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对51个种源的种子性状、生长性状及适应性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地理变异呈连续变异类型,受纬度和经度双重控制,种子性状以径度变异为主,生长性状和适应性性状以纬度变异为主,经度变异为次,温度和水分是引起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是首要因子。根据16个性状,运用主分量分析和类平均聚类法把种源划分为六群,ⅠⅡⅥ群是河南种源选择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侧柏地理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具有明显规律性的代表性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将侧柏分布区划为7个种源区:即西北种源区;北部区;东北种源区;中部种源区;东部种源区;西部种源区;南部种源区。并对各种源区的概况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以21个种源的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盐肤木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盐肤木种子形态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不能比较稳定的遗传;盐肤木种子大小表现出明显的经纬度地理变异模式,且降雨量越小,气温越高,其种子饱满度越高。盐肤木种子长、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4个省份15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901 8、0.921 0、0.922 1和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0.926 0、0.979 2、0.932 6和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1月均温影响,而千粒重主要受年均温的影响;(3)聚类分析表明,红榉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呈现区域板块变异模式和随机变异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厚朴不同种源及家系种子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厚朴自然分布区内8个省份19个种源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及种子百粒重等性状的变异及趋变模式.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等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内不同家系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等性状的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种子百粒重变异远远高于种源内家系间变异,前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4.147~24.547 g,后者种子百粒重变异幅度为15.003~17.357 g;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百粒重等性状受积温和热量因子控制作用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福森  苑增武 《沙棘》1996,9(3):5-11
试验研究证明:(1)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2)生长性状变异里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3)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度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4)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5)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三个种群为: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北种群为优良种群。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明,沙棘种源苗期生长量、生长进程及种子形态和播种品质等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生长性状变异呈以等效纬度和海拔为负相关地理变异模式;种子性状变异以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的双向变异,表现为高经度、等效纬度偏低的种源种子长宽比小,千粒重大,发芽率高,种子品质优良;沙棘地理变异体现了由干到湿,由冷到暖种源呈正向渐变的规律;根据苗期综合表现,将沙棘种源划分3个种群:西北华北种群、新疆种群和西藏种群,其中西北华  相似文献   

9.
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以苗高为标准,初选出苗期表现好的优良种源10个,这些初选种源多来自木荷自然分布的中心产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种子的变异规律,对采自贵州省荔波县、都匀市和三都县3个地理种源13个家系的丝栗栲种子的长、宽、长宽比和百粒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不同地理种源的丝栗栲种子的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和种子百粒重的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各性状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大,分别为种子长0.176%~4.034%、种子宽1.443%~6.389%、长宽比1.392%~4.808%、百粒重2.773%~13.470%。荔波种源的各项指标变异系数均为最大,都匀种源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小;各指标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种子长与种子宽、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宽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3个种源中,都匀种源的综合指标最优,可作为优良种源进行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试验点上第2次侧柏种源试验的13个种源,197个家系种苗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性状在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大于种源间的变异,苗高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家系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以19个地理种源当年采集的山杏种子为试材,对其种子形态变异、苗期性状变异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个地理种源山杏种子性状和苗期性状均存在极丰富的遗传变异(Sig值均小于0.01),各数量性状种源内变异较小,但种源间变异较大;种子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杏核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02%),苗期性状种源间变异最大的是出苗率(变异系数为48.23%);苗期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出苗率和保存率的相关性呈极显著(p0.01),苗高、地径和生物量三者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沙松自然分布区10个种源球果高、球果径、球果高径比等表型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沙松不同种源球果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球果表型特征而言,不同种源的球果表型特征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地区的种源最好,东京城和林口的次之,吉林地区和海林的最差;沙松不同种源球果的表型性状指标表现出自分布区西南向东北的规律性变异趋势;随着海拔的增高,球果高、径和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两地点初选出优良种源10个,它们多来自25°N左右的木荷自然分布区。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全国15个省(区、市)35个种源,在洛南、淳化、延安三地区分布试验的数据,对1~2年生苗木和造林后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苗高、地径、越冬抗寒性状差异显著,种源内个体变异也明显存在。地理变异模式是以纬向变异为主的渐变类型。  相似文献   

16.
在13个不同种源的80个家系苗期和5年生幼林调查的基础上,观测了不同产地种子性状;苗木高生长、分枝、根系性状、生物量;幼林生长变异以及生长适应性等规律。结果表明,幼林表现贵州雷山、榕江、剑河种源树高大于云南、湖北种源,其中好的大于差的25.9%。秃杉种源群体间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群体变异中的树高生长量随经度增大而加大,性状变异与产地经向相关有强于纬向相关的趋势,地理变异倾向于不连续遗传变异类型,以经向为主的渐变。据此将秃杉分布区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2个亚区。  相似文献   

17.
在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基础上,研究其气候生态基础,生长性状、适应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及胸径、竹高、出笋量、单株叶面积、光合效率等13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竹地理变异的生态学基础是表现为较明显的南北地理变异。麻竹种源的生长具有南—北为主地理变异模式,表现为局部地区的地理变异特点。造林成活率受原产地纬度和经度的双重影响,冻害指标其变异模式为纬向渐变地理变异模式,病情指数在漳州点与纬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的渐变地理变异模式,在永安点则与经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要性状胸径、出笋量、笋地径、单株叶面积、丛平均株数等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在种源选育中可作为综合指标考虑。  相似文献   

18.
应用趋势面分析油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本溪试验地油松种源试验林各地理种源的形态性状、适应性状、生长性状特征的地理变异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出各性状变异受经纬度双重影响,且具有不连续性,而在局部也有连续性和随机性变异的特点。文中分析指出,油松全分布区的东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快,是辽宁省油松优良地理种源选择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9.
文冠果种子及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Bunge)的种子形态特征及在山东省安丘地区苗期性状差异,了解文冠果不同种源变异特征,为文冠果在山东安丘地区引种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北、新疆、陕西等地的27个种源的文冠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在山东省安丘市开展种源试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种源间文冠果表型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这些差异可以稳定遗传(遗传力均大于0.9);苗期苗高与种源地降水、年均气温及地径与降水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种源地纬度、年均日照及地径与年均日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种子宽、种皮厚均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冠果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受较强遗传控制;文冠果苗期性状变异主要受降水、年均气温、年均日照3个环境主导因子的影响,种子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的影响。综合种源苗期生长状况,初步筛选出山东东营、山东安丘、内蒙古库伦、辽宁关山和辽宁海城5个适合安丘地区育苗的速生种源。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种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差异程度、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重庆、湖南和广西等7个种源地的樟树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樟树果实和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果形指数外,其他7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671%~18.497%,其中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18.497%),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3.671%),说明樟树的种子形状最稳定。樟树果实及种子的表型性状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相关性明显,在年均气温高和年均降水量大的分布区,果实和种子较大,并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