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胶质瘤与淋巴瘤鉴别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术后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低级别胶质瘤患者12例,高级别胶质瘤14例,淋巴瘤10例。影像资料:常规MRI平扫、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增强扫描检查、DTI检查,工作站自动生成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获取瘤周水肿区及肿瘤实质区的FA值、ADC值,分析比较胶质瘤与淋巴瘤之间定量参数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胶质瘤及淋巴瘤肿瘤实质及周围神经纤维的侵犯情况。结果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DTI定量参数ADC值、FA值存在差异,尤其是瘤周水肿区;淋巴瘤的肿瘤实质区ADC值低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瘤周水肿区DTI定量参数FA值存在差异。结论 DTI能准确反映瘤周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改变,可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肿瘤脑浸润的量化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的量化和临床应用。方法颅内肿瘤40例,其中脑胶质瘤20例,脑膜瘤12例,脑转移瘤8例,均经病理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并以此标准分入各亚组;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比较,确定并测量5个兴趣区(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比较分析不同肿瘤FA值的差异及其与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脑胶质瘤中有10例的DTI图像超出常规MRI范围,脑膜瘤和脑转移瘤中未见;FA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其中胶质瘤组内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而脑膜瘤和脑转移瘤亚组出现在肿瘤实体区和瘤周水肿区之间;胶质瘤瘤周水肿区FA值与肿瘤脑浸润程度显著相关;在脑胶质瘤中有脑浸润者的瘤周水肿区FA值显著低于无脑浸润胶质瘤和非胶质来源肿瘤。结论DTI可用于量化比较不同脑肿瘤的脑浸润程度,其瘤周水肿区的FA值可用于指导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对延缓复发、改善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运动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预测及手术方案制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3例运动功能区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进行DTI检查,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重建i维白质纤维束示踪图(DTT图).结果 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实质区ADC值及瘤周水肿区FA值存在差异;DTT图可以清楚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DTI中ADC、FA值可以区别肿瘤组织与正常神经组织,有助于星形细胞瘤分级;DTT图可以优化运动功能区星形细胞瘤切除的手术方案,可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并有效保护重要白质纤维束.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脑浸润程度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病理和影像学的方法研究胶质瘤脑浸润程度与其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选择需作内减压的脑胶质瘤患者30例,通过手术获取肿瘤区和瘤周水肿区组织标本;肿瘤区组织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分级,瘤周水肿区通过病理检查作肿瘤细胞计数和细胞密度分析,确定肿瘤脑浸润程度,将两者作相关分析;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5个兴趣区(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的分量各向异性(FA)值,将瘤周水肿区的FA值与肿瘤的病理脑浸润程度和病理级别分别作相关分析。结果胶质瘤脑浸润程度和病理级别间无显著相关性;瘤周水肿区的FA值与胶质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呈负相关性;瘤周水肿区的FA值与胶质瘤病理级别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病理和影像学分析的角度来看,传统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与肿瘤脑浸润程度无显著相关性,高级别的胶质瘤并不一定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脑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膜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 Sonata 1.5T型磁共振扫描仪对其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良性脑膜瘤、恶性脑膜瘤内不同部位及组间相应部位ADC值、FA值。结果Ⅰ级脑膜瘤患者中脑膜上皮细胞型10例,纤维型7例,沙粒体型2例,过渡型3例,微囊型1例,化生型1例,血管瘤型1例;良性脑膜瘤瘤周水肿ADC值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白质,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其中瘤周白质FA值与肿瘤实质FA值比较和瘤周白质FA值与瘤周水肿F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脑膜瘤与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及瘤周白质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用于诊断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在区别脑膜瘤的具体部位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07—2014-07本院收治的60例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全部病例均行常规T1 WI、T2 WI、FLAIR及增强后扫描,观察分析图像上的ADC值和FA值。结果在低度、高度恶性胶质瘤的ADC值上,Ⅰ~Ⅱ级胶质瘤高于Ⅲ~Ⅳ级胶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A值上,两者均较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良、恶性脑膜瘤的ADC值上,肿瘤实质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FA值上,瘤周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病变诊断中有着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能大大提升脑肿瘤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颅脑高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高级别胶质瘤13例,均作了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DTI,经计算机后处理获得平均弥散系数图(MD图)及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测定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FA值,分析比较上述4个区MD值、FA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MD值分别为0.976±0.171×10^-9mm^2/s、1.92±0.515×10^-9mm^2/s、1.414±0.288×10^-9mm^2/s、0.723±0.0525×10^-9mm^2/s,上述4个区域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的FA值分别为0.137±0.056、0.0824±0.061、0.148±0.09、0.522±0.073,囊变坏死区、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而囊变坏死区、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MD值可区分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白质区;FA值可区分肿瘤区与正常白质区,但不易区分肿瘤实质区、囊变坏死区与瘤周水肿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深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纤维示踪图(DTT),观察白质纤维束结构、走行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测量病侧白质纤维束及其对应健侧白质纤维束的FA值、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白质纤维束单纯推移5例,单纯破坏7例,推移并破坏8例.单纯破坏、推移并破坏者.其病侧与健侧FA值、ADC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5);而单纯推移者,其病侧与健侧队值、ADC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12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正常工作、学习8例,生活自理但未参加工作3例,死亡1例.结论 DTI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毗邻关系,对脑深部肿瘤术前评估和手术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颅内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3例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例术前行DTI扫描,分别测量病变坏死区、灶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实质的平均弥散系数(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 tracking,DTT)观察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脑脓肿坏死区的MD值为(0.60±0.13)×10-3 mm2/s,FA值为0.18±0.03,高级别星形细胞瘤MD值为(2.76±0.26)×10-3mm2/s,FA值为0.07±0.02,脑转移瘤MD为(2.82±0.29)×10-3mm2/s,FA值为0.06±0.02,前者与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水肿区的FA值(0.23±0.06)与脑转移瘤(0.17±0.06)和脑脓肿(0.15±0.03)两者水肿区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T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病灶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为手术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结论 坏死区MD值及FA值有助于脑脓肿与环形强化脑肿瘤的鉴别;水肿区FA值有助于脑星形细胞瘤与转移瘤、脑脓肿的鉴别;DTT能够为优化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附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肿瘤微侵袭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脑肿瘤采用DTI成像技术,在手术前获得脑白质纤维束图像,了解脑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关系,制定手术计划。其中脑胶质瘤56例,脑膜瘤15例,脑转移瘤5例,恶性淋巴瘤2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53例实施术中神经导航,其中13例行MR+DTI影像融合导航。结果DTI显示脑白质纤维束受脑肿瘤占位效应、浸润和瘤周水肿等影响,而表现为移位、融合和破坏三种形式,可合并两种或三种形式存在。本组脑肿瘤累及白质纤维束受累区域为胼胝体区42例(单纯移位16例,融合15例,破坏11例);锥体束27例(单纯移位14例,融合8例,破坏5例);视放射9例(均为单纯移位)。脑白质纤维束受累体征术后改善或转阴性31例,无改变28例,新增或加重19例(其中脑肿瘤大部切除后伴发瘤周显著水肿12例,瘤床渗血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评定脑肿瘤与DTI之间关系对术前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决定切除范围和指导手术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神经导航为脑肿瘤手术中保护脑白质纤维束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MRI平扫及DTI检查,测量并比较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瘤周白质区ADC值及FA值。结果1I级脑膜瘤中,上皮细胞型比例最高,为40%,其次为纤维型,比例为28%。各病理亚型ADC值比较,血管瘤型最低,为(7.55±1.17)×10-9 mm2/s,微囊型最高,为(14.24±2.43)×10-9 mm2/s。2良性脑膜瘤中,瘤周水肿ADC值最高,与肿瘤实质及瘤周白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白质FA值最高,显著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脑膜瘤中,瘤周水肿ADC值最高,与肿瘤实质及瘤周白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白质FA值最高,显著高于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脑膜瘤比较,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ADC值及瘤周白质FA值均显著低于良性脑膜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显示脑膜瘤实质及瘤周组织特征,可以为其诊断和治疗提高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We aim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vasion of glioma cells by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Twenty patients with glioma, who required surgical decompress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Peritumoral edematous regional tissues were harvested for tumor cell counting and cell density analysis to establish standards for degrees of tumor infiltration.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of water molecules in brain in five regions of interest (ROI) were measured by DTI: (i) the glioma region; (ii) peritumoral edematous tissue; (iii) surrounding edematous tissue; (iv) white matter; and (v) contralateral white mat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A and ADC values from different ROI, and degree of tumor infiltration was analysed. FA values tended to increase from the glioma region outwards, and the maximum amplification appeared between peritumoral edematous and surrounding edematous regions. FA values from peritumoral edematous region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glioma infiltration. ADC valu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eritumoral edematous region, but changes in other regions were variable. FA values from peritumoral edematous regions should be used as an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invasion of glioma cells.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胶质瘤侵袭能力的量化对于指导治疗或筛检肿瘤侵袭因子均有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有较为成熟的方法进行量化,但尚无很好的临床量化胶质瘤侵袭力的方法。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脑胶质瘤的侵袭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量化分析,于2005-10/2007-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放射科完成。 对象:选择幕上脑胶质瘤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51.3岁。 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行内减压,获取瘤周水肿区的组织标本,病理检查作肿瘤细胞计数和细胞密度分析,建立肿瘤脑浸润程度的病理标准。 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测量肿瘤实体区、瘤周水肿区、水肿外区、相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5个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将不同兴趣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和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与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作相关分析。 结果:①肿瘤分量各向异性值由瘤体区向外呈递增趋势,依次为0.055±0.017,0.107±0.037,0.255±0.064,0.376±0.070,0.396±0.099,其中最大增幅出现在瘤周水肿区和水肿外区之间。②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值与胶质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呈负相关性,表观平均弥散系数值在瘤周水肿区明显增高,但在其他区域的增减变化无规律。 结论:瘤周水肿区分量各向异性值可作为脑胶质瘤侵袭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功能区脑肿瘤手术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行头部DTI检查,立体显示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术前评估,设计手术入路,对所有病例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脑肿瘤中累及脑白质纤维束区域主要位于锥体束和内囊,其中脑白质纤维束破坏13例,移位12例.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术前存在脑白质纤维束受累所致的神经功能阳性体征者术后改善13例,无变化者10例,加重2例.[结论]DTI能够清晰显示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累及关系,对神经外科优化手术设计、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和评估术后神经功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深部胶质瘤病人60例,30例术前仅行MRI检查作为对照组,根据易达及避开功能区的原则选择手术入路;30例术前行MRI+DTI检查作为DTI组,行脑白质纤维三维重建,明确脑白质纤维束与肿瘤的三维空间结构关系,以避开重要纤维束及功能区的原则设计手术入路;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KPS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镜下全切19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63.3%;DTI组镜下全切18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5例,全切率60.0%。两组镜下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为(81.67±20.69)分,DTI组KPS评分为(91.67±16.42)分;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DTI检查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对设计脑深部胶质瘤手术入路有重要指导意义,起到保护重要白质纤维束和降低病残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是否存在连合纤维束胼胝体及联络纤维扣带纤维束的超微结构异常。方法1.5T的MR成像仪下对12例PTSD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测量受试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及双侧扣带水平部、后部等感兴趣区内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患者组双侧(左侧、右侧)扣带束水平部、胼胝体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6、-4.13、2.84,P均小于0.05)。结论PTSD患者的边缘系统纤维束可能存在结构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