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方法 以蒺藜新苷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甾体皂苷的量;以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量。结果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有较大差异,蒺藜全草部位中以叶中量最高,果实量最低。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蒺藜药材质量控制;以期为蒺藜全草的资源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比色法测定蒺藜中多糖的含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蒺藜(全草、果实、根)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波长490nm,多糖换算因子f=3.01;在10~10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被测物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多糖的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2.23%(n=5)。测定结果表明,10月份的全草中多糖含量最高;炮制后的果实多糖含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软蒺藜中总黄酮的含量并优选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软蒺藜中总黄酮的含量,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影响软蒺藜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测得软蒺藜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44%,得到最佳醇提工艺条件是: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乙醇浓度75%。结论:首次从软蒺藜中提取出总黄酮,且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杨莉  王国栋  韩梅 《医学教育探索》2013,44(9):1186-1189
目的 研究蒺藜总皂苷、总黄酮类物质的动态积累情况及其在根、茎、叶、果等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成熟期内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蒺藜全草和各部位中总皂苷、总黄酮的量。结果 蒺藜总皂苷与总黄酮的高峰期出现时间、积累曲线等并不一致;其中,总皂苷主要集中分布在叶片中,总黄酮主要在叶片和果实中积累。结论 以蒺藜总皂苷量确定蒺藜的最佳采收期并不适用于总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应根据目标成分的变化掌握蒺藜的适宜采收期;其次,应重视蒺藜叶片的采集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藤茶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的总黄酮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藤茶的叶、茎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5月份藤茶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1.2%~45.3%,叶中含量高于茎中3~4倍。结论藤茶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乌蕨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和元素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部位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予发射光谱法(ICP-AES法)测定不同部位元素的含量。[结果]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分别11.89%、4.47%、3.46%和11.75%,不同药用部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乌蕨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种元素,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木瓜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木板 经过切制、蒸制和炒制之后,用80%乙醇提取,木瓜不同炮制品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为皱皮木瓜总黄酮含量生品0.9995%。蒸制2.525%,炒制2.830%;光皮木瓜总黄酮含量生品2.301%,蒸制3.510%,炒制3.510%,炒制4.387%,说明经加热处理后对木瓜总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收期赶黄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区不同采收期的赶黄草总黄酮的含量以及商品赶黄草叶和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在510nm处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商品赶黄草叶的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四个采收期的赶黄草总黄酮的含量从高到低为:果期〉花前期〉花期〉花蕾期。结论:建议赶黄草适宜采收期为果期,商品药材中应重视叶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月季花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月季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510nm处测定月季花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 芦丁在5—5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84A-0.002 0,r=0.9996,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99.97%。月季花中总黄酮含量为0.930%,RSD=0.6%。结论 比色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测定月季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红果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海红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500nm处测定海红果中的总黄酮。结果芦丁在0.011-0.055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总黄酮平均回收率为100.35%,RSD1.3%(n=6)。海红干果中总黄酮含量为0.276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测定海红果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超声提取鬼针草黄酮的最佳工艺,测定鬼针草属六种植物黄酮含量。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工艺筛选。并对鬼针草属6种植物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30倍量70%醇,60℃超声提取2次,每次25min。鬼针草属6种植物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在2.17%~6.97%之间。结论:方法快速、高效、可行。鬼针草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为该资源的开发、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及纯化工艺对金莲花总黄酮的提取及纯化效果。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以出膏率、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以荭草苷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对3个金莲花总黄酮提取方法及9个纯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水煎煮法出膏率最高,平均值为35.31%,乙醇回流法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8.40%;9个纯化工艺中,工艺④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61.70%,相对标准偏差为3.36%。结论:乙醇回流法为金莲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工艺④为最佳的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3.
沙苑子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80%乙醇提前液,三氯化铝显色,415nm处测定紫外吸收度,测定沙苑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为10.81-10.93mg/g,RSD=0.79%;回收率98.66%,RSD=1.41%,线性范围4.08-24.8μg/ml。提示该法测定沙苑子总黄酮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沙苑子生药及制剂总黄酮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草珊瑚根、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结果表明,草珊瑚植物中叶的总黄酮成分含量最高;在提取草珊瑚全草时,提取时间在3h以上。  相似文献   

15.
AB-8树脂分离提取复叶耳蕨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李辉敏 《九江医学》2003,18(4):193-194
测定复叶耳蕨中总黄酮含量,并比较不同浓度乙醇解吸附AB-8树脂上复叶耳蕨中总黄酮的作用强弱。方法:感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复叶耳蕨总黄酮启用不同浓度乙醇解吸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黄酮含量。结果: 复叶耳蕨每100g生药中含总黄酮量为0、5357g,5%乙醇洗脱液中含黄酮量为总黄酮的0.7905%,50%乙醇洗脱液中含黄酮量为总黄酮的65.276%.95%乙醇洗脱液中含黄酮量为总黄酮的2.689%。结论: 复叶耳蕨中含有大量黄酮,以50%乙醇为流动相解吸附,分离提取基本完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微滤-大孔树脂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效果,并与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苦参提取液经微滤-大孔树脂法处理后,其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78.88%和73.4%,固形物去除率为38.95%;经醇沉法处理后,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60.7%和52.1%,固形物去除率为34.88%.[结论]微滤-大孔树脂法较醇沉法可更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杂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蒺藜果中呋甾总皂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蒺藜呋甾皂苷B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18mm处测定蒺藜果中呋甾总皂苷的含量。结果:测得蒺藜呋甾皂苷B的线性范围为326.2~471.1μg,r=0.9997(n=5),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为1.3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蒺藜药材和蒺藜总皂苷制剂中该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微滤-大孔树脂法精制苦参中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效果,并与水提醇沉法进行了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苦参提取液经微滤-大孔树脂法处理后,其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78.88%和73.4%,固形物去除率为38.95%;经醇沉法处理后,氧化苦参碱、苦参总黄酮的保留率为60.7%和52.1%,固形物去除率为34.88%。结论:微滤-大孔树脂法较醇沉法可更有效地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杂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中总黄酮的识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在不同的测定波长下,采用HPLC法绘制黄芩色谱流出曲线,然后描绘每个色谱峰的峰面积-波长曲线,拟合紫外图谱,识别黄酮有效部位,进而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总黄酮以黄芩苷计,有效部位的含量分别为14.6%、15.4%、15.2%。结论:HPLC-UV法可作为黄芩中总黄酮识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测定裸花紫珠片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永强  谌乐刚 《海南医学》2005,16(6):152-152,18
目的通过对裸花紫珠片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为制定裸花紫珠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裸花紫珠片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101.41%,RSD=0.62%.n=5。结论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