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郴州市近16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收集1990~2005年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1990~2005年郴州市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122 4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2.12/10万;历年发病率波动在125.00/10万~328.70/10万之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居前6位的依次是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肠道传染病由1990年的213.61/10万下降到2005年的42.0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 [结论]近16年来,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疾病谱以肠道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该市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是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同时要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狂犬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清远市近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清远市1999-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 年间清远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70546例,年发病率介于132.15/10~293.6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88.90/10万,死亡率为1.36/10万,病死率为0.72%,发病高峰为春夏季;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51.34%,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位居第2位,占36.40%;肠道传染病占10.84%,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97%,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乙肝、梅毒、麻疹和狂犬病.[结论]清远市传染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应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和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的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强计划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义乌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义乌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提出调整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及相关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义乌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245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3.00/10万。2006—2010年报告发病率依次为297.75/10万、248.31/10万、253.46/10万、262.12/10万、254.78/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近5年义乌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较为平稳,外来流动人口和出入境人员是未来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阳曲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曲县195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曲县1955~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28 689例,均为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07.27/10万。发病率1957年最高(2 138.31/10万),1969年最低(22.4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回升。1955~1979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首位,1980~1999年肠道传染病居首位,2000~2010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淋病、梅毒。[结论]肺结核、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是阳曲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郫县无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年均发病率239.58/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甲肝,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全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疫情动态.方法 对监测点1990-2000年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居民传染病漏报率进行校正.结果 甲乙类传染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84%,城市报告发病率高于农村1.72倍.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加4.44%.1998年后发病率居四大类传染病之首.肠道传染病呈下降趋势,11年间降幅达71.02%.病毒性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158.91/10万,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首位,肺结核近几年来发病较平稳,但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均发病率为66.21/10万.淋病、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麻诊发病经过几年平稳过度后,有反弹上升现象,发病年龄≥15岁的人数上升明显.监测点甲乙类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高于全省大疫情1.23倍,两个系统监测的传染病升降变化曲线呈相关关系.结论 血源与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监测点监测结果能真实反映全省的传染病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铁路职工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铁路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10年间南宁铁路局职工甲乙类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0年间南宁铁路局职工甲乙类传染病累计报告9种4 012例,年平均发病率355.37/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2.76,P﹤0.01);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分别报告1 632例、1 804例、575例、1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44.56/10万、159.79/10万、50.93/10万、0.09/10万;报告发病率前5位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痢疾、淋病,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44.12/10万、116.13/10万、36.23/10万、21.70/10万、5.58/10万。结论铁路职工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传染病构成发生变化,铁路职工传染病防治策略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锡市滨湖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滨湖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0521例,年均发病率为248.72/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分别为97.20、92.14、58.68;淋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分别为57.70、38.76、38.65、30.09。乙型肝炎、淋病、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艾滋病、梅毒发病数近两年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近两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滨湖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年发病率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芳  赵球平 《职业与健康》2012,28(7):856-857
目的了解仙桃市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仙桃市2004—2010年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1 210例(死亡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1.20/10万,以其中2010年为351.15/10万,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多见。多数病种之间存在着年龄、职业、时间和地区分布上的差异。结论仙桃市2004—2010年丙类传染病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应大力加强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控制丙类传染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谢月梅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612-2614
目的了解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宁县2006—2010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宁县2006—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1种10 228例,死亡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1.62/10万,死亡率为3.00/10万,病死率为0.65%。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乙型病毒性肝炎(123.09/10万)、肺结核(99.35/10万)、手足口病(97.97/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31.12/10万)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5.82/10万)。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共报告3 747例,占发病总数的36.6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31.96%;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48%;其他类传染病占5.52%;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占0.40%。结论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广宁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对狂犬病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13.
陈秋霞 《预防医学论坛》2011,(7):660-661,673
[目的]探讨厦门市同安区淋病、梅毒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的淋病、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累积报告淋病和梅毒病例2 117例,平均发病率为91.51/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9.94%。淋病年平均发病率为51.83/10万,其中大同街道为96.22/10万、西柯镇为57.41/10万、祥平街道为55.62/10万;男性为78.54/10万,女性为24.18/10万(P<0.01);20~44岁占79.48%,工人占31.78%,农民占13.84%。梅毒年平均发病率为39.68/10万,其中大同街道为66.26/10万、西柯镇为41.62/10万、祥平街道为40.38/10万;男性为38.51/10万,女性为40.89/10万(P>0.05)。20~44岁占69.28%,农民占26.03%,工人占25.49%。[结论]2004~2010年厦门市同安区淋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报告发病率趋势呈曲线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邮市人民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高邮市人民医院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3种共719例,其中乙类传染病10种544例,丙类3种17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719例中,手足口病占23.37%,肺结核占20.72%,病毒性肝炎占19.47%,梅毒占17.94%,细菌性痢疾占10.57%;1月发病占10.85%,3月占10.15%;男性占61.61%,女性占38.25%;0~5岁占24.90%,40~49岁占15.72%;工人占19.75%,农民占36.30%。[结论]手足口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是传染病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 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 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阳曲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曲县1955~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曲县19554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28689例,均为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07.27/10万。发病率1957年最高(2138.31/10万),1969年最低(22.43/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2010年回升。1955~1979年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居首位,1980~1999年肠道传染病居首位,2000-2010年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淋病、梅毒。[结论]肺结核、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是阳曲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青神县2001-2010年传染病流行现状,掌握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青神县2001-2004年年报表和2005-2010年网络报告传染病年统计疫情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结果青神县2001-2010年报告传染病疫情共有20种4 401例,均为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甲类无报告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23.82/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3 978例,丙类传染病5种423例,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肝炎(报告只有甲、乙肝)居首位,肺结核居第2。夏秋季发病率略高。性别男女比为2.14∶1。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集中在15~50岁之间,占发病总数的69.1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3.69%)。结论肝炎和结核病是青神县的主要传染病,今后应建立安全有效传染病防御机制,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徐茜  王俊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517-1519
目的掌握苏州市相城区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城区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相城区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9.8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4/10万,年均病死率为0.24%。该地区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肺结核(41.32/10万)、梅毒(25.15/10万)、淋病(20.54/10万)、麻疹(18.87/10万)和病毒性肝炎(18.20/10万)。结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和性传播疾病仍是当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应予以重点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