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于胰岛素泵治疗的院内血糖管理现状。方法 分析286例实施胰岛素泵治疗患者餐前、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检测率,高血糖、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对比非内分泌科与内分泌科的差异。 结果 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餐后2 h血糖检测率为33.12%,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测率为75.16%,均明显低于内分泌科患者(χ2=94.272,P<0.001; χ2=37.104,P<0.001)。非内分泌科低血糖与严重低血糖密度明显高于内分泌科,其中外科低血糖密度最高。非内分泌科与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泵患者血糖总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7,P=0.101),非内分泌科不同科室患者血糖总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00,P=0.002)。结论 非内分泌科应加强对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监测,结合科室特点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降低院内血糖管理风险,提升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12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非内分泌科住院但使用胰岛素泵的12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由非内分泌科护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输注障碍发生率、餐时漏泵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血糖达标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胰岛素泵输注障碍发生率、餐时漏泵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内分泌科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中由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胰岛素泵输注障碍发生率、餐时漏泵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可保障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6月到2019年5月诊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先给予常规胰岛素静脉滴注和补液至血酮转阴,之后对照组给予三短一长方案继续皮下给予胰岛素,观察组通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至血糖正常。比较两组患者从血酮转阴后到血糖回归稳定水平期间的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总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在血酮转阴后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我院非内分泌科进行胰岛素泵治疗管理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内非分泌科住院的263例胰岛素泵治疗的非危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3类:围术期患者153例,非围术期患者10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美敦力712型胰岛素泵治疗,对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263例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非危重症患者中有96例(36.5%)发生低血糖,共194次,其中126次(64.9%)患者发生无症状低血糖,有症状次数为68次(35.1%)。主要原因为胰岛素剂量过量、患者胃纳差、围术期患者饮食调整、不合理进食、护士操作错误等。结论 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现况不容乐观,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了解低血糖发生的时间段,发现隐匿性低血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中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同时也为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在糖尿病的治疗和护理上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信息化的血糖监测数据,分析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特点,评价各科室血糖管理情况。方法运用信息化血糖采集系统采集3 313例次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124 770个床边即时血糖数据,采用Population、Patient和Patient-day这3种Glucometrics模型以及质量高血糖评分(QHS)对血糖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Population模型中,21:00至次日5:00间血糖监测频率低,但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Patient模型中,有5. 34%患者发生了≥3 d的低血糖,10. 53%患者同时发生了高血糖与低血糖; Patient-day模型中,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 99%和0. 48%。结论 3种Glucometrics模型可分别提供不同的血糖信息,并不能相互替代,临床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在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中的作用。方法组建糖尿病多学科护理团队,团队成员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进行培训,培训时间1年。培训前后调查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非内分泌科护士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培训前,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组建糖尿病多学科护理管理团队,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培训,可提高其血糖管理知识水平,使糖尿病患者能得到及时和专业的指导及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分泌科主导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在围术期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围术期(术前-术后)均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79例患者进行分组。2016年1月—2017年7月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分泌科医生会诊,糖尿病专科护士(兼管床责任护士)科外巡泵和血糖管理的模式; 2017年8月—2018年6月的6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包括组建院内多学科协作管理团队(内分泌专科医生团队、外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各科室糖尿病联络护士,其他非内分泌科室医护人员、营养师等);设置血糖管理的排班保证专人管理。比较2组患者在血糖管理和胰岛素泵安全运行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达标血糖值和术前达标时间、带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胰岛素泵运行中意外事件发生率(管道脱落、输注障碍及非计划拔管等),术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学科协作的模式能确保围术期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同时也能保障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信息整合化血糖管理模式对虚拟病区中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在试点病房(非内分泌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162例患者,按照人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2).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制度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巡泵的血糖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糖形态管理对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至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使用基础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利用血糖形态管理"五步法"对患者实施管理,出院后定期短信及电话回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达标率及行为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及解决高、低血糖问题的技能。结果:120例患者完成了随访,患者的空腹血糖达标率为88%,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01),行为目标达成率约80%,更多的患者获得了解决高、低血糖问题的技能。结论:血糖形态管理可以改变基础胰岛素治疗自我管理行为,帮助患者获得解决高、低血糖问题的技能;可能对基础胰岛素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积极的影响,但仍需证实。  相似文献   

10.
樊敏华  袁玮 《护理学报》2014,(15):43-45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非内分泌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非内分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生进行会诊治疗,专科护士对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常规方式;而观察组由医护一体化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管理血糖,团队成员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对分散在医院各科室的高血糖患者实施规范的糖尿病护理。比较会诊后第1、第2、第3天两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 h、睡前的血糖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会诊后第1、第2、第3天空腹血糖、餐后2 h及睡前的血糖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常高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有利于控制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知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监护团队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病人血糖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10月成立糖尿病监护团队对78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进行管理,并与2015年1月—2016年5月行常规性护理干预的70例糖尿病病人血糖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依从率、疾病知识认知率、血糖控制良好率、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血糖、高血糖、黎明现象发生率、设备故障率、输注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4h平均血糖水平、血糖波动系数、平均血糖波动次数、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监护团队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使血糖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5月31日非内分泌科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非内分泌科室常规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案;选取2019年7月1日~9月30日非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干预组,采取基于"互联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1例退出、2例失访,干预组2例退出,对照组107例、干预组98例纳入研究。干预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测量比较两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生活质量[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结果:干预1、3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总分及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自我监测管理、足部管理、高低血糖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DSQL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同质化管理模式,可改善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对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411例为团队模式联合信息化血糖管理组(IBGMS模式组),采用由糖尿病专科医生和护士团队,根据网络信息化血糖数据,主动进行标准化血糖管理的模式;2017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入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785例为常规会诊模式血糖管理组(常规模式组),采用由对方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发送会诊需求,我科提供会诊服务的常规血糖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血糖管理模式的差异。结果 IBGMS模式组的高血糖检出率、严重高血糖检出率、目标血糖达标率高于常规模式组,低血糖检出率及临床显著低血糖检出率低于常规模式组(P0.05)。IBGMS模式组的血糖漂移度、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降低,平均血糖监测次数更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更高,平均住院日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团队模式信息化院内血糖联网监测和标准化血糖管理提高了外科重症监护室异常血糖的检出率及平均血糖监测次数,降低了低血糖的发生,有效改善了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及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胰岛素泵治疗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本科收治的11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及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泵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达标率,患者对使用胰岛素泵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使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得到了规范化的管理,提高了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在带泵期间的血糖达标率和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高莲莲  陶静 《护理学报》2016,23(13):18-21
目的:探讨专职胰岛素泵护理岗位的设置,对神经外科围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血糖管理的作用。方法将神经外科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78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4年5—9月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每周安排内分泌护士轮流护理神经外科胰岛素泵治疗患者为主的管理模式;2014年10月—2015年2月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内分泌科设置专职胰岛素泵护理岗位,实施院内胰岛素泵的标准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泵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由4.90 d缩短至2.10 d,观察组胰岛素泵运行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专职胰岛素泵护理岗位的设置,保证了神经外科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化管理.评价两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胰岛素用量、对糖尿病及胰岛素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后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及胰岛素泵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为护理科学管理提供新的模式,更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队模式院内血糖管理联合网络血糖监测系统对胃肠外科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入院的高血糖患者244例为团队管理组,由院内血糖管理团队联合网络血糖监测系统对高血糖进行主动干预; 2016年6月1日至11月30日入院的高血糖患者224例为常规会诊组,采用常规会诊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模式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常规会诊组相比,团队管理组平均血糖值降低,高血糖发生率(血糖7. 8 mmol/L)及严重高血糖发生率(血糖13. 9 mmol/L)降低,目标血糖达标率提高,平均每人每日血糖检测次数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以及规律使用胰岛素的比例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低血糖发生率(血糖≤3. 9 mmol/L)、临床显著低血糖发生率(血糖3. 0 mmol/L)及平均住院床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团队模式院内血糖管理联合网络血糖监测系统有效改善了胃肠外科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质化护理模式在应用胰岛素泵围手术期患者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分组,2016年1—12月抽取3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会诊、糖尿病专科护士操作带泵和巡视为主的常规管理模式;2017年3月—2018年3月抽取30例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质化护理。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拆线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将同质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胰岛素泵围手术期患者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拆线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同质化护理模式,可使胰岛素泵治疗的围手术期患者得到同质化的护理服务,保障了围手术期患者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和治疗效果,减少了血糖达标时间和拆线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索皮下注射治疗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观察性的方法.对我科住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安全性、达标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结果: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全天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血糖达满意的天数为6.12±3.08天.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胰岛素的剂量为0.78 U·kg-1·d-1.基础量与餐前量的比例为47%:53%.无严重低血糖发生,共发生低血糖39次,低血糖发生率0.52%.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透析中血糖变化规律、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含糖透析液(glucose-containing dialysate,GCD)对透析中低血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的患者,常规使用无糖透析液(glucose-free dialysate,GFD),后改用5.5 mmol/L葡萄糖的GCD,测量GFD末次及GCD治疗第4次透析开始、1h、2h、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糖,分析比较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非DM患者透析中血糖变化规律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M患者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MHD患者232例,DM组102例和非DM组130例。GFD治疗时,DM组(非DM组)21例(6例)发生低血糖,透析0~2 h发生3次(0次),2 h~结束发生21次(6次),无症状低血糖占比79.17%(83.33%)。DM组与非DM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9%比4.62%,χ^(2)=14.180,P<0.001)。改用GCD治疗后,DM患者仅1例出现了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0.98%,低于使用GFD时低血糖的发生率(0.98%比20.59%,P<0.001);非DM患者未发生低血糖。透析前血糖水平≥10 mmol/L(OR=0.185,95%CI:0.054~0.636,P=0.007)、透析日减停降糖药物(OR=0.226,95%CI:0.073~0.707,P=0.011)是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病程≥20年(OR=3.280,95%CI:1.046~10.286,P=0.042)是透析中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透析2h至透析结束是MHD患者低血糖的好发时段,且以无症状低血糖为主;葡萄糖浓度5.5mmol/L的GCD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DM病程≥20年是透析中低血糖的危险因素,透析日减停降糖药物、透析前血糖水平≥10mmol/L是透析中低血糖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