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常压等离子体喷枪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能够在常温和常压下诱变活体微生物。野生脱胶菌被这种喷枪产生的等离子体处理后用于脱胶在几天内能够产生很好的脱胶效果。在提取脱胶液的菌种时,作者在普通培养基上发现了一种金黄色微生物和一种灰白色微生物,这些菌种至少在形态学上不同于原始出发菌。经初步研究,作者发现这种灰白色菌种比出发菌和金黄色菌种更具脱胶能力。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喷枪辐照纺织品后亲水性"即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等离子体喷枪。作者使用这种喷枪利用不同气体的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几种纺织品材料进行了辐照亲水性实验,发现使用Ar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织物一定时间后的亲水性“即时效应”得到抑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观察,被辐照织物的亲水性仍保持织物刚被辐照几分钟后的亲水性水平,这表明“即时效应”确实得到了有效抑和i制。这种抑制“即时效应”的方法若能获得实际应用,将有助子推广干法处理纺织品的技术,从而能缓解或解决纺织品处理中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使用一种等离子体喷枪的常压低温氩等离子体对棉织物进行了辐照亲水性实验,发现使用Ar等离子体处理棉织物一定时间后的亲水性“即时效应”在合适的辐照时间情况下也能得到比较有效的抑制。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在实验中还发现有亲水速率变快的迹象,具体原因还需要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以确认。这种抑制“即时效应”的方法若能获得实际应用,将有助于推广干法处理纺织品的技术,从而能缓解或解决纺织品处理中的水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远程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对聚氯乙烯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利用等离子体中各种活性粒子(电子、离子、自由基)具有不同存活寿命的特点,在距等离子体放电区一定距离处形成高浓度自由基氛围,即远程等离子体.运用远程氩等离子体对医用聚氯乙烯(PVC)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PVC表面结构、性能的变化,并分析了远程氩等离子体和常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不同的原因.结果表明:PVC表面经远程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微观形态和表面化学成分均发生了变化,且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远程氩等离子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电子、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改性效果.经远程氩等离子体短时间(3 min)处理后,PVC表面的[w(O) w(N)]/w(C)从0.07增大到0.22,表面的水接触角从107°减小到20°.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助脱剂处理浓度、茵液处理时间和不同茵种对苎麻脱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茵种的培养液处理苎麻,处理后苎麻残胶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助脱剂处理浓度之间对苎麻脱胶效果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三个处理因素间的互作都不显著;脱胶助剂三聚磷酸钠的适宜处理浓度为0.30%,而茵液处理苎麻纤维的适宜处理时间是16h。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氧等离子体处理苎麻织物的实验,测试苎麻在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毛细效应的变化情况,探讨氧等离子体处理对苎麻织物毛细效应改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7.
远程氩等离子体表面灭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射频放电远程氩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及动力学,并结合等离子体场中活性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了灭菌机理.结果表明:远程氩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强烈依赖于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放电距离处的灭菌速率均分为3段逐渐减慢,并在放电功率100W、放电时间240s、氩气流量20cm3/min、真空度22Pa的条件下,在距放电中心0~30cm范围内可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灭活(灭菌率≥99.9%);在高放电功率下且氩气电离充分时,带电粒子(电子、离子)对菌体表面强烈的刻蚀作用是氩等离子体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原因,自由基对细菌的杀灭力小于带电粒子,而低放电功率下的灭菌则是由氩等离子体场中紫外光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对在苎麻脱胶实验中发现的混合菌种经保存一段时间后进行脱胶能力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菌种易于保存.脱胶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后菌种的脱胶速度和脱胶效果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表明菌种抗逆性较强.这些结果提示该菌种的脱胶效果好、脱胶能力强,菌种适合于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频容性耦合等离子体(CC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不同气氛下的表面改性处理,研究氩等离子体和氩/氧混合等离子体对PET薄膜表面形貌、成分、亲水性和结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氩/氧等离子体处理相较于纯氩等离子体处理,由于氧的化学活性,提升了等离子体的化学作用,处理后PET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并引入大量含氧官能团,显著提高了薄膜的亲水性,提升了其与金膜的黏结力.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处理对淀粉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主要研究在不同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下,对淀粉进行改性研究.通过淀粉处理前后浆料粘度、粘附性、浆膜断裂强力、浆膜断裂伸长率和浆膜吸湿性等性能的变化来观察不同条件的等离子体作用效果,并研究了放置时间与方式对经等篙子体处理后淀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淀粉浆料性能得到了一定改善与提高,但改性的效果会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ith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reating the ramie degumming microbe, the authors found some kinds of microbe which can degum ramie in 5-6L fluid very quickly. In comparison with some standards of microbiological experiments, 5L or 6L-scale can be called the small-scale. Therefore,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experiments of the microbial quick-degumming ramie can be enlarged from the laboratory-scale test to be appli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能够高效脱胶的苎麻脱胶菌菌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发现的一些能较好脱胶的菌种。实验结果表明,确实是这些菌种起到了脱胶作用,而不是麻上自带的自然菌种。小试实验表明这些菌种具有比较好的脱胶能力,应该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本研究是初步的,这些菌种的特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过氧乙酸在苎麻预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讨了过氧乙酸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4个因素对过氧乙酸预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苎麻精干麻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功、SEM和XRD等物理机械性能和表面形态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过氧乙酸-氢氧化钠脱胶工艺和传统化学脱胶工艺的精干麻性能。实验表明,当过氧乙酸浓度为2.5%,温度为50℃,pH值为8.0,时间为2 h,苎麻精干麻的断裂强度可以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Bacillus sp. No.16A)苎麻脱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丙酮分级沉淀的方法,将Bacillus sp. No.16A发酵液中的果胶酶和甘露聚糖酶处理成不同活性比例的3组脱胶酶液.分别进行苎麻脱胶后,分析了纤维的一些特征,包括:手感柔软程度、纤维分散程度、果胶残留、失重率、纤维细度及扫描电镜图.通过比较发现,甘露聚糖酶对果胶酶的脱胶效果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前者能增强后者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脱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分析罗布麻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分别用生物酶、化学及生物 化学联合的方式对所含果胶质进行了脱出,并对脱胶结果进行了比较.经实验证明,生物 化学联合脱胶方法更适合于罗布麻的脱胶,可以在减轻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获得较为理想的脱胶效果,得到的精干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大气压下阵列式等离子体射流特性,以实现和完善大气压下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采用MAXWELL 3D软件仿真及实验的手段,研究相关因素对各种阵列式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影响.包括在单管等离子体喷射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电压、气体流速等)和阵列式等离子体喷射实验中所特有的一些因素(气流均匀度、电极单元间距及电极布置方式).实验在大气压氦气环境下进行,然后通过专门研发的高频高压等离子体放电电源进行了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结果实现了大气压下阵列式等离子体喷射,证明了通过阵列式等离子体喷射方式来实现大面积等离子体灭菌技术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得出了各种相关因素对阵列式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的具体影响,用以完善阵列式等离子体射流技术,进行更大面积的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