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以毒攻毒"的思想与我国古代的五行论有共通之处。五行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而构成,因而事物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有的是相互吸引、相互补充,有的则是相互排斥、相互克制。它反映了古人对世界认知的不足,却也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现代的天体物理学同样受"相生相克"  相似文献   

2.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五花八门”通常被用来形容种类繁多和变幻莫测。“五花”和“八门”分别指“五行阵”及“八门阵”。“五行阵”是用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代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将其混合,使敌人眼花缭  相似文献   

4.
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联系、整体的特点,但五行学说本身 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 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为“五 脏相关学说”。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3种 关系,从多种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五德说是从天道角度证明政权正僭的主要理论工具。战国末年的学者邹衍是此种理论学说的始作俑者,他以五行相胜为框架,创建了五德终始说,构造了一个从土德黄帝开始、至火德周朝结束的帝德谱。秦始皇接受邹衍学说,把本朝的属德确定为水,使邹衍版帝德谱完成了一轮循环。西汉高祖以汉为水德,并获得了张苍的论证。武帝太初改制,以汉为土德,使在文帝时代就已经酝酿的德制改革成为了事实。西汉末年,五德终始说为新五德终始说所取代。后者的创立者刘向以五行相生为框架,从木德包羲(伏羲)开始,推演出汉为火德。但其帝德谱未能证明作为"尧后"的汉与尧同德,这一缺陷后来为其子刘歆所弥补。刘歆通过所谓的《世经》,以在木德与火德之间安插"闰统"和让"少昊金天氏"继黄帝的办法,实现了尧汉同为火德。但其动机不是想维护刘汉的统治,而是想为新莽篡汉张本。在两汉之交,谶纬家们还通过"感生"安排,在五行相生的框架下创制了第三个帝德谱。这个帝德谱以"玄圣"孔子,取代了"闰水"秦朝。  相似文献   

6.
《说文》系统记载五行学说,而释“火”欠妥。系统分析“火”之形音义,发现“火”之甲文象火焰上升之形,“火”与“煅”实为同源转语,“火”之本义应为“物燃而生之光焰”;笔者以甲骨卜辞及相关文献为据,发现五行学说与中国先民火祭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五行学说之成立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五行学说成立的标志是五行与阴阳思想相融合,亦即成功解决“五行”与“四时”相配的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条进路:王梦鸥发掘的“四时”五分以配“五行”虽然理论上精致,不过难以付诸实践,终归湮灭;庞朴抉发的“尚土说”影响较大,可惜完全基于对史料的误解;只有徐复观之说在逻辑与文献两方面都较为合理,且两者配合无间,是以可信。  相似文献   

8.
现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日趋淡薄,对古文字的演变知之甚少,该文结合现代年轻人大众的娱乐方式,设计了一款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VR解谜类游戏。在VR虚拟现实世界中,参考五行,“金、木、水、火、土”层层解密,过关斩将,通过拼字、猜字谜、拼图等各种VR小游戏,逐步探索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的演变过程,为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10.
希腊古代的“原子论”学说和我国古代的“元气论”学说都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它的特点是“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的统一看作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它辩证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最早的形式是某种“浑沌”物产生天地万物;以后又出现以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如水、火、木、金、土等作为万物的本源,最后发展到以一种抽象的特殊物质,如“原子”、“元气”等作为构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原子论”和“元气论”是属…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终,在渐渐送走载满旺气的狗年之际,人们越来越期盼60年一遇的“金猪年”到来,渴望尽快感受“金猪”年的喜庆气氛。按中国人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年都有不同的属性。2007年为五行中的“金”,这是60年轮回的一次,加上十二生肖中的“猪”,就构成了“金猪年”。因此,在寒促开始之际,方正科技隆重推出旗下第二款生肖纪念机型——“金猪”限量版笔记本FOUNDER S201,盛满浓浓情意,为消费者送来新春的第一份祝福。  相似文献   

12.
“尧后火德”说本是为了证明汉家天子具有君临天下的本钱而炮制出来的,但在西汉末年,此命题为觊觎帝位的王莽所利用,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了瓦解社稷的催化剂。王莽的做法是:按“汉家尧后”说裁制“王氏舜后”说,再按“尧汉火德”说裁制“舜新土德”说,然后以五行相生说为据,制造“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的舆论,最后在“符命”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顶尖,最后以“受禅”方式篡夺了汉祚。  相似文献   

13.
水是构成井维系一切生物体生命的基本要素。中国古代哲人曾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世上万物的起源,《书·洪范》甚至将水列于五行之首。对中国画来说,水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意”是中国画的灵魂,那么笔、墨、水便无疑是构成其生命的最根本的要素。尤其是在中国画中占重要地位的水墨画,全凭以水调墨、水墨互用来作画,以此求得画面的勃勃生机。古人创造了水墨画,并将“水”冠于“墨”之前,似乎是说用水比用墨更重要也更不容易。事实上,一部水墨画史,也就是一部用水技法的进步史。在当今绘画形态和语言从传统到现代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知识动漫》2007,(1):84-84
懂得爱和恨不仅是人类的“专利”,在大千世界的生物之间、庄稼之间、树木之间也有“爱”和“恨”,也就是说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生和相克关系。为什么“苹果核桃种一起,苹果受害会枯死”?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核桃树的根和皮层内含有一种核桃醌的挥发性物质,能使葡萄等许多果树茎干细胞分离,严重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企图寻找一种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石。大约2500年前古希腊的留基柏(Leucippus)和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就提出了朴素的原子论,认为原子是万物的基石,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我国古人认为一切物体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应该承认,这样一种寻求物质的基本组成的思想曾经大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到  相似文献   

16.
正我于1987年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做研究生,非常荣幸地师从华觉明先生等导师,开始研习技术史.先生自选集即将出版,大象出版社王刘纯社长鼓励我起草序文.学生自知见识粗陋,悟不懂先生学问之精深与广博,面对先生著述之"大山",感到"压力山大".现将学生对先生学术创造的肤浅理解做简单归纳,或许可勉强充作序文.1转向文理结合的学科先生为自己作过一副对联:"沉浮三界间,出入五行中.""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我试图从科技史  相似文献   

17.
张园 《青年科学》2011,(1):24-25
60年代,台湾一位学者在研究中医五行学说理论时,突发奇想,把五行中的五色和地球上的人种联系起来。五行中的五色为:青赤黄白黑。而地球上的人类,就其肤色来分,有黄种入、白种人、黑种人和红种人(或日棕种人)。他认为,如果五行学说是一种科学,那么,世界上就应该有蓝种(即青色)人。  相似文献   

18.
当西方传教士在明末清初之际介绍西方四元素的同时,也对五行理论提出一些批评.四元素的观念和五行学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逻辑,一个是谈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另外一个则是着重于系统内各单元相互影响及变化的理论.五行学说具有中国自然哲学的特色,金木水火土只是一种系统的符号,它们有相互生克的运行关系,正是延续《周易》生生化化的思想.另外,五行学说的建立常常与王朝更换、做人处事及王者统治相对照,这也正显示了中国自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五大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辨证学说。对每种学说的研究 ,都在自发地进行着 ,但真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 ,并非牵强附会的探究仍不是很多。最近读到武钢大学学报编辑部赵国求先生的三篇文章 ,觉得颇有新意。他对阴阳学说提出“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这一理论与我们有过的想法“阴阳是否是对生命物质系统阈值动态平衡的偏离”发生交叉 ,并启发我们结合各种生理物质、病理物质的正常阈值现象予以再思考 ,进而觉得这个探讨思路很可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阴阳——生命物质系统动态阈值平衡的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五大学说 :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辨证学说。对每种学说的研究 ,都在自发地进行着 ,但真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 ,并非牵强附会的探究仍不是很多。最近读到武钢大学学报编辑部赵国求先生的三篇文章 ,觉得颇有新意。他对阴阳学说提出“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这一理论与我们有过的想法“阴阳是否是对生命物质系统阈值动态平衡的偏离”发生交叉 ,并启发我们结合各种生理物质、病理物质的正常阈值现象予以再思考 ,进而觉得这个探讨思路很可能是正确的。由于我们坚信思路正确比仪器数据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