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甘肃省文县阳山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元素含量分析,确定泥盆系三河口组地层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成矿热液具有岩浆热液、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岩浆热液活动叠加的复合成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山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袁士松 《矿产与地质》2007,21(4):404-409
阳山金矿床位于甘肃省文县。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成矿年代学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区岩浆岩与金成矿在空间及时间上均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对阳山地区区域地层成矿元素含量及阳山金矿各类矿石成矿元素含量分析,厘定了泥盆系三河口组为阳山金矿床的矿源层。进一步研究矿床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测定结果后认为,阳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具有地层和岩浆岩双重来源特征;成矿热液来源具有岩浆热液、地下热卤水、变质热液以及大气降水多种来源;自三叠纪以来,与区域构造演化有关的多次岩浆热液活动与阳山金矿成矿作用存在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阳山金矿床成矿模式具有复合成矿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守全 《物探与化探》2006,30(5):387-392
银洞坡大型金矿床赋存于上古生界的一套炭硅泥建造中,黄铁矿标型具有沉积成因与热液成因的过渡属性。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缓倾,不具Eu异常,与中生代梁湾花岗岩有亲源性。硫同位素δ34S为3.1%,均一化程度高。矿石和围岩铅同位素的组成相近,来源于向北陆内俯冲而叠置于北秦岭地体之下的南秦岭陆壳的部分融熔。氢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变质水共同演化而成。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原始沉积矿源层形成、低级变质—成矿物质初步富集和岩浆—天水混合热液驱动成矿物质定位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地质及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阳山金矿床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西秦岭南亚带.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浅变质岩地层中,受文县弧形构造控制.矿体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赋存于黄铁矿、毒砂和黏土矿物中.矿床的钾-氩、氩-氩、氢、氧、硫、碳同位素研究表明,阳山金矿形成于侏罗纪早期(195Ma),与区域上三叠纪末期-侏罗纪早期的岩浆-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其不同于典型的卡林型金矿以及类卡林型金矿,其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均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黄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雪昌 《湖南地质》1992,11(2):110-116
湖南省黄铁矿资源颇为丰富,已探明工业矿床50多处。矿床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岩浆热液型、层控型和沉积型3类6个亚类,以前两类最重要。岩浆热液型黄铁矿床,主要分布在湘东和湘南地区,与燕山期酸性小岩体密切有关,矿体形态复杂,矿石品位较富,矿物成分繁多,围岩蚀变发育,矿床规模较大;黄铁矿中Co/Ni>1、S/Se比值较低,矿石硫同位素组成具塔式分布效应,矿床硫源以岩浆硫为主,亦有部分地层沉积硫。层控型黄铁矿床,集中分布在湘西北和湘中地区,矿床的产出与岩浆岩无成因联系,受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和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等特定层位、岩相和岩性组合严格控制,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等整合矿体,矿石品位一般较贫,矿物成分与围岩蚀变简单:黄铁矿中Co/Ni<1,S/Se比值较高,矿石δS~(34)‰离差大,在较大正、负值范围具多峰式分布,均一化程度低;矿床硫源,为古海水硫酸盐硫和生物成因硫等的混合硫。  相似文献   

6.
九寨沟葫芦沟金矿是川陕甘金成矿三角区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受断裂控制,赋存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三段上亚段灰岩(D_2s~(3-2))和下亚段板岩(D_2s~(3-1))中,容矿岩石以花岗斑岩为主,板岩次之,两者混合岩类少见。葫芦沟金矿床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构造-岩浆活动对成矿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有深部流体参与成矿的迹象。富矿岩石板岩与花岗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石中Au、As、Ag、Hg、Cu、Fe、Zn、S、Sb等成矿元素极为富集,其形成的Au-(Fe+S)-Ag-Sb和As-Hg 2种元素组合,与矿床内黄铁矿、辉锑矿、毒砂等矿化特征极为吻合,反映它们与金成矿具紧密联系。研究表明:区内岩浆活动时代与金矿成矿时代相当,岩浆活动不仅为区内成矿提供热源动力,而且还提供了一部分颇为主要的成矿物质(岩浆水源和矿源);之后,浅成—超浅成花岗质酸性岩浆活化并萃取了矿源层中泥盆统三河口组(D_2s)中的Au,形成了含Au较高的成矿热液,在构造改造和多元含矿地热流体作用下,又以其能干性和化学活泼性等特点,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矿空间,直至演变形成葫芦沟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舒斌  陈柏林  吴淦国 《新疆地质》2006,24(1):30-32,T0002
金窝子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8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黄铁矿、石英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黄铜矿中未见金矿物.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胶莱盆地陆源碎屑层控金矿床矿石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欢  张竹如  唐波 《黄金地质》2001,7(4):28-32,T001
产于胶莱盆地内由富Au和C有机岩石组成的含矿系中的金矿床,其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莱阳群一套含碳陆相碎屑岩系,它控制了蓬家夼,宋家沟式金矿的展布。对两类金矿床矿石特征进行了研究及对比,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矿物共生组合(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及成矿元素共生组合(Au-Cu-Pb-Zn-Fe),成矿作用均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均为受胶莱盆地形成初期富Au和C有机矿源层控制,后经构造-岩浆热液及地下热液作用的沉积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内生金矿床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以成矿作用复杂、蕴藏丰富的金资源量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通过对该区内生金矿的地质和成矿年代的系统研究,初步将该区内生金矿床划分为中温热液金矿床、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斑岩型/类斑岩型金铜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4种主要成因类型和3个重要成矿期(170~160 Ma、130~110 Ma和110~90 Ma)。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确定中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源,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引发的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岩石圈减薄及拆沉的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接触交代-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年轻地壳,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减薄拆沉的伸展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接触交代作用更为密切;而斑岩型/类斑岩型金铜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其成矿发生在古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正北向俯冲转入Izanagi Farallon板块西向俯冲的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10.
全州县上塘村铅锌矿位于南岭成矿带桂东北,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赋存于构造复合部位的旁侧破碎带及层间裂隙中,具多期矿化特点。文章在全面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物质组成及围岩蚀变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热水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最后总结了五点找矿标志,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红岩黄铁矿床是产于广东英德盆地中泥盆统东岗岭碳酸盐地层中的一个层控矿床。作者经详细研究之后,认为在含矿地层沉积时就存在着一个古水下隆起,由于古水下隆起控制了古地形,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沉积作用。在矿区的中部东岗岭组较薄,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而矿区的东、西部东岗岭组沉积较厚,表现为礁滩相。黄铁矿在东岗岭组沉积期和成岩早期沉积并再富集。 在东岗岭组成岩的晚期发生白云岩化作用。来自下伏地层砂岩、泥岩的富含Mg、Fe的水与孔隙水以及地下淡水发生混合引起了灰岩的白云岩化,以及矿源层中成矿元素的活化,并与来自砂岩和泥岩中的成矿物质叠加在一起。在白云岩中,特别是在古水下隆起之上经白云岩化之后,含矿溶液经过充填和交代作用而形成红岩矿床。显微镜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硫、铅、氧、碳同位素研究的结果都支持这一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巴河县阿舍勒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矿石学的主要特征.某些重要的成矿地质标志、矿源特征和矿床成因的关系.成矿时间、矿物包裹体测定等几个方面资料的综合探讨,初步确定阿舍勒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并非火山-沉积矿床,而是和火山岩(中泥盆世)、基性潜火山岩(华力西中期)以及断裂构造关系非常密切的一般热液矿床.更确切地说,其应定为:华力西期火山旋回之后的、高位陆上环境的、浅成低温热液交代充填的Cu、Pb、Zn、Au、Ag矿床  相似文献   

13.
赛都金矿位于阿尔泰山西段南缘克兰弧后盆地内,具有良好的成矿背景;玛尔卡库里断裂是金矿的控矿断裂,矿床的赋矿岩性为中泥盆统阿勒泰组海相杂砂岩建造;矿区内广泛发育一组低温热液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及孔雀石化,围岩蚀变强度与构造变形强度成正消长关系;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的成矿水源为大气水与岩浆水、变质水的混合水,硫主要源于地壳深部;相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阿勒泰组上亚组地层为成矿的主要金质来源,该矿床属于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14.
陕西马鞍桥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鞍桥金矿是南秦岭泥盆系铅锌金(银汞锑)多金属成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上部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层位稳定。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前沿盆纪基底的地层和岩石,成矿溶液主要为盆地同生水与变质水及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经历了同生沉积、韧性剪切变质变形、矿质活化迁移聚集和构造-热液活动叠加富集的多期成矿过程。综合分析确定,该矿床属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地下  相似文献   

15.
东洞沟金矿位于党河南山金成矿带上,是由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中奥陶统砂岩是本区金成矿的地层条件。断裂构造及由其形成的蚀变破碎带控制着区内金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延伸,是区内金的导矿和容矿构造。东洞沟金矿的矿体多分布在志留纪的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和中奥陶统砂岩的接触带上,岩体既提供了热源,也提供了部分矿质,对东洞沟金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左家庄金矿矿质来源于近矿地层,成矿热液为同生沉积建造水,硫化物石英脉的形成是含矿热液流体沿左旋剪切扭动构造隐蔽面充填的结果.对其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热电性测定,表明黄铁矿为空穴型导电,该矿床剥蚀程度不大,属上部出露.  相似文献   

17.
河南银洞坡金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坡金矿矿源层岩石建造为火山 -沉积建造 ,矿源层对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起到双重控制作用 ,金矿床具有层控矿床的特征。成矿热液来源是变质热液 ,矿质来源于矿源层 ,矿源层的成矿元素来源于地幔。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火山 -沉积 -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陕西柞山地区穆家庄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秦岭泥盆系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作用均与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有关,柞山地区却有别于凤太地区,具有独特的铜矿成矿背景。本文通过对矿床的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浸染状贫铜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稀土组成和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浸染状贫铜矿石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热水沉积事件所形成的含少量硫化物的热水沉积岩初步富集的产物,泥盆纪时期形成了穆家庄铜矿的初始矿源层。嗣岩中的层纹状硅质岩可能代表了泥盆纪时期的热水沉积岩性质。块状富矿石的稀土组成代表了广泛的陆陆碰撞造山运动所产生的流体热液作用的结果,它既就地改造了初始矿源层,而且从异地可能带来了部分成矿物质,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改造富集成矿。穆家庄铜矿的成因为改造型的。  相似文献   

19.
广西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详细叙述了广西热水沉积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空间分布和控矿环境,指出主要的矿产种类有锡、铅、锌、锑、汞、金、铜、钨、锰、铁、磷、重晶石及黄铁矿。其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及中生代,以泥盆纪为最重要的成矿时代;矿床在空间上主要分为桂北晚古生代裂陷锡-多金属成矿带及桂西南泥盆纪裂陷锰-重晶石-黄铁矿成矿带,次为桂东南早古生代裂陷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桂中-桂北泥盆纪走滑断陷铅-锌-重晶石黄铁矿成矿带及桂西北早中三叠世裂陷金矿成矿带,此外还有桂北-桂东元古宙裂陷铁-锡-重晶石成矿带;控矿构造环境为裂谷构造,成矿受裂陷槽及区域性同沉积断裂控制;控矿沉积环境主要为台沟相带,次为局限-半局限台地相带、开阔台地相带、生物礁相带及海槽相带。并指出广西的热水沉积岩主要有硅质岩、电气石岩、层状矽卡岩及重晶石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