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与医学的发展,疼痛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治疗疼痛的方法也不断涌现,射频治疗技术已广泛被应用于头痛治疗.自1983年Sjaastad学者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概念后,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按摩理疗、神经阻滞,以及微创介入治疗,尤其是射频治疗.本文就近年有关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国内外文献,对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原理、临床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2.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是临床疼痛诊疗时的常见病,其发生率高。国内外学者不断加深了对CEH治疗方法的改进。治疗手段包括神经阻滞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经皮射频治疗等。尤其以中医治疗进展很快,体现了中医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优势。本文对颈源性头痛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头痛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分类繁多、病因复杂。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颈项部疾病或结构紊乱会引起头痛。Sjsastad等(1983年)曾提出了“颈源性头痛”,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头痛病的命名不统一,缺乏明确的诊断依据,难免出现误诊、误治,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正确认清颈源性头痛,掌握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笔者自1999年来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源性头痛疼痛患者广泛,成为临床发病较高的特别病种,国内医生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针刺治疗、神经阻滞、穴位注射等,近年来国内外对各种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星状神经阻滞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热点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本文将我们在最近应用的针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做一个总结,以寻找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期望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慢性、牵涉性头痛,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终身患病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产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诊断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标记物和实验室检查。随着影像学快速发展,能够提供相应的定量参数帮助临床提高诊断准确性,结合影像学引导下的多种介入技术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影像学方法对颈源性头痛的诊疗效果受到肯定。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研究,对多模态影像学方法在颈源性头痛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复合治疗小儿颈源性头痛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40~60岁的成人或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的电脑工作及文字工作者。如今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时间伏案读书、写字,出现颈源性头痛症状者日益增加,国内外对成人颈源性头痛治疗报道颇多,但小儿颈源性头痛报道甚少。本文采用神经阻滞 痛点注射 功能锻炼治疗  相似文献   

7.
颈源性头痛(CEH)较为常见,其患病率在头痛人群中与偏头痛相近,大约为17.18%。本病由Sjaastad在1983年首次提出,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HIS)根据Sjaastad提出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HIS分类委员会又颁布了颈源性头痛的分类标准,该诊断才在临床得到正式承认.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颈源性头痛发病率不断升高,难以彻底治愈的头痛使患者不但生活质量下降,而且会丧失较多的身体物理功能,故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越来越多,特别是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手术治疗等都有明显的进步。本文综述最近几年在颈源性头痛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引起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等优势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目前,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取穴多为颈部夹脊配合风池、天柱等以及应用头皮针治疗,疗效欠理想或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切合疾病病因并且近、远期疗效均理想的针灸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解剖学及中医经筋理论探讨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针  相似文献   

10.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笔者采用推拿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9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源性头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源性头痛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及交感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曲折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Sjaastad等1983年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术语,1990年正式提出了诊断标准,并于1998年对其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正。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很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在各种治疗方法上仍有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何亮亮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392-1395
本文归纳了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介绍了颈源性头痛的研究热点,并分析了颈源性头痛诊疗过程中的问题,旨在为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具有指导价值的参考信息,同时为建立完善颈源性头痛诊疗规范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以及小针刀综合治疗此病的方法,认为小针刀对颈源性头痛有着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症.过去人们将其分为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外伤性头痛等,1983年Sjaasted[1]首先提出"颈源性头痛"一词,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明确提出了"颈部疾病相关性头痛"类别.所谓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2].  相似文献   

15.
<正>颈源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症,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颈源性头痛性质多为牵涉痛,疼痛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头枕部、额部等位置,发作时可导致患者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疲倦,工作及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西医治疗颈源性头痛多采用对症西药支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并控制头痛症状,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特别是某些药物容易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远期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在颈源性头痛的治疗中具有  相似文献   

16.
沈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18-2818,2810
头痛是临床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其中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很高,临床表现较复杂,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此种头痛以往曾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等,现多可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我科近几年来以小针刀结合局部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头痛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颈部疾病可以导致头痛,将这种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它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根据国际头痛学会(IHS)诊断标准CEH患病率为2.5%[2],患有重度头痛患者中CEH占17.5%,在挥鞭伤中占53%[3]。寇任重等的研究证实18-65岁人群中单纯CEH(不伴其他类型头痛)患病率为2.2%,CEH伴或不伴其他类型头痛患病率为4.1%,33~41岁人群的CEH患病率为0.17%[4]。近年来"低头族"、"手机族"、"久坐族"越来越多,CEH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受重视。CEH发病原因复杂,不是单独的致病因素在起作用,且治疗方法也千差万别。本文回顾近年有关颈源性头痛的国内外文献,对颈源性头痛的发展、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颈源性头痛是指南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研究表明,颈源性头痛多起源于颈椎关节及颈项部软组织病变。其诊断标准比较明确,但其临床表现往往很难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实施患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阻滞后第2日开始进行超短波和中频电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提高,复发率较少(P〈O.05)。结论 神经阻滞与超短波、中频电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可减轻疼痛,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和形成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往往难以满意控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癌痛治疗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医学界在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中仍有许多机制不明.本文就国内外对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