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组(实验组)30例和全麻组(对照组)30例。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气腹后15min(B)、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时的监测数值、血气分析值及手术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患者是否有体动、烦躁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全麻组清醒时间比硬膜外组长,硬膜外组术中有6例发生舌根后坠、呼吸抑制,经加压给氧后好转;全麻组术毕拔管时出现呛咳8例,拔管后烦躁4例,完全清醒后症状消失。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只要管理好呼吸和循环,可安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硬外麻醉中,小剂量氯胺酮对气腹及游离阑尾系膜牵拉阑尾引起不适的影响;比较硬外麻醉与静脉全麻用于阑尾腹腔镜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80例阑尾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硬外麻醉组(E)40例,其中20例给予常规镇静剂(E1),另外20例在给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氯胺酮(E2),静脉复合全麻40例(G).结果:气腹后各组均较气腹前HR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E组气腹后PETCO2明显上升,G组无明显影响;G组麻醉后SpO2较E组高;E组BP、HR、SpO2、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E2组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明显少于E1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外麻醉用于阑尾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舒适、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7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麻醉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5min时各节点的BP、HR、SpO2与全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术后完全苏醒时间(7.5±2.3)h明显短于全麻组(28.6±7.7)h(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阻滞,麻醉前后BP、HR、SpO2变化不大、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短,能满足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刘成  彭英 《四川医学》2011,32(11):1762-1764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G)和持续性硬膜外腔阻滞麻醉(E)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安全性及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2010年12月2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其中100例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另100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两组患者麻醉后,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2)、30min(T3)及停气后10min(T4)的MAP,HR,SpO2以及术后苏醒时间(Tw)及此过程中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 E组T1、T2,HR明显降低(P〈O.05),30min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后10min尚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T3及T4 G组血糖升高显著高于E组。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安全用于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且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陈晓滨 《吉林医学》2011,(33):6990-6991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组各40例,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硬膜外麻醉组在气腹后5 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1或P<0.05),而全麻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硬膜外麻醉组气腹后5 min SpO2明显增加(P<0.01);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Sp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全麻、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及血气的变化.方法 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 E组),分别测定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30分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的变化,并于上述后两个时点采集动脉血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浓度及血气分析(PH、PCO2、BE).结果 (1)G组在气腹后30分时HR、BP均较E组和E G组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G组和E组在气腹后30分时测定NE与血糖较气腹前升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E G组在气腹后30分时测定NE与血糖和气腹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G组、E组与G E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E组在气腹后30分时测定PaCO2较气腹前增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G组和G E组在上述时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组和G E组在气腹后30分时测定PaCO2较气腹前增加不显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消除气腹及手术引起的心血管及应激反应,且可预防CO2在体内的蓄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组(E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E组:采用L1~2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1.73%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气腹前3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 mg,静脉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1~2 mg/L的异丙酚,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异丙酚.G组:以咪唑安定0.03 mg/kg、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术中控制呼吸:潮气量(TV)8 ml/kg,呼吸频率(RR)12次/min,吸呼比(I∶ E)1∶ 2,吸入1%~2%异氟醚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异氟醚.分别在入室时(T1)、气腹时 (T2)、气腹后10 min (T3)、气腹后20 min(T4)、术毕(T5)抽动脉血行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并记录相应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结果 ① PaO2的变化: E组T2较T1升高(P<0.01),T3、T4、T5较T1升高(P<0.05);G组T2 、T3、T4、T5较T1升高(P<0.01).G组T2 、T3、T4、T5较E组升高(P<0.01);② PaCO2的变化: 2组T3、T4均较T1升高(P<0.05),T5均较T1升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 2组的pH、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可以用于手术时间在1 h以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但术中要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E组)和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组(简称P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气腹开始时(T3)、气腹20min(T4)、气腹关闭时(T5)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T6)等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值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P组DBP、HR麻醉前显著高于气管插管前1min(P<0.05),而E组DBP、HR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比较,P组在T6时点DBP显著升高(P<0.05),而E组DBP变化不明显(P>0.05);术后E组的注射点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1)。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有效、可靠,不良反应低,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单纯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发现一种适合该类患者的、相对更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 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GE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分别于胸10~11向上及腰3-4向下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以试验剂量测得麻醉平面为胸4~骶4左右,术中追加0.5%盐酸罗哌卡因.两组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基本相同.记录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CO2气腹后5分钟(T2)、气腹后30分钟(T3)、拔管时(T4)之SBP、DBP、HR.记录各组术中应用乌拉地尔、麻黄碱、艾司洛尔、阿托品的例数.结果 GE组T1-4各指标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T2、T3、T4各指标较T0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G组T2、T3、T4各指标较GE组均显著升高(P<0.05).术中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应用例数G组显著高于GE组(P<0.05),麻黄碱应用例数GE组显著高于G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与单纯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更安全地应用于高血压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下CO2气腹对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B组采用插管全麻,A组则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方案完成麻醉,比较两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T2时段B组SBP、DBP及HR明显高于A组(P<0.05),T4时段DBP及HR也明显高于A组(P<0.05);T2、T3、T4时段B组Paw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方案应激反应更小,血流力学波动平缓,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患者呼吸及循环功能影响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E组)两组,每组35例。观察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min后、手术开始1h后、术后24h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时、拔管后躁动及术后随访术中有无知晓等。结果:术中血压、心率,麻醉药用量GE组均低于G组(P均<0.05~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苏醒时间GE组明显低于G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在重度贫血患者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中气腹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贫血患者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0例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30例。于麻醉前10min(T0)、C02气腹后10min(T1)、C02气后30min(T2)及术毕10min(T3)时测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分压(Sp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aw)的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评估。结果G组T1、T2、L时MAP、HR显著高于T0(P〈0.05);EG组各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相比,G组T1时MAP、HR显著高于EG组同时间点;两组T2、L的PETCO2显著高于T0值(P〈0.05);气腹后两组Paw明显上升,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组术毕即能清醒拔管,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1),EG组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G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组能更有效地抑制CO2气腹和手术刺激等所致的不良反应,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术毕患者苏醒快,清醒质量优,可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注地佐辛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I~Ⅱ级)清醒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表面麻醉组(A组)、地佐辛+表面麻醉组(B组)、丙泊酚+芬太尼组(C组)。记录人手术室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2min(T3)各时间段MAP、HR、SpO2及捅管不良反应。结果B组与A组、C组比较,T1、T2、T3时MAP、HR明显降低(P〈0.05);B组与C组比较,T1时SpO2升高(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插管不良反应减少(P〈0.05),插管成功率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表面麻醉施行清醒气管捅管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50例,E组选择L1,2和T11,12两点硬膜外穿刺,G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所有病人麻醉后,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率(HR)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CO2气腹前(T0),气腹后5(T1),10(T2),15(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T5)的MAP,CVP,CO,HR,PETCO2。两组病人均在气腹前(T0),气腹后5min(T1),15min(T3),30min(T4)及停气腹后5min(L)经桡动脉抽血作血气分析和测血糖(GLU),并记录动脉血CO2分压(PaCO2)、酸碱值(pH)、碳酸氢根浓度(HCO3^-)、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糖值(GLU)。结果E组气腹后5min,10min HR明显降低(P〈0.05),15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G组气腹后H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气腹后G组MAP显著升高(P〈0.05),至停气腹后5min仍未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而E组整个气腹期间MAP无明显变化或略低(P〉0.05),与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气腹后两组病人的CO均显著下降(P〈0.05),10min后开始回升,30min后恢复到气腹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不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而硬膜外麻醉在降低气腹造成的循环高动力以及降低应激反应方面尚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SAⅠ-Ⅱ级择期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Ⅲ组(单纯全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24例,在入室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进胸探查时(T3)、关胸时(T4)分别监测患者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空腹血糖(GLU)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与T1相比,T2-T4时Ⅲ组在MAP、HR及Cor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2时间点开始,Ⅰ、Ⅱ组与Ⅲ组相比,Co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2时间点Ⅰ组Cor水平相对Ⅱ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右关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其程度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相当,且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郑铭陟  李李 《海南医学》2010,21(5):52-54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将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20例)和硬膜外联合全麻组(GE组,20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后20 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3个时点的血糖浓度及血气;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术中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和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与GE组比,G组在气腹后20 min 和拔管后5 min时HR及MAP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后20 min时两组气道压和血糖水平均升高,但G组升高较明显(P〈0.05)。血气分析在气腹后20 min时两组HCO3^-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组比,GE组病人术中麻药用量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术后肺部感染率低(P〈0.05)。结论 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影响小,肺部感染率低,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季蒙  陶军  王庆利  黎笔熙 《西部医学》2013,25(6):906-909
目的比较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2例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成硬膜外麻醉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各31例,分别测定麻醉前(T0)及麻醉后30min(T1)、60min(T2)及90min(T3)的血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免疫蛋白浓度以及细胞因子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硬膜外麻醉组在T1时的lgG、lgA及lgM水平均较T0明显降低(P<0.05),且在T1时硬膜外麻醉组的lgG、lgA及lgM水平也均较局部浸润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lgA在T2和T3时点均较T0时点明显降低(P<0.05)。在T1和T2时点,硬膜外麻醉组的CD4+(%)和NK细胞(%)与同组T0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局部浸润麻醉组的IL-12、IFN-γ及TNF-α水平均较同组T0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点,局部浸润麻醉组的TNF-α水平与同组T0时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浸润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是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较好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