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降低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油菜籽粒损失率和脱出物的含杂率,以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湘杂油1613号油菜为试验对象,研究收获前10d油菜植株主茎秆与各级分枝、各级茎秆与角果的连接力随生长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油菜主茎秆与各分枝的连接应力值为4.154~9.156 N/mm2;主茎秆与角果的连接枝应力值为6....  相似文献   

2.
4SY-1.8型油菜割晒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菜收获的农艺要求,针对油菜人工收获效率低下和联合收获损失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实现油菜分段收获的4SY-1.8型油菜割晒机,确定了该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了输送系统、分禾装置和切割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研制的集成伸缩滚筒、立辊和输送带构成的输送系统,可实现油菜茎秆铺放宽度约为1000mm的中间...  相似文献   

3.
油菜机收割台茎秆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油菜在机械化收获时的掉粒损失,以碧浪–200Y型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割台茎秆分离装置:撮箕形茎秆分离装置、侧置籽粒收集装置、栅格式茎秆分离装置、拨杆主动型茎秆分离装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侧置籽粒收集装置工作时阻力较大,并伴有侧压挂枝现象发生,难以实现茎秆分离,田间掉粒损失为4.1%;撮箕形装置能够实现茎秆分离,但是插入茎秆处过宽,导致插入茎秆效果不理想,茎秆有回弹现象,田间掉粒损失为3.7%;栅格式装置田间掉粒损失为3.6%;拨杆主动型装置掉粒损失最小,无反弹现象,田间掉粒损失为3.2%,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互助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温和冷凉,适宜杂交春油菜的生长。全县耕地面积89万亩,2010年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6万亩,在互助县已形成了半浅半脑、脑山杂交春油菜种植带。但是,杂交油菜成热后通常会相互交织在一起,茎秆粗壮,且收获时茎秆一般比较湿,因此收获起来难度大。多年来,互助县的农民都是采用人工收获,因而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损失大,收获进度慢。近年来互助县农机推广站引进了侧立刀技术,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实现油菜机械化收获具有重要意义。割台是联合收割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割台结构和性能参数对油菜的适用性和收获效果影响较大,正确合理地设计割台结构和参数对提高作物在割台上的通过性并保证机器高效率、低损失、低能耗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联合收割机割台主要部件切割器、拨禾轮、螺旋推运器结构、性能以及油菜茎秆物理特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浙江省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现状,同时利用技术传播模型分析了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的传播特点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浙江省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传播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加快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传播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研究油菜茎秆在脱粒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寻找减少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破碎的控制策略.[方法]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油菜茎秆进行径向全压缩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油菜茎秆的径向弹性系数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对不同曲率半径压头对油菜茎秆局部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茎秆径向压缩屈服之前有一个线弹性阶段,茎秆受力与形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茎秆径向截面弹性系数为kτ=(1.14±0.16)N/mm;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油菜中部主茎秆的屈服极限平均值为150.55 N;通过对油菜茎秆全压缩试验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比发现,全压缩试验中油菜茎秆直接被压溃,无明显屈服阶段,茎秆的破碎主要是由于所受载荷超过了茎秆纤维层之间的约束力,其裂痕方向与茎秆轴向平行;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不同曲率半径的压头对茎秆径向压缩受力影响显著,茎秆在相同形变下,曲率半径越大,茎秆受力越大.[结论]建立了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理论计算模型,对油菜茎秆所受径向压力的实测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对比,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增长趋势一致,验证了该茎秆受力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油菜茎秆在脱粒过程中的破碎机理,寻找减少油菜脱粒过程中茎秆破碎的控制策略.[方法]利用微机控制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油菜茎秆进行径向全压缩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油菜茎秆的径向弹性系数和力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对不同曲率半径压头对油菜茎秆局部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茎秆径向压缩屈服之前有一个线弹性阶段,茎秆受力与形变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油菜茎秆径向截面弹性系数为kτ=(1.14±0.16)N/mm;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油菜中部主茎秆的屈服极限平均值为150.55 N;通过对油菜茎秆全压缩试验和局部压缩试验对比发现,全压缩试验中油菜茎秆直接被压溃,无明显屈服阶段,茎秆的破碎主要是由于所受载荷超过了茎秆纤维层之间的约束力,其裂痕方向与茎秆轴向平行;油菜茎秆局部压缩试验中,不同曲率半径的压头对茎秆径向压缩受力影响显著,茎秆在相同形变下,曲率半径越大,茎秆受力越大.[结论]建立了油菜茎秆径向压缩理论计算模型,对油菜茎秆所受径向压力的实测值与理论模型计算值对比,发现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增长趋势一致,验证了该茎秆受力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栽培方式对油菜中双11生长及收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机械化生产是油菜生产发展的方向,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是主要的技术环节.研究采用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中双11,比较了育苗移栽和机械直播栽培方式下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及机械收获性能.结果表明,机械直播油菜主根长,单株生长势稍弱,群体产量高,比育苗移栽油菜生育期缩短22d.机械化一次性收获总损失率比育苗移栽油菜机械收获损失率低8....  相似文献   

10.
油菜联合收获机分体组合式割台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大和脱离滚筒因油菜茎秆高粗导致脱离装置出现堵塞的问题,在传统割台具有切割与推送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一种对茎秆具有初步切断和脱粒分离功能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分体组合式割台,并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法分析确定了割台的复合式推运器和拨禾轮等关键部件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分体组合式割台集成了切割、拨禾、分禾、推送、初步切断茎秆和脱离的功能,可将油菜茎秆切断为长度小于450mm的短茎秆,能有效避免油菜茎秆堵塞脱离滚筒,提高脱离滚筒内部物料流动的通畅性,保证联合收获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用等容燃烧热(热值)表征植物残体腐解产物的能态,对大豆、玉米、油菜秸杆和小麦根茬腐解不同时期的腐解产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各植物残体腐解过程的能态在试验期间内都呈现出平缓变化和剧烈起伏变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动态变化规律。(二)各植物残体腐解产物能态水平高低的总趋势为大豆>玉米>油菜>小麦。(三)各植物残体腐解过程中,大豆秸杆有积能趋势,小麦根茬出现耗能趋势,玉米、油菜秸杆积能与耗能差异不明显。(四)植物残体腐解产物能态高低特征与产物的全氮量、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堆肥工艺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有机肥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油菜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腐熟菌剂及调节发酵原料组分,研究油菜秸秆腐熟发酵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腐熟菌剂、碳氮比及氮源对油菜秸秆腐熟发酵影响显著,其中油菜秸秆添加腐熟菌剂和15%菜籽枯,发酵物料碳氮比为25∶1,堆肥效果较好,发芽率指数为73.5%。  相似文献   

13.
以2份高芥酸和2份低芥酸油菜(Brassica napus)品种为供体材料,观察了组织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和离体茎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钠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离体茎尖存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高芥酸品种对Na2SO4耐受性优于低芥酸品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工作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分析,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总结。1983年以来,河南省共鉴定油菜品种150多个,其中有47个品种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油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从试验设计、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质量得到了不断地提高。通过对1996~2009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和河南省油菜生产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建议育种家们不但要选育出优良的油菜品种,还要研究和推广其高产栽培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油菜茎秆抗风性能,以提供油菜抗倒栽培和倒伏预测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选用华杂62和金油杂158两个品种,设置种植密度(30×104、45×104和60×104株·hm-2)、施氮量(120、240和360 kg·hm-2)和播期(9月20日、10月1日和10月10日)各3个水平的单因素试验,测定花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茎秆自振、风振、弯曲特性等力学指标和终花后20 d的倒伏指数。结果表明:增大种植密度,花期油菜茎秆自振频率、阻尼比、风振频率、弹性模量和弯曲应力均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振幅和倒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抗倒性先增后降;增大施氮量,花期油菜茎秆自振频率、阻尼比、风振频率、弹性模量和弯曲应力均逐渐减小,最大振幅和倒伏指数逐渐增大,抗倒性逐渐降低;推迟播期,花期油菜茎秆自振频率、阻尼比和风振频率均逐渐增大,弹性模量、弯曲应力最大振幅和倒伏指数逐渐减小,抗倒性逐渐增强。建立了华杂62和金油杂158的BP神经网络倒伏指数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57和0.177,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7.68%和8.30%,精确度较高,可实现于花期预测油菜终花后的抗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轻稀土抗油菜镉(Cd)铬(Cr)重金属胁迫下的生物学效应,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稀土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一轻稀土(La、Ce、Nd、Pr)浸种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Cd和Cr胁迫条件下油菜生长发育对Cd、Cr元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土壤Cd、Cr胁迫未对油菜生长发育产生明显影响,但增加了Cd、Cr含量和累积量,以重金属Cd累积幅度最明显;La、Ce、Nd、Pr浸种处理均抑制土壤中重金属Cd和Cr向油菜茎叶转移与吸收,抑制效果因油菜发育状况、土壤污染程度及稀土元素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其抑制重金属毒害能力增强,以Ce浸种处理效果最佳,同时促进了油菜茎叶中干物质积累。【结论】稀土浸种处理是一种抑制和减少蔬菜重金属吸收和积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油菜蕾薹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白鹏  冉春艳  谢小玉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66-3576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上游近几年春季降水偏少易导致干旱的特点,研究水分胁迫对油菜蕾薹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揭示油菜蕾薹期抗旱机制及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的方式,在遮雨网室对两种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中双10号(抗旱性弱)和94005(抗旱性强)蕾薹期进行干旱胁迫,以各性状的抗旱系数研究油菜相关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用于该区域油菜蕾薹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结果】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两种油菜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RWC、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以及单株产量抗旱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与胁迫时间成正相关。其中,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抗旱系数下降幅度与材料抗旱性成正相关,其余指标则与材料抗旱性成负相关。抗旱性弱的材料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抗旱系数分别呈现出上升-下降与一直下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材料则均为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相对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抗旱性强的材料增加幅度高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相对值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对干旱胁迫下的油菜蕾薹期和复水后的成熟期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产量与净光合速率、RWC、叶绿素含量和一次分枝数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抗旱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单株产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RWC、叶绿素、RuBP羧化酶、SOD、POD、CAT、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株高、茎粗及一次分枝数划分为第一主成分;将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划分为第二主成分。【结论】第一主成分的各指标(单株产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RWC、叶绿素、RuBP羧化酶、SOD、POD、CAT、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株高、茎粗及一次分枝数)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在油菜抗旱品种选育时可作为油菜蕾薹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的各指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则是次要鉴选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取了21个红松活立木截面,用Arbotom应力波测试仪和Resistograph阻抗仪进行腐朽程度检测,得到两种检测方法的腐朽程度表征,即应力波传播速度与阻抗仪阻力曲线。用生长锥在各个横截面上分别取2根长度为25 cm的木芯,在实验室测得木芯质量损失率和含水率。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应力波传播速度和阻抗仪阻力损失值与木材质量损失率的线性方程,进而分析应力波与阻抗仪检测表征与木材腐朽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应力波传播速度与质量损失率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R=0.698,P<0.01),且应力波检测结果需要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适当修正。阻抗仪阻力损失值与质量损失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51,P<0.01)。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检测活立木的腐朽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不同盐碱地对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甜高粱在盐胁迫条件下各农艺性状的变化动态.[方法]以2种甜高粱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盐分含量对2种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2品种耐盐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不同盐分含量的试验地,2品种的出苗率、茎粗、株高和生物产量的变化情况来看,新高粱9号比新高粱3号具有比较强的耐盐能力.2品种在不同盐碱地含糖量差异不一致,新高粱3号含糖量高于新高粱9号.[结论]盐分含量对甜高粱各农艺性状都有影响.研究甜高粱耐盐能力对盐碱化地区甜高粱栽培与种植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研究油菜茎秆生物力学性能与油菜茎秆倒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4个不同品系的油菜茎秆进行轴向压缩试验,研究分析各品系油菜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最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惯性矩沿茎秆距地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品系、含水率对油菜茎秆生物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着茎秆距地高度的增加,油菜茎秆最大载荷基本呈线性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在距地50 cm以下。4个品系的茎秆的最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沿着距地高度的而增加,是增长缓慢,变化不大,可认为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干油菜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最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高于湿茎秆,说明油菜茎秆的含水率显著影响其抗压力学性能;结合田间油菜的实际倒伏情况可知,1 号的生物力学性能最差,倒伏程度也最严重,6 号和 F5的生物力学性能比1号和9号要好,抗倒伏能力也更强。[结论]该研究为相关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及其产品深加工等作业机械的设计提供设计参数和依据,能更好地揭示生物的物性本质,且该研究所用方法还能对茎秆作物优种筛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