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 GRE-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 DWI)在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患者的头颅MRI检查,比较MRI各序列间的检测灵敏度,并将检出的病灶数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1WI共检出DAI病灶49个,T2WI检出78个、FLAIR检出139个,GRE-T2*WI检出142个,DWI检出212个,GRE-T2*WI联合DWI检出245个。 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RE-T2*WI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联合GRE-T2*WI及DW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 (p<0.05)或GRE-T2*WI (p<0.05)。联合GRE-T2*WI及DW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96, P<0.01)。结论:GRE-T2*WI和DWI序列联合应用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地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12成像(T2*weighted gradient—recalled—echo,T2*GRE)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头颅MRI检查,比较MRI各序列间的检测灵敏度,并将检出的病灶数与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1WI共检出DAI病灶49个,T2WI检出78个、FLAIR检出139个,T2*GRE检出142个,DWI检出212个,T2*GRE联合DWI检出245个。DWI对非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GRE对出血性DAI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T2*GRE及DwI两种技术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DWI(P〈0.05)或T2*GRE(P〈0.05)。联合T2*GRE及DWI两种技术检出的病灶数目与患者入院GCS呈高度负相关(r=-0.796,P〈0.01)。结论:他。GRE和DWI序列联合应用大大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地影像学依据,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种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IWI、T2WI、FLAIR、扰相GRE—T2^*WI及DWI序列扫描。比较各种序列对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分析其信号特征。结果扰相GRE—T2^*WI和DWI序列的病灶检出数明显高于其它序列,病灶表现为脑内皮髓质交界区、深部脑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小脑等区域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点状、串珠状、斑片状、条索状异常信号影。部分病例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扰相GRE—T2^*WI及DWI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2WI、T1WI和FLAIR序列,这几种序列结合起来可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患者MR 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磁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图像资料,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发现,DAI病灶主要分布的部位是脑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区、丘脑、深部脑白质区、胼胝体、脑干、小脑等近脑中线区域。非出性DAI病灶(DWI)的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DAI病灶SWI序列检出率最高,与其他序列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认为联合应用DWI和SWI序列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出血灶和小水肿灶,为DAI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常规MRI序列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诊断的急性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扫描,分析其信号特征,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结果DWI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FLAIR只有部分病灶显示;常规T2W1,T2WI较FLAIR敏感性差,其中,T1WI显示率最低。结论对急性DAI病灶检出率DWI序列较FLAIR及常规T1WI,T2WI高,可为急性DAI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疑有DAI患者,DWI应做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其检出病灶情况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临床疑诊DAI的患者常规行头CT和核磁T1WI、T2WI、DWI和SWI序列扫描,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的检出率和检出体积差异,并与GCS评分、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较其他序列上能更多清楚地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P<0.01),而DWI较其他序列能更好更多检出水肿灶(P<0.01)。SWI、DWI检出病灶体积均明显高于T1WI和T2WI,前两者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I检出的微出血病灶数、总病灶数和体积,DWI检出小水肿病灶数、微出血病灶数、总病灶数和体积,以及各主要病灶分布部位病灶数均与入院时GCS评分、检查前1 h GCS评分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SWI检出小水肿病灶数量与出院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也具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SWI和DWI序列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出血灶和小水肿灶,为DAI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石志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10-50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梯度回波T2*WI(GRE-T2*WI)在出血性脑梗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2例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CT联合证实的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只行一种检查手段MRI中的GRE-T2*WI、及常规磁共振T1WI、T2WI、DWI以及FLAIR序列扫描后进行分析。结果52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区内有混杂信号。 T2*WI上有一部分为境界不清的环状低信号,内部有混杂低信号,或表现为梗死区内的均匀低信号。结论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DWI联合磁共振梯度回波T2*WI(GRE-T2*WI)可以早期准确地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可作为常规扫描技术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性脑梗死病变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弥漫性轴突损伤微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临床确诊弥漫性轴突损伤微出血患者均行MRI平扫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常规MRI T2WI、T2FLAIR、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CT扫描。结果 MRI平扫T2WI见13例表现点状高信号影,病灶检出率为32.5%;T2FLAIR上发现病变16例,病灶检出率为40%;DWI上发现异常高信号影28例,病灶检出率为70%;CT见10例表现为点状高密度出血灶,病灶检出率为25%。40例患者均发现异常小出血灶影,病灶检出率为100%,且发现病变的数目及范围明显增多、增大。结论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诊断弥漫性轴突损伤微出血较CT和常规MRI检查序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Pd对CT阴性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疑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而CT表现为阴性患者的MR/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d内接受CT与MR检查。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MRI采用自旋回波T1 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CT仅见弥漫性脑肿胀,未见明确病灶;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脑干、胼胝体及脑白质小灶性损伤。58例患者中,MRI各序列共检出216个病灶。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结论MRI为CT阴性的DAI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2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病例,对比分析MRI多序列成像检查对DAI病灶显示敏感序列及信号特征、分布特点。结果MRI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像(DWI)对DAI影像诊断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率高于常规T1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高场强MRI常规多方位扫描加DWI为DAI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DAI患者行CT及1.5TMR检查,扫描方法为T1WI、T2WI、FLAIR及SWI序列扫描,比较不同序列对DAI脑内病灶的显示率并分析其信号特征,评价SWI在检查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16例患者脑内各部位DAI病灶检出数依次为:CT发现5个病灶,MRI常规扫描共发现196个病灶,其中T1WI检出19个,T2WI检出43个,FLAIR检出62个,DWI检出72个,SWI序列共检出329个病灶。SWI序列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P<0.05)。结论:SWI对DAI脑内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对DAI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程锋  侯卓 《河北医学》2012,18(8):1063-1065
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8例,均在伤后10天内行16排CT及1.5TMR常规序列(T1WI T2WI FLAIR )及SWI序列扫描.结果:18例患者CT发现6个病灶;MR常规序列共发现149个病灶,其中T1WI发现26个,T2WI发现55个,FLAIR发现68个;SWI发现366个,DAI出血灶SWI上形态多样,SWI发现病灶数量明显多于常规MRI.结论:SWI对脑内微出血灶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及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DW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阅A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全部行常规MR序列,DWI和SWI序列,分别比较各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非出血性和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 DAI主要分布在基底节、皮髓交界区、胼胝体、脑干和小脑等区域。 DWI对非出血性DAI的检出率高,而SWI对出血性DAI的检出率高。结论 DWI和SWI序列的联合应用很大地提高了DAI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为DAI的早期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了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死患者(超急性2例,急性期12例,亚急性期8例)经DWI成像、T1WI、T2WI及FLAIR检查,比较不同序列间病灶的信号强度表现及病灶数目。结果:单纯脑梗死DWI均表现为高信号,伴有出血时表现为混杂信号;而T2WI/FLAIR检查中2例超急性患者未显著责任病灶,急性期内仅2例表现为高信号,其余表现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综合比较三种检查中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信号强度,DWI组与FLAIR组及T2WI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FLAR=0.001,PT2WI=0.038),DWI优于FLAIR及T2WI。本组共有9例于T2WI显示为多处病灶,而DWI均为单发病灶,且单发病灶部位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符。结论:DWI对于急性脑梗死比T2WI及FLAI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多次梗死患者急性责任病灶的检出;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在急性弥漫性轴突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和影像证实的急性弥漫性轴突损伤27例患者磁共振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以及磁敏感加权序列。分别比较各序列对弥漫性轴突损伤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数目,并分析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弥漫性轴突损伤病灶主要分布在脑白质、基底节区、皮髓交界区、胼胝体、小脑及脑干等区域,磁敏感加权成像术上呈结节状、斑点状、条索状及小片状低信号灶。磁敏感加权成像术对出血性弥漫性轴突损伤病灶的检出率最高,与其它序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出血性弥漫性轴突损伤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应作为磁共振检查弥漫性轴突损伤的常规和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对临床应用溶栓药物治疗脑梗死可能出现的脑出血潜在危险的预见性。方法采用MR扫描仪,对182例临床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头颅平扫T1WI、T2WI、T2FLAIR、DWI序列及SWI序列扫描,比较各序列对于脑微出血灶数量、部位、分布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中24例存在脑内微出血,SWI序列共检出CMBs病灶172个;T1WI、T2WI、T2FLAIR以及DWI序列检出CMBs病灶的数目分别为16(9.3%)、30(17.4%)、35(20.3%)、18个(10.5%),各序列中CMBs病灶检出的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与T1WI、T2WI、T2FLAIR、DWI序列CMBs检出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微出血病灶分布于脑干,4.7%分布于小脑,27.3%分布于丘脑,37.8%分布于基底节区,23.3%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为目前检出CMBs的最佳序列,对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及SWI扫描,分别统计各自显示的病灶数目。结果常规MRI检出病灶32个,DWI检出类似病灶36个,SWI检出出血性病灶58个。结论对于DAI病灶的显示,DWI较常规MRI略增多,SWI对出血性病灶的显示较前二者明显增多。联合DWI和SWI可以提高DAI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准确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敏感地显示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出血性病灶和水肿性病灶,特别是对小出血灶和小水肿灶的检出能力较强,结合ADC图对细胞毒性脑水肿的诊断更加敏感.结论 对于外伤患者在平扫序列的基础上施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更多的显示病灶,更加敏感地发现脑内小病灶,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DWI/MR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表现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T1WI、T2WI、FLAIR、DWI序列)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病灶53个,其中45个为新发责任病灶,7个为陈旧病灶。新发责任病灶中,T2WI显示病灶35个,阳性率76.09%。T1WI显示病灶33个,阳性率71.74%;T2WI不能判断病灶的发生时间;DWI显示病灶46个,阳性率100%。7个陈旧病灶均呈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DWI未见信号改变。结论DWI技术在急性梗死的部位以及判断病程方面,较常规MRI优越。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与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及CT表现.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72 h内接受CT与MR检查.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T2WI序列、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CT采用常规程序扫描.结果DAI在CT影像上可见弥漫性脑肿胀,皮层下及脑深部小出血灶,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在MRI可见弥漫性脑肿胀,单发或多发的脑白质小灶性损伤,多数病灶为非出血性,脑干和胼胝体病灶多见于重度头部损伤患者.46例患者中,MRI共检出184个病灶,CT仅检出30个病灶,两者差异显著(P<0.01).MRI对脑内非出血性病灶及脑干、胼胝体病灶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P<0.01).结论 CT及MRI为DAI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