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的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2月,从我院2个ICU病房分离到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21株黏质沙雷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PCR(ERIC-PCR)分析这些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用接合试验、质粒消除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等电聚焦电泳(IEF)、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以及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21株黏质沙雷菌为同一克隆株;10株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相近.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8μg/ml,肺炎克雷伯菌K10为128和256μg/ml.所有菌株接合试验均获得成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接合子的MIC由原来的≤0.125μg/ml上升到1~2μg/ml.IEF、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证实黏质沙雷菌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等电点(p1)为6.7]和pI为6.5的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产TEM-1(pI5.4)、KPC-2、CTX-M-14(p17.9)和pI为7.3的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产KPC-2、CTX-M-15(pI 9.0)和pI为7.3的B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均只产KPc-2一种β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质粒DNA的EcoR Ⅰ、Hind Ⅲ和Bcu 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相同.外膜蛋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电泳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KIO由于OmpK36基因中存在插入序列ISEcp1而导致OmpK36膜孔蛋白的缺失.结论我院ICU病房出现大量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KPC-2是引起这些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KPC-2合并膜孔蛋白缺失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高水平耐药;同一种编码blaKPC-2的质粒在3种不同属的细菌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2.
发现一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1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理。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等电点分析(IEF)、质粒抽提、接合试验、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B内酰胺酶。结果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等电点显示3条β内酰胺酶条带,分别为5.4、6.7和8.2。PCR扩增测序临床分离菌含TEM-1(pI,5.4)、SHV-12(pI,8.2)和KPC-2(pI,6.7)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转化菌只有一条β内酰胺酶条带,为6.7。从转化菌质粒(60000bp)上获得1500bp的克隆片段,测序证实其为KPC-2编码基因。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携带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A类2f组KPC-2酶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一株肺炎克雷伯菌(K30)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K30对1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类碳青霉烯酶(KPC)、B类碳青霉烯酶(NDM、IMP、VIM、SIM)、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CTX、TEM、SHV)、头孢菌素酶(AmpC,FOX、EBC、ACC、DHA、CIT、MOX)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的mRNA表达;利用质粒接合试验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30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能力。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肺炎克雷伯菌K30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内的11种抗菌药物均耐药,仅对头孢西丁钠中介,对阿米卡星敏感。肺炎克雷伯菌K30的改良Hodge试验为阳性。PCR扩增A类碳青霉烯酶基因KPC和2种ESBLs基因CTX、SHV为阳性,其PCR产物经测序后同GenBank数据库比对证实分别为KPC-2、CTX-M3和SHV-38。其余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扩增均为阴性。与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相比,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的表达没有降低。质粒接合试验未成功获取结合子。结论临床分离的一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与产A类碳青霉烯酶KPC-2合并产ESBLs有关,且KPC-2可能不由质粒介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产酸克雷伯菌菌株5株,检测厄他培南(ETP)、亚胺培南(IPM)及美罗培南(ME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筛查菌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其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对检出碳青霉烯类基因的产酸克雷伯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5株产酸克雷伯菌对17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80%的有9种,分别为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对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性较低。改良Hodge试验检出4例产碳青霉烯酶。2株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1株仅IMP-4阳性,1株KPC-2和IMP-8同时阳性),3株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产酸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可能为携带IMP及KPC基因,并且发现了产酸克雷伯菌同时携带两种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分子分型特点,携带耐药基因、传播方式,及其膜孔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产NDM-1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方法实验菌分离自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的标本,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EDTA协同试验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采用聚合酶链技术检测β-内酰胺酶相关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基因,并对NDM-1和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利用SDS-PAGE电泳检测膜孔蛋白OmpK35、OmpK36;菌株质粒接合实验分析传播方式,对受体菌和接合子进行药敏结果比较。结果实验菌改良Hodge试验阴性、EDTA协同试验阳性,鉴定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株,对13种常见抗生素耐药,MLST基因分子分型为ST15;PCR检测其携带NDM-1基因,经序列测定比对确认,同时该菌株还携带KPC基因及SHV基因,未检测到VIM、IMP、OXA-48、GES、GIM基因;OmpK35、OmpK36基因存正点突变及片段缺失的现象,SDS-PAGE分析发现膜孔蛋白OmpK36缺失;质粒接合实验阳性,接合子E.coliJ53对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抑菌圈明显减小。结论了解NDM-1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耐药基因类型及传播方式、膜孔蛋白是否缺失以及分子分型,为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及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方法: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酶;用PCR扩增TEM、SHV、CTX-M、PER、VEB、DHA、MIR/ACT、KPC、IMP、VIM、SPM、GIM和NDM-1基因,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REP-PCR检测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金属酶,由IMP-4型金属酶基因编码;4株菌均产生DHA型AmpC酶,2株菌产CTX-M-14型ESBLs;1株菌产TEM-71型ESBLs,均经测序证实;未检测出SHV、PER、VEB、MIR/ACT、KPC、VIM、SPM、GIM和NDM-1基因型。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 结论:本院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产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金属酶),基因型为DHA、IMP-4、CTX-M-14、TEM-7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建立获得性碳青霉烯酶流行监测体系.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临床分离非重复肠杆菌科细菌5604株,其中美罗培南抑菌环直径≤21 mm的肠杆菌科细菌100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和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分析耐药菌质粒;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及分析同源性;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CRE 11株,其中克雷伯菌属细菌7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最低抑菌浓度美罗培南8~ 64 mg/L,亚胺培南4 ~ 64 mg/L,厄他培南4~64 mg/L,对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则变化较大.PCR检出 IMP-4阳性菌株6株,KPC-2阳性菌株3株,其中1株ST476型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blaIMP-4和blaKPC-2.对基因附属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laKpC-2基因位于由Tn3转座子和Tn4401部分片段构成转座子上.PFGE显示大多数CRE含有3个或3个以上质粒.MLST分型发现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属于ST476型.SDS-PAGE提示1株产酸克雷伯菌(Kox656)存在外膜孔道蛋白(OmpK35和OmpK36)双缺失.结论 本院CRE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碳青霉烯酶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IMP-4是其主要酶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出现和传播对治疗和感染控制造成巨大威胁,应重视医院细菌耐药性特点及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统计及药敏结果分析。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做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阳性菌株筛查KPC酶及耐药细菌(NDM-1)基因。结果 2009、2010年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高敏感性,对2010年分离的8株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做改良Hodge试验均为阴性(2009年菌株未保留)。2011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升高,47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KPC酶阳性;2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所有菌株NDM-1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由KPC酶介导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分离菌株中显著增加。KPC酶基因的出现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引起的耐药基因突变,携带KPC酶的质粒存在不同种属细菌间进行转移的可能性,临床应加强监控,防止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在医院环境中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1株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及外膜蛋白的改变。方法纸片扩散法筛选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常见耐药基因PCR及测序、外膜蛋白分析,研究其耐药基因及外膜蛋白改变。结果 3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2株产KPC-2酶,1株产IMP-4酶,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外膜蛋白均有改变。结论 KPC型碳青霉烯酶仍为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主要原因,但金属酶IMP的出现,提示应加强对金属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同源性。方法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从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用V1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常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用三维试验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试验研究其传播机制;通过基因外重复回文(REP)-PCR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共检测得4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其中2株菌对所测试的所有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IMP-4型金属酶;未检测出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转移接合试验呈阴性;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结论该院出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耐药机制复杂,产IMP-4型金属酶是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肺炎克雷伯菌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基因型分析。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等电点聚焦电泳(IEF)和质粒分子杂交等技术对实验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同源性、介导耐药的基因型、耐药酶pI和耐药基因携带状态等研究。结果1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M IC值分别为16~64μg/m l和8~256μg/m l;对其他被测的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广泛耐药,氨基糖苷类耐药型不定。12株菌均扩增出编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blaKPC-2和编码β-内酰胺酶的blaSHV基因;部分菌株扩增出blaTEM或/和blaCTX-M基因。IEF和分子杂交揭示KPC-2的等电点为6.8,编码基因被携带在一个约56 kb大小的质粒上;PFGE结果显示12株细菌可分为2个克隆型。结论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主要原因,垂直传播以及通过质粒传递耐药基因可能是其在本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及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199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耐药菌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产酶菌株同源性.结果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具有3种模式,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为主94株(66.7%)、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敏感46株(32.6%)、亚胺培南敏感和美罗培南耐药仅1株(0.7%).但其他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小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黏质沙雷菌均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仅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EDTA协同试验阳性(2.8%),其余菌株均为EDTA协同试验阴性.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显示,4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产VIM-2型金属酶;3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30株(88.2%)产OXA型碳青霉烯酶,其中OXA23型27株(79.4%),OXA24型13株(38.2%),OXA66型23株(67.6%).并且22株(64.7%)细菌同时产生一种以上的OXA型碳青霉烯酶.7株洛菲不动杆菌全部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11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黏质沙雷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其中6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同时具有IMP-8新亚型金属酶.PFGE结果显示,3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PFGE谱型共有15种,其中有14株属于A型,7株属于B型;7株洛菲不动杆菌不属于同一克隆;4株产VIM-2型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不属于同一PFGE谱型;11株柠檬酸杆菌属于同一PFGE谱型;5株肺炎克雷伯菌属于同一PFGE谱型.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而且产生多种碳青霉烯酶,并在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有产酶克隆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其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治疗这类感染的最有效抗生素之一,在临床上极少分离到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14年该院收集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者Vitek 2Compact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初筛亚胺培南非敏感菌株,琼脂稀释法确证亚胺培南非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通过Carba NP确证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通过PCR扩增及测序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质粒携带的AmpC基因在菌株中携带情况;外膜蛋白SDS-PAGE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外排泵抑制剂羰酰氰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检测不产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是否存在针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外排泵。结果琼脂稀释法验证30株为碳青霉烯非敏感菌株,其中19株为Carba NP表型试验阳性,其中18株产KPC-2,1株产NDM-1。11株Carba NP表型试验阴性的不产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AmpC酶的携带率为blaCTX-M 72.7%,blaSHV 27.3%,blaTEM 72.7%,blaDHA 27.3%。SDS-PAGE结果显示编号2368、2875、3050的菌株OmpK36缺失,其余菌株未发现外膜蛋白缺失。CCCP存在时,11株不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值均明显降低。结论碳青霉烯酶产生,尤其是产KPC-2是该院CRKP的主要耐药机制,外排泵的高表达,外膜蛋白的缺失合并产AmpC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临床上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可导致肺炎、尿路感染、菌血症及肝脓肿等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随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 ESBLs)的产生,携带耐药质粒的KPN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出高水平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和多尼培南)对ESBLs水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亚安培南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利用标准肉汤稀释法检测各主要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亚安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低于其他主要抗生素.结论 在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严重感染时,建议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亚安培南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利用标准肉汤稀释法检测各主要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亚安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明显低于其他主要抗生素.结论 在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严重感染时,建议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安培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改良Hodge试验在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效能.方法 收集2004-2008年我国16家教学医院的49株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亚胺培南、美罗培由或厄他培南的MIC≥2μg/ml)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对倍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利用加苯硼酸或苯唑西林的改良Hodge试验区分碳青霉烯酶或AmpCs/ESBLs导致的阳性结果 ;采用PCR检测包括NDM-1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鉴定.结果 49株菌中,36株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MIC>4μg/ml),31株菌对美罗培由不敏感(MIC>4μg/ml),47株菌对厄他培南不敏感(MIC>2μg/ml).49株临床分离菌中23株菌改良Hodge试验刚性,包括9株弱阳性和14株强阳性.经过对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PCR和测序,发现9株Hodge弱阳性菌株中2株携带blaKPC-2,7株不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但携带blaampC/blaESBL;14株强阳性菌株中4株携带blaKPC-2,8株携带blaIMP-4,2株携带blaIMP-8;26株改良Hodge试验阴性菌株均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所有49株菌均未检测到blaNDM-1.以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标准,则改良Hodge试验对检测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肠杆菌科菌中碳青霉烯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86%.结论 改良Hodge试验具有很好的敏感性,但存在一些假阳性结果 .利用苯硼酸和苯唑西林可有效区分改良Hodge试验的假阳性和真阳性.  相似文献   

19.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概述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质粒介导的一类水解酶 ,由普通 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TEM-2、SHV-1 )突变而来 ,多见于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诱导肠杆菌科细菌产生。1 983年德国首例报道产 ESBLs的臭鼻克雷伯菌 ,随后欧美等地陆续从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奇异变形杆菌等细菌中检出 ESBLs〔1~ 4〕。目前 ,产ESBLs的菌株日益增多 ,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为主。椐报道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ESBLs检出率分别为 1 4 %~ 3 5.3 %和 2 4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基因表达,分析膜孔蛋白基因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相关性。方法采用菌株分离鉴定与改良Hodge、乙二胺四乙酸纸片协同试验药敏试验筛选33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利用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及产物电泳分析其膜孔蛋白基因序列,再利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法进行实时定量膜孔蛋白基因表达高低。结果大部分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OMPK35、OMPK36表达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分析35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序列没有异常。结论膜孔蛋白OMPK35、OMPK36序列对敏感或多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无影响。膜孔蛋白OMPK35、OMPK36表达量水平与产KPC和IMP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