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社会因素 1.1.1 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当前,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但受计划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在派遣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均,再加上地方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使一些行业及地区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突出表现为部分大中城市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有限制,就业渠道不畅通,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2.
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牵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复杂社会工程,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多措并举,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就业信息资源采集和利用,不断拓展就业领域;采取多种形式的实习和培训,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多就业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技能为重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就业导向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稳定、就业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大学生就业思想状况进行分析,从其就业观、就业心理中找到存在的问题,比如"就业观趋于务实"、"就业追求稳定,缺乏创业激情""、就业期望值偏高"、"毕业生的盲从心态"、"毕业生的攀比心理"、"部分毕业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等,并力图从社会、学校、学生3方面来寻找其发生的原因,来探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期更有效地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分析,提出医学职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查找其成因,指出解决问题和改变现状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政府、社会、院校和医学毕业生一起努力,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消除影响,变消极为积极,毕业生就业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服务水平、教学质量,学院通过组织发放调查问卷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2007届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反馈的情况,形成2007届高护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较低;更多收集和整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就业指导课建设、职业规划的辅导、了解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个体指导等方面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5~2009届医学检验技术大专(高职)5个班级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和岗位、毕业生质量状况等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为新一轮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以便进一步创新高职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职业特色,提高毕业生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国忠 《重庆医学》2012,41(33):3565-3566
职业教育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就业竞争力培养成为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本院是医药类高职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前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为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采用徐涌金等[1]和邱国丹[2]的方法构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在本院2008届和2010届毕业生中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国素 1.1.1就业政策有待完善当前,国家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实行“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就业模式,但受计划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大多数毕业生在派遣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四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枫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4):12-13
通过研究与分析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的特点与途径,找出提高高职医学类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不仅能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思想,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缓解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海南省某医学院校医学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探讨医学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校2012届11个医学相关专业的1048名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9份。问卷项目主要涵盖毕业生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对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创业问题和就业心态等6方面;采用SPSS 13.0统计各选项人数,并计算百分率。结果只有22.9%(227/989)的毕业生愿意到外省就业,49.1%(486/989)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是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有10.6%(105/989)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表示不满意;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达26.9%(267/989);只有19.8%的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有25.1%(248/989)的学生对待就业感到非常焦虑和茫然。结论海南省医学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亟待转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加强对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衔接,强化招生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衔接,做好高校就业指导与实习、见习基地多位一体的系统衔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作为测评工具,对497名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情绪测定,并分析性别、专业、学校类别等因素对毕业生焦虑状况的影响。结果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的总体检出率为27.77%(138/497),其中轻度焦虑为17.71%(88/497),中度焦虑为8.65%(43/497),重度焦虑为1.41%(7/497);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类别、专业和家庭背景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职、高专院校学毕业生的就业焦虑程度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临床医学和护理专业学生焦虑程度高于医技和其他专业,来自农村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家庭背景较好者,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专业及家庭背景对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影响程度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应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前心理卫生健康和就业指导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模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法:科学设计系统的就业培训模块与内容,以多种形式对研究对象开展短期集中强化就业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现场模拟招聘会,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盲评,检测评估培训成效。结果:实验组综合得分为(87.6±3.09)分,对照组综合得分为(63.5±7.2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计的毕业生就业培训模式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具有明显成效和现实意义,可为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方案,也可为相关高校的毕业生培训与指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感的影响因素,为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感问卷》调查大学毕业生648人,分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感特点。结果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压力感略低于中点"3"。女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恐惧得分上显著高于男大学毕业生(P<0.05);理科大学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担忧得分上显著高于文科大学毕业生(P<0.05);工作无着落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恐惧和公平性顾虑得分上显著高于工作有着落大学毕业生(P<0.01);家庭经济贫困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恐惧、公平性顾虑和综合素质担忧得分上显著高于经济状况良好的毕业生(P<0.01或P<0.001);对自身专业学习质量不满意的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恐惧、待遇担忧和入职紧张得分上显著高于对自身专业学习质量满意的大学毕业生(P<0.05)。结论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压力感的性别差异和文理科差异不显著,但存在显著的就业状态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差异和专业学习满意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结合心理契约的概念和内容、形成和调整,及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分析了毕业生的心理契约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提出加强心理契约管理,形成合理的心理契约,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减少违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实现更理想就业。方法:对预防医学专业2005~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预防医学专业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87.86%和100.00%;就业区域广泛,51.88%在江、浙、沪等省外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就业方向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督(局)所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率逐届增加。结论: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仍需进一步探索促进就业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毕业生就业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测评工具,对1 452名河南高校毕业生进行焦虑、抑郁情绪测定,并分析年龄、学历及性别等因素对毕业生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高校毕业生就业前焦虑发生率为26.38%,抑郁发生率为16.94%;≥25岁的毕业生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0.05);<20岁者,20~23岁者和23~25岁者的毕业生焦虑、抑郁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生焦虑发生率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P<0.05),而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两比较,抑郁发生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毕业生焦虑发生率高于男性毕业生(P<0.05),而抑郁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学历及性别对毕业生就业前焦虑、抑郁状况有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前心理卫生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护理专业学生(护生)的就业态度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态度,并为做好少数民族护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自行设计护理学院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就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152名少数民族护理专业大专、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少数民族护生中,68.75%的护生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67.19%的护生选择三甲级医院,而不愿意到基层工作;60.15%的护生认为护士的主要压力是时刻担心出现错误,但有79.69%的护生在工作中真正出差错时,可完善自己,迎难而上。结论护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心态。建议为护生就业进行专业指导,提供就业咨询渠道。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解决就业市场两难局面,化解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正成为全社会积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出解决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