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见,幼儿的经验是他们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对探究对象的认识。在开展班本课程的同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会为幼儿选定主题,并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主题网络架构,在活动过程中,存在拼盘式、脱离幼儿经验、探究浅层化等问题,影响活动的开展。比如,在“各种各样的鸟”班本课程主题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园本课程的班本化是指以班级为基点来实施园本课程。班本化课程是基于本班幼儿、教师、家长等班级资源,以满足本班幼儿发展需要为宗旨,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开发的课程。本文以大班“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为例,通过分析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阐述教师对班本化理解的演进过程.以此反思班本化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沈怡 《知识文库》2023,(10):176-178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有意义地学习是最适合不过的。班本活动作为课改背景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儿童本位”观念缺失、活动内容生搬硬套的现象。“班本活动”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设计、执行的活动,其核心价值是以儿童为主体,动态构建活动内容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本文以大班“自然资源”为例,阐述班本特色活动在“生成—推进—总结”三个阶段的组织与实施策略。教育就是熏陶人格、影响品格、点燃情感,这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基于幼儿认知经验、探究兴趣及发展需求,师幼共同创生的课程形式。这种课程实施形式基于本班实际情况,更加关注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体现班本特色。然而,教师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将决定课程内容与走向的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忽视了幼儿才是班本课程的主体。如何才能让班本课程的主题确定、框架搭建、评价模式等更加体现幼儿主体,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5.
班本课程就是让教育回归于幼儿生活,让幼儿成为课程主体。班本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家长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宽广的教育空间,真正从幼儿本身出发,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应该立足班本课程,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到班本课程中来,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积累经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细化和具体化,幼儿园班本课程立足于班级,基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经验、需求等,关注班级幼儿的现有水平和面临的挑战,有利于幼儿经验生成的课程活动.在园本课程实施推动下,中班通过开展班本课程"向日葵日记"的探究实践,以幼儿的问题为导向建设课程,使课程建设随着幼儿问题的解决而不断地发展,让幼儿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活动中不断获得真经验,得到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班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指导和园本课程的引领下,结合班级幼儿各方面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着班级的特点,体现出班级的独特之处,是园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最贴近班级幼儿实际的活动。本文将以“小剪纸、大区域”的班级课程为例,简述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王晓丽 《家教世界》2023,(33):55-56
<正>幼儿园教师应当遵循班本课程的理念,完成区域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特定的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契合幼儿天性与认知理解模式的趣味区域游戏框架,同时满足吸引班级全体幼儿参与及贯彻能力培养理念的要求,从而促进班本课程背景下区域游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调"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趋势中,班本化有让课程更贴近儿童,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要实现班本化课程的落地,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把握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对课程进行动态调试,引领与支持幼儿学习.在班本化课程实施的不同阶段,从"一张计划表"到"一份施教图",从"一个课程故事"到"一项教研活动"的支持机制,是提升...  相似文献   

10.
班本化课程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师、家长提供、挖掘资源,由幼儿和教师共同构建的课程。文章以大班"夏之惜别"主题晚会活动为例,通过追随幼儿脚步,讲述教师与幼儿在课程中真实的学习、探索过程,构建大班"夏之惜别"主题班本化课程,满足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班本课程在幼儿园中开始萌芽,它以班级幼儿的需要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依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不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经验。本文笔者以小班班本课程《蚂蚁呀嘿》为例,阐述教师在尊重、信任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及时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小细节,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情况,并以此作为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专业发展为理念,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以数学素养为核心,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践锻炼为归宿,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让阅读走进班本课程,打造阅读新场域,拓展阅读新渠道,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对于班本阅读课程的开展,教师要做到科学谋划,架构多元化读书网络;丰富内涵,创新班本阅读方式;活动推进,打造班本阅读特色。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案.提出了"幼儿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专业发展为理念,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以数学素养为核心,建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实践锻炼为归宿,建立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创设富有教育价值的环境是教师能够为幼儿成长提供的有力支持。有效的环境创设应该立足于儿童本位,要与班本特色、课程要求、园所文化相结合,真正打造适合幼儿互动和发展的活动场地。同时,教师在班级环境打造中应当与幼儿共同参与,从多方面促使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在开展童“话”仓前地域文化主题课程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兴趣生成了“逛超市”游戏,与幼儿共同构建了游戏化的班本课程活动。现结合该游戏谈一谈幼儿园如何设计与实施游戏化班本课程活动。一、游戏化班本课程活动的设计原则1.关联多领域原则儿童认知发展不是单一的直线,而是互相交织关联的。如果游戏缺乏互动性,那么就不是游戏。游戏应关联多领域,注重参与度、跨区度。基于我班幼儿在社会、科学、语言、健康、艺术等领域的发展需求,我们设计了“逛超市”游戏群,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科学认知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幼儿居于被动地位,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学活动应“看见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添加社会教育活动,积极带领幼儿走入社会,使其获得真实的社会体验,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善于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社会教育活动中融合当地特色,为幼儿提供内涵丰富的探究任务。本文结合福建省白琳镇的老街资源,展示《我们与老街》班本课程的内容,探讨幼儿园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荣华 《家教世界》2023,(12):30-32
<正>班本课程区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教师创作和师生共同学习与生活所创造出的课程形态。该课程关注幼儿成长规律和现实需要,着眼于班级建设、幼儿个体健康成长,使家国情怀、道德品行、思维能力、个性特点与幼儿未来生活发展相契合,旨在改善传统幼儿教育不足,满足幼儿个性发展需要。对此,本文围绕两个层面阐述:先从“抓住关键词设计班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其中,文化基础又细分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涵盖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由此构成了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综合素养。一、核心素养对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影响(一)核心素养影响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目标确立活动型学科课程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其目标确立仍然基于课程标准,以社  相似文献   

20.
班本活动是教师基于本班幼儿的需要、发展状况和班级课程资源状况而建构的活动。在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通过四种研训形式和三组研训载体,开展班本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园本研训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园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