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人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心理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r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对急性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钟秋园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09-2510,2520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某市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加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康复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使用自编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及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进行测评,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心理康复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而其FMA评分及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使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早期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早期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MESSS、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ESS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抑制脑卒中抑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康复状况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脑卒中患者患者8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盐酸氟西汀口服.两组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oCA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及心理情况评估,时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MoC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三个月后以上各组观察组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使用氟西汀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卒中后抑郁、减轻患者抑郁状态,还可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治疗组给予心理治疗和帕罗西汀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AMD、MESSS、TESS评分,入院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Cor含量。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脑卒中后抑郁的显效率为71.7%,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0.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4%和66%(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和MES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治疗组血浆Cor含量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血浆Cor含量降低可能是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舍曲林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对2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者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的60名,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单用舍曲林,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以及不干预.采用斯堪·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29.63%.抑郁与焦虑共病率为63.76%;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焦虑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舍曲林或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舍曲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均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无严重言语障碍。交流无障碍,并除外心,肺,肾,肝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障碍。且经抑郁自评量表诊断为抑郁状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不包括抗抑郁药物)及肢体康复治疗,治疗组45人,在常规药物治疗(不包括抗抑郁药物)及肢体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每周给予2次的心理治疗。在发病的第1,3,5,7周分别对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按我国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分。结果在急性脑卒中早期给予心理咨询治疗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抑郁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急性期给予积极的心理咨询治疗可明显降低抑郁水平,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可降低由脑卒中所引起的肢体残疾。  相似文献   

8.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昕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491-49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院2009年1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20 mg/d,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帕罗西汀20 mg/d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以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S-QOL)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和SS-QOL评分均降低,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73例早期(<2个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予脑卒中基础治疗,同时予简单的功能训练。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每日1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疗程8周。观察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DRS)、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以及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HDRS、SDS以及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HDRS、SDS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氟西汀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耐受性好,服用安全。结论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脑卒中病例280例,其中卒中后抑郁患者135例,采用HAMD及NFA对患者入院时及综合护理干预后进行评分统计,干预时问为3周,研究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及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明显有效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另外,卒中后抑郁可能会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影响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卒中后抑郁患者,需要早期发现患者抑郁的情绪,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康复状况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大力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得抑郁发生率、脑卒中的部位与抑郁的相关性、使用氟西订结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郁(PSD)的治疗效果,同时了解卒中后躯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与相关影响。首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例脑卒病者进行评分,筛选出患有抑郁情感障碍(PSD)86例。并随机分成A、B两组,各组43人,两组均使用脑血管专科药物同的基础上,而A组(治疗组)加用了氟西订(百优解美国礼莱制药)结合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及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和(BARTHEL)指数(B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4周、5周进行一次测评200例脑卒中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PSD)86例(46%),发现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与左侧大脑半球(优势半球)额叶和侧基底节病灶有密切关系(P〈0.05)。经治疗后A组(HAMD)、(SSS)评分减少和(BL)评分增高,与B组(对照组)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与脑卒中的部位有一定关系,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占脑卒中者总数46%,使用氟西订结合多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疗效显著并且明显提高患者躯体神经功能障碍的复及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程度(采用HAMD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ADL评价)。结果治疗5周及10周后,两组HAMD评分明显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比较。6个月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测查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障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42-1043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抗抑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情况及抑郁程度,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SSS水平明显降低,HAM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AMD、SS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常会并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其卒中后抑郁程度,同时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康复效果,具有理想的临床意义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桃林  王伯余  何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00-2301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首发脑卒中伴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筛选评定,符合抑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和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每周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 I)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SDS、CG I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24式太极拳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改良24式太极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HAMD-24抑郁评分及治疗效果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明显升高,在治疗后第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及对照组HAMD-2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8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太极拳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周期为6周,对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对照组(27.31±11.30)和观察组(26.58±10.11)相比,治疗6周后,对照组(46.33±12.02)和观察组(64.88±12.50)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都明显升高,P<0.05;而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升高,P<0.05;而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夏迎春  徐骁 《现代保健》2011,(17):44-45
目的评价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米氮平片,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治疗6周。同时采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周末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快,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米氮平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任红  杨利杰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87-2088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应用效果与满意度。方法将228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抗抑郁、肢体康复及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两组病人在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与评定,同时均接受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病人经住院治疗8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态度、知识宣教情况和护理操作熟练情况的满意度分别为67.5%、65.0%和66.7%,观察组分别为97.4%、94.7和9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20.
姜博  ;董艳辉 《药物与人》2014,(7):147-147
目的:观察加味四七汤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加味四七汤治疗组和氟西汀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不同时段分别对两组进抑郁症状、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1.8周后两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而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2.治疗结束时TES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四七汤治疗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症可改善抑郁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