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3.
4.
通过1987、1988两年对小拱棚甜椒不同密度经济效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12000株范围内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其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其增加幅度为:总产量39.4%~63.5%,总产值44.6%~79.7%。前期产量68.3%~153.8%。前期产值68.6%~152.8%。因此合理密植是提高早春小拱棚甜椒经济效益的基础。早春保护地甜椒的前期产量是影响其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栽植密度又是影响其前期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人们常采用习惯密度3000株左右栽植。产量低、效益差,影响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为此我们于 相似文献
5.
麦饭石对甜椒番茄苗期生长和产量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饭石是经风化蚀变后,形似“麦饭”,具有生物效应的二长岩类岩石。它含有40多种能溶出的元素,其中对植物必须的大量和中量元素有磷、钾、钙、镁、钠;微量元素有铁、锰、铜、锌、钼,还有对作物有益的钛和稀土元素等,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增强抗逆性等功能。 我国麦饭石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于山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天津、河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据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表面积有3000个微孔,具有吸收性强,易于加工、粉碎等物理特性,并多数埋藏在低山丘陵的地形部位,开采运输方便,价… 相似文献
6.
在茄子育苗中,5~6片叶龄的秧苗,因采用的育苗技术不同,育苗的温度条件不同,秧苗的日历苗龄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试验表明:日历苗龄为70天,平均气温为19.4℃的条件下育成的秧苗,其根系吸收功能、出苗期、成苗率、叶绿素含量、全氮含量、缓苗期等方面均表现明显的优势,因此产量较高。日历苗龄为55天、95天和116天的秧苗的上述性状表现均较弱,产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7.
8.
朱宗文;刘凯歌;宋云鹏;李腊梅 《上海蔬菜》2024,(3):56-59
该文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和整枝方式对甜椒新组合P16138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设施土壤栽培条件下,P16138甜椒组合采用双秆整枝方式,定植行距65 cm、株距50 cm时,植株长势健壮,果个大、商品果率高,每667 m2产量3 847 kg以上,果实的品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P16138甜椒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肥量和追肥量对基质培韭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研究了不同基肥量和追肥量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韭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试验总产量和总产值均以基肥量16 kg·m-3的处理最高,但纯收入最高的是8 kg·m-3处理,且韭菜假茎粗和叶宽与基肥量为12、16 kg·m-3的处理差异不显著;追肥试验总产量和总产值均以追肥量7 kg·m-3的处理最高,但纯收入以4 kg·m-3的处理最高,且韭菜的假茎粗与追肥量为7、10 kg·m-3的处理差异不显著,叶宽甚至优于这两个处理。因此,最佳基肥量为每立方米基质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8 kg,最佳追肥量为每次每立方米基质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专用肥4 kg。 相似文献
10.
育苗是蔬菜栽培的重要环节,苗龄又是秧苗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苗龄是否适当,将显著地影响到定植后的生长及产量,本试验试图通过同一育苗条件下,不同苗龄秧苗对其素质及产量影响的结果,探讨缩短露地番茄育苗日数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育苗成本。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 相似文献
11.
追施不同氮肥对日光温室甜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椒为材料,研究追施不同氮肥对甜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施含氮量相同的不同氮肥条件下,各处理甜椒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普通土不追肥相比都有显著的提高,而不同氮肥处理间却没有显著差异;各追肥处理下的甜椒果实中VC、粗蛋白和总糖含量比不追肥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处理间互有高低差异不明显,追施硝酸钙处理下甜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明显的高于不追肥处理,而追施尿素和碳酸氢铵处理与不追肥相比还稍有下降;各追肥处理下甜椒产量较不追肥有显著的提高,处理间也无明显差别;尿素和碳酸氢铵的利用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氮磷钾配比对设施辣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代日光节能温室氮、磷、钾及其配合施用对辣椒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速效磷、钾丰富,速效氮素相对贫乏,表现为设施内高投肥特征并导致土壤轻度盐渍化;三要素对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顺序为:NPK〉NP〉NK〉PK〉CK,氮素的促长效应显著;而肥料配比对辣椒茎粗的影响作用顺序为:NPK〉NK〉PK〉NP〉CK,钾素的壮苗品质作用明显。氮肥对温室辣椒的产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三要素对辣椒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氮〉磷〉钾;辣椒产量59%依赖于土壤供肥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以"莱农5号"洋葱为试材,于11月28日栽植洋葱鳞茎,设每667m2栽植3 700株(T1)、4 400株(T2)、5 000株(T3)、6 000株(T4)4种栽植密度处理,探讨不同栽植密度对洋葱种株生长及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株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种子质量的测定指标中,T1、T2、T3各指标差异不明显,T4各指标与T1、T2、T3差异显著,发病率较高;在种子产量方面,T3产量较高,分别比T1、T2、T4增产23.03%、14.41%、50.28%。因此,晚栽的洋葱鳞茎栽植密度以T3处理,即每667m2栽植5 000株为宜,栽植密度过大、过小都达不到产量高、品质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以“陇山药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露地、覆膜、小拱棚及双膜4种种植方式对0~25 cm地温、山药的出苗时间、农艺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等的影响,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陇山药种植提供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小拱棚、覆膜和双膜处理均可提高山药0~25 cm各层次地温、日平均地温和各时段地温;比露地提早出苗10 d,可提前播种10~20 d,延长山药生育期20~30 d,均有利于山药个体的生长;小拱棚处理的产量达到1098.96 kg/667m2,比双膜处理高5.01%,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32.68%和30.62%;小拱棚处理纯收益达12698.28元/667m2,比双膜处理高10.24%,比覆膜处理和露地分别高49.80%和40.6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