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信网的发展和演进趋势(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网络业务应用加速向IP化汇聚的趋势;提出了网络交换技术向分组化和IP化演进的战略路线,认为采取重叠网策略或混合网策略是完成由传统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电信网向分组化的数据网平稳过渡的两大过渡策略。分析了网络容量包括传输链路容量和传送节点容量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认为MLPS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干IP网络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认为核心网络必然从电联网走向光联网。指出了带宽瓶颈是城域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域网的3种解决方案:以SDH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的解决方案;基于层2交换和导3选路的方案;用WDM的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接入网向宽带化和IP化方向演进的趋势,网络功能结构的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ADSL发展情况,承载网从ATM向IP演进,ATM DSLAM向IP DSLAM溶进以及宽带业务发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研究电路交换网和基于ATM/IT分组网两网之间的互通,探讨如何改进现有的电信网络,逐步实现宽带化,并研究各种业务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探索面向NGN平滑过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前,话音网络由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演进成为技术试验和商业试验中引人关注的焦点,究竟采用何种组网方式实现平滑过渡,是涉及经济、技术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欧洲些话音运营商已经开始使用ATM承载技术提供传统话音业务,日本和美国的无线运营商正在积极探索采用ATM承载话音业务,我国广州也在积极进行技术试验。本描述了基于ATM方式的话音网络演进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基于媒体网关控制器一媒体网关这种服务器方式的方案,并描述了向基于ATM/IP方式的演讲技术示例。  相似文献   

5.
光纤接入规模推进对网络架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宽带接入网组网架构 随着电信网络向NGN的不断演进和IP化的发展趋势,接入网正朝着宽带化、IP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如图1所示,宽带接入网是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点(如BRAS/SR)以下、客户网关之间实现多业务融合承载的实体,可划分为汇聚层和接入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网络业务应用和网络交换技术两方面讨论了向IP化和分组化的汇聚和演进,向分组化演进的路线,基础传送网的宽带化,MPLS技术的发展,核心网向光联网的发展,业务层核心网的宽带化,面临挑战的城域网,接入网的宽带化和IP化以及网络功能结构的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的演进趋势和发展展望(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网络业务应用和网络交换技术两方面讨论了向IP化和分组化的汇聚和演进,向分组化演进的路线,基础传送网的宽带化,MPLS技术的发展,核心网向光联网的发展,业务层核网的宽带化,面临挑战的城域网,接入网的宽带化和IP化以及网络功能结构的扁平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邹晓霞  陈继努 《电子工程师》2007,33(6):61-63,67
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提出了更多的通信业务,如高清晰度电视、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点播电视等。对这些多功能化的需求,现今的任何网(包括电话网、用户电报网、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电路交换数据网、数字数据网、LAN、WAN、MAN、ISDN、CATV等)都无法完成。因此,无论从用户角度还是从网络经营者的角度,都希望建立一个单一的网络。这个网络便是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文中主要讨论TCP/IP与ATM的互联,以及网关如何实现TCP/IP与ATM(异步传输模式)之间的协议转换。简单介绍了ATM的概念及分层模型,给出了IP与ATM结合的多种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喻胜  成晓雄 《电视技术》2012,36(16):49-53
三网融合已经进入全面推行阶段。面向下一代IP化的高带宽电信级全业务接入需求,作为业务的承载管道,广电接入网需要向下一代IP化Multiplay接入演进,以满足宽带中国的战略要求,为未来的全业务竞争打好基础。以广电运营商的宽带接入网承载需求演进讨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广电运营商在面向三网融合全业务接入时的接入网技术演进各阶段的技术选择,同时展望了广电接入网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将目前的电信网演进为以IP分组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公用通信网络,是电信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展统一的IP核心网不仅能使新型电信运营商从互联网综合业务的角度进人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领域,还可以进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基于Web的互联网新业务,以及宽带交换式多媒体业务。以此为背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电信网络成为电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受限于资金的投入,运营商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支持PSTN网络和基于IP的分组网络。同时还要保证网络之间的互通以及各自业务和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最终完成由传统电路交换为基础的电信网向NGN网络的平滑过渡。  相似文献   

12.
面向IP的分组传送网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无论是移动业务还是固网业务,都面临着从以语音电路业务为主向以数据分组业务为主的转变局面。为适应这种业务模式的转型,面向IP化的分组传送网的概念被提出。本文从移动运营商的传送网应如何面对网络IP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业务和网络的IP化给传送网带来的新的挑战并从IP化的概念和分类来看传送网的技术演进;在给出分组传送网的定位之后,对当前分组传送网的主流技术及其特点进行分析,阐明各种技术之间的差异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面向IP的分组传送网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珠海移动本地传输网主要使用的是SDH(同步数字体系)和PTN(分组传送网)两种网络架构,随着LTE(长期演进)、Iub接口IP化、家庭宽带业务和集团客户业务的发展,以电路交换为核心的技术难以承载大量的宽带业务。相关IP化的业务将以PTN进行传输承载。文章结合实际中的接入模式,对PTN承载将要推广的LTE业务和已有的2G/3G基站回传、无线局域网、家庭宽带和集团客户等业务进行应用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林  姜志远 《通信世界》2010,(43):30-30
作为一种面向连接的传送技术,PTN借鉴了SDH技术中完善的保护倒换、丰富的OAM、良好的同步性能、强大的网络管理等特性。城域传送网是电信网的基础,为所承载的各种业务提供传输通道和传输平台。随着传送网所承载的业务向IP化、宽带化、全业务化方向发展,业务需求驱动着网络向All IP化发展,PTN承载网成为下一代传输网的主流IP承载技术是大势所趋,中国移动等主流运营商已开始规模部署PTN承载网。MSTP作为传统的2G承载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新建分组传送网络与原有网络将长期共存,3G业务在新网络上开展,2G业务逐步迁移到新网络,两种网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业务交互。  相似文献   

15.
电信界对下一代电信网进行了10几年研究,从对CII的研究到对NGN的研究,一直在探求下一代电信网发展方向及其关键技术,对电信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和简化电信运营网络的要求是电信网向下一代电信网发展的根本原因,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是电信网向下一代电信网发展的关键。文中对ATM技术和IP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在传输资源不再稀缺的情况下,由于复杂性,没有现实业务等原因,ATM技术不能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由于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等因素,IP技术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并应以电信网的设计理念来改造IP网。  相似文献   

16.
随着2G、3G和LTE的发展,移动业务的带宽不断提升,移动宽带化时代已经到来。移动宽带化的同时,移动业务类型也向ALL IP转型。移动业务的IP化和宽带化发展趋势,推动着移动承载网络向IP化演进。  相似文献   

17.
展望了21世纪电信网的前景。系统深入地分析了从电信网的角度向IP网的演进历程:电信骨干网宽带化进程;IP接入尤其是IP over无线的广阔应用前景;当前新的热点移动IP;电信网和IP网向MPLS演进;可编程网络;交换式路由器等各种瓣技术不断地推动全功能IP网的演进。  相似文献   

18.
《通讯世界》2010,(6):52-52
从3G网络的规模化部署,光纤接入的加速普及,到宽带应用的风起云涌,种种迹象表明,以宽带和3G为核心的新一轮电信业发展浪潮已经到来,由此将带动整个电信网的全面升级。以大客户业务、移动基站回传、IPTV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型业务都在向IP化转型,承载网作为电信网的基石,正在顺应这一潮流,为IP业务的高效承载提供强有力支撑,这已经成为光网络当前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业务及技术出发分析总结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架构及其演进历程。业务主体由话音向数据的变化导致电信网的主体架构也由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网演进,IP网正在逐渐成为所有业务的统一承载网络。互联网本质是"扁平"的,但为克服互联网流量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架构的缺陷,IP网在实际建设中采用了一定的分层结构,IP网的分层结构同时也决定了波分网络的分层结构。通过网管系统的集中以及管理架构的简化,实现"一二干融合",是国内电信运营商集约化运营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蒋林涛 《电信科学》2004,20(1):25-29
本文对ATM技术和IP技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提出在传输资源不再稀缺的情况下,由于复杂性、没有现实业务等原因,ATM技术不能成为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由于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等因素,IP技术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本文提出用电信网的设计理念设计的IP网称为IP电信网,并详细讨论了IP电信网的三大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