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铌钽尾矿微晶玻璃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铌钽尾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烧结法研制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应用CaO-Al2O3-SiO2系统相图设计基础玻璃配方.借助XRD和DTA等方法优选配方.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采用XRD和SEM等方法研究微晶玻璃结构,研制的微晶玻璃理化性能优于陶瓷砖、天然花岗石和大理石.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地回顾了九○五厂钽铌工业发展历程,并与世界钽铌工业作了对比分析。以详实的资料和基础数据,清晰地描述了我国钽铌工业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历程及其在世界钽铌工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竞争能力;充分阐明了我国稀有金属钽铌资源及其在冶炼、加工技术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从国家安全角度及行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对国内稀有金属钽铌行业进行重组整合和积极开发国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江西宜春雅山铌钽矿是钦杭成矿带上以铌钽为主,伴生有锂、铷、铯等稀有金属的超大型综合矿床。长期以来,对雅山铌钽矿的成矿机制存在不同的认识,在系统的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之上,总结了铌钽矿成矿特征,分析了矿床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雅山地区铌钽矿为岩浆晚期交代矿床,岩浆高度分异演化实现了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交代作用才是该地区铌钽矿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铜丝除钒精制四氯化钛所排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钒、铜、钛等资源。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废弃物中铌、钽含量也很高。其中铌含量可达到2.66%,钽含量可达到0.29%,远高于铌钽的工业品位,是一种新型的铌钽资源。该废弃物中的铌钽应为钛铁矿伴生稀有元素,在四氯化钛制备过程中,经过钛铁矿选冶、富钛料高温氯化、粗四氯化钛精制等工艺过程富集而形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压和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钼铌和钼钽两种钼合金靶材,以薄膜半导体-液晶显示器(TFTLCD)无碱玻璃为衬底,磁控溅射沉积了不同厚度的钼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表征了靶材显微组织、元素面分布以及薄膜微观形貌。借助四探针测试仪测试了薄膜的方阻值,研究了铌和钽合金化对钼薄膜导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铌、钽合金化均可细化靶材晶粒,且靶材晶粒均无明显择优取向。钼铌和钼钽两种合金靶材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70.02μm和34.43μm。相同溅射工艺参数下,钼铌和钼钽合金薄膜厚度分别约为200 nm和240 nm。钼铌合金薄膜平均方阻为15.68Ω/□,钼钽合金薄膜平均方阻为22.00Ω/□。钽合金化后,钼靶材晶粒细化更为显著,晶粒尺寸分布更加均匀,薄膜沉积速度更快,且表面粗糙度较小,导致钼钽合金薄膜方阻增长较大。  相似文献   

6.
铌金红石是属于钽金红石(Struverite)—锯金红石(Hmenorutile)系列的端员独立矿物。当成份中的钽大于铌时,称为钽金红石;反之,则称为铌金红石。其所以形成铌金红石或钽金红石,是由于在金红石的成份中,钛原子的位置被Fe~(3+)(或Fe~(2+))和Nb(Ta)~(5+)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对某伟晶岩型钽铌矿床的绿色、资源化高效利用,采用XRF,XRD,SEM-EDS和化学定量分析等检测手段分析钽铌原矿性质,通过重选、浮选和磁选研究钽、铌及非金属矿物的回收,并考查回收的长石、石英和云母矿物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金属矿物主要为钽铌锰矿和细晶石,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和云母;Ta2O5和Nb2O...  相似文献   

8.
郑平英 《科技资讯》2014,12(25):73-73
运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矿石样品中的铌、钽元素进行检测将会受到较多元素的干扰,实验操作难度较大,因此矿石样品中铌、钽元素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达不到实验要求,且实验时间较长。铌、钽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接近,因此对矿石样品中的铌、钽进行检测时可以先用微波消解对矿石进行加热,然后将样品加入到氢氟酸溶液中,再用酒石酸对溶液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本区稀有元素花岗伟晶岩矿床进行铌钽矿物学的研究过程中,首次确认这里有钽铋矿存在。它和其它铌钽矿物密切共生,出现在Cs—Ta型伟晶岩的交代结构带中,钽铋矿在此类型矿床中的分布,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0.
余石山变粒岩型铌钽矿是近年在中祁连西段发现大型铌钽矿,但对铌钽矿含矿地层归属厘定不清,本研究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精细调研和区域对比,重新厘定了这套地层,建议将其从长城纪熬油沟组中解体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即新元古代余石山岩组;同时,分析了余石山岩组原始层序,总结了其形成过程。研究为中祁连地块西段地层对比和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为中祁连西段变粒岩型铌钽矿找矿和成矿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以钨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微晶玻璃的析晶相及显微结构,探讨了微晶化制度,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钨尾矿微晶玻璃的各项性能优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及耐磨、耐腐蚀材料。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the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ailing-based glass-ceramic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2.45 GHz multimode microwave cavity. Tailing-based glass samples were prepared from Shandong gold tailings and Guyang iron tailings utilizing a conventional glass melting technique. For comparison, the tailing-based glass samples were crystallized using two different heat-treatment meth-ods:conventional heating and hybrid microwave heating. The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performing a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quenched tailing-based glass. The prepared glass-ceramic samples were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pectroscopy,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measurement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hybrid microwave heating could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crystallize the tailing-based glass, reduce the proc-essing time, and decrease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ucle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hybrid microwave heating process slightly differs from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heat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尾矿干堆及脱水工艺研究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应用尾矿干堆技术,推动中国尾矿处理技术的发展,在Ei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尾矿干堆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统计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尾矿干堆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尾矿干堆的应用,列出了相关实例,得到了尾矿浓度及降雨对干堆工艺的影响;探讨了采用干堆法的原因,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概括,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尾矿干堆的联系和区别.对尾矿干堆的关键技术脱水工艺的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尾矿压滤、尾矿浓缩—压滤/过滤和尾矿分级—浓缩—压滤是目前最常用的3种脱水工艺,并对其脱水设备作了简要描述.对目前尾矿干堆技术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尾矿干堆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微晶玻璃原料中高钙冶金渣的掺量,需要制备出碱度更高的微晶玻璃. 本文采用一步法,以钢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度( CaO与SiO2的质量比)为0. 9的钢渣基高碱度微晶玻璃.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热处理条件对微晶玻璃微观形貌及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高碱度微晶玻璃适合采用一步法制备工艺,当在1100℃保温120 min时,微晶玻璃烧结过程基本完成,此时获得最大体积密度2. 4 g·cm-3 ,最高抗折强度56. 4 MPa. 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铝黄长石,副晶相为辉石. 基础玻璃颗粒在升温过程中完成了成核和析晶过程,而在保温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基础玻璃颗粒的烧结致密化和晶体的进一步发育. 升温至1100℃保温30 min,微晶玻璃的抗折强度超过45 MPa,微晶玻璃内部晶体呈方柱状交织排列并构成晶体骨架分布在残余的玻璃基体中;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晶玻璃的线性烧结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均逐渐增大,而晶相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晶体逐渐由球形颗粒状和短柱状发育为长柱状. 晶体的形状以及与残余玻璃相构成的整体致密结构是导致高碱度微晶玻璃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尾矿砂的动力特性对尾矿库的地震反应分析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中线法尾矿库的饱和底流尾矿砂和饱和溢流尾矿砂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两种尾矿砂的液化强度、动孔压特性以及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固结条件下,底流尾矿砂的抗液化强度要比溢流尾矿砂的高;底流尾矿砂液化动孔压发展呈"上升—平稳—上升"的趋势,溢流尾矿砂的液化动孔压发展为线性稳定增加;当固结围压和动荷载较小时,沈珠江残余变形模型能很好地反映两种尾矿砂的残余变形发展规律。此外,还得到了两种尾矿砂的动强度指标、动孔压模型参数,以及沈珠江残余变形模型参数,这些参数可用于中线法尾矿库的动力稳定性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法,由熔融高炉渣制备性能稳定的基础玻璃.通过对基础玻璃的差热分析确定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现代研究方法,确定了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晶体生长方式.微晶玻璃的热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核化温度850℃,保温1.5 h;晶化温度935℃,保温1 h.玻璃首先从表面开始析晶,然后逐步向内部生长.实验所得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如抗折强度、耐酸碱性和硬度,均优于天然大理石.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熔铸法制备可加工生物活性云母/氟磷灰石玻璃陶瓷;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研究,测定材料的抗弯强度、硬度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采用体外模拟体液(SBF)浸泡法测试材料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氟磷灰石相呈针状,与人体骨和牙齿的磷灰石形貌相似,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氟磷灰石的形成是材料被迅速加热至高温进行熬处理,使磷灰石以螺旋位错生长机制沿c轴晶化长大所致;经热处理获得的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基本满足骨科和齿科用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材料在体外模拟体液中浸泡3d后,样品表面已有磷灰石层生成,表明谊材料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铜陵铜尾矿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尾矿能明显抑制小麦的分蘖数和推迟小麦的发育,低比例尾矿促进高比例尾矿抑制旗叶的叶面积和小麦的株高、茎、叶生物量.随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尾矿的毒害作用更加明显,尾矿对小麦的影响最终反映在小麦的农艺性状上.铜元素的毒害和尾矿的极端贫瘠是影响小麦生长的两个因素.成熟期小麦各器官铜含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籽粒,籽粒中铜的含量与尾矿中有效铜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