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取降煤比,降炉渣碱度,准确计算休风料数量和休风后的料线,保持充足的炉缸热量等合理的休风方案和休风操作;复风后稳定调整顶压,及时调整矿批和炉渣碱度,掌握好第一次铁的开口时间等,使莱钢1000m^3高炉检修休风12~16h后,3~4h恢复到正常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休风前确保炉况稳定顺行,提高渣铁物理热,配加辅料改善渣铁流动性等措施优化休风操作;通过合理堵风口,集中加焦,调整碱度,确保渣铁物理热充沛,保证炉缸状态活跃等,酌情控制复风后加风速度、开风口进程、强化炉前出铁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快速复风。一旦出现问题,首先应当排除冷却系统影响,确保休复风方案的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马钢1#2500m3高炉定修时间长的特点,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休复风方案,即合理添加休风料、合理控制复风后炉料负荷、风速以及捅风口速度、强化炉前出铁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定修后炉况的快速恢复,并结合两个案例详细地进行阐述,总结了快速恢复中的经验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炼铁厂1号5100m^3高炉,2019年9月由于环保限产,进行了一次48小时的长期休风。通过休风前保证充足的渣铁热量,合理组织休风料,休风期间做好下部密封,复风后快速加风等管控措施,实现了高炉48小时长期休风炉况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5.
长钢8号高炉因制氧机故障突然停机,无法提供氮气、氧气,被迫无计划休风。因时间较长,休风后进行了一系列保温措施,详细制定复风方案。复风后精准把控,稳步推进,高炉在63 h后全面恢复正产生产。  相似文献   

6.
鞍钢鲅鱼圈4038 m3高炉由于中间称斗滑落导致主皮带撕裂,造成高炉非计划休风6天多。对高炉成功处理长期非计划休风炉况恢复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高炉非计划休风后,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采取保温措施,送风时加入足够净焦,并适当加入锰矿,以保证炉渣的流动性;送风初期用少数风口送风,恢复过程合理使用风温和喷煤,做好热量平衡;送风后根据铁口和炉缸状态决定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7.
刘琦 《炼铁》2010,29(3)
对沙钢5800m~3高炉成功处理长期事故休风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主要经验是:高炉紧急休风后,最大限度地采取保温措施;复风之初加入足够净焦;净焦中适当加入萤石,以保证炉渣的流动性;送风初期用少量风口送风,放慢冷料熔化速度,缓解处理过程中发生剧冷、甚至冻结的可能性;后续捅风口的次序坚持"连续"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对邯钢7#高炉休复风过程中风口灌渣与破损以及复风后渣铁物理热不足、流动性差、炉况恢复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高炉的休复风操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炼铁》2017,(4)
对承钢不同高炉的多次休风和复风过程进行了跟踪,总结出休风和复风的关键技术,包括休风料数量的确定、休风料位置与分配、休风料的修正等。认为合理设计休风料数量和分配比例是复风后炉温平稳和炉况快速恢复的基础;堵部分风口复风,并掌控好各阶段的加风节奏,是炉况快速恢复的关键。承钢高炉采用休风和复风关键技术后,高炉炉温充沛稳定,恢复进程大幅加快,并杜绝了炉况失常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炼铁》2016,(1)
莱钢1号1880m~3高炉因铁口漏铁造成紧急休风,共计休风7天8小时23分钟。复风后,在炉缸大凉的情况下,采取了选择合理的复风料、控制加风节奏、抑制炉温向凉、及时排出冷渣铁、慢通风口、打通东铁口,以及控制合适的炉温和炉渣碱度等有效措施,使高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基本接近恢复到正常状态。在炉况的快速恢复过程中,附加焦炭的选择是恰当的,初期220t铺底焦对加热炉缸至关重要;此外,立即过量喷煤,并配合一定的富氧量,以控制炉温继续向凉的趋势,为炉温的回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安钢6号高炉短期休风后炉况的快速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钢6号高炉在长期稳定顺行时,通过精心操作,可以在短期休风后快速恢复炉况,主要方法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休风时出净渣铁,逐步减风,适当控制水压、水量及顶温;复风时处理好料动、赶料线、恢复富氧喷煤及出铁操作。高炉曾经短期休风108min后,在33min之内恢复全风作业,而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2.
莱钢1880m3高炉在长期稳定顺行时,通过精心操作,可以在休风后快速恢复炉况,主要方法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休风时出净渣铁,做好炉缸保温工作,适当控制水压、水量及顶温;复风时处理风量、赶料线、调整好火焰温度,抓好首次出铁工作。高炉曾经计划检修73h后,在5h之内恢复了全风作业,炉况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含钛高炉初渣的形成过程和各种物相成分相互作用、迁移重组的过程,明晰TiO2对高炉初渣形成的影响规律,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及旋转柱体式黏度仪研究了TiO2质量分数对高炉初渣熔化温度、物相转变行为以及初渣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渣中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含钛高炉初渣熔化温度升高,TiO2质量分数从4%增加到16%,其熔化温度从1 360升高到1 410 ℃,增加了50 ℃;含钛高炉初渣中TiO2质量分数对初渣中各种物相组成的转变和比例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TiO2质量分数的增加,初渣固液相共存的温度区间变大,使高炉软融带变宽;TiO2对含钛高炉初渣黏度的影响相对较为复杂,当TiO2质量分数为4%~8%时,含钛高炉初渣黏度 温度曲线呈现出“碱性渣”的形态;当TiO2质量分数为16%时,含钛高炉初渣黏度 温度曲线呈现出“酸性渣”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高炉渣中MgO及Al2O3质量分数对高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高炉渣碱度为1.1、MgO质量分数为12%不变时,随着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高炉渣熔化性温度逐渐增加,且当Al2O3质量分数超过17.5%时,高炉渣初晶相由黄长石区域转变成尖晶石区域,而且在1500℃时,高炉渣黏度逐渐增加而渣铁硫分配比降低;当高炉渣碱度为1.1、Al2O3质量分数为20%不变时,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熔化性温度先降低后增加,当MgO质量分数超过11.8%时,高炉渣初晶相由黄长石区域转变成尖晶石区域,而且在1500℃时,高炉渣黏度逐渐降低而渣铁硫分配比增加。  相似文献   

15.
围绕高炉熔渣余热回收设计开发了冷热双混辊压法高炉熔渣破碎装置,并以水淬高炉渣作为冷却介质,开展了高炉熔渣辊压破碎试验。试验研究了电机转速R、辊间距离L、冷却介质漏斗高度H等装置运行参数对处理后炉渣的厚度、温度以及玻璃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参数,为高炉熔渣余热回收及工业试验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电机转速为9 r/min、辊间距离为2 mm、水淬渣漏斗高度为4 mm时,处理后的高炉渣呈现为厚度最小为1.26 mm的薄片。此时,炉渣温度为442 ℃,玻璃体化率达89.8%,可在保证高炉渣后续利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余热回收温度。  相似文献   

16.
含钛高炉渣可直接用于制作混凝土、渣棉和混凝土砌块等原材料,但其钒、钛有价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中国含钛高炉渣储量大,且每年仍以较快速度增长。因而含钛高炉渣钛资源提取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含钛高炉渣钛提取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别从钛铁合金、钛白和四氯化钛等不同富集形式,对含钛高炉渣钛提取工艺的过程以及优缺点进行综述,并分析探讨各工艺可行性,期望可以促进钛资源可持续健康发展,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首钢A高炉炉渣降低MgO的可行性,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从理论上解析首钢A高炉炉渣中MgO对固相析出温度和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A高炉炉渣固相析出温度在1 400 ℃左右,炉渣在高炉炉缸中全为液相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1 500 ℃下,现有炉渣组分在相图中液相区,若MgO含量降低,炉渣仍处在液相区。MgO质量分数在2.87%~7.37%区间变化时,随MgO含量升高,固相析出温度增加;MgO质量分数升高1%,炉渣固相析出温度升高约3.73 ℃。随MgO含量升高,炉渣黏度降低。1 500 ℃下,MgO质量分数升高1%时,炉渣黏度降低0.014 Pa·s。分析认为,炉缸热状态较好(铁水温度在1 480 ℃以上)时,适当降低MgO质量分数至6%,炉渣黏度不会受较大影响;炉缸热状态较差(铁水温度在1 480 ℃以下)时,不建议降低MgO含量。  相似文献   

18.
结合京唐高炉的生产实际,通过对京唐现场炉渣的取样和实验室分析,对京唐高炉渣的冶金性能进行评价,其炉渣的热稳定性及流动性均符合高炉冶炼要求。通过黏度试验研究,考察Al2O3以及二元碱度对低镁条件下炉渣黏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黏度随渣中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升高,随二元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炉渣的熔化性温度随渣中Al2O3质量分数和二元碱度的增加而升高;为保证低镁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当炉渣中MgO的质量分数保持为4.0%时,二元碱度可控制为1.19左右,Al2O3的质量分数控制为16%以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钢6号高炉入炉碱负荷及焦比升高的现状,通过对高炉原燃料及支出项的碱金属进行平衡计算,得出太钢高炉碱负荷主要来源于烧结矿,而绝大部分碱金属经炉渣排出炉外。为减少高炉碱负荷和在炉内的富集量,进行排碱优化工作,寻求适合太钢高炉排碱的炉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碱度对炉渣排碱能力影响最大,其他因素依次为温度、MgO含量、Al2O3含量。结合太钢高炉生产实际,排碱期间炉渣碱度控制在1.10~1.15范围时,高炉排碱和脱硫的综合效果较好。同时,调整烧结混匀矿和高炉炉料结构及定期排碱作业,给高炉降焦比提供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20.
康月  刘超  张玉柱 《中国冶金》2021,31(5):127-131
干式粒化法能够克服传统高炉渣处理方法水淬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气淬喷吹法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干式处理方法在显著回收高炉渣显热的同时能够提高炉渣利用附加值。为了研究高炉渣作为气淬喷吹原料的可行性,通过对高炉渣进行不同碱度的调质,研究高炉渣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结晶行为,并分析熔渣物理特性对粒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碱性渣的黏度要小于酸性渣,而且当碱度大于1.0后,高温区黏度值基本保持在1 Pa·s以下不易成纤区间,这更有利于熔渣破碎成珠,但超过1.3后,黏度有增加趋势,同时熔化性温度急剧增加,所以碱度不易过大;高炉渣表面张力随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有利于提高渣珠规则度;玻璃体随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不利于提升渣珠的物相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