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四川省大熊猫分布县937份问卷数据,测度了大熊猫栖息地周边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类型农户的自然资源依赖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研究区域的食物依赖度为46.32%,能源依赖度为37.67%,收入依赖度为27.91%。农户家中耕地多则食物依赖度较高,林地多则能源依赖度较高,牲畜多则收入依赖度较高;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食物依赖度和能源依赖度较高,户主身体状况较差的食物依赖度和收入依赖度较高。农林型农户的自然资源依赖度普遍高于非农林型农户,他们的生计类型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压力较大。未来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应加强社区工作,引导和帮助农户实现生计非农化和多样化,降低栖息地的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川省大熊猫分布县937份问卷数据,测度了大熊猫栖息地周边农户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对不同类型农户的自然资源依赖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研究区域的食物依赖度为46.32%,能源依赖度为37.67%,收入依赖度为27.91%。农户家中耕地多则食物依赖度较高,林地多则能源依赖度较高,牲畜多则收入依赖度较高;户主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食物依赖度和能源依赖度较高,户主身体状况较差的食物依赖度和收入依赖度较高。农林型农户的自然资源依赖度普遍高于非农林型农户,他们的生计类型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压力较大。未来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应加强社区工作,引导和帮助农户实现生计非农化和多样化,降低栖息地的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旅游扶贫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影响到农户对生计策略的选择。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关于生计资本的研究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河南省西河村为例,对乡村旅游发展框架下的农户生计策略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受教育程度、能否获得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住房情况等因素正向影响着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农户实际耕种面积作为农户的自然资本负向影响着农户参与旅游生计活动的意愿;农户家庭是否有男性成年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能否获得物质支持等因素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生态保护和居民生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改善的“双赢”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在实践中鲜见同时在两个目标上取得重要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生计考虑不足,忽略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探讨生态补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居民生计中的作用。博弈结果对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效应和社区居民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梳理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路径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切入,阐述了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认为保护区是由中间低、四周高的复合式盆地构成的"湖—城—地"型生态系统。从生态服务功能、农户生计诉求、多元利益主体等方面探讨了该系统,认识到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资源禀赋不足、当地社区居民的生计能力脆弱、致富能力低下。保护区管理部门、社区居民、投资者、游客等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表现出利益冲突。研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耦合机制,建议走生态产业、移民搬迁、旅游开发同步推进的科学路径,以期为当地社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濒危依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历时5年的第3次大熊猫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的大熊猫数量为1596只,栖息地分布密度为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约有6.9只。从3个省大熊猫野外监测点得到的数据显示,大熊猫种群总体生存状况基本良好。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效。目前,我国已有45%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1%的野外大熊猫种群被纳入到40个自然保护区,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然而,有关专家提醒说,尽管目前大熊猫的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不能说大熊猫已经摆脱了濒危动物的处境。  相似文献   

9.
生计风险及管理是可持续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本文以伏牛山区旅游脱贫县—栾川为案例地,使用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典型相关、logistic回归等方法,考察旅游农户风险及管理策略。结果发现:(1)后脱贫时代,旅游农户面临主要风险为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2)生计资产影响农户对长、短期风险的敏感性,并进一步对应于发展适应性和被动响应性风险管理策略;(3)生计风险与管理策略之间表现为特定压力—响应关系。研究的政策含义为:应强化知识、信息、心理等新兴资产建设;在增进农户与外部社会资本衔接的过程中,推动本地社会资本的复兴;对于高资产和低资产农户,应分别增进知识、就业信息的供给,以推动农户生计有序转型;通过社区旅游发展模式、政府支农政策等结构环境的创新,推动农户生产组织方式的企业化转型,是破解农户生计不确定性、增进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陕西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建设管理与周边社区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干扰半径和干扰密度两个方面分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5类道路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①道路级别越高、路面越宽、车流人流量越大,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半径越大。②相比较而言,高速公路建设一般都会经历严格的环评,尽可能地避开大熊猫栖息地,实际上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并不明显;小部分国道横穿大熊猫栖息地,对大熊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但干扰密度也不大;研究区域内的省道对大熊猫的干扰密度最大,应引起重视;大部分县道不在大熊猫核心栖息地内,对大熊猫的干扰范围和干扰密度均较小;乡村道对大熊猫的干扰密度不高,但分布最广,因此总体干扰作用最大,应着重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万雯  韦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0):954-956
正确、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边缘带旅游发展的关系,管理好世界遗产,确保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信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重要体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边缘带旅游发展及两者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得分0.688)属于中等水平(Ⅲ),旅游发展(得分0.382)等级为差(Ⅴ),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协调性(得分0.67)等级为中等水平(Ⅲ),即比较协调但边缘带旅游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3.
本刊综合消息7月1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代表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遗委员会表示,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宝贝,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据介绍,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覆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四市州12个县。它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所有温带区域(除热带雨林以外)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鼠兔、普氏原羚、雪豹:她用保护的眼光带动科学研究;吉沙、措池、天珠王:让她发现了"社区环保潜力";熊猫蜂蜜:既保护熊猫,更"保护"公众……2013年6月30日,接到吕植老师的微信,她说她在玉树,要在那工作到7月底。问她是不是为了雪豹的事,她简短地回复说:"三江源"。三江源,一个让人容易浮想联翩的词汇,从广阔的地理概念来说,它可以泛指长江、黄河、澜沧江所共同笼络到的所有片区,青海、云南、西藏的不少地区都可以用其来自认;也可以泛指青海的玉树地  相似文献   

15.
面娟 《环境教育》2002,(2):35-35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熊猫的习性,知道熊猫不喜欢养尊处优。·让学生懂得我们要保护动物,更要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大熊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园里的食物、住所、娱乐。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演示大熊猫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什么动物堪称“国宝”?(熊猫)今天我们这节环境课就来学习第十二课。板书课题“熊猫喜欢养尊处优吗?”2.了解熊猫在野外生活习性。(1)交流。请同学们把各自查阅的有关大熊猫在野外生活的资料汇总,并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市城乡结合部为例,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STIRPAT随机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差异。结果发现:(1)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2)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影响因子不同:纯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与收入构成相关,一兼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主要与耕地规模相关,二兼农户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与非农活动程度、耕地规模、农户收入构成相关;(3)相比不分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不同生计类型的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能深入客观揭示地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实现农户农药化肥施用行为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16,(9)
"跟着大雁去迁徙"是2015年春季由民间保护机构与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一次全国性的爱鸟护鸟公益行动。活动利用最新的GPS环志技术,追踪候鸟迁徙线路,同步调查候鸟迁徙与重要栖息地的状况,同时与沿途的保护管理部门和民间保护机构深入研讨候鸟和栖息地保护的创新模式,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候鸟保护。活动历时18天,追踪超过25000公里,调查了27个候鸟重要栖息地,开创了我国候鸟与湿地保护行动的先河,对候鸟与栖息地保护、公民科学的发展和公众参与自然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案情回放坐落在中国西南的大凉山区于2001年春天在雷波县境内成立了麻咪泽自然保护区。那里森林形态复杂,水资源丰富,生长着茂密鲜嫩的竹林,是大熊猫的理想栖息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长期不懈地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大熊猫是国家的珍贵保护野生动物,不能滥捕滥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多数生态补偿项目采用"一刀切"的补偿标准,以此来确保操作的便捷性和公平性。补偿区内农户真实受偿意愿直接影响到个体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间接影响到生态补偿项目的绩效。通过分析,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与否和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均为农业收入。身处生态脆弱地区石羊河流域的居民,对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有着较好的认知,并且对实施生态补偿有着较高的期望。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问题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农户进行适宜的补偿,平衡农户因参加生态补偿项目收入减少的损失,维持或提高当前的生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围场县两个贫困村为案例,从居住、就业和空间行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幸福指数,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探究农户幸福指数与生计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工资—经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等生计活动对农户幸福指数的贡献度最大。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从事高贡献度生计活动的家庭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社会关系与农户从事工资—经营生计活动为强正相关,家庭规模和农户平均学历与从事工资—经营生计活动为较强正相关。(2)将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加入模型后,劳动力数量影响强度加大。从推进村域经营生计活动发展、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保障低幸福指数农户基本生存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