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与会阴伤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5年收治的14例腹壁与会阴伤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术切口、阴道分娩侧切及会阴裂伤后形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多为子宫内膜种植所致.异位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差,应早期首选手术治疗.结论:避免子宫内膜组织脱落、遗留在伤口是预防和减少医源性EMT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以及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病人均在局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0~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明确后,累及腹壁筋膜及以上的异位症病灶可在局麻下彻底切除,安全可行.术后用药3~6个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医源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169例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被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32.0±3.9)岁,产次1~2次.潜伏期平均为(31.4±23.7)月,与患者年龄、产次等基本特征无明显相关性.80.5%的患者既往剖宫产为Pfannenstiel切口,19.5%的患者为正中纵形切口.统计学分析发现,Pfannenstiel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伏期显著低于正中纵形切口(24.0 vs 36.0,P=0.005),并且多发性子宫内膜腺瘤患者潜伏期显著低于单个腺瘤患者(12.0 vs 24.0,P=0.034).子宫内膜腺瘤在剖宫产疤痕的两端更常见,在Pfannenstiel切口,83.4%的腺瘤位于两端;在正中纵形切口,84.8%的腺瘤位于两端.本研究提示剖宫产Pfannenstiel切口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可能高于正中纵形切口,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验证.在剖宫产结束时彻底冲洗切口,尤其是脂肪层和筋膜层的两端对于预防剖宫产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1)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混合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连续切片证实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雌激素受体(ER)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39/44)和80%(45/56);孕激素受体(PR)在在位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77%(34/44)和86%(48/56);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具有种植、转移等肿瘤组织的特点.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ER、PR在异位症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表明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对其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移植部位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效果的差别,以期建立重复性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方法。方法 SPF级成年雌性SD大鼠11只,10%水合氯醛麻醉后,手术取出带有内膜、肌层、浆膜子宫组织,用可吸收线分别将其缝于左右腹壁各1块,左右肠系膜靠近肠袢处各1块。术后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移植内膜存活情况及生长情况。结果开腹后见移植内膜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或透亮的小囊泡视为造模成功。术后大鼠死亡1只,存活大鼠腹壁移植造模成功率为65%,肠系膜移植造模成功率为95%,χ~2检验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至腹壁的子宫内膜形成的囊肿体积(35.53±22.58)mm~3较肠系膜处(90.29±74.93)mm~3小,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膜移植至肠系膜更利于存活,且易形成较稳定的生长病灶,更利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分子生物学特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研究组)及35例肌间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的在位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相应密度代表其表达强度,发现研究组中MMP9、VEGF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MMP9、VEGF高表达及ER丧失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分子生物学特质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煎液对产后会阴撕裂和会阴侧切引起的会阴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定西市人民医院产科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的58例产后会阴撕裂和会阴侧切引起的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为主要方剂加减药材煎液进行会阴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会阴水肿消除程度和切口愈合情况。观察组产妇的水肿消除程度和会阴切口愈合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第二天两组临床有效率(观察组:93.11%,对照组:79.3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五味消毒饮加减方剂煎液进行会阴熏洗治疗会阴部水肿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产妇会阴部伤口的疼痛,消除水肿,提高了产妇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总结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这类病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观察121例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术前术后诊断对比。子宫内膜异位疾病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子宫肌层,占52.9%(64/12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异常(包括合并痛经),占63.2%(76/121),临床诊断符合率仅为21.3%(25/121)。子宫内膜异位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此疾病术前术后诊断的吻合率较低,确诊需术后病理检查。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重视,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必要的盆腔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及丹那唑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在建模后第6周对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丹那唑组大鼠分别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在位内膜相比,模型组异位内膜的基底膜不完整,线粒体有空泡,偶见坏死细胞;丹那唑治疗后,内质网扩张,空泡的线粒体和自噬体多见,细胞坏死较多。结论:子宫内膜移植到腹壁后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丹那唑的治疗常使内膜细胞细胞器改变,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约 5% ~ 10%的育龄期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且达 50% 的内 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 已有很多 报道利用动物模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 本篇综述主要介绍啮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模 型建立方法、应用及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运用价值,对比分析了165例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及其主要术式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165例腹外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随访6~48个月均无复发;102例/侧Lichtenstein手术5、9例/侧Rutkow手术和12例/侧IPOM手术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的统计...  相似文献   

12.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其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1例同时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条件符合而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结果:28例全部封堵成功,其中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1月内有残余分流,第3月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大室间隔缺损(34mm)术中有少量中心性残余分流,术后第3天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对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指导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和术后随访疗效评价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部大手术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2月~2009年2月所有进行腹部大手术的421例病例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统计所有病人的初始、第24小时、第48小时乳酸值及清除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并发症组及死亡组术后不同时间血乳酸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01);术后乳酸值24小时正常组、24~48小时正常组、48小时后正常组及术后乳酸一直未正常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9%、65%和100%.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可预测腹部大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宫腔镜、腹腔镜下行手术分离粘连、输卵管伞端成形术,腹腔镜监视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卵巢囊肿剥离、卵巢楔形切除术,随访2年,观察妊娠情况。结果:随访87例中,42例妊娠,其中36例为宫内妊娠,6例为宫外妊娠,妊娠率48.3%。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女性不孕症的有效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40例致痫灶位于颞叶加其它脑叶的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以提高对复合型颞叶癫痫的认识。方法:共选择了40例复合颞叶癫痫患者,其中致痫灶位于颞叶加额叶的27例,颞叶加顶叶的6例,颞叶加枕叶的3例,同时位于颞叶,额叶和顶叶的4例,手术方法采取全麻下开颅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前颞叶切除,功能区软膜下横纤维切断和致痫灶皮层切除。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轻瘫6例,不全失语5例,术后随访半年~3年,发作完全消失23例,基本消失10例,发作次数减少50%或变型小发作5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5%。结论:对复合颞叶癫痫,除作前颞叶切除,再加其它脑叶的致痫灶处理,更能有效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对4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与50例传统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按手术指征、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两组在手术指征上无明显差异;在术中出血量上,腹部横切口少于腹部纵切口;在手术总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上,腹部横切口剖宫产略长于腹部纵切口;术后疼痛、24小时开奶率、术后肛门排气、切口愈合、母乳喂养以及体表美等项指标,腹部横切口明显优于腹部纵切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15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总结隐睾恶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5例隐睾继发睾丸癌患者资料,年龄21~56岁,平均36.6岁.其中,腹股沟隐睾6例,腹腔隐睾9例;左侧5例,右侧7例,双侧3例.临床分期Ⅰa:4例、Ⅰb:5例、Ⅱb:3例、Ⅱc:2例,Ⅲb:1例.其中,5例已行隐睾牵引复位固定术(双侧1例),复位固定与发现睾丸癌间隔14~26 a,平均22.2 a.结果 6例腹股沟隐睾睾丸癌行根治性切除.9例腹腔隐睾肿瘤中,肿瘤根治性切除6例,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结清扫2例,1例因肿瘤严重粘连行姑息切除.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13例,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1例,胚胎癌1例.15例患者中1例行严密监测随访,未行进一步治疗,14例行术后放疗,其中合并胚胎癌者及姑息性肿瘤切除术者同时予以化疗.9例随访6个月~9 a,平均3.7 a,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征象.结论隐睾发生肿瘤的概率大于正常睾丸,隐睾应及时治疗并终生随访;隐睾睾丸肿瘤的病理类型多为精原细胞瘤,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外伤性肝破裂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 (ACS)的诊断和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例外伤性肝破裂 ,失血性休克并发 ACS病例 ,皆以其临床特征得出诊断。一旦确定 ACS诊断 ,立即开腹减压。用 3L 无菌静脉营养用透明塑料袋 ,剪开两边成三角帽状覆盖于膨出肠曲 ,并缝于切口皮缘 ,暂时性“关腹”。结果 :采用剑突至耻骨联合大切口开腹减压 ,结果满意。 1例术后 ACS缓解 ,但因呕吐窒息死亡 ,1例治愈出院。结论 :诊断 ACS的关键是认识 ACS的临床特征 ,ACS一旦确诊应及时开腹减压 ,唯有作正中大切口开腹才能充分减压 ,用 3L无菌塑料袋暂时性“关腹”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学习并改良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过程,降低手术难度,减短学习周期,使模型易建立以供于移植免疫、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 方法 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归纳总结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结果 正式实验 30 例,存活 29 例,存活率 96. 7% 。 术中刺伤心脏,开放后无法止血死亡 1 例,供心阻断时间为(24. 2±5. 0) min,手术时间为(59. 8±10. 0) min。 结论 单操作者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操作方法经过改良后,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