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肺炎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准确获得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较为困难,细菌性肺炎的细菌病原及其临床诊断问题复杂而有争议。未来的研究要充分明确肺炎致病菌,作出准确的肺炎诊断及临床评估,这不仅可以判断病情轻重,给予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而且能获得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早期病原学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我院儿科的99例患儿,依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分为3组,细菌性肺炎组(41例)、非细菌性肺炎组(38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非细菌性肺炎组又分为病毒性肺炎组(22例)和肺炎支原体肺炎组(1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的水平.结果 细菌性肺炎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水平、CRP值及WBC计数均较非细菌性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ROC曲线确定CD64的最佳截断值为6 519 MFI,其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7.8%、89.7%;细菌性肺炎组CD64表达水平较病毒性肺炎组、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细菌感染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依据,用于指导临床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pneumonia ,CAP)是相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而存在的。由于造成儿科CAP的病原谱多种多样 ,病原学诊断比较困难 ,临床上需要经验治疗。下面就儿童CAP病原学、病原谱特点、病原学实验室诊断现状作一简单概述 ,为临床诊断治疗CAP提供证据。1 儿童CAP病原流行病学和病原谱特点目前关于儿童CAP的常见病原主要分为三大类 ,包括细菌病原、病毒病原及非典型病原 (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 )。典型肺炎指常见细菌 (尤其是肺炎链球菌 )性肺炎 ,其它都可列入非典型肺炎。 2 0 0 3年发生的SARS只是其中一种传…  相似文献   

4.
儿童坏死性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定义尚不统一,其主要特点是肺实质损伤、坏死伴有空洞形成。虽然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儿童坏死性肺炎主要的发病因素,但是大部分仍未找到明确致病菌。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病情较普通肺炎重,并发症常见;及时行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上仍以保守抗生素治疗为主,绝大部分病例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肺炎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影像检查可在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主要征象包括肺泡浸润灶、肺不张、胸膜渗出、肺大疱和间质改变。对于某些特殊病原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可经典型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推断,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临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儿科医生非常关注MP感染带来的诸多临床问题.本文对MP感染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如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系统阐述,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MP感染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及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儿科医生非常关注MP感染带来的诸多临床问题.本文对MP感染相关的一些临床问题,如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实验室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系统阐述,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对MP感染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胸腔积液、合格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的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的腺病毒的PCR检测。结果病原诊断的阳性率为15/31(48.4%),其中,6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6例为腺病毒肺炎,1例为胸水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例肺炎链球菌肺炎中,4例合并有胸膜炎、脓胸,2例为大片实变。6例腺病毒肺炎均合并心力衰竭,其中5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合并休克、多发性肺脓肿、脓胸。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持续高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若按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标准,16例无病原检出的患儿中有11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有10/31(32.2%)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重症肺炎。细菌性肺炎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水平。 方法选择自2002年4月至2005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的5岁以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血、胸腔积液、合格的痰进行细菌培养,咽部分泌物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的抗原的检测,部分患儿进行了咽分泌物的腺病毒的PCR检测。 结果病原诊断的阳性率为15/31(484%),其中,6例为肺炎链球菌肺炎,6例为腺病毒肺炎,1例为胸水涂片找到革兰阳性球菌,1例为支原体肺炎,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6例肺炎链球菌肺炎中,4例合并有胸膜炎、脓胸,2例为大片实变。6例腺病毒肺炎均合并心力衰竭,其中5例合并呼吸衰竭。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儿合并休克、多发性肺脓肿、脓胸。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持续高热合并大量胸腔积液。若按临床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标准,16例无病原检出的患儿中有11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共有10/31(322%)临床诊断为腺病毒肺炎。 结论肺炎链球菌肺炎、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重症肺炎。细菌性肺炎是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引起和加重心肌损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且MP-IgM阳性(简称MP组)及临床诊断为细菌性肺炎且MP-IgM阴性(简称非MP组)各100例,通过心电图、临床观察、血清心肌酶学检查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段改变及早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MP肺炎组。临床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连续3 d心动过速及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血清酶学CK-MB,LDH,LDH1在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心肌损害更严重,应及早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CD64、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在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住院治疗的肺炎患儿60例,根据临床表现、病原体培养和X线片结果,分为细菌性肺炎组 (n=25)、病毒性肺炎组 (n=17)和支原体肺炎组 (n=18);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IA)检测各组儿童血浆CD64和sTREM-1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血浆CD64、sTREM-1表达水平对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CD64、sTREM-1在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 (P结论血浆CD64、sTREM-1可作为儿童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8至2020年青岛市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肺泡灌洗液病原分布以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482例我院收治的青岛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使用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的检测。结果:(1)482例我院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检出细菌感染139例(27.84%)、肺炎支原...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病原体之一, 近年来,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儿童用药较为有限。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该文从支气管镜下气管内膜病变、 灌洗液病原分析、 细胞因子分析、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气道清理及局部注药治疗等方面来阐述纤维支气管镜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肺炎链球菌可能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在针对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治疗中一直存在着是否应该联合用药、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能否联合应用的争议。从联合治疗对临床最终结果的影响、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联合治疗可能带来的问题等方面综合近年的成年及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或)细菌性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感染病原分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分析3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发热峰值及发热持续时间等)、实验室检查(WBC、CRP、转氨酶和病原培养等)、胸部CT、支气管镜所见气道黏膜损害、支气管塑型分泌物栓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15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进入分析,年龄2~15岁。肺炎支原体肺炎组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6例,细菌性肺炎组4例。3组患儿均急性起病,均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入院。①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均无急性呼吸窘迫和肺外阳性体征;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需呼吸支持者和伴肺外阳性体征者均为1/6例;细菌性肺炎组需呼吸支持者和伴肺外阳性体征者均为3/4例。②3组胸部CT检查均提示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不张和胸腔积液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分别为1/5例和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分别为3/6例和5/6例,细菌性肺炎组分别为3/4例和1/4例。③3组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见气道黏膜充血和肿胀,但程度和范围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和细菌性肺炎组为著;气道黏膜局部损害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组为著,其中2例伴支气管通气不良,有远端支气管闭塞可能。④3组支气管镜检查均有支气管树样塑型分泌物栓栓取出,病理组织学分型均为Ⅰ型。结论 与细菌性肺炎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时即可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气道黏膜损害较轻,支气管塑型分泌物栓较短,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16.
刘峰 《临床儿科杂志》2022,40(4):247-251
肺炎支原体(MP)通过对呼吸道组织造成直接损害和免疫损伤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目前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及MPP并发症如支气管黏液栓、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明显增多.因此,把握RMPP以及MPP相关并发症的预测及诊断的临床指标对于儿童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1年65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住院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儿中,≤3个月小婴儿37例(57%),4个月~ 17例(26%),7个月~ 7例(11%),13~24个月4例(6%)。患儿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特点与其他细菌性肺炎无明显差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40株,检出率为6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但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普遍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性。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常见于3个月内的小婴儿。产ESBLs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中非常流行,其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能引起多种形式的肺外损害.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的最常见疾病类型.肺炎支原体脑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直接侵袭、免疫损伤和神经毒素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由于肺炎支原体脑炎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率,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最大限度地避免误诊与漏诊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和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新生儿肺炎住院且痰培养阳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 564例C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 383株,其中细菌3 584株、病毒771、真菌7株及非典型病原体21株。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3 045株(85.0%),细菌中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693株(89.9%)。在344例HAP新生儿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424株,其中细菌402株,真菌1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5株。细菌均为革兰阴性菌,未发现革兰阳性菌,排名前三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CAP与HAP新生儿中革兰阴性菌产ESBLs菌分别为26.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高度敏感。HAP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除阿米卡星、喹诺酮类及碳青霉烯类外)的敏感性普遍低于C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发现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结论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C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HAP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HAP致病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均普遍高于CAP,且有多重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低剂量甲氨蝶呤长期使用可引起甲氨蝶呤相关性肺炎。本文就1例儿童甲氨蝶呤肺炎的诊治过程结合复习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相关进展。方法通过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合并甲氨蝶呤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认识甲氨蝶呤相关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结果该11岁患儿使用低剂量甲氨蝶呤维持治疗1年4月时以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入院。肺部CT提示为双肺间质性改变;经抗细菌、抗真菌及抗肺孢子虫治疗无效,且肺泡灌洗液中未找到细菌、真菌及卡氏肺孢子虫。确诊为甲氨蝶呤相关肺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每天2 mg/kg,停用抗生素后患儿缺氧症状明显好转,5天后CT提示患儿肺部病变吸收好转,10天痊愈出院。结论对长期使用低剂量甲氨蝶呤的患儿发生急性间质性肺炎在抗感染治疗无效、病原学检查无明确感染证据时,应考虑甲氨蝶呤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早期激素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