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接枝改性合成葡萄糖酸钠改性萘系高效减水剂,阐述了该减水剂的合成工艺,分析了合成产品的红外光谱并比较改性前后萘系减水剂在流动度、表面张力、表面吸附量、坍落度、减水率和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接枝改性,使改性后的萘系减水剂的减水率提高3.39%,2 h坍落度损失率减小41.49%,克服了传统萘系减水剂坍落度损失大的缺点,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2.
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混凝土减水剂和水泥两方面论述了导致减水剂和水泥不相适应的原因,分析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优于萘系减水剂的机理,另外,还就掺加高效减水剂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原因、机理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复配技术,研究了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比例的萘系高效减水剂(FDN)、脂肪族高效减水剂(SAF)和木质素磺酸钠(M)3类减水剂,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经时损失、硬化混凝土强度及表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m(FDN)∶m(SAF)=0.7∶0.3、M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05%~0.15%时,所制备的萘系改性减水剂,比萘系减水剂表现出更好的混凝土保坍性,敏感性低、减水率高,并可消除单纯使用脂肪族减水剂对混凝土造成的表观污染。  相似文献   

4.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阐述了国内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LS)的生产应用现状,认为它虽属环保型产品,但在技术方面存在局限性.通过化学方法对LS改性,得到了一种接有羧基基团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MLS).对其性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LS相比,MLS的减水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当MLS掺量为0.25%~0.40%(占水泥质量的百分数)时,混凝土减水率可达14.5%~19.6%,接近萘系高效减水剂(NSF)的减水效果;掺加MLS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比与掺加NSF者相当;用MLS替代部分NSF可有效改善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另外还探讨了正确评价MLS塑化效果的方法,认为采用混凝土减水率指标更能真实反映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效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简要叙述了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品种。通过工程实例说明高效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和经济效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新一代减水剂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则,研制出一类带有长侧链聚醚基团、羧酸基团、磺酸基团、羧酸酯基团的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CoPoCa-100).这类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可达到28%左右,混凝土28 d强度增加53%.  相似文献   

7.
聚羧酸类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了带有支链的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探讨了分子量控制和支链长度对其减水率和坍落度保持性的影响。与蔡系和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相比较,合成的聚羧酸类减水剂具有用量少,减水效果好,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小。不含甲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效绿色减水剂。并对该类高效减水剂的分散机理进行了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HMS型系列高效减水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正祥  方明宇 《化学建材》1995,11(3):120-121
介绍了HMS型系列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配方、以及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我国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研制、生产和应用历史,阐述了几种主要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现状。认为今后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一方面努力研究开发如聚羧酸系一类的新型高性能减水剂品种,另一方面,仍然要从萘系,密胺系等传统高效减水剂分子结构本身出发进行改进,并且通过复合手段,解决减水剂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满足混凝土工程对外加剂多功能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陈严 《化学建材》1996,12(5):217-218
介绍了BS型非萘系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对水泥拌和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将预制混凝土柱外伸纵向钢筋插入预先埋设在基础中,灌有高强浇筑料的波纹套管内,可实现预制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为研究采用该方法连接的预制 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8个预制混凝土柱和1个用于对比的普通整体现浇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试验考虑了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①轴 压比的影响;②柱箍筋强度等级的影响;③柱脚5倍纵筋直径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黏结状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采用本文方式连接的预制柱,其能 量耗散系数与整体浇筑柱的能量耗散系数相当,但预制柱的延性系数均大于整体浇筑柱的延性系数;②将柱脚5倍直径范围内钢筋与混凝土进行无黏结处理 后,柱的延性系数可增大18%~25%,能量耗散能力可提高13%~20%;③提高柱箍筋的强度等级可提高柱的延性系数5%~10%,提高柱的能量耗散能力8%~16%。  相似文献   

12.
依托马里河II桥实体工程,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填路基邻近桥梁桩基受力及变位规律,分析了主动削方减载和增设抗滑桩前后该桥1号和3号桥墩桩基础受力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台背路基堆载填土作用下,软弱夹层侧向挤压作用对邻近桥梁的墩顶位移、桩身位移、桩周土抗力均有显著影响;卸载后1号墩的墩顶位移减少94.90%~95.09%,桩顶位移减少94.74%~94.66%,桩周最大土抗力减少86.89%~94.88%;设置抗滑桩后3号墩的墩顶位移减少75.05%~80.04%,桩顶位移减少71.75%~81.38%,桩周最大土抗力减少39.99%~40.03%;台背填方对中间桩的影响较小,对边侧桩的影响较大,设计时可适当提高边侧桩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6个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试件采用钢板加固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粘贴钢板加固与螺栓锚接钢板加固后试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粘贴钢板加固后,承载力提高39.1%~58.2%,极限位移降低17.8%~53.2%;采用螺栓锚接钢板加固后,承载力提高36.7%,极限位移仅下降4.4%。采用螺栓锚接钢板加固后,初始弯曲刚度与未受火对比试件相当;粘贴钢板加固后,初始弯曲刚度较未受火对比试件明显增大。距跨中越近梁底钢板拉应变越大,越靠近跨中应变变化梯度越大。受火后梁底粘贴一层钢板或螺栓锚接一层钢板加固后,位移延性系数提高53.4%~62.0%、能量延性系数提高62.6%~72.6%;受火后梁底和梁顶中支座附近各粘贴一层钢板加固后,其位移延性系数降低8.2%、能量延性系数降低7.2%。采用折算面积法计算钢板加固受火后高强钢筋混凝土连续T形梁的承载力误差为-0.2%~13.2%,符合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矿物助凝除藻及其对残余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与不同粒径的天然粘土矿物复合混凝对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并对残余铝的形态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者复合除藻效果优于单独投加PAC.当PAC浓度为14 mg/L,矿物浓度为24 mg/L时,粒径为160目的矿物与PAC复合除藻效果最好,浊度和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97.8%和96.6%.两者复合后形态发生变化,胶体态铝含量相对增加,溶解态铝含量相对减少,总残余铝量减小.  相似文献   

15.
杨芸  符媛媛 《新型建筑材料》2020,(3):139-141,150
研究了玻化微珠、聚苯颗粒、矿渣、聚丙烯纤维和硬脂酸钙5个组分的掺量及水灰比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水灰比及增加玻化微珠、聚苯颗粒的掺量都会降低保温砂浆的干表观密度及导热系数;水灰比和玻化微珠掺量的增大均会降低保温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随聚苯颗粒掺量的增加,保温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逐渐提高;增加矿渣和不同长度聚丙烯纤维的掺量,仅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砂浆的28 d抗压强度;硬脂酸钙能显著降低保温砂浆的吸水率。最佳水灰比为2.1~2.2,玻化微珠、聚苯颗粒、矿渣、聚丙烯纤维(短纤维)和硬脂酸钙的最佳掺量分别为42%~46%、2%、10%、0.1%、2%~4%。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钢结构箱形柱传统焊缝连接存在的施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抗震性能差和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一种整体芯筒式全螺栓连接及其设计方法,设计3个设置芯筒、单向螺栓及补偿板的全螺栓连接及1个传统全熔透焊接连接,研究全螺栓连接的受力性能及芯筒、单向螺栓和补偿板对连接受力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焊接连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角从0.01 rad增加到0.04 rad时,芯筒的设置能够减少法兰应变30%~70%,降低螺栓拉力4%~21%,芯筒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的抗弯、抗剪能力,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同时设置单向螺栓和补偿板的连接与只设置补偿板节点的滞回曲线在0.05 rad之前完全重合,在0.05 rad之后略有差别,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选用;整体芯筒式全螺栓连接拥有与传统全熔透焊接连接相近的滞回性能,在结构设计时可按刚接进行计算并推广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玻璃固化体中铯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从ICP-MS的背景控制、内标物选择、质谱干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限为0.18mg/kg,相对标准偏差(n=12)为0.48%~4.11%,加标回收率为98%~102%,可用于玻璃固化体中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夏冬桃  颜帅  付敏 《混凝土》2021,(1):135-138,142
通过7根钢纤维混凝土深受弯构件的弯曲性能试验,分析了钢纤维掺量及配筋率对深受弯构件跨中截面混凝土应变、纵筋应变、破坏形态及裂缝宽度的影响。基于STM理论量化钢纤维、钢筋以及混凝土三者在受力过程中的组合作用,提出了适用于钢纤维混凝土深梁最大裂缝宽度的理论计算式,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较普通深受弯构件而言,钢纤维混凝土深受弯梁的开裂荷载增幅11%~20%,极限荷载提高10%~16%,提高配筋率,开裂荷载提高约22%,极限荷载提高20%~31%;提高配筋率或钢纤维掺量,均可使试件破坏模式由正截面破坏向斜截面破坏转变;钢纤维掺加50、78 kg/m^3后,裂缝宽度可减少13%~29%;试件配筋率提高0.142%,裂缝宽度减少33%;推导出的理论计算式计算得到的最大裂缝宽度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9.
掺生物胶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胜 《混凝土》2008,(3):75-77
增稠剂已成为自密实混凝土(SCC)中的重要组分.采用两种生物胶,即黄原胶和文莱胶,作为混凝土增稠剂,对掺有两种增稠剂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流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原胶和文莱胶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黄原胶尤为明显;随黄原胶和文莱胶掺量的增加,新拌混凝土的初始流动性逐渐降低;掺有较高掺量(0.03%~0.05%)黄原胶的新拌混凝土初始流动性较小,但随时间的延长流动性逐渐增加;而文莱胶(0.03%~0.05%)则随时间延长,流动性变化不大或减小.  相似文献   

20.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在不同出口开关状态下的压降和流动特性,计算了管路内多个消火栓间距不同时的流量特性。结果表明,消火栓出口约19%的流体流速远低于平均流速,无法喷向指定灭火点;打开多个出口会导致每个出口压力降低58.3%~85.7%、流量减小28.3%~62.7%,不利于高层灭火和远距离灭火;打开管路内多个消火栓时,单个消火栓流量减小了13.5%~33.8%,总流量减小了14.6%~27.0%;随着消火栓间距从10 m 增大至120 m,位于中下游的消火栓流量会逐渐减小。研究可为消火栓的安装和使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