去除内层致密的富Cr氧化层。盐酸预酸洗由外向内可以进一步去除喷丸后致密氧化层,硝酸和氢氟酸终酸洗可去除退火产生的贫Cr层,使得钢表面形成富含Cr2O3的钝化膜。2205双相不锈钢经混酸终酸洗后表现出比盐酸预酸洗后更高的自腐蚀电位和更大的容抗弧半径,说明混酸酸洗有利于提高2205双相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Pickling of hot rolled steel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nd the total regeneration of pickling baths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s well as the part played by inhibitors in this process After a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ickling method with sulphuric acid and hydrochloric acid, the advantages of pickling with hydrochloric acid are discussed. These consist mainly in a shorter pickling time and a more attractive, brighter and not excessively pickled surface. The latest development in pickling technique, especially for hot rolled steel, consists in carrying out the pickling process in a high vertical enclosed pickling tower where the pickling acid is sprayed or flooded on the continually moving steel. The pickling temperature is about 85°C, the pickling time 35 to 40 seconds. For pickling with sulphuric or hydrochloric acid by the tank method as well as by the feed method and the tower pickling method, the inhibitors must comply with very exacting conditions as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avoid disturbances such as foam formation, segregation of decomposition products, or any effect on the regeneration method. The best regeneration method for pickling baths with hydrochloric acid is spray roasting. After segregation of the iron oxide, the hydrochloric acid vapours are condensed as approx. 20 per cent. HCl in an azeatropic mixture of hydrochloric acid and water in an adiabatically working column and are returned to the pickling circuit. The rinsing liquids are returned to the circuit. Since, in practice, hydrochloric acid and iron oxide are the only substance, this total regeneration method does not give rise to drain water problems. Cost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total regeneration of pickling baths with hydrochloric acid is cheaper not only in regard to capital investment but also cheaper than pickling with sulphuric acid have therefore already been converted to pickling with hydrochloric acid.  相似文献   

17.
PRO-pHx 酸活剂在电镀零件酸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梦兰  向可友  王建华  徐良 《表面技术》2015,44(11):134-137
目的研究PRO-p Hx酸活剂对酸洗过程及酸洗质量的影响,达到节酸、减排、降低成本的目标。方法通过添加PRO-p Hx酸活剂,对比分析酸洗溶液更换周期,以及不同的使用酸周期的成本。结果PRO-p Hx酸活剂体积分数在1%以下,即可长期保持钢铁零件酸洗液的活性以及零件的表面酸洗质量和电镀层质量,同时减少酸液废弃量。其中,1200 L的硫酸酸洗槽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PRO-p Hx酸活剂,到第30个使用周期成本节约了33.6%,且随周期延长酸洗成本会进一步降低。结论 PRO-p Hx酸活剂添加到酸洗溶液中,在保证钢铁零件表面酸洗质量和电镀层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节酸、减排、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场酸洗工艺研究了热轧SPHC钢的酸洗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酸洗后试样表面明暗程度与粗糙度有关;在酸液温度65 ℃、酸液浓度170 g/L条件下,酸洗速度的提高改善了酸洗效果,最佳酸洗速度为120 m/min;在酸液温度65 ℃、酸洗速度120 m/min条件下,提高酸洗浓度至220 g/L,基体界面平直度恶化,造成“过酸洗”;在酸液浓度170 g/L、酸洗速度120 m/min时,提高酸液温度至80 ℃,出现“过酸洗”现象;平整、开卷过程造成的氧化铁皮微裂纹对酸洗过程产生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超薄钛箔钎焊前去除表面氧化膜的合适腐蚀剂,采用厚度0.15 mm的TA1钛箔在HNO3+HF+H2O系腐蚀剂中进行酸洗,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F含量越高,对钛箔腐蚀量和力学性能影响越大,HNO3含量越高,对钛箔腐蚀量和力学性能影响越小,因而提高腐蚀剂中HNO3含量可有效降低HF对钛箔的腐蚀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常温下酸洗,腐蚀剂成分对钛箔腐蚀量和力学性能影响最为显著,酸洗温度和酸洗时间对钛箔的腐蚀量和力学性能也有较大影响;35%HNO3+3%HF+62%H2O作为超薄钛箔钎焊前去除表面氧化膜的腐蚀剂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0.
0Cr18Ni9不锈钢薄壁产品在酸洗过程中易发生过腐蚀。本研究采用0.1 mm厚度0Cr18Ni9不锈钢带,对酸洗的各影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状态不同,耐腐蚀能力不同,退火态更易出现过腐蚀;酸液温度、浓度及酸洗的时间均对不锈钢带腐蚀程度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含HF的腐蚀剂中酸洗容易使薄壁不锈钢带力学性能降低,造成材料脆化,且HF含量越高对薄壁不锈钢力学性能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