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调查本地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为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经过培训的专人登记我院急诊科2003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收治的所有确诊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中毒时间、中毒地点、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住院天数和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共入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62例,年龄14~78岁,平均(39.2±15)岁,男女患者比例为2:3,20~40岁患者占50.6%;女性患者20~40岁占59.6%;男性患者20~30、50~60岁共占62.5%;6~9月份中毒患者为50.7%;农民占50%,其次为学生(17.5%)、离退休老人(12.5%)、无业人员(11.1%);服毒自杀占85.3%,其中因夫妻吵架或其他家庭问题自杀占60.5%,其次为喷洒农药和食用农药污染食物中毒;住.院时间为1~17天,平均(6.2±3.7)天,死亡率5.5%。结论本地区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率女性于高于男性,20~40岁是女性中毒高发年龄;男性20~30、50~60岁是中毒高发年龄;6~9月份是发生中毒事件高峰季节;中毒原因主要为自杀,多因家庭纠纷引起;农民、学生为主要中毒职业分布;中毒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笔者收治小儿急性中毒患者 5 8例 ,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急性中毒患者 5 8例 ,男 34例 ,女 2 4例 ;年龄 1~ 12岁。患儿以消化道误服 5 2例 ,经呼吸道吸入 3例 ,皮肤接独 3例。5 8例患儿中 ,口服治疗药物中毒 2 4例 ,灭鼠类药物中毒12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 6例 ,食霉变甘蔗中毒 3例 ,毒菌中毒4例 ,食物 (亚硝酸盐 )中毒 9例。治疗与结果 :积极进行院前急救 ,发现后立即予以催吐、吸氧、输液及心电监护。尽早洗胃并使用特效解毒剂。注意保护心、肝、脑、肾 ,必要时给脱水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支持治疗 ,适…  相似文献   

3.
鱼舱内急性硫化氢中毒52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救治鱼舱内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 5 2例 ,心电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2例均为男性渔民 ,年龄 19~ 46(平均 2 7)岁。既往体健。在鱼舱内装卸腐败鲳鱼时发生中毒 ,符合鱼舱内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1 ] ,鱼舱内抽样检验硫化氢含量最高为 2 0 0mg m3。按中毒分级标准[2 ] :轻度 9例 ;中度 2 9例 ;重度 14例。入院 2 4h内行心电检查 ,使用日本光电 65 11或日本铃谦 12 0 3型心电仪。2 结果心电图正常者 19例 ,异常者 3 3例(占 63 4% )。 3 3例中窦性心动过缓(SB) 17例 (占 5 1 5 % )、T波宽大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内镜资料调查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某些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5a的内镜资料,统计GU,DU的检出率及发病季节,性别及年龄分布等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5405例受检病例中共检出DU1236例,GU197例,检出率分别为22.9%和3.6%.DU检出率以1月~3月份及12月份最高(27.7%~32.0%,平均30.2%),6月~8月份最低(16.1%~16.8%,平均17.2%,与1月~3月份及12月份平均检出率比较,P<0.01).GU的检出率无明显季节差异(P>0.05).DU,GU的男女之比分别为5.43:1和3.40:1,男女性检出率分别为26.8%和12.7%(P<0.01),3.9%和3.0%(P>0.05).40岁以上者GU检出率为6.5%(其中60岁以上者为9.1%),40岁以下者为2.6%(与40岁以上者比较,P<0.01),而DU的检出率无明显年龄差异.214例溃疡患者胃粘膜尿素酶试验阳性率为76.6%,其中DU为77.6%,GU为72.5%.结论DU的发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冬春季较夏秋季更易发病;GU发病与季节无关.DU和GU均以男性多发,其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GU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而且年龄愈大检出率愈高;DU的检出率无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林志香  迟翠玉 《山东医药》2006,46(29):17-17
近3年来,我们共收治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37例,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7例重度CO中毒患者,男18例,女19例;年龄15~71岁,平均51岁;46岁以上者15例。入院时均深昏迷≥4h,碳氧血红蛋白定性均为阳性,伴有脑水肿、肺水肿11例,休克4例,呼吸衰竭5例,肝功损害6例,肾功损害8例,阵发性抽搐7例;行气管切开5例。均予一般治疗、常压氧吸入;应用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滴脱水利尿,6~12h重复1次,并间以50%葡萄糖100ml静滴;应用ATP、辅酶A、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韦司平联合苏诺抢救大剂量安眠药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大剂量安眠药中毒的96例病人,给予韦司平(60~1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7~14)d或意识转清后继续用药(5~10)d。同时,首次给予苏诺(0.8-1.2)mg加入50%葡萄糖液中静脉推注,然后,将苏诺(0.4-2.0)mg/h加入液体中持续点滴或静脉推注,直止苏醒。结果治疗组96例中,治愈率98.9%,苏醒时间2h-26h,平均5.4h;对照组42例中,治愈率71.4%,苏醒时间5.5h-96、0h,平均28.5h。结论韦可平与苏诺舍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液净化疗法抢救急性重度中毒59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7年余以来应用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或HD及HP联合抢救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592例并与未应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的326例(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92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年龄16~76岁,平均39.71士12.03岁。中毒时间最短4h,最长72h,平均10.01土12.62h。应用Hll为414例,HP为146例,HD+HP32例。对照组年龄24~81岁,平均40.60土10.97岁。中毒时间最短2h,最长60h,平均13.80f13.96h。血液净化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中毒时间无显著差异(PMO·05)。中毒类别见表1。表1中毒…  相似文献   

8.
毒蕈中毒3638例临床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毒蕈中毒的认识和认知,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分型、特征和预后。方法检索国内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公开发表的毒蕈中毒191篇文献,共报道了毒蕈中毒3466例,我院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毒蕈中毒患者172例,共3638例毒蕈中毒患者进行临床分型的探讨。结果胃肠炎型571例,全部治愈;急性肾衰竭型1450例,治愈1414例(97.5%),死亡36例(2.5%);中毒性肝炎型1010例,治愈841例(83.3%),死亡169例(16.7%);神经精神型214例,治愈197例(92.1%),死亡17例(7.9%);溶血型73例,治愈71例(97.3%),死亡2例(2.7%),不同类型毒草中毒疗效和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型不详者320例,其中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222例,治愈98例(44.1%),死亡124例(55.9%),无法分型者98例,治愈90例(91.8%),死亡8例(8.2%)。结论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中毒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毒蕈中毒的类型和分型应符合临床报道的病例资料及特征,教科书和专著报道的毒蕈中毒分为4型,这与毒蕈中毒临床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结果不相符。因此,根据本研究3638例毒蕈中毒资料,临床应分为5种类型:(1)胃肠炎型;(2)急性肾衰竭型;(3)中毒性肝炎型;(4)神经精神型;(5)溶血型。是否存在混合型,有待进一步观察更多的毒蕈中毒临床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9.
58例急性酒精中毒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急诊救治的急性酒精中毒病人 5 8例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期间就诊的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共 48例。其中男46例 ,女 12例。年龄 16~ 46(平均 2 7)岁。饮酒量 <12 5g 2 0例 ,12 5~ 5 0 0g 3 5例 ,>5 0 0g 3例。平均急诊观察治疗 1~3d ,均无基础心脏病史。所观察 5 8例均常规作 12导联心电图记录 ,12~ 2 4h复查 1次心电图 ,2 0例病人 1W后随访心电图。2 结果5 8例病人中正常心电图 10例 ,占17 2 4%。异常心电图 48例 ,占 82 76% ,心电图表现详见表 1。表…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18岁~39岁10问(16.4%);40岁一59岁33例(54.0%);60岁以上18例(29.5%)误诊时间2mo~6a,临床表现粘液血便36例(32.8%),便血23例(37.7%),大便次数多20例(32.8%),里急后重20例(32.8%),下腹痛15例(24.5%),大便变细8例(13.0%),腹胀6例(9.8%).病灶距肛门在3cm~12cm.本组直肠腺癌47例(7.l%),低分化癌4例(6.6%),未分化癌2例(3.3%),分类不清8例(13.l%)误诊菌痢23例(37.7%),痔疮9例(14.8%),慢性结肠炎9例(14.8%),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11.
侯玉华  韩愈  宋胜军 《山东医药》2008,48(44):94-94
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们共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85例,治愈81例。现将救护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男32例,女53例;年龄16~68岁,平均47岁。其中经消化道吸收中毒46例,经皮肤或呼吸道吸收中毒39例;轻中度中毒81例,重度中毒4例(入院时呼吸心跳停止)。4例重度中毒者经抢救半小时无效死亡;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明显后遗症,平均住院时间22.5d。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百岁老人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从上海市各区县随机抽取34例百岁老人。由专职医师经系统培训后统一入户,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问卷调查,判定中医体质类型。结果34例百岁老人,男性18例,年龄101~110岁,平均(103.5±2.5)岁;女性16例,年龄101~113岁,平均(106.1±3.4)岁,2例由于精神原因失访。男性以阳虚质最多9例占34.6%,其次为平和质8例(30.8%)、气虚质6例(23.1%)、痰湿质1例(3.8%)、血瘀质1例(3.8%)、特禀质1例(3.8%)。女性以平和质最多10例占52.6%,其次为气虚质6例(31.6%)、阳虚质2例(10.5%)、血瘀质1例(5.3%)。没有百岁老人表现出阴虚质、湿热质和气郁质。20例舌质淡红,9例舌质淡白,3例舌质黯。13例苔质薄,15例苔质腻,4例少苔。27例苔色白,5例苔色黄。20例细脉,9例弱脉,16例弦脉,2例滑脉,1例沉脉,3例结脉。结论本组百岁老人平和质最多,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中医理论相符,大多数老人善于保存体内的阴气,脏腑机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但在脉象上却难掩衰老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7年来收治并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12岁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病125例,分别统计发病年龄、发病数及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男性多见,男:女=5.6:1,随年龄增加发病数增高,14~18岁年龄组105例(占84%),8~13岁年龄组20例(占1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占91.2%(114例),胃溃疡(GU)占6.4%(8例),其他部位溃疡占2.4%(3例)。就诊时有上腹、脐周及部位不固定的疼痛97例,无腹痛28例。并发出血者共117例(93.6%),幽门梗阻9例(占DU7.9%),病人均以抑酸剂治疗后出血停止,症状缓解出院。结论少年儿童消化性溃疡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表现不典型,腹痛多无节律性及周期性,而较易并发出血及幽门梗阻,诊断仍以胃镜检查为主,抑酸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中、西药物结合相配伍,经我院反复研制,临床使用验证,对消化性溃疡(PU)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统计,全部病例1wk前经纤维镜检查确诊为PU,病例按确诊先后次序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与B组).A组40病例中:男33例,女7例;年龄18岁~63岁,平均年龄35.6岁;病程1mo~8a,平均3.8a;其中胃溃疡(GU)11例,十二指肠溃疡(DU)26例,复合性溃疡3例.B组30病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9岁~62岁,平均年龄34.3岁;病程2mo~9a,平均3.9a;其中GU9例,DU19例,复合性溃疡2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病种分布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结果A组4wk治愈26例,治愈率占65%,8wk治愈34例,治愈率85%,有效3例,无效3例,占7.5%,总有效37例占92.5%,B组治愈19例,占治愈率63.33%.有效5例占16.67%,无效3例占10%,总有效27例占90%.两组对比,4wk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基本一致(P>0.05),8wk内治愈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临床表现A组对PU的疼痛、胀满、纳差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B组.结论复方胃康片治疗PU效果高于单用雷尼替丁。  相似文献   

15.
急性酒精中毒与卒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急性酒精中毒导致卒中的报道逐渐增多 ,1992~ 1999年我们共收治 33例 ,现就有关方面的资料 ,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供同道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33例中男 30例 ,女 3例 ;年龄在 30~ 5 4岁之间 ,平均 46岁。其中 30~ 39岁 8例 ;40~ 49岁 16例 ;5 0~ 5 4岁 9例。中毒酒类的品种约 10余种 ,其中白酒 12例 ,白兰地酒 6例 ,葡萄酒 3例、啤酒 6例 ,其它品种及各类酒混合中毒 6例。平均酒精中毒量约为 2 0 0 g(相当于 40度白酒 5 0 0mL)。饮酒史在 6~ 2 0年 ,平均 15 8年。中毒前病史中有高血压者 11例 ,糖尿病史者 3…  相似文献   

16.
蓖麻子和呋喃丹混合中毒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单一毒物中毒多见 ,混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 ,本文就我院成功抢救集体误食经呋喃丹农药处理后的蓖麻种子中毒 4 4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4 4例中 36例为误食蓖麻子 ,其中男 32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14 .6± 1.0 9(12~ 17)岁 ,误食蓖麻子 1~ 4粒 2 7例 ,5~ 8粒 4例 ,10~ 2 0粒 2例 ,>2 0粒 3例 ,其中 2例食用炒后蓖麻子 30多粒 ;另 8例经皮肤吸收中毒 ,发病时间 2 4h内 2 7例 ,2 4~ 72h 4例 ,3d~ 1周 13例 ,发病时间与误食量有关。误食量 >2 0粒的 3例食后 3h发病 ,占6 .9% ;6 1.4 %患者在 2 4h内发病。临床表现 恶心…  相似文献   

17.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64例早期诊断和误诊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64例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64例中,有肺结核或脊柱结核的48例占75%,患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1例占48.4%,有结核病接触史52例占81.2%,其中3岁以下患儿28/52例占53.8%,结核菌素试验阳性51例占79.7%。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等居多;体征:颈强直56例占87.5%,病理反射如巴彬氏症、克尼格氏症、布氏症阳性占60~70%,瘫痪9例占14.1%,眼斜视6例占9.4%,前卤饱满13例占20.3%,口角歪斜9例占14.1%,视力障碍4例占6.2%。院外误诊21例占32.8%,其中误诊为支原体肺炎6例,上感1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结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多发生3岁以下,本组占48.4%。有1/3患儿患有粟粒性肺结核,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因诊断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危及生命,故本文就早期诊断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32P一胶体内辐射治疗中晚期胃、食管癌的方法探索及疗效分析方法41例胃、食管癌,男33例,女8例,年龄45岁~74岁,平均年龄62.9岁,60岁以上为19例,诊断均由病理报告证实.其中鳞癌15例,腺癌26例.单纯食管癌16例,胃贲门癌25例.采用纤维内镜引导下瘤体内注射.注入瘤组织的32P-胶体的比活度依肿瘤大小略有不同,肿瘤直径<2cm,放射性活度为0.5mCi~1.0mCi(18.5MBq一37MBq)体积不超过3.5mL.肿瘤直径在3cm~4cm或在5cm以上者,为2mCi~3mCi(74MBq一111MBq),体积不超过7mL.结果疗效: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症状,体症完全消失4wk以上;部分缓解(PR)症状改善,肿瘤大小估计:缩小≥50%4wk以上,无变化(NC)病灶无明显变化4wk以上;进展(PD)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变估计大于或等于25%,本组经2~4次治疗后经内镜检查或胃肠道钡剂造影复查,CR:8例占19.51%,PR:21例占51.22%,NC:4例,9.76%.PD:5例,12.19%.失访:3例,7.32%.CR+PR有效者29例,总有效率达70.73%.生存期:随访38例至1977-12-31,2mo~5mo3例7.32%(3例均死于肝转移肝功能衰竭).1a以上16例,41.46%.2a以上9例,21.95%.生存质量:随访41例中,吞咽困难消失16例,减轻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2例肥厚型心肌病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2005年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8例,平均随访(4.2±2.8)年,按病史、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否记录到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患者共32例,占全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20.3%,其中阵发性房颤14例(43.7%),持续性房颤18例(57.3%),无症状性房颤5例(15.6%);(2)与非房颤组患者比较,房颤组患者平均年龄偏大(58±10.4vs46±12.6)岁(P〈0.01),左房直径大(42±3.5vs34±5.3)mm(P〈0.01);(3)房颤组12例(心力衰竭8例,猝死4例)发生心血管事件,非房颤组9例(心力衰竭6例,猝死3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房颤组患者中,房颤引发室颤1例(3%),脑栓塞2例(6.3%),下肢动脉栓塞2例(6.3%)。结论(1)20.3%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伴心房颤动,其中43.7%为阵发性房颤,57.3%为持续性房颤,15.6%为无症状性房颤;(2)与肥厚型心肌病不伴房颤患者相比,伴房颤患者年龄偏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达那唑在老年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年龄≥60岁的老年难治性ITP患者应用达那唑10~15mg·kg^-1·d^-1治疗。以血小板计数≥30×10^9/L、出血症状改善和停用糖皮质激素为治疗目标和疗效评价指标。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出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共有2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年龄60~69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62.3±2.3)岁。8例有效,有效率34.8%(8/23),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没有性别差异(P=0.673)。平均疗效出现时间(14.1±4.5)d。对缓解患者进行随访,随访中位时间7.5m(3~18m),中位维持治疗时间4m(3~6m),中位疗效持续时间6m(2~18m),平均治疗剂量(450.0±141.4)mg/d,5例合并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例患者停药,1例患者醋酸泼尼松减到维持剂量2.5mg/d,合并药物停药率80%(4/5)。3例患者失去治疗反应,复发率37.5%(3/8)。治疗开始时,87.0%(20/23)患者存在Ⅰ-Ⅱ级出血。治疗有效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12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占52.2%(12/23),治疗有效组和无反应组分别有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 40.0%,P=0.193)。其他不良反应还有多毛和视物模糊。不良反应均可逆。结论达那唑是有效的治疗老年难治性ITP的药物,安全性高,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