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肖玲辉  扈晓宇 《北京中医药》2018,37(6):553-555,561
目的观察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辨证为肝肾亏虚证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药利胆养肝方加熊去氧胆酸胶囊,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疗程4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及γ-球蛋白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显著,优于单独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应用熊去氧胆酸基础上给予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方,治疗1个疗程(6周)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应用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患者阳性症候积分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疗效同样优于对照组(P0.001);副作用方面,皮肤瘙痒及腹泻发生率较低,TBA升高发生率稍高,TBA升高、皮肤瘙痒发生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别(P0.05);70例患者中5例在治疗后出现复发,两组间复发率无差别。结论: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疗效高、副作用轻、复发率低且不需长期服药的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利胆法为治则组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口服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利胆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丹参、川芎、当归、赤芍、白芍、柴胡、茵陈、郁金、黄芩、栀子)治疗,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利胆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加味健脾补肾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65例,其中41例患者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加味健脾补肾方治疗;24例患者为单纯西药治疗组,给予单纯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肝功能情况和血清学应答情况。结果:中西药组经1年治疗后ALT、AST、ALP和γ-GT均明显下降(P0.01),西药组经1年治疗后在ALT上表现出明显下降(P0.05),中西药组在血清γ-GT的改善程度上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加味健脾补肾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方药防治胆石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受试豚鼠随机分为四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疏肝利胆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后三组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食饵诱发法建立豚鼠胆结石动物模型,其中疏肝利胆中药组、熊去氧胆酸西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防治实验,连续7周后,分别对实验豚鼠胆结石生成情况、胆囊组织调宁蛋白(Cap)的蛋白表达进行观察。结果:疏肝利胆方药防治组能有效防止胆结石的生成(与模型组比较P<0.01),并且其效果优于熊去氧胆酸西药组(P<0.01)。模型组动物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疏肝利胆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虽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P<0.01,P<0.05),但与模型组比较,其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都呈明显降低(均P<0.01),且疏肝利胆中药组和熊去氧胆酸西药组两组胆囊组织Ca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利胆中药能显著降低胆结石的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胆囊平滑肌组织调宁蛋白的水平,提高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和中药制剂通胆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8.8%)明显大于对照组(56.5%),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通胆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近5年来国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等作为资料源,对其2008年3月-2013年3月正式刊载的且Jadad量表评分2分以上的8篇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Jadad量表评分2分以上的8篇进行ALP的Meta分析,7篇进行GGT的Meta分析、6篇进行TBIL的Meta分析.结果 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的下降.结论 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王萍  曹生有  宁晓琴  王戈 《新中医》2017,49(6):53-55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8例。2组患者均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加用自拟疏肝利胆活血方内服,2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4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6%,对照组为7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P、GGT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Ⅳ-C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活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25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加服自拟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方。两组均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八宝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宝丹,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八宝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0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5例,用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治疗4周。对照组35例,口服匹维溴铵(得舒特)治疗4周,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采用IBS症状尺度表(IBS bowel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并通过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拟杆菌的数量及肠道菌群定植抗力(colonization resistance,CR)的变化。结果:①IBS-SSS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均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对照组4,8周能减少量表积分(P 0. 05),第4周观察组积分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②IBS-QOL量表显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4,8,12周,对照组4周均能增加量表积分(P 0. 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③两组在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方面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中医治疗4周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上升,肠杆菌数量下降,CR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对各类菌群及CR值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双歧杆菌升高,肠杆菌下降,CR升高(P 0. 05)。各组治疗后对拟杆菌均无明显调节作用。结论:健脾疏肝法指导下的健脾疏肝方联合针灸对缓解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临床症状有较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麻杏石甘汤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每组40例。麻杏石甘汤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3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全胸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的77.5%(P0.05);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后主、次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3.90±2.06),(1.88±0.85)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热退时间为(2.30±0.76)d,与麻杏石甘汤组以及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加中医定向透药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15±1.30),(6.25±1.11)d,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20±1.08)d,与其他两组比较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中医"肝主宗筋"理论,提出从肝论治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并拟定加减柴胡舒肝散,观察其联合西药治疗BPH气滞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PH患者按1∶1比例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普乐安片治疗,治疗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加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两组治疗各进行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PRV),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AS),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8%,76.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V,PRV,PSA,IP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下降,MFR,QOL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在MFR,PRV,IPSS,QOL及中医证候中的尿频,排尿不畅,夜尿次数,舌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柴胡舒肝散加减联和西药治疗,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型BPH患者的相关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柏子养心方合疏肝宁神散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中医方剂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医方剂组患者则柏子养心方合疏肝宁神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分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对照组与中医方剂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95.00%,中医方剂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HAMA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中医方剂组患者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医方剂组患者随访复发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子养心方合疏肝宁神散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可有效改善焦虑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风险,疗效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中医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75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标准剂量),对照组只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均连用30 d,观察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5,10,15,20,25,30 d的症状积分和治疗后的有效率,并对2组治愈患者进行2个月的复发情况随访。 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对症状积分的改善逐渐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中医养血固表法联合抗组胺药可获得较单用抗组胺药更高和更稳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膝四针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91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5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给予独活寄生汤150 mL/次,口服,2次/d,配合膝四针进行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中医证候积分,自制膝关节肿胀评分,总有效率及综合疗效治疗反应评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Toll样受体-4(TLR-4),髓系分化因子(MyD 88)mRNA的表达;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WOMAC,中医证候积分,自制膝关节肿胀评分及综合疗效治疗反应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更低(P0.05);两组患者较本组治疗前关节液中TLR-4,MyD 88 mRNA表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3,6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膝四针治疗风寒湿痹型KOA有较好疗效,且复发率低,其作用机制可能阻断TLR-4/MyD 88信号通路,抑制下游软骨细胞分解代谢因子与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茵陈四逆汤加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茵陈四逆汤辨证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入组前组间基线特征,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rimary trait analysis,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8周治疗效果及短期(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0%,对照组为60.83%,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PTA,MELD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54%,优于对照组53.85%(P0.01),两组随访12周,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提高存活率,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对食管癌术后气血亏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组研究共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例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于术后第2~9天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检测两组血清CD4+和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V3.0评分和食管癌补充模式表(QLQ-OES18)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10 d的中医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10 d患者CD4~+,CD4~+/CD8~+,IgA,IgG,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10 d患者功能领域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症状领域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0 d,治疗组患者EORTC QLQ-OES18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肠内营养治疗基础上,十全大补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食管癌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泽泻汤加味方对Wistar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及脏器损伤,确定毒性反应的剂量,为拟定人的安全用量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泽泻汤加味方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1),每组20只,雌雄各半。各组ig给药每日1次,连续90 d。每天观察记录动物体征;给药结束和停药2周后,分别对动物进行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对主要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进行病理组织学检察。结果:泽泻汤加味方对大鼠脏器系数未见异常。高剂量组大鼠活动减少、毛色发黄,脱毛;中、低剂量组雌性动物在第9,10周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P0.05)。高剂量组雌性动物在实验第10周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泽泻汤加味方高剂量组大鼠雌雄各1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雄性大鼠1例见肝脏瘀血。结论:泽泻汤加味方中剂量组90 d给药对大鼠未观察到明显有害作用,高剂量组可能出现一定的肝、肾损伤。泽泻汤加味方在较大剂量长期应用时密切关注可能引起的肝、肾毒性。  相似文献   

20.
柴胡疏肝散治疗高原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高原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6例患者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1个月观察疗效,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游离T3(FT3),FT4,C反应蛋白(CRP),血沉下降明显,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后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8.62%,对照组复发26例,复发率44.83%,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疏肝散配合西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复发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