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作品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文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文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2.
以异种文化背景下的悲剧理论对《红楼梦》进行探讨和解读,从而揭开了《红楼梦》作为悲剧中的悲剧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3.
以异种文化背景下的悲剧理论对《红楼梦》进行探讨和解读,从而揭开了《红楼梦》作为悲剧中的悲剧的朦胧面纱。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悲剧理论日臻成熟的今天,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有无悲剧"或是"中国有悲剧而没有悲剧精神"的观点依旧没有定论。对中国有无悲剧的疏理应该始于古代,途经现代,到达当代。只有运用传统中西方悲剧理论的对比方法,厘清中国式悲剧大体脉络,才能更好地体察从古代、现代、当代悲剧理论的发展变迁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来剖析美国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中的悲剧原型.悲剧的主人公克莱德的原型植根于希腊悲剧中的命运悲剧,同时在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也能找到其原型.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个人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7.
潘金莲在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意志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处境中,渐渐形成了刻意追求声色情欲满足的畸形性格,变成了那个社会中一件小小的装饰品,作用是供有钱有势的男人观赏、把玩和消遣.男权社会早在潘金莲选择之前就做出了选择,她的“选择“不过是被选择,现实不会为她安排别样的生活与“幸福“.人性觉醒的社会思潮与僵死落后的规范文化极不和谐,从而造成了潘金莲的畸形性格.  相似文献   

8.
羿是上古神话中一位受人崇拜的英雄,但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探讨和分析了羿为臣、为夫、为师等方面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羿是上古神话中一位受人崇拜的英雄,但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探讨和分析了羿为臣、为夫、为师等方面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优美的,但这些人物所展示的情爱世界却大都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性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封建礼教及旧制度、旧社会陈规陋习的束缚及毒害,也有与青楼女子之间的产生了真正的爱却不能持久,还有不凑巧或因人去世而好梦难圆的悲剧。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相比较,沈从文笔下的爱情悲剧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论诸葛亮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分析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悲剧表现,悲剧根源及所蕴藏的化意义,认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孤独的境遇、性格心态的蜕变,使诸葛亮的命运具有强烈悲剧性特征,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诸葛亮,不能仅仅着眼于其才智与结局的反差,应全面把握分析其悲剧表现。  相似文献   

12.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之作,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故事情节和历史传说中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作者赋予了这个丹麦王子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把他塑造成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是个内心世  相似文献   

13.
从1961年以来,对海明威的研究一直都没有中断过。出版他的遗作,再版他的作品,对他本人及其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论,纷纷撰写他的传记,甚至还把他搬上了荧幕。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准则英雄"(CodeHero),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富于勇气和做人尊严等优秀品质。他们的那种"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和从容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的美,体现出作为一个人为在大千世界中生存下去而应具备的永恒精神。在此以"悲剧"这一美学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海明威一贯的硬汉精神,阐述其"悲剧性"的世界观及其悲剧作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和《奥瑟罗》中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理想的家庭关系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又直接影响了人物的行动、故事的进展和最后的结局。他极力提倡纯洁的爱情,贬斥肉欲的情爱;提倡基于爱情的和谐的夫妻关系,批评基于野心而合作的夫妻关系;提倡夫妻之间的平等、信任和自信。他认为,是权势破坏了亲情,引来罪恶;是权势剥夺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打碎了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相似文献   

15.
尤三姐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众多的爱情悲剧之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她钟情于柳湘莲,却遭到了柳湘莲的拒绝和唾弃,为了爱情理想,个性刚烈的尤三姐毅然用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的抗议。她的死固然有其性格的原因,却也有着时代和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尤三姐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众多的爱情悲剧之一,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她钟情于柳湘莲,却遭到了柳湘莲的拒绝和唾弃,为了爱情理想,个性刚烈的尤三姐毅然用自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死是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法的抗议。她的死固然有其性格的原因,却也有着时代和社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妙玉的《世难容》隐藏着"爱新觉罗",一首回前诗隐藏着"妙玉"法名,还隐藏着"完颜"、"爱新"、"金","观音遗迹、贝叶遗文"隐藏着"世宗辞世","金山寺"隐藏着"雍正去矣"的"黑话",证明妙玉是为世宗所不容的爱新觉罗氏的金枝玉叶。秦可卿作为"引子",是为掩护妙玉而替死送生的"替生儿"。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是封建时期"大家闺秀"的典型,是封建标准淑女,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可以说她身上几乎凝聚了那个时代女子身上的种种美好。她完全按照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标准以及社会期待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最终集"容貌才华品行"于一身,可是就是这一封建标准淑女,依旧难逃悲剧的命运,落得终生守寡的下场。这不能不引起人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质疑、反思、批判。  相似文献   

19.
薛宝钗是封建时期"大家闺秀"的典型,是封建标准淑女,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可以说她身上几乎凝聚了那个时代女子身上的种种美好。她完全按照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标准以及社会期待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最终集"容貌才华品行"于一身,可是就是这一封建标准淑女,依旧难逃悲剧的命运,落得终生守寡的下场。这不能不引起人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的质疑、反思、批判。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其出奇的悲剧效果著称.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细读的方式,阐释艾米丽悲剧形成的原因,挖掘悲剧人生背后隐藏的一些人性品质以及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改造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