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119-124
在几种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 pH范围内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 (Brochionuspli catilis)的增殖速率 ,并根据增殖速率值确定最适宜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所需的Zn2 +、Co2 +、Ca2 +质量浓度分别约为 0 4、 4 0、 1 50 0mg/L ,pH值约为 9 0 0。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2)
通过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幼体的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轮虫存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幼体的24 h LC50为2.25 mg/L,48 h LC50为1.99 mg/L,应用Turubell公式得出其安全浓度为0.47 mg/L;褶皱臂尾轮虫的平均存活时间、总生殖量、平均生殖次数和每次生殖个数均随聚维酮碘浓度的升高而减少,产前发育期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延长,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这些种群增长参数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禀增长率(rm)、净增值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世代周期(T)则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0.5 mg/L高浓度组的rm、λ、T与对照组及其他各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0.1 mg/L低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产前发育时间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种群增长、繁殖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5)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典型的盐水种,因其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以及对毒物具有高度敏感性等特点,常被用作生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等试验中的重要模式生物。本文综述了褶皱臂尾轮虫对极端环境因子的抗逆性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其对温度、盐度、pH、紫外线耐性,以及在受到氧化和有毒污染物及其他不利因素胁迫下的抗逆机制,介绍了其应对食物缺乏和抵御捕食者的适应策略,以期为高效培育褶皱臂尾轮虫及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5)
为了解石油烃污染对水域环境中枝角类生长、繁殖和发育的影响,进行了0#柴油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0#柴油对蒙古裸腹溞的24 h LC50和48 h LC50分别为2.00、0.09 mg/L,安全浓度为5.47×10-5mg/L;在不同柴油浓度下,蒙古裸腹溞的存活时间、第1次产幼时间及数量、单个母溞的产幼总数及总胎数整体上均呈现出随浓度的升高而减小的趋势;在柴油浓度为0、1×10-5mg/L低浓度试验组中,蒙古裸腹溞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平均世代时间和净生殖率等指标相对较高,在高浓度试验组中相对较低,整体上这些指标呈现出随柴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3)
研究了5种浮游动物(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大尾猛水蚤Harpacticus uniremis、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饵料对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摄食和碟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月水母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对蒙古裸腹溞、大尾猛水蚤、短角异剑水蚤和褶皱臂尾轮虫都是在上午8:00摄食量最大;海月水母对卤虫无节幼体和轮虫的个体摄食率最大,分别为42.8、42.0个/(个.h)。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海月水母碟状体的生长率最大,达到8.8%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11.2%;摄食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的次之,生长率分别为4.4%6.1%和3.1%6.1%和3.1%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5.2%;摄食褶皱臂尾轮虫的碟状体生长率极低,仅为0.3%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0.4%。研究表明,卤虫无节幼体、蒙古裸腹溞和大尾猛水蚤均可作为篢滤傅刺宓亩?合适投喂密度分别为550700、150700、150300个/L和250300个/L和250450个/L。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3):169-174
报道了大庆原油、直馏柴油、蒸发汽油、航空煤油对蒙古裸腹氵蚤 (MoinamongolicaDaday)的存活、生长、生殖及内禀生长率毒性的研究结果 ,得出这 4种油类及其混合油对该氵蚤 48hLC50 分别为 9 89、 7 1 7、 3 52、 3 4 8、 7 0 2mg/L。在亚急性致死试验中 ,随着各组中油类质量浓度的升高 ,氵蚤的产前发育期延长 ,每胎产幼数减少 ,产幼间隔也稍有延长 (有的甚至不能第二次产卵 ) ,且产出的幼体一般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3):158-163
及时投喂酵母,加大培养用水的日交换率,增大引种种群个体的数量、幼体百分率(80%以上)和成体怀幼数,并在适宜的密度(5000个/L左右)和采获率(30%)下采获,对提高蒙古裸腹MoinamongolicaDaday的日产量有益。在微流水、日投喂200~300万个/mL小球藻并搭配投喂150mg/L干酵母,培养用水日交换率0 5~1 0的条件下,蒙古裸腹的日产量近100g/(m3·d);蒙古裸腹的种群增长可用Logistic曲线方程Nt=11/(1+e1 967-0 318t)描述,并依照种群增长曲线探讨了提高日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
为研究利用制备维生素C所产生的发酵废液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可行性,并制定合理的投喂方案,在温度为(29.0±1.4)℃、盐度为23.0±1.1的海水中接种轮虫,密度为20 ind./mL,分别用微拟球藻(A)、发酵废液(B)、裂殖壶藻(C)、微拟球藻+发酵废液(D)、微拟球藻+裂殖壶藻(E)、微拟球藻+发酵废液+裂殖壶藻(F)、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G)7种饵料投喂7组轮虫,每组设3个平行,连续培养7 d。结果表明:混合投喂微拟球藻+发酵废液固型物的G组轮虫密度最高,为211 ind./mL,其抱卵率、日均增长量、日均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69.4±7.1)%、(27.3±4.6)ind./(mL·d)和(33.5±2.6)%/d;只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轮虫密度最低,为11 ind./mL;各组轮虫密度依次为G>E>D>F>A>C>B;饵料中含有发酵废液的B、D、G组水中总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均较高,其中,仅投喂发酵废液的B组氨氮浓度最高,为13.81 mg/L;各组水体中pH均有下降,其中B、D组下降趋势明显,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7.13、7.17,而C组全程无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以制备VC的发酵废液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具有可行性,建议施用前将其进行固液分离,配合微藻等其他饵料混合投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287-291
研究了蒙古裸腹溞MoinamongolicaDaddy在室内水泥池中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并进行了用其部分或全部替代卤虫投喂大菱鲆Scophtalmusmaximus和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稚幼鱼的试验,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在室内大规模培养是可行的;全用小球藻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以及经小球藻营养强化的用酵母培养的蒙古裸腹溞作饵料,完全可以满足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营养需要。用不同食物组合投喂大菱鲆的试验表明,鱼类生长速度为50%裸腹溞+50%卤虫组>裸腹溞组>卤虫+配合饲料组,但差异不显著;用该溞投喂牙鲆组的鱼类生长与用卤虫投喂组的没有显著差异。而蒙古裸腹溞培养费用仅为卤虫的1/10,因此,用蒙古裸腹溞可以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卤虫作为大菱鲆及牙鲆鱼苗的优质饵料,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279-285
利用电镜对冷冻前后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休眠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冻卵比未冻卵卵壳厚度增加,结构疏松,电子密度较低,孔隙呈无规则的破碎状,并可与内外相通;卵壳内的胚胎膜变化次之,冻卵胚胎膜结构宽松,表面观褶皱较大;气室与胚胎变化不甚明显。作者对冻卵、未冻卵及新鲜休眠卵的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探讨了各种形态结构与上浮率、萌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