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研究以近期台风天降雨时水源水为研究对象,模拟混凝沉淀工艺烧杯试验,改变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和水源水p H值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混凝条件为PAC投加量为6 mg/L,PAM投加量为20μg/L,生产用水p H调为8.5。在上述最佳处理条件下,水源水浊度由48.5NTU经过10分钟的沉淀降为3.4NTU,浊度去除率为92.99%,有效减轻滤池的过滤负荷。  相似文献   

2.
范婧  刘宁  朱妍  李岩  蒋继辉 《城市勘测》2019,29(5):31-33
试验针对气田压裂返排液,采用撬装微涡流混凝装置进行了混凝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 絮凝剂选用PAC与膨润土复合剂,且当膨润土与PAC复配比例为1:1,投加量为500mg/L,投加位置在管道 混合器时,混凝效果最好;助凝剂PAM的最佳投加量为20mg/L,最佳搅拌时间为1min,投加位置在搅拌罐。 采用“管道混合器+微涡流混凝器+搅拌罐”处理工艺,处理后水质SS、油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3%和58.1%, 黏度可降低52.3%。对混凝处理剂种类、投加量、搅拌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处理剂在设备中的投加位 置进行优化,为实现气井压裂返排液不落地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并加入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结合鸟粪石沉淀法联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探讨了混凝剂投加比例、pH、PAM用量、温度、化学药剂投加比等因素对混凝和化学沉淀法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FS联合投加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提高了混凝效果,有效去除了垃圾渗滤液中的COD、SS和浊度,但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佳.混凝后通过鸟粪石沉淀法可进一步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由正交试验可得鸟粪石沉淀法去除氨氮的最佳条件:温度为30℃、pH值为8.5、Mg2+∶NH4+∶PO34-=1∶1∶1.4(物质的量之比).  相似文献   

4.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垃圾渗滤液高COD、高氨氮的特征,选用了混凝沉淀、Fenton氧化、蒸发及其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各工艺的最佳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沉淀法时,PAFC最佳投加量为30 mg/L,PAM最佳投加量为4 mg/L;采用Fenton氧化法时,H2O2最佳投加量为1.5‰,H2O2∶Fe2+最佳质量比为10∶3;垃圾渗滤液的最佳预处理工艺为混凝沉淀+Fenton氧化+蒸发,此时COD,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1.22%,86.73%,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调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低温低浊期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胜利油田民丰水厂首先对助凝剂PAM自动投加装置进行了改进和正确标定,然后进行了生产性调试。结果表明,增大污泥回流比和PAM投量可明显提高回流污泥浓度、改善混凝效果;在低温低浊期,絮凝搅拌转速不宜太大。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最佳运行参数:絮凝剂聚合硫酸铁投量为4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0.2~0.25 mg/L,污泥回流比为4%,絮凝池搅拌转速为10 r/min。通过调试,最终使沉淀池出水浊度控制在1.5 NTU以下。  相似文献   

7.
典型南方源水的有机高分子助凝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南方某典型源水的有机高分子助凝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进行了烧杯试验和中试验证。结果表明:阳离子型PAM是较适合当地水质情况的助凝剂,其投量应选在0.03~0.10mg/L,助凝效果最显著地体现在聚合氯化铝(PAC)投量≤2.0mg/L阶段;投加时间点应在PAC投加1min后;搅拌强度为100~300r/min;PAM溶液(浓度为0.1%~0.4%)放置二周其助凝效果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在沉速试验中发现,助凝剂在不同投药时间点(如同时投药或1min后投药)的絮体形成和沉速差别明显,但在沉后静置20min后余浊差别甚微,这将导致不同设施在实施助凝处理时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浓度分别为15、20、25 mg/L的聚合氯化铝(PAC)联合硅藻土强化混凝处理河北南部南水北调水源水,研究了对浊度、叶绿素a、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以及残余铝含量;通过改变硅藻土与PAC的投加时间和顺序,确定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C时,其最佳投加量为25 mg/L,对浊度、叶绿素a、COD_(Mn)、UV_(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2%、86. 7%、34%、30%;同时投加PAC和吸附剂硅藻土时,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有大幅度提高,强化混凝处理南水北调水源水的最佳药剂组合为15 mg/L的PAC和20 mg/L硅藻土,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均为93%,对COD_(Mn)及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1. 4%和37. 9%,残余铝含量降至0. 179 mg/L;先投加PAC慢速搅拌10 min后再投加硅藻土进行混凝对各指标的去除率最高,对浊度、叶绿素a、COD_(Mn)及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 4%、93%、41. 8%、38. 4%,残余铝含量低至0. 176 mg/L。  相似文献   

9.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投加时间、pH以及温度等影响因素对南水北调水中残余铝控制的影响,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混凝过滤出水残余铝浓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厂运行时要同时兼顾余浊和残余铝,混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0 mg/L;助凝剂活化硅酸投加量为1.2 mg/L,最佳投加时间为快搅1 min,慢搅4 min,在上述条件下残余铝浓度和浊度较低。温度和p H是影响混凝过程中残余铝控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研究了混凝处理对藻源性有机质(AOM)及其典型含氮和非含氮消毒副产物(DBPs)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AOM主要由分子质量较小、芳香结构较少的有机质组成,经混凝处理后沉淀性能较差,当PAC投加量为15~25 mg/L时,对其溶解性有机质(DOC)的去除率为46.8%~51.5%。混凝对不同DBPs前体物的去除能力有较大区别,在混合阶段转速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s的条件下,随着PAC投加量从10 mg/L增加至30 mg/L,对1,1-二氯丙酮、1,1,1-三氯丙酮、二氯乙腈和三氯硝基甲烷的去除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三氯甲烷在PAC投量为10和30 mg/L时的生成量反而高于不投加PAC时的。剧烈的搅拌不利于对DBPs的消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采用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时,最佳的混凝剂组合及投量。结果表明,铝盐混凝剂与PAM组合使用时比铁盐混凝剂与PAM组合使用时的处理效果更好,当PAC+PAM的组合投量为20mg/L+5mg/L或30mg/L+1mg/L、硫酸铝+PAM的组合投量为30mg/L+5mg/L时,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2.5~3.5NTU,COD为25-40mg/L,TP为0.06-0.12mg/L。由于混凝后水中所形成的絮体较小,难于沉淀,因此混凝沉淀工艺对SS的去除效果较差,实际工程中可考虑增设过滤单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絮凝法对泡菜废水进行了试验,分别考察了絮凝剂的种类、助凝剂的种类、PAM分子量、投加方式、pH值、温度、搅拌转速等条件对泡菜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为泡菜废水的后期生化处理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可为泡菜厂实际絮凝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含大量NaCl的泡菜废水中,利用PAM网捕、架桥功能完善了PAC单独作用下絮体细小松散的缺陷,改善了絮凝和沉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C用量150mg/L,PAM用量25mg/L,pH6,温度30℃,250r/min快搅2min,90r/min慢搅2 min,静置30 min后泡菜废水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7%、96.7%。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产品加工废水的特点设计了混凝沉淀/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工艺,通过对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和溶解氧这3个影响因素的考察,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工况.结果表明,当混凝剂(硫酸铁)投量为15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10 mg/L、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段的HRT为21 h(其中水解酸化池的HRT为6 h、接触氧化池的HRT为15 h)、温度为25℃、溶解氧为3.5 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出水COD的平均值<65 mg/L、出水氨氮的平均值<26 mg/L、出水总磷的平均值<1.0 mg/L.  相似文献   

14.
以洗浴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铝盐、铁盐及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洗浴废水中的LAS去除效果,筛选出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处理效果较好,进而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的pH,静沉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LA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5 mg/L,废水pH值为6.0~8.0,静沉时间为15 min,中速(150 r/min)搅拌3 min,慢速(50 r/min)搅拌10 min时混凝效果最佳,对LAS的去除率达44.75%。  相似文献   

15.
化学混凝对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出水的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时除磷效果欠佳的问题,采用化学混凝工艺对其出水进行处理,以聚合硫酸铁(PFS)为絮凝剂,通过烧杯试验考察了PFS投量及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中试考察了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PAM的助凝作用并不明显,单独投加130mg/L的PFS即可使出水TP〈1mg/L。在生物处理单元稳定运行的情况下,中试工艺的PFS投量在90-95mg/L时可使出水TP〈1mg/L,总铁〈0.5mg/L。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苏州河道水处理工艺,系统分析了磁絮凝工艺处理苏州河道水的四个影响因素(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沉淀时间)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效应。并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以及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得出最佳工况为PAC投加量15 mg/L、PAM投加量0.58 mg/L、磁粉投加量2.7 mg/L、沉淀时间2.1 min,此时理论上浊度可达到0.73 NTU,浊度去除率为97.2%,用此参数进行试验,得到实际浊度为0.82 NTU,实际浊度去除率可达96.9%。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混凝剂强化除藻、除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硫酸铝(PAS)和硫酸铝(AS)五种混凝剂对某含藻湖水进行强化混凝除藻、除浊试验研究,考察了混凝剂种类及投量、原水pH、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混凝剂的综合除藻、除浊性能排序为:PACPAFCPFSPASAS;在原水pH值为5~9的范围内,含铁混凝剂PFS和PAFC对pH的适应性较强,且在pH值为5~7的弱酸性条件下,PFS的除藻、除浊性能最优,当其投量为4 mg/L时,除藻率近80%,除浊率可达80%以上;而在pH值为7~9的弱碱性条件下,PAC则表现出更好的除藻、除浊效果,当其投量为4 mg/L时,除藻率和除浊率可分别达到83%和90%;AS对pH的适应性最差,其除藻、除浊效果最差;另外,五种混凝剂的除藻率、除浊率均随沉降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佳沉降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藻期水源水存在的水质问题,结合其水质特点,利用小试和中试结合的方法研究应对高藻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吸附预处理技术,具体包括优选最佳的活性炭种类、确定相应的应用方案、分析其处理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用于高藻期水源水处理的最佳粉末活性炭应该具有相对较发达的中孔和微孔,同时具有一定含量的含氧官能团;活性炭的投加量应在15 mg/L以上,并保证有30 min以上的接触时间,同时适当增加混凝剂的使用量,此时对微囊藻毒素、土臭素、2-MIB的去除率分别为90%、86%、93%,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沉淀单元对藻类的去除率,维持滤池的正常运行;使用粉末活性炭预处理时,应尽量避免与预氧化工艺组合使用,如果的确需要组合使用,两工艺应间隔适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PDM复配PAC用于冬季低温低浊长江水降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报道了用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现场复配用于冬季低温低浊长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药剂投加量及PAC与PDM的复配配比对低温低浊长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8℃左右,浊度在50NTU以下的长江水,在与南京某水厂相近的混凝搅拌条件下,达到南京某水厂6NTU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PAC需1.28mg/L的投加量,而PDM特征粘度分别为0.48、1.46、2.56dL/g的复配药剂随PAC/PDM复配比例50:1,20:1,10:1的变化分别需1.15~1.00mg/L,1.24~1.14mg/L,1.20~1.10mg/L的投加量,相对于PAC单独处理分别能减少10.15%~21.87%、12.68%~19.72%、11.76%~19.12%。因此,PDM助凝效果明显,同时PAC与PDM的复配配比越低,复配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PDM特征粘度对复配混凝剂用于冬季长江水的处理的影响不大,但可使絮团明显增大,提高沉淀性能。采用PDM复配混凝剂处理低温低浊长江水,能提高出水水质,减少无机铝盐加量,增强了供水安全性,在长江流域冬季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天津市某再生水厂原水水质情况,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及助凝剂种类.结果表明,PAC的最佳投加量为12~ 16 mg/L;粉煤灰对原水的强化混凝作用不明显;粉末活性炭可以提高色度去除率及泥渣的沉降性能;前加氯可以明显提高氨氮及色度的去除效果,且加氯量宜控制在4 ~6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